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425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4258U
CN205994258U CN201620688177.XU CN201620688177U CN205994258U CN 205994258 U CN205994258 U CN 205994258U CN 201620688177 U CN201620688177 U CN 201620688177U CN 205994258 U CN205994258 U CN 205994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dy
flanging
connecting portion
depart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81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
朱传斌
陈显怀
黎国柱
陈伟
吴育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881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4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4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4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罩、底座和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壳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底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折弯结构;外壳罩和/或底座上设置有装配部,折弯结构的至少部分伸入到装配部的内侧并钩在装配部的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外壳体与底座和/或外壳罩钩接,这样除了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具备的对外壳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之外,还可以对外壳体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如此,对于外壳体受到水平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外壳体产生径向位移而导致外壳体沿径向向外爆出或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外观质量。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等烹饪器具中一般采用金属外壳来提升产品外观质感,其中,在金属外壳的上、下两端上均设置有卷边结构,装配时,位于金属外壳上端的卷边结构与外壳罩卡接、位于金属外壳下端的卷边结构与底座卡接以实现金属外壳的安装固定,但是,通过卷边结构与槽位卡接组装的结构存在卷边结构沿径向脱出的风险,使产品存在金属外壳向外爆出或向内凹陷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外观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罩和底座;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折弯结构;所述外壳罩和/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装配部,所述折弯结构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装配部的内侧并钩在所述装配部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用于与装配部钩接的折弯结构,以使外壳罩与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与外壳体之间可形成钩接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外壳体的两端均通过卷边结构进行卡接固定的方案而言,此处通过使外壳体与底座和/或外壳罩钩接,这样除了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具备的对外壳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之外,还可以对外壳体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如此,对于外壳体受到水平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外壳体产生径向位移而导致外壳体沿径向向外爆出或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外观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弯结构包括:第一折边,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延伸;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相连,且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被构造呈L形,其中,所述折弯结构的所述第二折边钩在所述装配部的内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折弯结构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且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被构造呈L形,通过将L形的该折弯结构钩在装配部上,当外壳体产生径向运动趋势时,第二折边可与装配部相干涉以限制外壳体的径向位移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外壳体向外爆出或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和外观质量;此外,本方案中折弯结构的结构形状简单,便于成型,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夹角不小于90°。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折边与第一折边的夹角不小于90°,这样使装配部上用于与折弯结构配合的部位可更容易进入到第二折边与第一折边的夹角区域内,从而使外壳体与外壳罩或底座的装配过程更简单、方便;此外,对于外壳罩或底座为注塑结构的方案而言,由于注塑结构具有脱模需求,导致这类产品中装配部的表面一般呈倾斜状,此处通过设置第二折边与第一折边的夹角不小于90°,除了可方便折弯结构与装配部配合之外,还能够提升折弯结构与装配部表面的适配性,如此可以提高外壳体的装配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折边的长度不小于2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折边的长度不小于2mm,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第二折边与装配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长度,以在第二折边与装配部抵靠时相对减小第二折边根部受到的作用力大小,如此可降低第二折边的根部的断裂风险,相对提高第二折边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第二折边与装配部之间的干涉能力,避免两者滑脱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折边的长度为2mm~4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折边的