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0819U -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0819U
CN205960819U CN201620962388.8U CN201620962388U CN205960819U CN 205960819 U CN205960819 U CN 205960819U CN 201620962388 U CN201620962388 U CN 201620962388U CN 205960819 U CN205960819 U CN 205960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otor
magnetic pole
compressor
assembling pos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623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善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omu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omu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omu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omu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623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0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0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08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该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由外壳、底座、多个磁极、多个装配柱和叠层组成,多个磁极与多个装配柱沿外壳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外壳连接于底座,叠层设置于外壳与磁极之间。整个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启动性能较差,能效比小,且耗材多、成本高,同时不能满足人们现实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其在定子绕组有效边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其转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根据其转子与定子安装方式可分为外转子电机和内转子电机。
但内转子电机相对外转子电机在相同的能耗时,内转子电机获得扭矩小,对电机的启动性能造成明显影响。将该内转子电机使用在制冷压缩机时,不仅造成制冷压缩机的能效比减小,还会增加耗材,提高生产成本。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高效率、大容积的压缩机时,所用到的压缩机普遍体型较大;若需要小型压缩机时,又不能满足对效率和空间利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启动性能较差,能效比小,且耗材多、成本高,同时不能满足人们现实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包括外壳、底座、磁极、装配柱和叠层;所述磁极和所述装配柱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磁极与所述装配柱沿所述外壳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底座的边缘外侧;所述叠层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磁极之间。
进一步,所述装配柱两侧边缘与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接板,用以卡接所述磁极、所述外壳或所述叠层。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卡接板将装配柱固定安装在磁极之间,并连接于外壳或者叠层,限制了磁极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装配柱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卡接板。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二卡接板限制了磁极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装配柱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三卡接板。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三卡接板将装配柱的下端固定,限制装配柱与磁极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还包括环形的弹性钢圈;环形的所述弹性钢圈设置于斜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板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弹性钢圈设置在第二卡接板与第一卡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接板与第二卡接板配合来固定装配柱的下端,限制装配柱与磁极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底座边缘对应于所述装配柱处设置有多个限位缺口,用以安装所述装配柱。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三卡接板穿过相对应的限位缺口,固定在底座上,作为磁极沿转子垂直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所述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上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通孔边缘的环形凸台。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通孔可用于连接转动装置;环形的凸台增大了转子与转动装置的接触面积,不仅使连接更牢固,而且保护了转子。
进一步,所述底座沿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一方面,第二通孔使压缩机的润滑油能够迅速回流至储油处。另一方面,第二通孔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进一步,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铆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铆接是通过铆钉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件,适用于较复杂结构的直接连接,也适用于不同种类材料之间的连接。通过铆接连接的工件,不仅连接强度稳定可靠、容易检查和排除故障,而且铆接的操作工艺易掌握,实用工具机动灵活、简单、价格低廉。
进一步,所述叠层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连接。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螺栓是一种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机械紧固件,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螺栓连接属于螺纹连接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及装卸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外转子由外壳、底座、多个磁极、多个装配柱和叠层组成,多个磁极与多个装配柱沿外壳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外壳连接于底座的侧壁,叠层设置于外壳与磁极之间。整个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提高了压缩机的启动性能与能效比,而且减小了制造压缩机的耗材量,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改善了在相同效率和利用空间时,对压缩机体型大小的限制,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设置有叠层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图1中的装配柱与弹性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没有叠层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没有叠层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图2中的装配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 20-底座; 30-磁极;
40-装配柱; 50-叠层; 60-弹性钢圈;
201-第一通孔; 202-第二通孔; 203-限位缺口;
401-第一卡接板; 402-第二卡接板; 403-第三卡接板;
501-螺纹孔;
2011-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设置有叠层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图1中的装配柱与弹性钢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没有叠层的轴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没有叠层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图2中的装配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的主要结构包括外壳10、底座20、磁极30、装配柱40和叠层50;磁极30和装配柱40的数目为多个;磁极30与装配柱40沿外壳10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30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40;外壳10连接于底座20的边缘外侧;叠层50设置于外壳10与磁极30之间。
