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2679U - 卡托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卡托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22679U
CN206022679U CN201621023307.4U CN201621023307U CN206022679U CN 206022679 U CN206022679 U CN 206022679U CN 201621023307 U CN201621023307 U CN 201621023307U CN 206022679 U CN206022679 U CN 206022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to
connection terminal
card
signa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233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楚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233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22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22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22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托包括:卡托本体、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卡托本体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放置信号卡;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互连接且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托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信号卡,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信号卡通过卡托上的连接端子实现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信号传输,从而减少因太多配件配合产生的装配误差。

Description

卡托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等移动终端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电子设备可以支持无线通讯方式,可以通过给电子设备安装无线通信卡如SIM卡加以实现。
现有技术中,SIM卡通常放置在卡托上,通过卡托与电子设备中的卡座实现连接。比如,现有的PIN-PUSH SIM卡的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SIM卡座101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主板102上,电子设备的主板102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SIM卡托103再与电子设备的机壳相配合;现有的PIN-PUSH SIM卡的装配方式对整机间隙配合要求比较高,通常还需要用铆接工艺来补偿层层组装后的间隙,如图2所示,即,还需要用铆钉104对卡托的卡帽105进行固定。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传统的PIN-PUSH SIM卡装配方式中,SIM卡座固定在主板上,主板固定在机壳上,卡托再与机壳配合,这样三者配合后对尺寸公差产生一定影响;对卡座的贴片精度,卡托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装配难度较高;累计的装配误差容易引起烧卡、不识卡等故障的发生;
(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SIM卡直接装配于卡托上,在装配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倾斜、掉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信号卡通过卡托上的连接端子实现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信号连接,从而减少因太多配件配合产生的装配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卡托,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卡托包括:卡托本体、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卡托本体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放置信号卡;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互连接且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托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信号卡,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托;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托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当所述卡托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卡托通过卡托本体的承载面放置信号卡,卡托的第一连接端子与信号卡连接,卡托的第二连接端子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连接,通过这种卡托的装配方式,使信号卡通过卡托上的连接端子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之间实现信号传输,从而减少了因太多配件配合引起的装配误差。
另外,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信号接脚,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二信号接脚;所述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对应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信号卡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即,信号卡上的触点与多个第一信号接脚电性连接;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即,电路板上的触点与多个第二信号接脚电性连接;此时,由于多个第一信号接脚和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信号卡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另外,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均为弹性接脚。本实施方式中,将接脚设置为弹性接脚可以防止因为制造公差可能导致的接触不良现象。
另外,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信号接脚为同一个弹片的两个弹脚。本实施方式中,同一弹片的两端分别对应形成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信号接脚,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实现。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卡托本体通过模内注塑成型,制备工艺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卡托本体上延伸出至少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的抵持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对设置,所述抵持部通过所述抵持面抵制所述信号卡。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抵持部将信号卡固定在卡托中,防止因倾斜、晃动引起的信号卡掉落现象,保证信号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稳定。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抵持面上;其中,当所述抵持面抵持于所述信号卡表面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信号卡。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卡托与信号卡之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PIN-PUSH SIM卡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PIN-PUSH SIM卡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托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卡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卡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卡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卡托包括卡托本体301、第一连接端子302以及第二连接端子303;第一连接端子302和第二连接端子303相互连接且分别安装在卡托本体301上。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卡托本体301具有承载面304;第一连接端子302固定于承载面304上,第二连接端子303固定于卡托本体301的前端面;第一连接端子302与第二连接端子303相互连接。
