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3077U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73077U CN205973077U CN201620908400.7U CN201620908400U CN205973077U CN 205973077 U CN205973077 U CN 205973077U CN 201620908400 U CN201620908400 U CN 201620908400U CN 205973077 U CN205973077 U CN 205973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er belt
- car
- seat
- transmission system
- rocking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915 P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1100000765 Toxi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53 tox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83 dynamical syste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装货平台,其包括装货传送带;座椅运输车,其包括车厢,车厢内具有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卸货平台,其包括至少一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其中,装货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托盘位于辊筒式传送带上;装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卸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系统,座椅从座椅生产线传输到座椅运输车,然后从座椅运输车传输到汽车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供应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座椅传输效率高,生产效率比目前的方式提高50%以上,为生产线的流水化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供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汽车行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也日益严峻。JIT准时化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已被多数的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
如何组织有效的供应物流运作模式,保证汽车生产线JIT的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在提升竞争力过程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汽车座椅的配送与传输是汽车供应物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案是厢式货车运输座椅,再用叉车叉送到汽车生产线上。这种方案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座椅从货车车厢卸下,再用叉车叉送到生产线,人工劳动强度高,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用叉车作业时还容易碰刮座椅,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座椅需要用托盘运输,不能堆放,因此普通厢式货车只能装载一层座椅,约占车厢容积的一半,容积利用率低下,运输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不仅投入的人工成本低,而且座椅传输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
装货平台,其包括装货传送带;
座椅运输车,其包括车厢,车厢内具有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
卸货平台,其包括至少一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
其中,装货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托盘位于辊筒式传送带上;
装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卸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
装座椅时,司机1人操控按键,就可将座椅生产线上的座椅自动输送到座椅运输车上;卸座椅时,司机1人操控按键,就可将座椅运输车上的座椅自动输送到汽车生产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内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优选为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该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均具有单独的驱动电机。对应于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卸货平台包括上下两层卸货传送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系统,座椅从座椅生产线直接传输到座椅运输车,然后从座椅运输车直接传输到汽车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供应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降低了物流运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投入的人工成本低,座椅传输效率高,生产效率比目前的方式提高50%以上,为生产线的流水化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供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辊筒式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两排辊筒导轨位于同一高度,且两排辊筒导轨之间设有空隙;装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中,辊筒式传送带由辊筒电机驱动运行;座椅运输车中,辊筒式传送带由推送车推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链条、推送车、以及推送车导轨,推送车套设于推送车导轨上;推送车与链条连接;推送车导轨和推送车均位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之间。卸货时,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推送车沿着推送车导轨向外运动,进而将车内传送带上的托盘及托盘上的汽车座椅推到卸货平台上。装货时,辊筒电机的转动带动辊筒转动,使得装货传送带上的托盘及托盘上的汽车座椅向车厢内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推送车与链条之间为可拆连接;推送车具有备用拉绳;推送车导轨的上平面低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的上平面。