长度不小于2mm,以保证第一折边与装配部之间的干涉能力,避免两者滑脱的问题,这样可以确保第一折边对外壳体在竖直方向上限位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第一折边的长度不大于4mm,以避免第一折边过长导致第一折边的刚度被削弱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第一折边位置处的使用刚度需求,且能够相对减小外壳体在竖直方向的上的位移量,提高外壳体的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装配部包括挡筋,所述挡筋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围成的夹角区域内,且所述挡筋的内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折边抵靠;或者所述装配部包括装配槽,所述第二折边插装到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第二折边能够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抵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所述折弯结构,另一个为卷边结构,其中,所述外壳罩和所述底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折弯结构钩接的所述装配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卷边结构卡接的筋位槽。
具体而言,可以设置第一连接部为位于外壳体上端的折弯结构,第二连接部为位于外壳体下端的卷边结构,相应地,在外壳罩上设置装配部,在底座上设置筋位槽,外壳体的上端通过折弯结构与装配部钩接,外壳体的下端通过卷边结构与筋位槽卡接;或者,可以设置第一连接部为位于外壳体上端的卷边结构,第二连接部为位于外壳体下端的折弯结构,相应地,在外壳罩上设置筋位槽,在底座上设置装配部,外壳体的下端通过折弯结构与装配部钩接,外壳体的上端通过卷边结构与筋位槽卡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折弯结构,另一个为卷边结构,其中,将卷边结构沿径向过盈插装到筋位槽内实现外壳体与底座或外壳罩卡接,该结构主要对外壳体形成沿竖直方向的限位,此外,利用折弯结构与装配部钩接,该结构主要对外壳体形成沿径向的限位,如此可以实现外壳体的稳固装配,其中,利用卷边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效果好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壳体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卷边结构为弧形卷边。
在本方案中,弧形卷边结构简单、成型容易,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加工效率,且弧形卷边的弹性能力强,如此一方面可以确保卷边结构与筋位槽之间具有优异的配合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卷边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效果,从而进一步强化外壳体的抗冲击能力。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卷边结构还可为不封闭的四边形卷边、五边形卷边、六边形卷边或异形卷边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可由外壳体的顶端经过折弯或卷制处理成型在外壳体的上端,第二连接部可由外壳体的底端经过折弯或卷制处理成型在外壳体的下端,由于一体式结构具有连接强度高、成型方便等特点,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在保证产品使用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经济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体为金属外壳体。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壳体为金属外壳体,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外观质感,且可以提高产品外观面的耐刮性、易清洁性、使用刚度等,优化产品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呈筒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或呈间断状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或呈间断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0外壳罩,11挡筋,20底座,21筋位槽,30外壳体,31折弯结构,311第一折边,312第二折边,32弧形卷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饭煲、电煮锅、电炖锅或电压力锅,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外壳罩10、底座20和外壳体30。
外壳体30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壳罩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底座2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折弯结构31;外壳罩10和/或底座20上设置有与折弯结构31钩接的装配部,其中,折弯结构31的至少部分伸入到装配部的内侧并钩在装配部的内表面上。
值得说明的是,装配部的内表面可以理解为装配部位于最内端的端面,例如图2所示,装配部的内表面可为挡筋11的侧壁的内表面;或者装配部的内表面可以理解为装配部上面朝内侧的壁面,例如,装配部为槽位结构时,装配部的内表面可为槽位的面朝内侧的槽壁;通过折弯结构31钩在装配部的内表面上,如此,当外壳体30的一侧受到冲击作用时,在外壳体30上相对受到冲击作用的另一侧,利用装配部与折弯结构干涉以阻止外壳体30沿冲击方向产生位移,从而实现对外壳体的径向运动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用于与装配部钩接的折弯结构31,以使外壳罩10与底座20中的至少一个与外壳体30之间可形成钩接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外壳体的两端均通过卷边结构进行卡接固定的方案而言,此处通过使外壳体30与底座20和/或外壳罩10钩接,这样除了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具备的对外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之外,还可以对外壳体30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如此,对于外壳体30受到水平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外壳体30产生径向位移而导致外壳体30沿径向向外爆出或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外观质量。
更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在外壳体30上设置卷边结构,利用卷边结构与外壳罩10和底座20固定安装,该结构仅能实现对外壳体30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限位,当外壳体30受到具有水平分力的冲击作用时,外壳体30会相对外壳罩10和底座20产生径向位移,这样会导致外壳体30的受力面侧向内凹陷,而在外壳体30的与受力面侧相对的另一侧则向外爆出,导致产品的外观质量下降;本申请中,通过在外壳体30上设置折弯结构31来与外壳罩10和/或底座20钩接,利用折弯结构31与外壳罩10和/或底座20上的装配部形成钩接连接,则当外壳体30受到具有水平分力的冲击作用时,外壳体30上的受力面侧会产生沿径向向内的运动趋势,而外壳体30上相对受力面的另一侧则会产生沿径向向外的运动趋势,此时,通过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相干涉以限制外壳体30沿冲击方向的运动趋势上产生位移,如此则避免了外壳体30向内凹陷或向外爆出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外观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折弯结构31包括第一折边311和第二折边312。
