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0818U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0818U
CN205970818U CN201620457161.8U CN201620457161U CN205970818U CN 205970818 U CN205970818 U CN 205970818U CN 201620457161 U CN201620457161 U CN 201620457161U CN 205970818 U CN205970818 U CN 205970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frictional disk
electromotor
gear box
spee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71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剑云
殷建坤
马妍
郑新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571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0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0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0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可两端输出的电机、以及变速箱,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由一离合器相连,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与变速箱相连。其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混合度高,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和双离合器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的动力可以启动发电机或驱动变速箱,发动机可以给电机充电或驱动变速箱,从而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和环保观念越来越被注重,例如当前较为热门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相对较为环保,且对石油依存度低,但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池成本高,续驶里程低,充电不方便等缺点。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相比,对环保度稍逊一筹,但其续驶里程高,经济性和动力性均有优势。然而当前的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的混合度低,混合度高的结构又太复杂,因此需求一种混合度高但结构简单的混合动力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混合度高但结构简单的混合动力系统,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可两端输出的电机、以及变速箱,发动机和电机由一离合器相连,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与变速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摩擦盘和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的电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后摩擦盘,变速箱内的输入轴的前端固连有变速箱摩擦盘;
并且,发动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前摩擦盘共同构成离合器;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变速箱摩擦盘共同构成双离合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电机的电机轴为一中空轴,发动机的输出轴穿设于电机轴内,且电机轴和输出走均可自由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沿发动机至变速箱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分布设置有发动机前摩擦盘、电机前摩擦盘、电机、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发动机后摩擦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电机后摩擦盘和发动机后摩擦盘位于变速箱摩擦盘的内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和双离合器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的动力可以启动发电机或驱动变速箱,发动机可以给电机充电或驱动变速箱,从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混合度高;
(2)发动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前摩擦盘共同构成离合器,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变速箱摩擦盘共同构成双离合器,使得离合器和双离合器的组成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机和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
(3)电机轴空套在发动机输出轴上,使得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作具体阐述。
图1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10、可两端输出的电机20、以及变速箱30,发动机10和电机20由一离合器40相连,且发动机10和电机20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50与变速箱30相连。并且,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即不同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20的动力一方面可以启动发电机20,另一方面可以驱动变速箱30,且发动机10可以给电机20充电也可以驱动变速箱30,进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显然该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可移植性好,拆装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上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20的电机轴2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前摩擦盘42和电机后摩擦盘52;变速箱30内的输入轴31的前端固连有变速箱摩擦盘53;并且,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共同构成离合器40;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变速箱摩擦盘53共同构成双离合器50。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沿发动机10至变速箱30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分布设置有发动机前摩擦盘41、电机前摩擦盘42、电机20、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且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发动机后摩擦盘51位于变速箱摩擦盘53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电机20的电机轴21为一中空轴,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穿设于电机轴21内,即电机轴21空套在发动机10输出轴11上,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以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描述。
结合图1中所示,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发动机10起步:离合器40闭合,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接触,双离合器50断开,电机20启动,发动机10输入轴31转动,发动机10启动。
2.发动机10模式:发动机10启动后,离合器40处于闭合装态。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发动机10的动力传给变速箱30的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3.纯电模式:发动机10不工作,离合器40断开。电机20工作,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20的动力传给变速箱30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4.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10和电机20工作。离合器40闭合。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这样发动机10与电机20的动力均可传给变速箱30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5.发电模式:发动机10工作,电机20处于发电模式。离合器40闭合。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不接触。当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时可以边发电边驱动变速箱30,当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时只带动电机20边发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20的动力可以启动发电机20或驱动变速箱30,发动机10可以给电机20充电或驱动变速箱30,从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且结构简单,可移植性好,混合度高,拆装方便;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共同构成离合器40;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变速箱摩擦盘53共同构成双离合器50,使得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的组成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机20和发动机10工作状态的控制;电机轴21空套在发动机10输出轴11上,使得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可两端输出的电机、以及变速箱,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由一离合器相连,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与变速箱相连,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摩擦盘和发动机后摩擦盘,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后摩擦盘,所述变速箱内的输入轴的前端固连有变速箱摩擦盘;
并且,所述发动机前摩擦盘和所述电机前摩擦盘共同构成所述离合器;所述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变速箱摩擦盘共同构成所述双离合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为一中空轴,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电机轴内,且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出走均可自由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发动机至所述变速箱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分布设置有所述发动机前摩擦盘、所述电机前摩擦盘、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后摩擦盘、以及所述发动机后摩擦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摩擦盘和所述发动机后摩擦盘位于所述变速箱摩擦盘的内部。
CN201620457161.8U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205970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161.8U CN205970818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161.8U CN205970818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0818U true CN205970818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1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7161.8U Active CN205970818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08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264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264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17264B (zh) * 2018-08-01 2021-05-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769B (zh) 一种混联式双电机多工作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CN104696457B (zh) 混合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08544916B (zh) 多模式混合动力电动四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9180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06147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CN103770621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640464A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
CN105059105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四驱动力总成
CN205970818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105313668A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75608A (zh) 基于非对称式行星锥齿轮机构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与传动系统
CN203401941U (zh) 能量回收式的磁力耦合汽车混合动力充电系统
CN207353988U (zh) 一种摩托车高速电机
CN102510190A (zh) 混合双转子、双定子电机
CN201914070U (zh) 一种驱动桥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202345364U (zh)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驱动系统
CN201240249Y (zh) 驱动桥式混合动力耦合装置
CN203681251U (zh) 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总成结构
KR101755500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213007588U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4998346U (zh) 一种利用车辆发动机余功对电瓶闪充电的装置
CN203666383U (zh) 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结构
CN208198091U (zh) 一种新型phev传动动力装置
CN202334207U (zh) 混合双转子、双定子电机
CN103625283B (zh) 一种车辆驱动系统能量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