由于座椅运输车频繁往返于两地,驱动电机长期在道路上颠簸,其性能不稳定,该备用拉绳即用于驱动电机失效的情况:当驱动电机失效时,将推送车与链条断开连接,然后使用备用拉绳将推送车拉出,实现顺利卸货。当车内传送带为上下两层时,该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均具有单独的备用拉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于车内传送带的尾部,其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杆、摇臂、转轴、挡板;推杆与摇臂的顶端铰接,摇臂的底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挡板固定连接;摇臂与挡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推杆缩回时,在摇臂的拉动下,挡板竖直,可实现限位功能,防止车内传送带上的托盘及座椅掉落;推杆伸出时,在摇臂的推动下,挡板放下至水平,可用于装货(或卸货)时弥补车内传送带和装货传送带(或者卸货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以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小辊筒,用于挡板放下时托盘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卸货平台进一步包括支架,卸货传送带设置于支架上;举升机构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支架的下方,其包括驱动杆及摆臂;驱动板与摆臂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摆臂的底端与支架铰接;驱动杆位于摆臂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摆臂铰接。优选地,摆臂为圆弧状,驱动杆为气动杆。该方案中,驱动杆驱动摆臂向上运动时,摆臂向上顶起车厢,可实现举升车厢;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卸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杆和摆臂之间设有平行四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上摇杆、下摇杆、竖直杆;上摇杆和下摇杆长度一致且平行,上摇杆和下摇杆的起始端均铰接于支架上;竖直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摇杆和下摇杆的末端铰接;摆臂的底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驱动杆位于下摇杆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下摇杆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装货平台与卸货平台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装货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端为载板,装货传送带设置于载板上;升降机构为叉剪式升降机构。
具体而言,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载板、剪刀式支架、液压驱动机构;
剪刀式支架包括相同长度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部铰接,形成X形;
第一连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铰接,其顶端与载板滑动铰接;
第二连杆的底端与底座滑动铰接,其顶端与载板固定铰接;
液压驱动机构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第一连杆铰接,活塞杆的末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当活塞杆从缸体伸出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使剪刀式支架的高度变高;当活塞杆缩回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使剪刀式支架的高度变低;这样,通过液压驱动机构可控制剪刀式支架的高度,从而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装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系统,座椅从座椅生产线直接传输到座椅运输车,然后从座椅运输车直接传输到汽车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供应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降低了物流运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液压驱动机构可控制剪刀式支架的高度,从而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装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驱动杆驱动摆臂向上运动时,摆臂向上顶起车厢,可实现举升车厢;进而确保装货传送带与卸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投入的人工成本低,座椅传输效率高,生产效率比目前的方式提高50%以上,为生产线的流水化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传输系统中,座椅运输车和装货平台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传输系统中,座椅运输车和卸货平台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座椅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后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辊筒式传送带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辊筒式传送带的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传输系统中,装货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装货平台70、座椅运输车80、卸货平台90。装货平台70一端与座椅运输车80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卸货平台90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
装货平台设有装货传送带;座椅运输车设有车内传送带;卸货平台设有卸货传送带。
装货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托盘位于辊筒式传送带上;辊筒式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两排辊筒导轨位于同一高度,且两排辊筒导轨之间设有空隙;装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中,辊筒式传送带由辊筒电机驱动运行;座椅运输车中,辊筒式传送带由推送车推动运行。
