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4004U - 抽屉座 - Google Patents

抽屉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4004U
CN206004004U CN201620946800.7U CN201620946800U CN206004004U CN 206004004 U CN206004004 U CN 206004004U CN 201620946800 U CN201620946800 U CN 201620946800U CN 206004004 U CN206004004 U CN 206004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pting groove
protuberance
pair
card
drawout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68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68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4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屉座,用于安装电子卡,包括托盘,托盘包括若干端壁及由若干端壁围设形成的收容槽,各收容槽包括插入端及止位端,电子卡自插入端插入至止位端从而收容于收容槽中,端壁包括位于收容槽底端的承托部,托盘进一步设有向收容槽突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止位端的若干凸部,电子卡一端插入凸部下方,并通过弹性弯曲安装入收容槽中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限位于承托部和凸部之间,由于在收容槽的上端增加凸部,令电子卡限位于各凸部与承托部之间,从而防止电子卡在抽屉座插入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脱落,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抽屉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抽屉座,尤其是指一种防止电子卡脱落的抽屉座。
【背景技术】
请参照中国台湾公告号为TWI511382号新型专利,揭示一种晶片卡固持结构,其托盘的限位部具有挡板以在上下方向上防止晶片卡脱落,但是由于挡板大致位于托盘的中段位置,故设置可移动拆装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在晶片卡插入后,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滑配以将晶片卡前后固持。但是,前案技术之晶片卡固持结构结构部件分开设置且数量较多,需分别制造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在使用过程中,各抵持部可能会松脱或掉落丢失,不利于正常使用。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抽屉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屉座,具有结构简单且有效防止电子卡脱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屉座,用于安装电子卡,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包括若干端壁及由所述若干端壁围设形成的若干收容槽,各收容槽包括插入端及止位端,所述电子卡自所述插入端插入至止位端从而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槽底端的承托部,所述托盘进一步设有向收容槽突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止位端的若干凸部,所述电子卡一端插入所述凸部下方,并通过弹性弯曲安装入所述收容槽中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限位于所述承托部和凸部之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若干凸部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上端,各所述凸部为圆弧片状体,各所述凸部的边缘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承托部进一步包括镂空部,各所述镂空部在上下方向上与各所述凸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若干端壁包括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分别横向连接两个侧壁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由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槽由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设形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若干凸部包括一对第一凸部及一个第二凸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且向前靠近所述第二横梁,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内壁且向后延伸。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分别收容一张通讯电子卡和一张储存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储存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一个第二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储存电子卡的前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收容槽进一步包括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与第三收容槽垂直相交且部分重合,所述第三收容槽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横向宽度,所述若干凸部包括一对第一凸部、一对第三凸部及一对第四凸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且向前靠近第二横梁,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分别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且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向后靠近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分别称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且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向前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分别收容一张通讯电子卡和一张储存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储存电子卡自前向后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储存电子卡的两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三收容槽分别收容两张通讯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抽屉座的所述抽屉座为金属件或绝缘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所述收容槽的上端增加凸部,令所述电子卡限位于各凸部与承托部之间,从而防止所述电子卡在所述抽屉座插入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脱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自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3是图1自上向下方向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一实施方式在当Nano SIM卡和Micro SD卡插入过程中的立体状态图。
图5是图4中Nano SIM卡和Micro SD卡安装入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一实施方式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沿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自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自上向下方向看的俯视图。
图12是当两张Nano SIM卡安装入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二实施方式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3是当Nano SIM卡和Micro SD卡安装入本实用新型抽屉座之第二实施方式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4是图11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2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3沿F-F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抽屉座 100、100’ 托盘 1
第一侧壁 11 第二侧壁 12
第一内壁 131、191 第二内壁 132、192
第三内壁 133、193 第一短壁 141
第二短壁 142 承托部 15
镂空部 151 第一横梁 161
第二横梁 162 第三横梁 163
第一凸部 171 第二凸部 172
第三凸部 173 第四凸部 174
盖板 18 第一收容槽 21
第二收容槽 22 第三收容槽 23
Nano SIM卡 3 Micro SD卡 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6介绍本实用新型抽屉座100、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涉及方向皆以图1为参考,定义所述抽屉座100、100’的第一横梁161为前端。