具体地,第一折边311与外壳体30连接,且朝向外壳体30的内侧延伸;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相连,且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组合的结构整体被构造呈L形,其中,折弯结构31的第二折边312钩在装配部的内表面上。更具体地,外壳体30为金属外壳体,折弯结构31由金属外壳体的上端或下端的金属边折弯形成,使折弯结构31与外壳体30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折弯结构31包括第一折边311和第二折边312,且第一折边311和第二折边312被构造呈L形,通过将L形的该折弯结构31钩在装配部上,当外壳体30产生径向运动趋势时,第二折边312可与装配部相干涉以限制外壳体30的径向位移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外壳体30向外爆出或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和外观质量;此外,本方案中折弯结构31的结构形状简单,便于成型,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的夹角α不小于90°。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的夹角α不小于90°,这样使装配部上用于与折弯结构31配合的部位可更容易进入到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的夹角区域内,从而使外壳体30与外壳罩10或底座20的装配过程更简单、方便;此外,对于外壳罩10或底座20为注塑结构的方案而言,由于注塑结构具有脱模需求,导致这类产品中装配部的表面一般呈倾斜状,此处通过设置第二折边312与第一折边311的夹角不小于90°,除了可方便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配合之外,还能够提升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表面的适配性,如此可以提高外壳体30的装配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折边312的长度不小于2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折边312的长度不小于2mm,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第二折边312与装配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长度,以在第二折边312与装配部抵靠时相对减小第二折边312根部受到的作用力大小,如此可降低第二折边312的根部的断裂风险,相对提高第二折边312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第二折边312与装配部之间的干涉能力,避免两者滑脱的问题。
优选地,第一折边311的长度为2mm~4mm。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折边311的长度不小于2mm,以保证第一折边311与装配部之间的干涉能力,避免两者滑脱的问题,这样可以确保第一折边311对外壳体30在竖直方向上限位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第一折边311的长度不大于4mm,以避免第一折边311过长导致第一折边311的刚度被削弱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第一折边311位置处的使用刚度需求,且能够相对减小外壳体30在竖直方向的上的位移量,提高外壳体3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折弯结构31,另一个为卷边结构,其中,外壳罩10和底座20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与折弯结构31钩接的装配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卷边结构卡接的筋位槽21。
优选地,卷边结构为弧形卷边32;弧形卷边32结构简单、成型容易,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加工效率,且弧形卷边32的弹性能力强,如此一方面可以确保卷边结构与筋位槽21之间具有优异的配合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卷边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效果,从而进一步强化外壳体30的抗冲击能力。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卷边结构还可为不封闭的四边形卷边、五边形卷边、六边形卷边或异形卷边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外壳体30为金属外壳体,卷边结构由金属外壳体30的边沿卷制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为折弯结构31且位于外壳体30的上端,第二连接部为弧形卷边32且位于外壳体30的下端,其中,外壳罩10上设置有装配部,底座20上设置有筋位槽21,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钩接,弧形卷边32与筋位槽21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卷边结构且位于外壳体30的上端,第二连接部为折弯结构31且位于外壳体30的下端,其中,底座20上设置有装配部,外壳罩10上设置有筋位槽21,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钩接,卷边结构与筋位槽21卡接。
在上述两个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折弯结构31,另一个为卷边结构,其中,将卷边结构过盈插装到筋位槽21内实现外壳体30与底座20或外壳罩10卡接,该结构主要对外壳体30形成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利用折弯结构31与装配部钩接,该结构主要对外壳体30形成沿径向的限位,如此可以实现外壳体30的稳固装配,其中,利用卷边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效果好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壳体30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折弯结构31且位于外壳体30上端,第二连接部为折弯结构31且位于外壳体30下端,相应地,在外壳罩10上设置装配部,在底座20上设置装配部,外壳体30的上端通过折弯结构31与外壳罩10上的装配部钩接,外壳体30的下端通过折弯结构31与底座20上的装配部钩接。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部包括挡筋11,挡筋11的至少部分伸入到第一折边311与第二折边312围成的夹角区域内,且挡筋11的内表面能够与第二折边312抵靠。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装配部包括装配槽(图中未示出),第二折边312沿纵向插装到装配槽内,且第二折边312能够与装配槽的侧壁抵靠。