如图3-图6所示,座椅运输车包括车厢,车厢内具有座椅货架2、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9、驱动电机1、由驱动电机1驱动的链条3、推送车4、推送车导轨12、限位机构10。推送车4套设于推送车导轨12上;推送车4与链条3连接;推送车导轨12和推送车4均位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9之间。座椅货架2位于车厢的中部,为双层结构,上下层各承载两排辊筒导轨9,前后纵向排布;辊筒导轨9上放置托盘5,托盘5上固定着座椅6,辊筒导轨9为无动力型式,托盘5可在辊筒导轨9上前后移动,座椅货架2的两侧设有托盘5的限位防撞机构,确保托盘5不能侧向移动(图中未画出)。
两排辊筒导轨9中间为推送车导轨12,上下层各1副,是推送车4的行走导轨,推送车导轨12的上平面低于辊筒导轨9的上平面,这样就保证了托盘5顺畅地在辊筒导轨9上前后移动。上下层推送车导轨12中各有两条链条3,沿着推送车导轨12纵向布置,其一端固定于推送车4的前端,绕过驱动电机1的改向链轮8,再向车厢后端绕过货架2尾部的改向链轮8,再连接于推送车4的后端。
推送车4与链条3之间为可拆连接;推送车4具有备用拉绳11;推送车导轨12的上平面低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9的上平面。当驱动电机1发生故障时,松开连接推送车4的链条3,用外力拉动备用拉绳11,可将多排座椅从车厢内拉出,此为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座椅运输装置的正常使用。
驱动电机1位于车厢内座椅货架2的前端,驱动电机1的正反转带动链条3前后移动,从而驱动推送车4在前后纵向布置的推送车导轨12内移动。座椅货架2的尾部有限位机构10,限制座椅在运输途中向后移位。该限位机构10同时可作为装卸作业的过桥。
限位机构10设置于车内传送带的尾部,其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杆、摇臂、转轴、挡板;推杆与摇臂的顶端铰接,摇臂的底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挡板固定连接;摇臂与挡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座椅卸货时,座椅运输车尾部与卸货平台对接,限位机构10解除,驱动电机1带动链条3驱动推送车4向后方运动,推送车4推动第一排托盘5,将第2排托盘向后推,第2排托盘将第3排托盘向后推。依次地,推送车4向后移动,将若干排托盘一齐向后推,直至所有座椅离开货架进入卸货平台。挡板上设有一个小辊筒,用于挡板放下时托盘通过。
卸货平台位于汽车生产线的入口,与汽车生产线对接,从卸货平台卸下的座椅可以直接输送到汽车生产线上。
如图7-图9所示,卸货平台包括支架26、上下两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27。卸货传送带设置于支架26上;卸货传送带包括辊筒电机21、改向链轮22、链条23、辊筒24、导向装置25。
两排辊筒24铺设在支架26上,辊筒24面上承载着托盘5,辊筒24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一端为链轮,由链条驱动。支架26两侧有导向装置25,对托盘5的前后移动起导向作用。
图10是卸货平台的辊筒式传送带的结构简图;电机21位于卸架平台的端部侧面,链条23绕过若干个改向链轮22,再绕过卸架平台另一端的辊筒24的链轮,然后纵向连接卸货平台所有辊筒24的链轮,最后形成闭环状态。当电机启动时,所有辊筒朝同一方向旋转,从而驱动辊筒面的托盘5移动。
举升机构27位于支架的下方,其包括驱动杆(例如气缸28)及摆臂;驱动板与摆臂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驱动杆和摆臂之间设有平行四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上摇杆、下摇杆、竖直杆;上摇杆和下摇杆长度一致且平行,上摇杆和下摇杆的起始端均铰接于支架上;竖直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摇杆和下摇杆的末端铰接;摆臂的底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驱动杆位于下摇杆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下摇杆铰接。
卸货时,气缸28伸长,举升机构向外伸出同时向上举升,将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尾部抬升。当气缸28到达行程终点时,车厢内的辊筒与卸货平台的辊筒位于同一水平面。启动辊筒电机21,链条23带动所有改向链轮22和辊筒24转动,从而驱动托盘5及座椅6向后移动,直到托盘5及座椅6进入汽车生产线。当上下两层托盘5均进入车厢后,气缸28缩回,举升机构27下降,卸货作业完成,座椅运输车驶离。
装货平台与卸货平台的结构相同,座椅装货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座椅运输车的尾部与装货平台对接后,气缸28伸出,带动举升机构27将车厢尾部抬起,当气缸28达到最大行程时,车厢内的辊筒导轨9与装货平台的辊筒24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二步,解除座椅运输车内的限位机构10的,限位机构10成为装卸作业的过桥。
第三步,启动电机21,链条23驱动辊筒24向座椅车方向转动,驱动托盘5及座椅6向座椅运输车方向移动,托盘5及座椅6进入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内。
第四步,启动座椅运输车内的限位机构10。
第五步,气缸28缩回,举升机构27下降。
第六步,装货作业完成,座椅运输车驶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装货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端为载板,装货传送带设置于载板上;升降机构为叉剪式升降机构。座椅生产线前挖有地坑41,地坑内安装有叉剪式升降机构,该叉剪式升降机构由叉剪式升降架42,输送导轨43,动力系统44,液压站45,液压油缸46等组成,通过地脚螺栓47固定于地坑41内,输送导轨43及动力系统44与实施例1的双层装卸货平台结构原理相同。
装座椅时,液压油缸46缩回,叉剪式升降架42下降,当输送导轨43与生产线48对齐后,启动动力系统44,将座椅输送到输送导轨43。液压油缸46伸出,叉剪式升降架42上升,当输送导轨43与座椅运输车厢内的第一层导轨对齐后,叉剪式升降架42停止,座椅从输送导轨43输送至车厢内。装完第一层座椅后,叉剪式升降架42继续上升,按同样的原理完成第二层座椅的装载。
虽然本实用新型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适当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等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
装货平台,其包括装货传送带;
座椅运输车,其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具有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
卸货平台,其包括至少一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传送带、所述车内传送带、所述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辊筒式传送带上;
