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909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9091U
CN206039091U CN201620820150.1U CN201620820150U CN206039091U CN 206039091 U CN206039091 U CN 206039091U CN 201620820150 U CN201620820150 U CN 201620820150U CN 206039091 U CN206039091 U CN 206039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display floater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bonded adhes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0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0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9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装置包括:由叠加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组成的叠加结构,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用于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装置由于具有低辐射、低功耗以及纤薄轻巧等诸多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一侧,且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边缘的遮光胶带连接。也即,遮光胶带的两面分别与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粘接,从而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粘接在一起,实现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固定。
由于在窄边框的显示装置中,遮光胶带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接触面积均较小,遮光胶带无法有效的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固定,因此,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由叠加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组成的叠加结构,
所述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胶。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相邻的棱镜。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侧入式背光源,所述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为遮光胶带,所述侧入式背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固定。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中除设置有所述侧入式背光源的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的各侧面。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直下式背光源,
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的各侧面。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接触的区域的边缘重合。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延伸至所述叠加结构侧面的粘接胶,使得上偏光片的边缘和所述粘接胶的表面共面。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固定框、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棱镜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反射侧;
所述固定框包裹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棱镜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源,或者,所述固定框包裹所述导光板、所述棱镜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叠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接胶涂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通行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行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行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背光模组0包括:胶框01、反射片02、导光板03、侧入式背光源04、扩散片05、下棱镜06和上棱镜07,该上棱镜07的出光侧的四周可以布置有回字形的遮光胶带09,遮光胶带09的一面与背光模组中的上棱镜07粘接。图1-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基板12、液晶13和彩膜基板14,阵列基板12的入光侧设置有下偏光片11,彩膜基板14的出光侧设置有上偏光片15。
图1-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背光模组0与显示面板1叠加在一起,且上棱镜的出光侧的四周布置的遮光胶带09与下偏光片11相邻,遮光胶带09面向显示面板1的一面与下偏光片11粘接,需要说明的是,该回字形的遮光胶带09中靠近侧入式背光源的一边包括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覆盖的遮光胶带,且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外,该回字形的遮光胶带09的其他三边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内。也即遮光胶带09将显示面板1和背光模组0有效的粘接在一起,实现了背光模组0与显示面板1的固定。但是,由于在窄边框的显示装置中,遮光胶带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接触面积均较小,遮光胶带无法有效的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固定,因此,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差。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该显示装置3可以包括:由叠加的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31组成的叠加结构。
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31的粘接胶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叠加成的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的各个区域(也即整个侧面)均可以形成有粘接胶,或者,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的部分区域可以形成有粘接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说的粘接胶可以为紫外线(英文:Ultraviolet Rays;简称:UV)胶,又称无影胶或光敏胶,粘接胶的颜色可以为黑色。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装置3,在图2-1的基础上,背光模组30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相邻的棱镜301,示例的,棱镜301可以包括叠加的上棱镜和下棱镜,其中,上棱镜可以与显示面板相邻,在叠加结构中,棱镜301与显示面板31相邻,且背光模组30与显示面板31相接触的区域的边缘重合。示例的,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31组成的叠加结构w的结构示意图,示例的,该背光模组30、显示面板31和叠加结构w均可以为立方体,该显示面板31均可以具有4个侧面z,背光模组30和叠加结构w也可以具有4个侧面(图中仅仅标出了显示面板的4个侧面z,并未标出背光模组和叠加结构的4个侧面)。
具体的,图2-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30还可以包括:侧入式背光源(图2-2中未示出),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可以形成有遮光层,该遮光层用于对侧入式背光源进行遮光,防止在不需要射出光线的位置漏光。示例的,该遮光层可以为同时具有遮光和粘接作用的遮光胶带,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遮光胶带时,可以直接将遮光胶带粘贴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或者,该遮光层可以为仅仅具有遮光作用的遮光膜层(非遮光胶带),在形成该遮光膜层时,可以采用涂覆或溅射的方式,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遮光膜层。
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导光板303、固定框304和反射片305,且导光板303和棱镜301依次设置在反射片305的反射侧,固定框304包裹反射片305、导光板303、棱镜301和侧入式背光源302,实际应用中,该固定框还可以设置在反射片的反射侧,且同时包裹导光板、棱镜和侧入式背光源。可选的,该背光模组30还可以包括:扩散片306,且扩散片306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03和棱镜301之间,固定框304可以同时包裹反射片305、导光板303、扩散片306、棱镜301和侧入式背光源302,实际应用中,该固定框还可以设置在反射片的反射侧,且同时包裹导光板、扩散片、棱镜和侧入式背光源。
一方面,如图2-4所示,遮光层A可以为遮光胶带,也即,该侧入式背光源302上可以形成有遮光胶带,需要说明的是,图2-4示出的是背光模组中的各个膜层的展开示意图,在将该背光模组中的各个膜层合并在一起后,该遮光层A可以覆盖在侧入式背光源302的入光端,该背光模组中的各个膜层可以包括:导光板303、扩散片306、棱镜301、反射片305以及固定框304。该侧入式背光源302和遮光胶带均可以为条状,侧入式背光源302与显示面板可以通过遮光胶带固定,此时,该叠加结构中除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源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可以形成有粘接胶,也即,侧入式背光源302上覆盖有遮光胶带,实现侧入式背光源302的遮光,并将叠加结构的一个侧面固定,叠加结构中除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源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形成有粘接胶,将叠加结构的另外三个侧面固定,从而实现叠加结构四个侧面的固定。另一方面,当遮光层为仅仅具有遮光作用的膜层时,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均可以形成有粘接胶,也即,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有遮光层,实现侧入式背光源的遮光,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均形成有粘接胶,将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固定。
