CN206064275U -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4275U
CN206064275U CN201621037640.0U CN201621037640U CN206064275U CN 206064275 U CN206064275 U CN 206064275U CN 201621037640 U CN201621037640 U CN 201621037640U CN 206064275 U CN206064275 U CN 206064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nt
dissolving case
case
dissolving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76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76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4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4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4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其包括溶解箱、加料装置、控制系统、搅拌装置及输送管,加料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加料部及连接部,连接部连通溶解箱,加料部设置有加料阀及用于探测加料部内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加料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溶解箱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料口,第一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第一出料口与输送管连通,输送管设置有第一出料阀,搅拌装置设置于溶解箱内。该絮凝剂配置系统能够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使该絮凝剂快速溶解,定量运送至各终端,自动化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背景技术
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常见的有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但是市面上的絮凝剂预处理装置,多采用两箱结构,或采用上下布置,或采用左右布置,采用上下布置时,絮凝剂在上箱中与水在搅拌下混合,完全溶解后打开上箱底的阀门,溶解好的絮凝剂落入下箱体中储存,再由管道接入使用絮凝剂的设备中;采用左右布置时,絮凝剂在一个箱体中充分溶解再流入另一个箱体中储存,再由管道接入使用絮凝剂的设备中,但是,目前的这两种方式均存在操作不便,无法为使用絮凝剂的设备定量提供所需浓度的絮凝剂溶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其能够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使该絮凝剂快速溶解,定量运送至各终端,自动化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其包括溶解箱、加料装置、控制系统、搅拌装置及输送管,加料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加料部及连接部,连接部连通溶解箱,加料部设置有加料阀及用于探测加料部内絮凝剂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加料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溶解箱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料口,第一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第一出料口与输送管连通,输送管设置有第一出料阀,搅拌装置设置于溶解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管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进水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溶解箱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并排间隔设置,第一挡板连接于溶解箱的底壁并与溶解箱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挡板连接于溶解箱的底壁并与顶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将溶解箱分隔为第一溶解箱、第二溶解箱及第三溶解箱,第一出料管连通第三溶解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装置及第二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设置于第一溶解箱,第二搅拌装置设置于第二溶解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溶解箱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溶解箱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溶解箱、第二溶解箱及第三溶解箱分别开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及第四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及第四出料口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及第四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及第四出料管分别设有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及第四出料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及第四出料阀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料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料阀及用于探测加料部内絮凝剂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的设定,可以精准的确定所需要添加的絮凝剂的量,从而在加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节省絮凝剂,防止絮凝剂的浪费;红外传感器以及加料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的这一步骤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减负工作量;由于絮凝剂溶于水时过快或其他原因,絮凝剂表面容易形成一层凝胶膜,阻止其进一步的溶解,而设置于溶解箱内搅拌装置则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使其快速充分溶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絮凝剂配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