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外壳体30呈筒状,第一连接部沿外壳体30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当然,本方案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第一连接部沿外壳体30的周向呈间断状设置。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外壳体30呈筒状,第二连接部沿外壳体30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当然,本方案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第二连接部沿外壳体30的周向呈间断状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使外壳体与底座和/或外壳罩钩接,这样除了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具备的对外壳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之外,还可以对外壳体在径向上进行限位,如此,对于外壳体受到水平应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外壳体产生径向位移而导致外壳体沿径向向外爆出或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外观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罩和底座;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为折弯结构;
所述外壳罩和/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装配部,所述折弯结构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装配部的内侧并钩在所述装配部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包括:
第一折边,与所述外壳体连接,且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延伸;
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相连,且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被构造呈L形,其中,所述折弯结构的所述第二折边钩在所述装配部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夹角不小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折边的长度不小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边的长度为2mm~4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部包括挡筋,所述挡筋的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围成的夹角区域内,且所述挡筋的内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折边抵靠;或者
所述装配部包括装配槽,所述第二折边插装到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第二折边能够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所述折弯结构,另一个为卷边结构,其中,所述外壳罩和所述底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折弯结构钩接的所述装配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卷边结构卡接的筋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边结构为弧形卷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为金属外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呈筒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或呈间断状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呈连续状设置或呈间断状设置。
CN201620688177.XU 2016-06-30 2016-06-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994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8177.XU CN205994258U (zh) 2016-06-30 2016-06-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8177.XU CN205994258U (zh) 2016-06-30 2016-06-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4258U true CN205994258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8177.XU Active CN205994258U (zh) 2016-06-30 2016-06-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4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131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壳体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131A (zh) * 2017-07-06 2019-01-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壳体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4584A (zh) 烹饪器具
CN205994258U (zh) 烹饪器具
CN205795512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6183012U (zh) 内锅和电压力锅
CN206213832U (zh) 烹饪器具
CN106419393B (zh) 一种杯盖及杯子
CN209524314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铝型材
CN207940728U (zh) 一种安装有装饰件的烹饪器具
CN109654363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支架铝型材
CN109882040A (zh) 一种采用组合式门边框板的不锈钢橱柜门板生产工艺
CN206533217U (zh) 铁芯骨架
CN206761409U (zh) 电压力锅
CN2079406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147223U (zh) 一种取暖器用中空超薄壁铝型材
CN206651704U (zh) 烹饪器具
CN207707810U (zh) 电炖盅内胆的提手组件及电炖盅
CN208241474U (zh) 端盖、电机及厨房电器
CN207152430U (zh) 烹饪器具
CN203647064U (zh) 压力锅的外锅及压力锅
CN206621201U (zh) 电压力锅
CN20819275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769537U (zh) 外壳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02601261B (zh) 不锈钢桶的生产方法
CN206213851U (zh) 烹饪器具
CN207217393U (zh) 柱上真空断路器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