在现有技术中,所用到的压缩机用电机一般都是采用内转子电机,内转子电机即转动的转子位于定子内侧。但是,事实表明内转子电机相对外转子电机在相同的能耗时,内转子电机获得扭矩小,对电机的启动性能造成明显影响。将该内转子电机使用在制冷压缩机时,不仅使得制冷压缩机能效比小,且耗材多,进而生产成本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高效率、大容积的压缩机时,所用到的压缩机普遍体型较大;若需要小型压缩机时,又不能满足对效率和空间利用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由外壳10、底座20、多个磁极30、多个装配柱40和叠层50组成,多个磁极30与多个装配柱40沿外壳10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30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40;外壳10连接于底座20侧壁,叠层50设置于外壳10与磁极30之间。底座20的边缘先沿接近外壳10的竖直方向延伸,然后延伸部的端面再向垂直于外壳10的方向延伸至与外壳10相贴。其中,叠层50利用带磁效果良好的硅钢片制成。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进一步地,装配柱40两侧边缘与远离底座20的一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接板401,用以卡接磁极30、外壳10或叠层50。具体的,第一卡接板401包括三种类型的卡接面:与外壳10或者叠层50上端面接触、与装配柱40两侧的磁极30上端面接触和磁极30内壁接触。需要注意的是,与磁极30内壁的接触面可以是竖直平面,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倾斜度的竖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具有三个方向卡接面的第一卡接板401,将装配柱40卡接于相邻的两个磁极30之间,不仅限制了装配柱4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而且限制了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需要注意的是,装配柱40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方便使用工装,同时安装多个磁极30时,保证了与磁极30的紧密结合。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装配柱40连接底座20的一端设置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卡接板402。具体的,第二卡接板402包括左右两个方向的卡接板,分别设置于装配柱40两侧的底端,且与卡接于两侧磁极30内壁的第一卡接板401之间留一定的缝隙。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处的缝隙中,可以放置一个挡圈,该挡圈卡接于该缝隙,作为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限位元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卡接板402与缝隙处的挡圈互相配合,作为装配柱40与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限位装置,保证了装配柱40与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5所示,进一步地,装配柱40连接底座20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三卡接板403。类似地,位于装配柱40底端的第三卡接板403沿远离外壳10的方向水平向前延伸而成。第三卡接板403卡接于底座20。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卡接板403与底座20互相配合,限制了装配柱40与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化。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环形的弹性钢圈60;环形的弹性钢圈60设置于斜向延伸的第二卡接板402与第一卡接板401之间。具体的,由于在转子外壳10与磁极30之间增加了叠层50,使得磁极30远离了底座20的边缘,造成装配柱40的安装困难。因此,将装配柱40的底端设置为与磁极30内壁侧边接触第二卡接板402,在第二卡接板402与上述与磁极30内壁侧边接触的第一卡接板401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将弹性钢圈60卡接于此缝隙内,分别与第一卡接板401和第二卡接板40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卡接于第一卡接板401和第二卡接板402之间的环形弹性钢圈60将均匀分布在外壳10内壁的装配柱40卡住,作为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3~5所示,进一步地,底座20边缘对应于装配柱40处设置有多个限位缺口203,用以安装装配柱40。具体的,限位缺口203用于装配柱40底端的第三卡接板403插入底座20定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入底座20的第三卡接板403与底座20互相配合,限制了装配柱40与磁极30沿转子垂直方向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进一步地,底座20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201,且第一通孔201上侧设置有沿第一通孔201边缘的环形凸台20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01设置于底座20的中心,用以连接转动装置。例如,当转动装置为曲轴时,曲轴的主轴穿过第一通孔201,将转子固定连接与曲轴的主轴上。在第一通孔201的上端边缘设置一个沿通孔的环形凸台2011。如此,不仅增大了第一通孔201与主轴的接触面积,而且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同时,较大的接触面保证了转子在转动中的安全性,改善了因接触面小、转动速度快而造成的转子底座20损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进一步地,底座20沿环绕第一通孔201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02。具体的,多个第二通孔202沿第一通孔201外侧环形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202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孔202使润滑压缩机的润滑油迅速回流至储油处,降低了润滑油在转子底座20或是压缩机内部的累积,不仅保证了压缩机良好的润滑效果,而且减少了润滑油液的浪费。另外,第二通孔202也为转子起到了一定的散热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进一步地,底座20与外壳10铆接。具体的,铆接是通过铆钉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件,适用于较复杂的结构直接的连接,也适用于不同种类材料之间的连接。通过铆接连接的工件之间不仅连接强度稳定可靠,容易检查和排除故障,而且铆接的操作工艺易掌握,实用工具机动灵活、简单、价格低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铆接将外壳10和底座20连接为整体,不仅连接安全可靠,而且保证了转子的结构稳定性。
类似地,外壳10与底座2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螺纹连接是一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且技术及其成熟。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叠层50与底座20通过螺栓连接。具体的,螺栓是一种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机械紧固件,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螺栓连接属于螺纹连接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卸方便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底座20与叠层50上开设螺纹孔501,利用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又便于对内部零件进行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座、磁极、装配柱和叠层;
所述磁极和所述装配柱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磁极与所述装配柱沿所述外壳内壁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设置一个装配柱;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底座的边缘外侧;
所述叠层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磁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柱两侧边缘与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接板,用以卡接所述磁极、所述外壳或所述叠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柱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斜向延伸的第二卡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柱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第三卡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的弹性钢圈;环形的所述弹性钢圈设置于斜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边缘对应于所述装配柱处设置有多个限位缺口,用以安装所述装配柱。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上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通孔边缘的环形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铆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连接。
CN201620962388.8U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0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2388.8U CN205960819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2388.8U CN205960819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0819U true CN205960819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81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6238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0819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08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096A (zh) * 2017-10-20 2018-03-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盘式电机转子和盘式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096A (zh) * 2017-10-20 2018-03-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盘式电机转子和盘式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426B (zh) 通用发动机
CN104300758B (zh) 一种h250六极谐波励磁发电机
CN103828201A (zh) 磁定子总成
CN106451990A (zh)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及直线振动器
CN205012727U (zh) 用于循环立体车库的导电滑环安装结构和循环立体车库
CN205960819U (zh) 一种压缩机用电机外转子
CN106320838A (zh) 一种永磁锁具
CN206542305U (zh) 云台电机及云台
CN104653287B (zh)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638110U (zh) 车辆座椅及其永磁直流电机
CN208638147U (zh) 车辆座椅及其永磁直流电机
CN202749924U (zh) 一种外转子永磁发电机
CN110311525A (zh) 一种轴径向混合磁通大力矩永磁电机
CN202395631U (zh) 永磁同步外转子汽油发动发电机
CN202043009U (zh) 一种双定子平面电机
CN204794427U (zh) 外转子式电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7638502U (zh) 一种电动车开关磁阻电机的冷却装置
CN202889089U (zh) 智能基站一体化外转子直流永磁发电机
CN206503443U (zh) 一种永磁锁具
CN108471191A (zh) 一种低阻尼谐波减震电机
CN206628966U (zh) 一种无刷电机
CN202068295U (zh) 一种单定子平面电机
CN206272378U (zh) 双感应永磁电机
CN213906411U (zh) 一种家用风扇类电机结构
CN206673746U (zh) 新型电机保护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