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面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四周均设置有遮光胶带,也即,设置在棱镜出光侧的回字形遮光胶带与显示面板相邻,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中的棱镜直接与显示面板相邻,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的位置不存在遮光胶带(也即取消了相关技术中其他三边的遮光胶带),仅仅靠设置在叠加结构三个侧面的粘接胶既可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且由于取消了其他三边的遮光胶带,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使得显示装置变得更薄。
另外,在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时,无需考虑遮光胶带对窄边框的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相关技术中通过遮光胶带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固定在一起,由于遮光胶带在刚刚粘接在棱镜表面时,就对棱镜有较强的约束力,所以在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时,遮光胶带对棱镜的四个边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在棱镜不平整时无法释放应力,使得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较容易出现牛顿环,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时,在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粘接胶,并在设置有光源的入光端设置遮光胶带,且最初形成在叠加结构上的粘接胶为胶状,对叠加结构中棱镜至少两个侧面的约束力较小,使得棱镜处于自由的状态,在棱镜不平整时能够有效的释放应力,在粘接胶固化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不会产生牛顿环,更不会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示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可以通过口字型的遮光胶带固定,且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且该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至少两个侧面还可以形成有粘接胶,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遮光胶带和粘接胶同时对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进行固定。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相接触的区域的边缘重合,且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组成的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偏光片,该上偏光片可以延伸至叠加结构侧面的粘接胶,使得上偏光片的边缘和粘接胶的表面共面。
如图2-5所示,该显示面板31可以包括:阵列基板312、液晶313和彩膜基板314,阵列基板312的入光侧设置有下偏光片311,彩膜基板314的出光侧设置有上偏光片315,也即,阵列基板312、液晶313、彩膜基板314和上偏光片315依次设置在下偏光片311的出光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上偏光片315设计的面积较大,且凸出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如图2-6所示,在制造显示装置时,可以将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31叠加在一起得到叠加结构,该叠加结构中,上偏光片315凸出于叠加结构中的其他膜层。显示面板上覆盖有面积大于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且上偏光片沿显示面板所在的水平面延伸,且具有延伸部分。
如图2-7所示,在得到叠加结构后,可以在叠加结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粘接胶32,且在形成粘接胶32时,可以向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涂覆粘接胶,且涂覆在至少两个侧面的粘接胶32能够承载在上偏光片311上的延伸部分上,防止涂覆在至少两个侧面的粘接胶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在形成粘接胶后,需要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对形成有粘接胶的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进行切割,使得形成有粘接胶的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上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且与延伸部分的边缘对齐,将多余的粘接胶以及上偏光片中多余的部分去除,得到如图2-2所示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侧面的粘接胶较薄,粘接胶对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的影响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还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直下式背光源,此时,该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均可以形成有粘接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仅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参考该侧入式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可选的,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胶之前,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且面积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沿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水平面延伸,且具有延伸部分;
所述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可以包括:以所述延伸部分为承载物,在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所述粘接胶。
可选的,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胶之后,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
沿着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对形成有所述粘接胶的每个侧面进行切割,使得所述每个侧面上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且与所述延伸部分的边缘对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在初始显示面板上覆盖面积大于初始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得到显示面板,上偏光片沿初始显示面板所在的水平面延伸,且具有延伸部分。
示例的,如图2-5所示,显示面板31可以包括:阵列基板312、液晶313和彩膜基板314,阵列基板312的入光侧可以覆盖有下偏光片311,彩膜基板314的出光侧可以覆盖有设置有上偏光片315,上偏光片315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的面积,且凸出于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且上偏光片沿显示面板所在的水平面延伸,且具有延伸部分。
步骤302、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叠加得到叠加结构。
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叠加后得到的叠加结构中,背光模组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入光侧,且背光模组中的棱镜可以与显示面板一侧的下偏光片相接触。
背光模组可以包括:导光板、固定框、反射片、扩散片、侧入式背光源和棱镜,且导光板、扩散片和棱镜依次设置在反射片的反射侧,固定框包裹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棱镜和侧入式背光源,实际应用中,该固定框还可以设置在反射片的反射侧,且同时包裹导光板、扩散片、棱镜和侧入式背光源。具体的,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可以形成有遮光层,该遮光层用于对侧入式背光源进行遮光,防止在不需要射出光线的位置漏光。示例的,该遮光层可以为同时具有遮光和粘接作用的遮光胶带,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遮光胶带时,可以直接将遮光胶带粘贴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或者,该遮光层可以为仅仅具有遮光作用的遮光膜层(非遮光胶带),在形成该遮光膜层时,可以采用涂覆或溅射的方式,在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遮光膜层。
步骤303、以延伸部分为承载物,在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
如图2-7所示,在得到叠加结构后,可以在叠加结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粘接胶32,且在形成粘接胶32时,可以向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涂覆粘接胶,且涂覆在至少两个侧面的粘接胶32能够承载在上偏光片311上的延伸部分上,防止涂覆在至少两个侧面的粘接胶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
步骤304、对形成有粘接胶的侧面进行切割。
在形成粘接胶后,需要沿着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对形成有粘接胶的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进行切割,使得形成有粘接胶的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上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且与延伸部分的边缘对齐,将多余的粘接胶以及上偏光片中多余的部分去除,得到如图2-2所示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侧面的粘接胶较薄,粘接胶对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的影响较小。