絮凝剂配置系统100;溶解箱110;第一挡板111;第二挡板112;底壁113;顶壁114;第一间隙115;第二间隙116;第一溶解箱120;进水管121;流量计122;进水阀123;第一底壁125;第二出料管126;第二出料阀127;第二溶解箱130;第二底壁131;第三出料管132;第三出料阀133;第三溶解箱134;第三底壁135,第四出料管136;第四出料阀137;液位传感器138;加料装置140;加料部141;连接部142;加料阀143;红外传感器144;搅拌装置160;第一搅拌装置161;第一搅拌叶162;第二搅拌装置163;输送管170;第一出料阀1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100,其包括溶解箱110、加料装置140、控制系统(图未示)、搅拌装置160及输送管170。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溶解箱110包括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第一挡板111与第二挡板112并排间隔设置,第一挡板111连接于溶解箱110的底壁113并与溶解箱110的顶壁114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15,第二挡板112连接于溶解箱110的底壁113并与顶壁114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16,第一挡板111与第二挡板112将溶解箱110分隔为第一溶解箱120、第二溶解箱130及第三溶解箱134,使絮凝剂溶液从第一溶解箱120溢流至第二溶解箱130,然后从第二溶解箱130溢流至第三溶解箱134,通过第一溶解箱120、第二溶解箱130及第三溶解箱134的溢流设置,不断减小单位体积内溶质的量,从而加快了絮凝剂固体的溶解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溶解箱110还可以包括第三挡板(图未示)和第四挡板(图未示),也即是设置成更多溶解腔(图未示)的形式,例如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溶解箱120和第二溶解箱130,分别与第一挡板111与第二挡板112之间形成流体通道,用于使絮凝剂溶液依次从第一溶解箱120溢流至第二溶解箱130,再溢流至第三溶解箱134。
优选地,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与溶解箱110的底壁113一体成型设置,使第一溶解箱120、第二溶解箱130及第三溶解箱134之间的密封性能最佳。
在本使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溶解箱11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密封或半密封的容器,例如桶、反应罐、溶解槽等。
第一溶解箱120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图未示)和第二出料口(图未示)。
具体地,第一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21,用于提供配置絮凝剂溶液的溶剂。
优选地,进水管121设置有流量计122和进水阀123。流量计122是指测定被测流量和/或在选定的时间间隔内流体总量的仪表,其包括转子流量计、节流式流量计、细缝流量计、容积流量计、电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子流量计,其更为灵敏,可远程实时获取现场的水流量数据和历史数据,用于精准监测累计进入第一溶解箱120内的水流量。进水阀123用于控制水流进入第一溶解箱120内。
第二出料口开设于第一溶解箱120的第一底壁125,用于将无法溢流通过第一挡板111的絮凝剂溶液排出,也便于后期冲洗第一溶解箱120的液体排出。第二出料口连通有第二出料管126,第二出料管126设有第二出料阀127,控制第一溶解箱120内絮凝剂溶液的排出。
第二溶解箱130开设有第三出料口(图未示)。具体地,第三出料口开设于第二溶解箱130的第二底壁131,用于将无法溢流通过第二挡板112的絮凝剂溶液排出,也便于后期冲洗第二溶解箱130的液体排出。第三出料口连通有第三出料管132,第三出料管132设有第三出料阀133,控制第一溶解箱120内后期冲洗第二溶解箱130的液体排出。
第三溶解箱134开设有第一出料口(图未示)和第四出料口(图未示),第三溶解箱134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8。
具体地,第一出料口与输送管170连通,用于将配置好的絮凝剂溶液输送至各使用絮凝剂的设备中,输送管170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71,控制配置好的絮凝剂溶液输送至各使用絮凝剂的设备中。
第四出料口开设于第三溶解箱134的第三底壁135,用于后期冲洗第三溶解箱134的液体排出。第四出料口连通有第四出料管136,第四出料管136设有第四出料阀137,控制后期冲洗第三溶解箱134的液体排出。
液位传感器138设置于第三溶解箱134内,用于监测第三溶解箱134内絮凝剂溶液的液位,从而经过计算,测定第三溶解箱134内絮凝剂溶液的体积。液位传感器138是一种基于所测液体静压与该液体的高度成比例的原理,采用隔离型扩散硅敏感元件或陶瓷电容压力敏感传感器,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温度补偿和线性修正,转化成标准电信号。常见的液位传感器138包括单法兰静压/双法兰差压液位变送器、浮球式液位变送器、磁性液位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电动内浮球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液位变送器和雷达液位变送器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单法兰差压液位变送器,安装便捷,监测准确,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溶解箱134还设有报警装置(图未示),当第三溶解箱134内溶液体积达到预设值时,提醒工作人员将第一进水阀123关闭。
加料装置140与第一溶解箱120连通,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加料装置140与第一溶解箱120的第一顶壁(图未示)连通,便于加料。加料装置140,例如为加料漏斗,防止加料过程中絮凝剂洒出,该加料漏斗远离第一溶解箱120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密封加料漏斗的盖体(图未示),防止放置在加料漏斗内的絮凝剂固体受潮。
