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6691U -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6691U
CN206016691U CN201620856642.6U CN201620856642U CN206016691U CN 206016691 U CN206016691 U CN 206016691U CN 201620856642 U CN201620856642 U CN 201620856642U CN 206016691 U CN206016691 U CN 206016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oil
tubing
car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66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丽霞
张睿荫
薛改珍
付亚荣
朱伟
姜超
姜一超
景暖
姚庆童
李春燕
张云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566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6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6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6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属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该卡采管柱设置在油井套管(13)内,包括从油井井口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油管悬挂器(1)、油管短节(2)、第一油管(3)、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第二油管(5)、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第三油管(7)、管式泵泵筒(8)、第四油管(9)、筛管(10)、第五油管(11)以及丝堵(12)。该卡采管柱利用遇水膨胀封隔器吸水膨胀的特性,有效封堵由于套管破损导致的漏失,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达到堵漏增油的目的,提高油井产量。将该卡采管柱在现场7口油井进行应用,采油一次成功率为100%,油井单井产量平均增加2.5吨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背景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在封隔器上下采用空心抽油泵和普通管式泵的方法解决了不同压力等级的两个油层分采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并试验了适应不同井况的分采管柱,研究发现分采管柱在分层采油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套管会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破损。套管破损部位会发生漏失,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目前的分采管柱不能有效解决分采井漏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封堵套管漏失、提高油井产量的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所述卡采管柱设置在油井套管内,所述卡采管柱包括:
油管悬挂器、油管短节、第一油管、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第二油管、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第三油管、管式泵泵筒、第四油管、筛管、第五油管以及丝堵;
所述油管悬挂器的上端位于油井井口,所述油管悬挂器的下端连接所述油管短节的上端;所述油管短节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管的上端;所述第一油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的上端;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管的上端;所述第二油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的上端;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油管的上端;所述第三油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管式泵泵筒的上端;所述管式泵泵筒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四油管的上端;所述第四油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筛管的上端;所述筛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的上端;所述第五油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丝堵。
具体地,所述油管短节的外径为73mm;所述第一油管以及所述第二油管的外径为89mm;所述第三油管、所述第四油管以及所述第五油管的外径为73mm;所述筛管的外径为73mm;所述丝堵的外径为73mm。
具体地,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所述第三油管、所述第四油管以及所述第五油管均为加厚油管。
具体地,所述油管悬挂器、所述油管短节、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所述第二油管、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所述第三油管、所述管式泵泵筒、所述第四油管、所述筛管、所述第五油管以及所述丝堵之间通过丝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中自上而下设置了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和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遇水膨胀封隔器中所用的橡胶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下入油井套管后,遇水膨胀封隔器吸水膨胀,有效封堵由于套管破损导致的漏失,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达到堵漏增油的目的,提高油井产量。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在现场7口油井进行应用,采油一次成功率为100%,油井单井产量平均增加2.5吨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油管悬挂器,2-油管短节,3-第一油管,4-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
5-第二油管,6-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7-第三油管,8-管式泵泵筒,
9-第四油管,10-筛管,11-第五油管,12-丝堵,13-油井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参见图1,该卡采管柱设置在油井套管13内,具体包括:
油管悬挂器1、油管短节2、第一油管3、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第二油管5、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第三油管7、管式泵泵筒8、第四油管9、筛管10、第五油管11以及丝堵12。
其中,油管悬挂器1的上端位于油井井口,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连接油管短节2的上端;油管短节2的下端连接第一油管3的上端;第一油管3的下端连接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的上端;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的下端连接第二油管5的上端;第二油管5的下端连接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的上端;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的下端连接第三油管7的上端;第三油管7的下端连接管式泵泵筒8的上端;管式泵泵筒8的下端连接第四油管9的上端;第四油管9的下端连接筛管10的上端;筛管10的下端连接第五油管11的上端;第五油管11的下端连接丝堵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中自上而下设置了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和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遇水膨胀封隔器中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其原理在于,遇水膨胀封隔器中所用的橡胶为具有吸水膨胀性能的橡胶。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下入油井套管后,遇水膨胀封隔器吸水膨胀,有效封堵由于套管破损导致的漏失,提高密封效果,实现卡上段套管漏失层、开采下段,从而达到堵漏增油的目的,提高油井产量。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在现场7口油井进行应用,采油一次成功率为100%,油井单井产量平均增加2.5吨以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中,油管短节2采用外径为73mm的油管短节(即φ73mm油管短节);第一油管3以及第二油管5采用外径为89mm的油管(即φ89mm油管),第三油管7、第四油管9以及第五油管11采用外径为的73mm油管(即φ73mm油管);筛管10采用外径为73mm的筛管(即φ73mm筛管);丝堵12采用外径为73mm的丝堵(即φ73mm丝堵)。同时,第一油管3、第二油管5、第三油管7、第四油管9以及第五油管11均采用加厚油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中,油管悬挂器1、油管短节2、第一油管3、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第二油管5、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第三油管7、管式泵泵筒8、第四油管9、筛管10、第五油管11以及丝堵12之间通过丝扣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中,油管悬挂器、油管、油管短节、丝堵采用市售的油田常用的器材即可。