具体而言,较佳的,第一连接端子30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信号接脚,第二连接端子303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第信号接脚。第一连接端子302的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连接端子303的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对应连接。其中,本实施方式对第一连接端子302与第二连接端子303各包含信号接脚的具体数目不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一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与信号卡的信号端子能够相对应即可。
本实施例中,将信号卡305沿着图3中箭头方向放置于承载面304上,使第一连接端子302与信号卡305相连接,再将装配有信号卡305的卡托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进行装配,使卡托本体301的第二连接端子303与电路板306相连接;由于信号卡305上和电路板306上均设置有裸露的触点,此时,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信号卡305上的触点接触实现导电连接,多个第二信号接脚与电路板306上的触点接触实现导电连接,又由于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对应连接,即,使信号卡305通过卡托本体301上的第一连接端子302、第二连接端子303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性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托本体301上的第一连接端子302、第二连接端子303还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均能实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本实施方式对此并不作限制。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302、第二连接端子303均通过模内注塑方式固定在卡托本体301中,这种用于卡托的模内注塑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实现,降低了卡托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托与现有技术相比,卡托通过卡托本体301的承载面304放置信号卡305,卡托的第一连接端子302与信号卡305连接,卡托的第二连接端子303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连接,通过这种卡托的装配方式,使信号卡305通过卡托上的连接端子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之间实现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从而减少了因太多配件配合可能引起的装配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均为弹性接脚。
具体地,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为弹性接脚,弹性接脚在承载面304的表面形成一定的突起结构,当信号卡305放置在承载面304上时,对多个弹性接脚形成的突起结构施加一定的按压力,使突起结构产生形变,进而多个突起结构对信号卡305产生与按压力相反的弹力,此时,多个弹性接脚弹性抵持于信号卡305裸露的触点上,使第一连接端子302与信号卡305之间实现导电连接,弹性接脚的设计可以克服由于组装公差可能导致的信号卡305与第一连接端子302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第二连接端子303的多个第二信号接脚也为弹性接脚,在卡托本体301的前端面形成一定的突起结构,而电路板306的表面为平面结构,因此当卡托本体301与电路板306装配时,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形成的突起结构抵持于电路板306裸露的触点上,使第二连接端子303与电路板306之间实现导电连接,可以克服由于组装公差可能导致的第二连接端子303与电路板306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信号接脚为同一个弹片的两个弹脚,这种结构的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制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脚与第二信号脚也可通过金属走线或FPC连接,本实施方式对此并不做限制。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连接端子302的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连接端子303的多个第二信号均为弹性接脚,采用弹性接脚的结构可以防止因为制造公差可能导致的接触不良现象,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从卡托本体301上延伸出至少一抵持部307,抵持部有一抵持面3071。
具体地,抵持部307的数目为一个且从卡托本体301上延伸出来,抵持部307有一抵持面3071;抵持部307与卡托本体301形成中空结构308,中空结构308的相对的两个内表面分别为承载面304与抵持面3071,即,抵持面3071与承载面304相对设置。
将信号卡305放置于承载面304上时,信号卡305即位于由卡托本体301与抵持部307形成的中空结构308内,此时,抵持部307通过抵持面3071抵制住信号卡305,第一连接端子302与信号卡305相连接;再将装配有信号卡305的卡托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进行装配,第二连接端子303即与电路板306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面3071与承载面304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设置的。如,将第一连接端子302固定在承载面304上,当第一连接端子302的多个第一信号接脚均为弹性接脚时,由于弹性接脚会高出承载面304,此时抵持面3071与承载面304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信号卡305的厚度;当第一连接端子302的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为露铜时,由于第一连接端子302与承载面304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抵持面3071与承载面304之间的距离等于信号卡305的厚度,从而使第一连接端子302与信号卡305的触点之间接触实现导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托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卡托本体301延伸出的抵持部307将信号卡305固定在卡托中,防止因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倾斜、晃动引起的信号卡305掉落现象,保证信号卡305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稳定,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请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302固定在承载面30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302固定在抵持面3071上。
本实施例中,信号卡305插入卡托时,信号卡305上的信号端子面对抵持面3071且与第一连接端子302相连。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卡托与信号卡之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子303固定在卡托本体301的前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子303固定在卡托本体301的底面309上,即,与承载面304相对的平面。
具体地,第二连接端子303的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固定在卡托本体301的底面309上,且第一连接端子302与第二连接端子303相互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托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第一连接端子302和第二连接端子303的另一种位置关系,从而满足不同电子设备对卡托结构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卡托,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07的数目为一个且卡托本体301形成中空结构308;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07为多个。
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07的数目为以四个为例说明,四个抵持部307分别由卡托本体301的四个边角延伸出来。当信号卡305放在承载部时,四个抵持部抵持在信号卡305的四个边角处。本实施方式对抵持部307的数目不作任何限制,对抵持部307相对于卡托本体301的位置也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托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多个抵持部307将信号卡306固定在卡托中,防止因倾斜、晃动引起的信号卡305掉落现象,保证信号卡305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稳定;同时提供了卡托抵持部307的多种结构形式,从而满足不同电子设备对卡托结构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306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卡托。