请参照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屉座100、100’, 用于安装电子卡至电子设备(未图示)的卡连接器(未图示)中以令电子卡与卡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所述抽屉座100、100’包括托盘1和盖板18。所述托盘1包括若干端壁及由所述若干端壁围设形成的若干收容槽。各收容槽包括插入端及止位端。所述电子卡自所述插入端插入至止位端从而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槽底端的承托部15。所述托盘1进一步设有向收容槽突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止位端的若干凸部。所述电子卡一端插入所述凸部下方,并通过弹性弯曲安装入所述收容槽中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限位于所述承托部15和凸部之间。所述盖板18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表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之抽屉座100、100’提供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1至图8为第一实施方式抽屉座100的附图,图9至图16为第二实施方式抽屉座100’的附图。
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抽屉座100、100’之若干端壁包括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分别横向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第一横梁161、第二横梁162及第三横梁163。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槽21及第二收容槽22。所述第一收容槽21由所述第二横梁162、第三横梁163、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槽22由所述第一横梁161、第二横梁162、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收容槽2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2之间由所述第二横梁162分隔。
请参照图1至图8,第一实施方式之抽屉座100的若干凸部包括一对第一凸部171及一个第二凸部172。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1两侧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内壁上且向前靠近所述第二横梁162。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与所述第三横梁163之间的空间定位为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插入端。所述第二横梁162的后端面定义为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止位端。所述一个第二凸部172位于所述第一横梁161的内壁且向后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凸部172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空间定义为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插入端。所述第一横梁161定义为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止位端。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实施方式之抽屉座100可以同时安装两张电子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张电子卡分别为一张用于通讯作用的Nano SIM卡3和一张用于储存作用的MicroSD卡4。
将所述Nano SIM卡3的前端边缘在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插入端自后向前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和承托部15之间斜插入,当所述Nano SIM卡3向前抵住第一凸部171时,利用所述Nano SIM卡3自身弹性弯曲的能力使Nano SIM卡3小幅度弹性弯曲而安装入第一收容槽21中。所述Nano SIM卡3限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和承托部15之间。将所述Micro SD卡4的前端边缘在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插入端自后向前从所述第二凸部172和承托部15之间斜插入,当所述Micro SD卡4向前抵住第二凸部172时,利用所述Micro SD卡4自身弹性弯曲的能力使Micro SD卡4小幅度弹性弯曲而安装入第二收容槽22中。所述Micro SD卡4限位于所述一个第二凸部172和承托部15之间。当需要将所述Nano SIM卡3和Micro SD卡4从所述抽屉座100中取出时,用手从下方向上分别抵推所述Nano SIM卡3和Micro SD卡4,令其弹性弯曲后取出即可。
请参照图9至图16,第二实施方式之抽屉座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托盘1进一步包括第三收容槽23、一对第三凸部173及一对第四凸部174且未设置所述一个第二凸部172。所述第三收容槽23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横向宽度且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2直相交且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收容槽22和第三收容槽23两侧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自前向后均定义有第一内壁131、191、第二内壁132、192和第三内壁133、193。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二内壁132与第二侧壁12的第二内壁192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内壁131与第二侧壁12的第一内壁191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内壁131与第二侧壁12的第一内壁191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三内壁133与第二侧壁12的第三内壁193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第一侧壁11进一步包括第一短壁141及第二短壁142。所述第一短壁141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内壁131与第二内壁132。所述第二短壁142连接第一侧壁11的第二内壁132与第三内壁133。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二内壁132、第一短壁141、第二短壁142及第二侧壁12的第二内壁192之间围设形成所述第三收容槽23。
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1中两侧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内壁上且靠近所述第二横梁162。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与所述第三横梁163之间的空间定位为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插入端。所述第二横梁162的后端面定义为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止位端。所述一对第三凸部17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三内壁133和第二侧壁12的第三内壁193上且向后靠近所述第二横梁162。所述一对第三凸部173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三凸部173与所述第一横梁161之间的空间定义为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插入端。所述第二横梁162的前端面定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止位端。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二内壁132和第二侧壁12的第二内壁192上且向前靠近所述第一横梁161。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二短壁142之间的空间定义为所述第三收容槽23的插入端。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短壁141定义为所述第三收容槽23的止位端。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的内侧边缘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横向宽度。
将所述Nano SIM卡3的前端边缘在所述第一收容槽21的插入端自后向前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和承托部15之间斜插入,当所述Nano SIM卡3向前抵住第一凸部171时,利用所述Nano SIM卡3自身弹性弯曲的能力使Nano SIM卡3小幅度弹性弯曲而安装入第一收容槽21中。所述Nano SIM卡3限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凸部171和承托部15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之抽屉座100’的第一收容槽21和第二收容槽22可以分别安装一张所述Nano SIM卡3和一张Micro SD卡4,或者所述第一收容槽21和第三收容槽23可以分别安装一张所述Nano SIM卡3。当一张所述Micro SD卡4安装入所述第二收容槽22中时,将所述Micro SD卡4的后端边缘在所述第二收容槽22的插入端自前向后从所述一对第三凸部173和承托部15之间斜插入,当所述Micro SD卡4向前抵住第三凸部173时,利用所述Micro SD卡4自身弹性弯曲的能力使Micro SD卡4小幅度弹性弯曲而安装入第二收容槽21中,此时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未对所述Micro SD卡4干涉。令所述Nano SIM卡3限位于所述一对第三凸部173和承托部15之间。当一张Nano SIM卡3安装入所述第三收容槽23中时,将所述Nano SIM卡3的前端边缘在所述第三收容槽23的插入端自后向前从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4和承托部15之间斜插入,当所述Nano SIM卡3向前抵住第四凸部174时,利用所述Nano SIM卡3自身弹性弯曲的能力使Nano SIM卡3小幅度弹性弯曲而安装入第三收容槽23中。令所述Nano SIM卡3限位于所述一对第四凸部173和承托部15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抽屉座100、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抽屉座100、100’为一体成型构件,其可以由绝缘材料一体射出成型或有金属粉末冶金射出成型而制成。