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可以采用由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生产的ZYS-115型封隔器,也可以选用市售的具有相同性能的同类产品。
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可以采用由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生产的Z331-115型封隔器,也可以选用市售的具有相同性能的同类产品。
管式泵可以采用山东威马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φ32、φ38、φ44或者φ56的管式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采管柱的实施方法为:在油井套管内下入该卡采管柱后,再从该卡采管柱内依次安装管式泵柱塞、抽油杆、光杆,最后完井,油井起抽正常生产。
下面以晋XXX-20井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晋XXX-20井于2016年03月地质方案要求卡上段套管漏失层,采下段4#层;进行采油。采油要求:卡上段套管漏失层;采下段4#层;下泵要求:日产液15m3,液面1900m。晋XXX-20井各层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晋XXX-20井各层基础数据
层号 井段 厚度(m)
4# 2686.3~2695.6 9.3m
采油工程依据地质方案,采用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施工。
根据上述地质方案以及晋XXX-20井各层基础数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参见图1,该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设置在晋XXX-20井套管内部,该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包括:
从油井井口自上而下通过丝扣顺次连接的长0.5m的油管悬挂器1、长3.0m的φ73mm油管短节(即油管短节2)、长215m的φ89mm加厚油管(即第一油管3)、长3m的ZYS-115型封隔器(即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长581.5m的φ89mm加厚油管(即第二油管5)、长1.39m的Z331-115型封隔器(即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长1000m的φ73mm加厚油管(即第三油管7)、长6.5m的管式泵泵筒8、长20m的φ73mm加厚油管(即第四油管9)、长1.5m的φ73mm筛管(即筛管10)、长20m的φ73mm加厚油管(即第五油管11)以及长0.5m的φ73mm丝堵(即丝堵12)。
将上述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下入晋XXX-20井的套管内后,再从该卡采管柱内依次安装管式泵柱塞、抽油杆、光杆,最后完井,油井起抽正常生产。晋XXX-20井施工完成后,油井日产量增加3.8吨。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所述卡采管柱设置在油井套管(13)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管悬挂器(1)、油管短节(2)、第一油管(3)、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第二油管(5)、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第三油管(7)、管式泵泵筒(8)、第四油管(9)、筛管(10)、第五油管(11)以及丝堵(12);
所述油管悬挂器(1)的上端位于油井井口,所述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连接所述油管短节(2)的上端;
所述油管短节(2)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管(3)的上端;
所述第一油管(3)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的上端;
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油管(5)的上端;
所述第二油管(5)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的上端;
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油管(7)的上端;
所述第三油管(7)的下端连接所述管式泵泵筒(8)的上端;
所述管式泵泵筒(8)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四油管(9)的上端;
所述第四油管(9)的下端连接所述筛管(10)的上端;
所述筛管(10)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11)的上端;
所述第五油管(11)的下端连接所述丝堵(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采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管短节(2)的外径为73mm;
所述第一油管(3)以及所述第二油管(5)的外径为89mm;
所述第三油管(7)、所述第四油管(9)以及所述第五油管(11)的外径为73mm;
所述筛管(10)的外径为73mm;
所述丝堵(12)的外径为7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采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管(3)、所述第二油管(5)、所述第三油管(7)、所述第四油管(9)以及所述第五油管(11)均为加厚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卡采管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管悬挂器(1)、所述油管短节(2)、所述第一油管(3)、所述第一遇水膨胀封隔器(4)、所述第二油管(5)、所述第二遇水膨胀封隔器(6)、所述第三油管(7)、所述管式泵泵筒(8)、所述第四油管(9)、所述筛管(10)、所述第五油管(11)以及所述丝堵(12)之间通过丝扣连接。
CN201620856642.6U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Active CN206016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642.6U CN206016691U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642.6U CN206016691U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6691U true CN206016691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4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6642.6U Active CN206016691U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6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1623U (zh) 一种水平井找漏隔采的管柱
CN206917640U (zh) 海上油田水平井自动控水稳油系统
CN104632148B (zh) 一种水平井管内分段砾石充填防砂管柱及充填装置
CN203394483U (zh) 一种薄层稠油平面蒸汽驱注采系统
CN201963283U (zh) 双油管高温气举工艺管柱
CN201843600U (zh) 一种sagd机械举升循环预热设备
CN107725013A (zh) 一种分层测试和分层采油联作的方法
CN103806879B (zh) 一种海上油田同井采注安全生产管柱
CN202152643U (zh) 多层系开采油井的分层求产测压管柱
CN204703876U (zh) 一种桥式同心分注管柱
CN205532523U (zh) 一种具有压控开关的分层采油管柱
CN204212753U (zh) 上层分层注聚下层笼统注水工艺管柱
CN206016691U (zh) 一种双级封隔器封堵漏失的卡采管柱
CN105443101A (zh) 一种压缩式双封单卡分段压裂工艺管柱及其压裂方法
CN203175503U (zh) 一种海上油田同井采注安全生产管柱
CN104879098B (zh) 一种同心双管气井生产管柱
CN108442916A (zh) 水平井裸眼筛管破损检测管柱
CN206309372U (zh) 一种水平井小排量拖动压裂管柱
CN103670297A (zh) 液压套管扶正器
CN204703878U (zh) 一种高配注量水平井两段分段注水管柱
CN201778772U (zh) 一种小井眼侧钻井卡封压裂管柱
CN106368638B (zh) 套管破损封堵工具及封堵方法
CN203394451U (zh) 一种稠油水平井封漏堵水采油管柱
CN206220933U (zh) 采油生产装置
CN103510921B (zh) 有相流中空排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