电路板306固定在壳体内且具有对应于卡托的第二连接端子303的信号连接部。卡托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当卡托滑动至壳体内且到达安装位置时,卡托的第二连接端子303连接至电路板306的信号连接部。其中,信号连接部例如为电路板306上的露铜区域。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卡连接端子,卡连接端子安装在电路板306的信号连接部(即露铜区域),当卡托相对于壳体滑动至安装位置时,卡托本体301的第二连接端子303通过卡连接端子与电路板306之间实现导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信号卡305与卡托装配在一起,再将装配有信号卡305的卡托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进行装配,使信号卡305通过卡托上的连接端子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306之间实现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从而减少了因太多配件配合可能引起的装配误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卡托,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卡托包括:卡托本体、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卡托本体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放置信号卡;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相互连接且分别安装在所述卡托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信号卡,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信号接脚,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二信号接脚;
所述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分别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信号接脚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脚均为弹性接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脚与第二信号接脚为同一个弹片的两个弹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卡托本体通过模内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本体上延伸出至少一抵持部;
所述抵持部的抵持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对设置,所述抵持部通过所述抵持面抵制所述信号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与卡托本体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相对的两个内表面分别形成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抵持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抵持面上;
其中,当所述抵持面抵持于所述信号卡表面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信号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卡托本体的前端面。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
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卡托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其中,当所述卡托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至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卡连接端子,所述卡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卡连接端子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CN201621023307.4U 2016-08-31 2016-08-31 卡托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022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3307.4U CN206022679U (zh) 2016-08-31 2016-08-31 卡托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3307.4U CN206022679U (zh) 2016-08-31 2016-08-31 卡托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22679U true CN206022679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23307.4U Active CN206022679U (zh) 2016-08-31 2016-08-31 卡托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226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849A (zh) * 2016-08-31 2017-02-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及电子设备
WO2018191897A1 (zh) * 2017-04-19 2018-10-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插接装置及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849A (zh) * 2016-08-31 2017-02-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卡托及电子设备
WO2018191897A1 (zh) * 2017-04-19 2018-10-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插接装置及终端
CN110326167A (zh) * 2017-04-19 2019-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插接装置及终端
US11018468B2 (en) 2017-04-19 2021-05-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rd tray, card tray plug-in device, and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722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70072444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20320551A1 (en) Expansion structure
CN204836766U (zh) 柔性印制布线板中间体
JP2007299701A (ja) 複合コネクタ
CN100593267C (zh) 一种带屏蔽的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
CN206022679U (zh) 卡托及电子设备
CN103151628B (zh) 连接端子
CN106450849A (zh) 卡托及电子设备
KR102229847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203596427U (zh) Usb连接器及设有usb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US2009001767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056448B (zh) 电子模组
CN103490191A (zh) 设有usb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06341470U (zh)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4795282U (zh) 电子设备
US20070212943A1 (en) Pcb mounted connectors assembly
CN20479323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48925B (zh) 卡座及电子设备
CN202841712U (zh) 一种设有连接器的pcb板
CN202308536U (zh) 一种双sim卡插槽装置
CN20196635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507701U (zh) 一种pcb板卡插拔结构
CN101843179B (zh) 具有至少两个电路板的装置
CN111244652A (zh) 贴片连接器和驱控一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