一方面,当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的遮光层为遮光胶带时,侧入式背光源302与显示面板可以通过遮光胶带固定,此时,该显示装置中除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源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可以形成有粘接胶,也即,侧入式背光源上覆盖有遮光胶带,实现侧入式背光源的遮光,并将显示装置的一个侧面固定,显示装置中除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源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形成有粘接胶,将显示装置的另外三个侧面固定,从而实现显示装置四个侧面的固定。另一方面,当遮光层为仅仅具有遮光作用的膜层时,显示装置的每个侧面均可以形成有粘接胶,也即,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有遮光层,实现侧入式背光源的遮光,显示装置的每个侧面均形成有粘接胶,将显示装置的每个侧面固定。
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面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四周均设置有遮光胶带,也即,设置在棱镜出光侧的回字形遮光胶带与显示面板相邻,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中的棱镜直接与显示面板相邻,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的位置不存在遮光胶带(也即取消了相关技术中其他三边的遮光胶带),仅仅靠设置在叠加结构三个侧面的粘接胶既可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且由于取消了其他三边的遮光胶带,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使得显示装置变得更薄。
另外,在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时,无需考虑遮光胶带对窄边框的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相关技术中通过遮光胶带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固定在一起,由于遮光胶带在刚刚粘接在棱镜表面时,就对棱镜有较强的约束力,所以在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时,遮光胶带对棱镜的四个边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在棱镜不平整时无法释放应力,使得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较容易出现牛顿环,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时,在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粘接胶,并在设置有光源的入光端设置遮光胶带,且最初形成在叠加结构上的粘接胶为胶状,对叠加结构中棱镜至少两个侧面的约束力较小,使得棱镜处于自由的状态,在棱镜不平整时能够有效的释放应力,在粘接胶固化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不会产生牛顿环,更不会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还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直下式背光源,此时,步骤303中可以在叠加结构的每个侧面均形成粘接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仅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参考该侧入式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叠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粘接胶,当显示装置为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时,由于粘接胶形成在叠加结构的侧面,粘接胶与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胶能够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有效的固定,所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效果较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可以与前述显示装置实施例相互参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由叠加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组成的叠加结构,
所述叠加结构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接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相邻的棱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侧入式背光源,所述侧入式背光源的入光端形成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为遮光胶带,所述侧入式背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中除设置有所述侧入式背光源的一侧之外的其他三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的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直下式背光源,
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包括:所述叠加结构的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接触的区域的边缘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侧面形成的粘接胶的表面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延伸至所述叠加结构侧面的粘接胶,使得上偏光片的边缘和所述粘接胶的表面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固定框、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棱镜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反射侧;
所述固定框包裹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棱镜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源,或者,所述固定框包裹所述导光板、所述棱镜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源。
CN201620820150.1U 2016-07-29 2016-07-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039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0150.1U CN206039091U (zh) 2016-07-29 2016-07-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0150.1U CN206039091U (zh) 2016-07-29 2016-07-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9091U true CN206039091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0150.1U Active CN206039091U (zh) 2016-07-29 2016-07-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9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36A (zh) * 2016-07-29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336A (zh) * 2016-07-29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5323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WO2017067301A1 (zh) 显示装置
WO2016101383A1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US2021014908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586699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73918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6950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80855A (zh) 一种超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9007113A1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及一种透明光学胶层结构
CN103971602A (zh) 电子装置
CN109976029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7340643A (zh)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器
CN1110293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07942562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4375233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0503842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922916A (zh) 光学胶层和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和制备方法、终端设备
CN109080241A (zh) 一种手机出厂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39091U (zh) 显示装置
CN104698659A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178924A1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40652B (zh) 封装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5090819A (zh) 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204224A (zh) 一种3d显示器件
CN20374403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