当所述抽屉座100、100’为绝缘材料制成时,所述托盘1具有较好的韧性,当所述NanoSIM卡3或Micro SD卡4插入时,所述托盘1亦可产生轻微弹性形变以方便所述电子卡在各所述凸部干涉的情况下插入对应收容槽中。当所述抽屉座100、100’为金属材质制成时,所述托盘1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在使用中不易弯折受损。所述承托部15进一步包括镂空部151。各所述镂空部151在上下方向上与各所述凸部相对应设置。在制造所述抽屉座100、100’时,各所述镂空部151为上、下模具制造各凸部后抽离所形成的,具有结构简单,可以简化模具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所述收容槽的上端增加凸部,令所述电子卡限位于各凸部与承托部15之间,从而防止所述电子卡在所述抽屉座100、100’插入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脱落,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抽屉座,用于安装电子卡,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包括若干端壁及由所述若干端壁围设形成的若干收容槽,各收容槽包括插入端及止位端,所述电子卡自所述插入端插入至止位端从而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壁包括位于所述收容槽底端的承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进一步设有向收容槽突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止位端的若干凸部,所述电子卡一端插入所述凸部下方,并通过弹性弯曲安装入所述收容槽中从而在上下方向上限位于所述承托部和凸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凸部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上端,各所述凸部为圆弧片状体,各所述凸部的边缘设置有倒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进一步包括镂空部,各所述镂空部在上下方向上与各所述凸部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壁包括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分别横向连接两个侧壁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由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收容槽由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设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凸部包括一对第一凸部及一个第二凸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且向前靠近所述第二横梁,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内壁且向后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分别收容一张通讯电子卡和一张储存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储存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一个第二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储存电子卡的前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进一步包括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与第三收容槽垂直相交且部分重合,所述第三收容槽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横向宽度,所述若干凸部包括一对第一凸部、一对第三凸部及一对第四凸部,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且向前靠近第二横梁,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且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向后靠近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分别称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且在横向方向上对称设置且相向延伸,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向前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分别收容一张通讯电子卡和一张储存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储存电子卡自前向后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三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储存电子卡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三收容槽分别收容两张通讯电子卡,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一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所述通讯电子卡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一对第四凸部向下固持于所述通讯电子卡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屉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座为金属件或绝缘件。
CN201620946800.7U 2016-08-26 2016-08-26 抽屉座 Active CN206004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6800.7U CN206004004U (zh) 2016-08-26 2016-08-26 抽屉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6800.7U CN206004004U (zh) 2016-08-26 2016-08-26 抽屉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4004U true CN206004004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6800.7U Active CN206004004U (zh) 2016-08-26 2016-08-26 抽屉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40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776A (zh) * 2017-08-1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682026A (zh) * 2017-08-14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32336A (zh) * 2018-06-14 2018-11-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668659A (zh) * 2020-06-16 2020-09-1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776A (zh) * 2017-08-14 2017-1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682026A (zh) * 2017-08-14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32336A (zh) * 2018-06-14 2018-11-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832336B (zh) * 2018-06-14 2020-06-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668659A (zh) * 2020-06-16 2020-09-1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及电子设备
CN111668659B (zh) * 2020-06-16 2021-06-18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4004U (zh) 抽屉座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22548Y (zh) 沉板式电连接器及其装置
CN201252186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83493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088820U (zh) 一种双层抽屉式的卡座
CN2020345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4481233U (zh) 卡用托盘
CN202487837U (zh) 卡连接器
CN204067623U (zh) 一种适用于自动插件机插件的单插片
CN205377855U (zh) 一种多合一卡座
CN103545638B (zh) 电连接器
CN101651185B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932710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0201029U (zh) 一种电源接头
CN201444724U (zh) 一种插卡式机箱
CN214450373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充电模块安装结构
CN203644987U (zh) 沉板式usb3.0连接器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CN212906435U (zh) 钱箱内胆中纸币格的结构
CN201465555U (zh) 多层式hd抽取盒结构
CN203707464U (zh) 卡座连接器用锁卡结构
CN203242814U (zh) 电连接器
CN202423667U (zh) 一种引脚加强的板载电连接器
CN106486801A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