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2407U -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2407U
CN205952407U CN201620902812.XU CN201620902812U CN205952407U CN 205952407 U CN205952407 U CN 205952407U CN 201620902812 U CN201620902812 U CN 201620902812U CN 205952407 U CN205952407 U CN 205952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belt
air cooler
charge air
cooler heat
coll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28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28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2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2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2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包括翅片收集机本体,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上方设有内部中空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吸附板围成吸附空间,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设有吹风电机,所述吹风电机连接一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内腔体之间设有摆门,所述吸附板远离所述内腔体的一端设有吸口和凹槽。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过程中,首先由吸附板吸附中冷器散热带,再依次进入翅片收集机本体进行收集,避免了直接装入周转箱而引起的中冷器散热带变形,且装配取用更加方便,能够实现一人多机操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汽车散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增压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压气机对进入进气道的空气进行压缩,空气分子势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为了防止高温气体进入气缸造成不正常燃烧,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均需设有中冷器,通过中冷器冷却从压气机进入进气道的空气,以使高密度的空气温度满足发动机进气的需求,使发动机正常工作,中冷器上的散热带具有散热功能的关键构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冷器工作效率的高低。
现有技术中,中冷器散热带在制备过程中,滚压成型后直接装入周转箱,容易导致散热带变形,会造成散热带潜在失效,而且装配取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避免中冷器散热带滚压成型后直接装入周转箱而引起的散热带变形,装配取用更加方便,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包括翅片收集机本体,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上方设有内部中空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吸附板围成吸附空间,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设有吹风电机,所述吹风电机连接一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内腔体之间设有摆门,所述吸附板远离所述内腔体的一端设有吸口和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能够使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过程中,首先由吸附板吸附中冷器散热带,再依次进入翅片收集机本体进行收集,避免了直接装入周转箱而引起的中冷器散热带变形,且装配取用更加方便,有利于提升产品装配效率及产品表面质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操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有利于中冷器散热带的制品管理,推行拉动式生产。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内腔体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吸附板连接。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风筒为蜗形风筒。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风筒的出风口背向所述吸附板设置。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吸口和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下方设有集料小车。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集料小车连接一液压缸,所述集料小车由所述液压缸控制移动。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中,所述集料小车上设有用于收集中冷器散热带的集料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100,100a; 翅片收集机本体 101
吸附板 102; 内腔体 103
吹风电机 104; 风筒 105
摆门 106; 气缸 107
吸口 1021; 凹槽 1022
出风口 1051; 集料小车 108
液压缸 109; 集料针 108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中冷器散热带在制备过程中,滚压成型后直接装入周转箱,容易导致散热带变形,会造成散热带潜在失效,而且装配取用不方便,生产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包括翅片收集机本体,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上方设有内部中空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吸附板围成吸附空间,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设有吹风电机,所述吹风电机连接一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内腔体之间设有摆门,所述吸附板远离所述内腔体的一端设有吸口和凹槽,在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过程中,首先由吸附板吸附中冷器散热带,再依次进入翅片收集机本体进行收集,避免了直接装入周转箱而引起的中冷器散热带变形,且装配取用更加方便,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100,包括翅片收集机本体101,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10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101的上方设有吸附板102,所述吸附板102的上方设有内部中空的内腔体103,所述内腔体103与所述吸附板102围成吸附空间,所述内腔体103的上方设有吹风电机104,所述吹风电机104连接一风筒105,所述风筒105与所述内腔体103之间设有摆门106。
所述内腔体103的一侧设有气缸107,所述气缸107与所述吸附板102连接。所述吸附板102远离所述内腔体103的一端设有吸口1021和凹槽1022,所述吸口1021和所述凹槽1022的宽度相同。所述风筒105的出风口1051背向所述吸附板102设置。
本实施例提出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100主要采用压差吸附,其工作原理为:翅片收集机本体101接收到传送过来的中冷器散热带时,中冷器散热带进入吸附板102,而中冷器散热带的翻边孔部分则嵌入吸附板102的凹槽1022内,吹风电机104使内腔体103口部的空气流速增加,则内腔体103的空气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吸附板102的吸口1021联通腔内和外界空气,而中冷器散热带的边缘部分堵住吸附板102的吸口1021,从而外界和内腔体103的气压差使得中冷器散热带获得吸附力。当摆门106打开时,内腔体103和外界不存在气压差而使中冷器散热带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位于翅片收集机本体101。此外,当作业速度很快时,这时仅仅依靠中冷器散热带的自由落体不能满足生产速度的要求,此时在摆门106打开的同时,气缸107直接把吸附板102往下压料,使中冷器散热带更快的落入下面的收集机本体101。
上述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能够使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过程中,首先由吸附板吸附中冷器散热带,再依次进入翅片收集机本体进行收集,避免了直接装入周转箱而引起的中冷器散热带变形,且装配取用更加方便,有利于提升产品装配效率及产品表面质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操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有利于中冷器散热带的制品管理,推行拉动式生产。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100a,作为第一实施例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100的下方设有集料小车108,用于快速转移收集到的中冷器散热带,所述集料小车108连接一液压缸109,所述集料小车108由所述液压缸109控制移动,,所述集料小车108上设有用于收集中冷器散热带108的集料针1081,用于防止中冷器散热带在集料小车108中运输过程中被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包括翅片收集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上方设有内部中空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吸附板围成吸附空间,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设有吹风电机,所述吹风电机连接一风筒,所述风筒与所述内腔体之间设有摆门,所述吸附板远离所述内腔体的一端设有吸口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吸附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为蜗形风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出风口背向所述吸附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口和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收集机本体的下方设有集料小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小车连接一液压缸,所述集料小车由所述液压缸控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小车上设有用于收集中冷器散热带的集料针。
CN201620902812.XU 2016-08-19 2016-08-19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Active CN205952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2812.XU CN205952407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2812.XU CN205952407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2407U true CN205952407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2812.XU Active CN205952407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2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6116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合肥太通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翅片冲床气流负压吸附式有序接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6116A (zh) * 2017-06-20 2017-09-22 合肥太通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翅片冲床气流负压吸附式有序接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2678B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5952407U (zh) 中冷器散热带收集装置
CN202212306U (zh) 一种用于喷粉室的翻板粉末清理装置
CN208765510U (zh) 一种气阀钢冷却装置
CN207380636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
CN211144746U (zh) 一种新型节能空压机
CN207194967U (zh) 发动机舱通风、冷却、排气系统
CN209580246U (zh) 一种生产筛板用浇注硫化一体设备
CN203533708U (zh) 一种轻量化顶置前迎风客车空调
CN207179950U (zh) 吊顶式新回风净化一体机
CN204987310U (zh) 冷热风移动送风装置
CN202839896U (zh) 一种电动车的电池仓通风散热装置
CN106322591A (zh) 冷热两用便携式送风装置
CN201650680U (zh) 一种整机进气口预过滤海绵装置
CN205393344U (zh) 一种中冷器水室铆合机
CN209341516U (zh) 一种新型智慧收费亭收费窗口风幕
CN109578227A (zh) 一种用于风力机组变桨控制柜的强制冷却系统
CN220973238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座生产辅助装置
CN209472081U (zh) 一种可变散热气体流速的电动汽车电池仓
CN217029091U (zh) 一种高效散热双排中冷器主板
CN214892200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冷冻干燥机
CN209415889U (zh)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垫的冷却装置
CN219714127U (zh)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排风结构
CN215869654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箱
CN216556479U (zh) 一种带除雾器的气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