所述装货平台一端与所述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所述卸货平台一端与所述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式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两排所述辊筒导轨位于同一高度,且两排所述辊筒导轨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装货平台和所述卸货平台中,所述辊筒式传送带由辊筒电机驱动运行;所述座椅运输车中,所述辊筒式传送带由推送车推动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的链条、推送车、以及推送车导轨,所述推送车套设于所述推送车导轨上;所述推送车与所述链条连接;所述推送车导轨和所述推送车均位于所述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车与所述链条之间为可拆连接;所述推送车具有备用拉绳;所述推送车导轨的上平面低于所述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的上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车内传送带的尾部,其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杆、摇臂、转轴、挡板;所述推杆与所述摇臂的顶端铰接,所述摇臂的底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摇臂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平台进一步包括支架,所述卸货传送带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举升机构位于所述支架的下方,其包括驱动杆及摆臂;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摆臂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底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摆臂的下方,其底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其顶端与所述摆臂铰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摆臂之间设有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上摇杆、下摇杆、竖直杆;所述上摇杆和所述下摇杆长度一致且平行,所述上摇杆和所述下摇杆的起始端均铰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竖直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摇杆和下摇杆的末端铰接;所述摆臂的底端与所述竖直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下摇杆的下方,其底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其顶端与所述下摇杆铰接。
9.如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平台与所述卸货平台结构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货平台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为载板,所述装货传送带设置于所述载板上;所述升降机构为叉剪式升降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08400.7U CN205973077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08400.7U CN205973077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73077U true CN205973077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3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08400.7U Active CN205973077U (zh) | 2016-08-19 | 2016-08-19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7307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2609A (zh) * | 2017-02-27 | 2017-06-23 | 龚亚龙 | 货物装车装置 |
CN107304006A (zh) * | 2016-08-19 | 2017-10-31 | 广东信源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CN107364745A (zh) * | 2017-08-31 | 2017-11-21 | 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自动装车系统承载台传动结构 |
CN112248899A (zh) * | 2020-11-02 | 2021-01-22 | 陈汉元 | 一种冷藏冷冻类食品安全运输方法 |
-
2016
- 2016-08-19 CN CN201620908400.7U patent/CN2059730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04006A (zh) * | 2016-08-19 | 2017-10-31 | 广东信源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CN106882609A (zh) * | 2017-02-27 | 2017-06-23 | 龚亚龙 | 货物装车装置 |
CN107364745A (zh) * | 2017-08-31 | 2017-11-21 | 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自动装车系统承载台传动结构 |
CN112248899A (zh) * | 2020-11-02 | 2021-01-22 | 陈汉元 | 一种冷藏冷冻类食品安全运输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73077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
CN105253512B (zh) | 一种带移载小车的立体仓库 | |
CN101475003B (zh) | 铁路路基铺设抢险石料自卸列车 | |
CN103144975A (zh) | 一种管材装卸机 | |
CN106004609B (zh) | 自装卸货车车厢的装卸方法 | |
CN104724516B (zh) | 一种适用于厢式货车的自动装车装置 | |
CN104773532A (zh) | 一种移动顶升式装车机 | |
CN205590233U (zh) | 一种稳定运货叉车 | |
CN105314413B (zh) | 一种公铁联运装卸货方法 | |
CN107304006A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 |
CN103640710B (zh) | 传送平台传动滚轮升降装置 | |
CN102815643B (zh) | 随车式装卸货作业设备 | |
US9616794B2 (en) | Frame assembly of moveable stowage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transport vehicle | |
CN208561027U (zh) | 一种托盘货物自动装卸装置 | |
CN106081668B (zh) | 一种钢桶装卸车系统及方法 | |
CN205634802U (zh) | 可倾斜式装卸车 | |
CN203946002U (zh) | 一种平移自卸车 | |
CN202283934U (zh) | 可移动装载物的车架总成及装设该车架的运输工具 | |
CN207129593U (zh) | 一种发酵托盘换轨装置 | |
CN104071060A (zh) | 一种平移自卸车 | |
CN104444947A (zh) | 一种电动堆高车 | |
CN201390257Y (zh) | 铁路路基铺设抢险石料自卸列车 | |
CN205932545U (zh) | 一种钢桶装卸车系统 | |
CN105712101B (zh) | 钢桶装车平台 | |
JP2594050Y2 (ja) | 長尺重量物保管倉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