优选地,加料装置140包括相互连通的加料部141及连接部142,其中,连接部142连通溶解箱110,加料部141设置有加料阀143及用于探测加料部141内絮凝剂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144,用于当加料部141内絮凝剂固体的初始量与加料部141内絮凝剂固体的现有量的差值为所需要的量时,传递电信号至控制系统。优选地,加料阀143设置于加料部141与连接部142的连接处,保证加料空间的同时,防止因加料阀143离第一溶解箱120过近,使得当其打开时,水分子向上运动,使得加料部141内剩余的絮凝剂受潮。红外传感器144贴合设置于加料阀143的表面。
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絮凝剂配置系统100的自动化处理。
具体地,控制系统与第二出料阀127电连接,实现第一溶解箱120出料的自动化操作,
控制系统与第三出料阀133电连接,实现第二溶解箱130出料的自动化操作。
控制系统与第一出料阀171电连接,自动控制絮凝剂溶液输送至各使用絮凝剂的设备(图未示)中,节省人力。
控制系统与第四出料阀137电连接,实现第三溶解箱134出料的自动化操作。
控制系统分别与进水阀123以及流量计122电连接。当流量计122测定累计水流量满足预设值时,将该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迅速控制进水阀123关闭,自动化实现絮凝剂精准配置过程。
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传感器144以及加料阀143电连接,当加料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红外传感器144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快速传递关闭的电信号给加料阀143,使加料阀143关闭,从而使加料过程自动化,精准配置的同时节省人力。
通过控制系统与进水阀123、流量计122、红外传感器144以及加料阀143的电连接,使得絮凝剂配置系统100可以精准配置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例如质量浓度为30%的絮凝剂溶液。
控制系统与液位传感器138电连接,当第三溶解箱134内的絮凝剂溶液的液位到达预设值时,液位传感器138将该电信号快速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进水阀123关闭,精准控制第三溶解箱134内絮凝剂溶液的体积,用于定量供应絮凝剂溶液。
通过控制系统与进水阀123、流量计122、红外传感器144、加料阀143以及液位传感器138的电连接,可以精准控制第三溶解箱134内絮凝剂溶液的体积,用于定量供应絮凝剂溶液,并且通过流量计122记录的累计进水量以及红外传感器144监测的絮凝剂固体量,精准计算絮凝剂溶液的浓度,最终实现絮凝剂配置系统100精准定量的提供絮凝剂溶液。
搅拌装置160包括第一搅拌装置161及第二搅拌装置163。
第一搅拌装置161设置于第一溶解箱120。第一搅拌装置161具有第一搅拌叶162,第一搅拌叶162内置于第一溶解箱120内。优选第一搅拌装置161为电动第一搅拌装置161,且与控制系统连接,节省人力开动或关闭第一搅拌装置161。
第二搅拌装置163设置于第二溶解箱130,第二搅拌装置163的结构与设置方式与第一搅拌装置16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第一搅拌装置161及第二搅拌装置163,两级搅拌的设置方式,可以使絮凝剂充分溶解的同时快速溶解,节约时间。
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PAM)、明矾、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和氯化铁等,本实施例中,絮凝剂优选为聚丙烯酰胺(PAM),其分为阴离子(HPAM)、阳离子(CPAM)、及非离子(NPAM)三种类型,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也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PAM和它的衍生物能使悬浮物质通过电中和,其起架桥吸附作用,从而起絮凝作用,广泛应用于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凝剂配置系统100,其可运用于污水处理系统(图未示)中,通过传输设施(图未示)将配置完成的絮凝剂溶液输送至沉淀装置(图未示)等各需要该絮凝剂溶液的设备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絮凝剂配置系统100的工作过程是:水流通过进水管121进入第一溶解箱120,固体PAM通过加料装置140进入第一溶解箱120,同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搅拌装置161搅拌,加快PAM溶解速率。当PAM固体的加料量到达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加料阀143关闭。第一溶解箱120内PAM溶液液位不断上升,通过第一间隙115溢流至第二溶解箱130,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搅拌装置163搅拌,第二溶解箱130内PAM溶液液位不断上升,通过第二间隙116溢流至第三溶解箱134,两级搅拌设置及溢流设置使得PAM溶液快速充分溶解。随着第三溶解箱134内PAM溶液的液位不断上升到达预定值时,液位传感器138将监测的信息以电信号方式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关闭第一进水阀123,利用流量计122检测的累计水量,计算溶液的浓度。将配置好的PAM溶液通过第一出料口定量排出,并利用第二出料阀127、第三出料阀133将第一溶解箱120、第二溶解箱130液体完全排出,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100,通过加料阀143及用于探测加料部141内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144的设定,可以精准的确定所需要添加的絮凝剂的量,从而在加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节省絮凝剂,防止絮凝剂的浪费;红外传感器144以及加料阀143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精准配置该絮凝剂的浓度的这一步骤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减负工作量;液位传感器138的设定则使得絮凝剂配置系统100可以定量供应絮凝剂溶液。絮凝剂配置系统100自动化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箱、加料装置、控制系统、搅拌装置及输送管,所述加料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加料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溶解箱,所述加料部设置有加料阀及用于探测所述加料部内絮凝剂固体的量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加料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溶解箱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设置有第一出料阀,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溶解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箱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板连接于所述溶解箱的底壁并与所述溶解箱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挡板连接于所述溶解箱的所述底壁并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溶解箱分隔为第一溶解箱、第二溶解箱及第三溶解箱,所述第一出料管连通所述第三溶解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装置及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溶解箱,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溶解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溶解箱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溶解箱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解箱、所述第二溶解箱及所述第三溶解箱分别开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及第四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及所述第四出料口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及第四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三出料管及所述第四出料管分别设有第二出料阀、第三出料阀及第四出料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阀、所述第三出料阀及所述第四出料阀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CN201621037640.0U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Active CN206064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640.0U CN206064275U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640.0U CN206064275U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4275U true CN206064275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3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7640.0U Active CN206064275U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42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3181A (zh) * 2019-10-12 2020-02-21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灭火飞机机上灭火剂定量加注装置及方法
CN111888979A (zh) * 2020-06-29 2020-11-06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排泥水助凝剂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4906366A (zh) * 2022-05-07 2022-08-16 成都大金立合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不饱和聚酯树脂输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3181A (zh) * 2019-10-12 2020-02-21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灭火飞机机上灭火剂定量加注装置及方法
CN111888979A (zh) * 2020-06-29 2020-11-06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排泥水助凝剂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4906366A (zh) * 2022-05-07 2022-08-16 成都大金立合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不饱和聚酯树脂输送装置
CN114906366B (zh) * 2022-05-07 2024-03-26 成都大金立合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不饱和聚酯树脂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4275U (zh) 一种絮凝剂配置系统
CN112099455B (zh) 一种水厂加药控制方法及系统
US3812966A (en) Settling rate tester
CN206951049U (zh) 加药装置
CN105600843A (zh) Cit智能化自动加药装置
CN208082381U (zh) 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自动加药系统
CN205295131U (zh) 一种污泥脱水机用智能溶药机
CN209478553U (zh) 一种泥浆水调配装置及高浓度泥浆水回用系统
CN215540588U (zh) 物料混合系统
CN214793828U (zh) 基于自动加标的净水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N212532404U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超声波加药装置
CN214150718U (zh) 土壤管道流输沙能力模拟试验装置
CN209193621U (zh) 水体净化装置
CN207828084U (zh) 一种管道淤泥固化处理设备
CN208008618U (zh) 实验室废水一体化智能处理装置
CN206843162U (zh) 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
CN207072866U (zh) 监测处理船舶饮用水的装置
CN112630413A (zh) 土壤管道流输沙能力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3160649U (zh) 一种涂料助剂添加装置
CN206020209U (zh) 野外径流泥沙自动监测设备
CN205426255U (zh) 一种径流自记仪
CN205382033U (zh) 循环水自动加药装置
CN210580473U (zh) 母猪养殖专用定量桶
CN20916157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剂投放装置
CN215727499U (zh) 一种应力密度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