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1882U -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1882U
CN205951882U CN201620970214.6U CN201620970214U CN205951882U CN 205951882 U CN205951882 U CN 205951882U CN 201620970214 U CN201620970214 U CN 201620970214U CN 205951882 U CN205951882 U CN 20595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support bar
automobile
bolt
back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02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702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1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包括:护板,其用于对车身进行遮挡;支撑杆,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身上;调节杆,其第一端与护板连接;以及铰接组件,其将支撑杆的另一端和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且具有固定状态和旋转状态,其中,在固定状态,铰接组件使调节杆与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护板对车身进行遮挡;在旋转状态,铰接组件使调节杆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支撑杆转动,以带动护板转动至将所述车身敞开。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只需要将铰接组件处于旋转状态,即可使调节杆的第二端带动护板转动至将车身敞开,以对车身进行维修。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单人即可完成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用于防护车身(具体为底盘零部件,例如,燃油箱、消声器和电瓶等)。在现有技术中,底盘零部件需要维修和更换时,需要将车用侧面防护装置中的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辆上且支撑整个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支撑杆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者将车用侧面防护装置中的阻碍维修和更换底盘零部件且用于安装护板的调节杆从支撑杆上拆卸下来。上述两种拆装过程繁琐复杂,且单人安装困难。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包括:护板,其用于对车身进行遮挡;支撑杆,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身上;调节杆,其第一端与所述护板连接;以及铰接组件,其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且具有固定状态和旋转状态,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铰接组件使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所述护板对所述车身进行遮挡;在所述旋转状态,所述铰接组件使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护板转动至将所述车身敞开。
优选地,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调节杆,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拧紧,以使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所述旋转状态,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旋松,以使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一螺栓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调节杆的转动方向上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度大于等于从所述第一螺栓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杆的所述第二端的直线距离。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在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以调节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横向宽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中空杆体,且所述支撑杆在其长度方向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调节杆为杆体,所述调节杆的所述第二端能够伸入至所述支撑杆中,且所述调节杆的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第一螺栓沿所述第一滑道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运动。
优选地,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板,其设置在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滑道的周向上,且所述固定板的周向上带有第一锯齿;以及卡板垫片,其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锯齿相啮合的第二锯齿,且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卡板垫片,并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拧紧。
优选地,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护板安装架,用于连接所述调节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护板,所述护板安装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且所述护板安装架在垂直于所述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以调节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纵向高度。
优选地,所述护板安装架为杆体,在所述护板安装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调节杆的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护板安装架通过所述第二滑道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栓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调节杆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适用的车辆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挂车,还可以是其它具有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只需要使与支撑杆和调节杆连接的铰接组件处于旋转状态,使调节杆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支撑杆转动,以带动护板转动至将车身敞开,即可对车身进行维修。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单人即可完成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车用侧面防护装置中的A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车用侧面防护装置中的B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对电瓶进行遮挡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将电瓶敞开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护板 61 第一锯齿
2 支撑杆 7 卡板垫片
21 豁口 71 第二锯齿
22 第一滑道 72 通孔
3 调节杆 8 护板安装架
31 第一贯穿孔 81 第二滑道
4 螺栓、第一螺栓 9 第二螺栓
5 第一螺母 10 电瓶
6 固定板 11 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1,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包括护板1、支撑杆2、调节杆3、铰接组件、固定板6、卡板垫片7、护板安装架8以及第二螺栓9。其中,铰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卡板垫片7包括安装板和两个啮合板。
需要指出的是,护板1用于对车身进行遮挡,以满足GB 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法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护板1具体遮挡的是车身的底盘零部件,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的电瓶10。
参见图2,支撑杆2的一端(即图2所示的支撑杆2的左端)固定设置在车身上,以将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固定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具体固定设置在车身的纵梁上。
参见图2,调节杆3的第一端(即图2所示的调节杆3的右端)与护板1连接,调节杆3的第二端(即图2所示的调节杆3的左端)与支撑杆2的另一端(即图2所示的支撑杆2的右端)连接。也就是说,护板1与支撑杆2通过调节杆3相连接。
铰接组件将调节杆3的第二端与支撑杆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且铰接组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旋转状态。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铰接组件使调节杆3与支撑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护板1对车身(即电瓶10)进行遮挡。在所述旋转状态,铰接组件使调节杆3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以带动护板1转动至将车身敞开。
具体参见图5和图6,铰接组件中的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相互配合。第一螺栓4贯穿支撑杆2与调节杆3(具体贯穿支撑杆2与调节杆3的连接处)。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第一螺栓4与第一螺母5配合拧紧,以使调节杆3与支撑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护板1对车身(即电瓶10)进行遮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将调节杆3与支撑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至图5所示的调节杆3与支撑杆2之间形成一条水平杆,以使护板1所处的位置对车身(即电瓶10)进行更好地遮挡。
在所述旋转状态,第一螺栓4与第一螺母5配合旋松,以使调节杆3的第二端能够绕第一螺栓4的中心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以带动护板1从图5所示的对车身(即电瓶10)进行遮挡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至图6所示的将电瓶10敞开的位置,从而留出更换车身(即电瓶10)所需的工作空间。使车用侧面防护装置无需将支撑杆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者将调节杆从支撑杆上拆卸下来,只需要将第一螺栓4旋松而将车身敞开即可对车身进行维修。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单人即可完成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人力。
参见图1、图4以及图6,支撑杆2的另一端(即图4所示的支撑杆2的右端)在调节杆3的转动方向上(即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豁口21。豁口21沿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度(即由右至左延伸出的长度)大于等于从第一螺栓4的中心到调节杆3的第二端(即图4所示的调节杆3的左端)的直线距离,以实现调节杆3的第二端绕第一螺栓4的中心相对于支撑杆2的右端转动。
有利的是,调节杆3在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即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支撑杆2上,以调节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横向宽度(即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以使护板1与支撑杆2的左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所要遮挡的车身(即电瓶)在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通用性,以用于遮挡多种不同宽度的车身(即电瓶),从而满足不同车身(即电瓶)的布置。
在未图示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杆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沿调节杆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支撑杆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第二安装孔在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配合,以调节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横向宽度。
在图2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杆3以滑动的方式与支撑杆2相配合,以灵活地调节调节杆3的第二端在支撑杆2上的位置。
具体参见图3,支撑杆3的形状为中空杆体,且支撑杆2在其长度方向上(即在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滑道22。即第一滑道22在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贯穿支撑杆2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且在支撑杆2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上左右延伸。
调节杆3的形状为杆体,调节杆3的第二端(即调节杆3的左端)能够伸入至支撑杆2中,且调节杆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31。第一螺栓4贯穿第一滑道22与第一贯穿孔31,调节杆3通过第一螺栓4沿第一滑道22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支撑杆2左右运动。以使调节杆3在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即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从而调节护板1与支撑杆2的左端之间的距离。需要指出的是,在需要使调节杆3的第二端能够绕第一螺栓4的中心转动时,需要将第一螺栓4带动调节杆3向右运动至第一滑道22的右端且将第一螺栓4旋松。
参见图4,固定板6设置在位于支撑杆2的一侧(即图4所示的前侧面)的第一滑道22的周向(即第一滑道22的圆周边缘)上。也就是说,只有支撑杆2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的第一滑道22的周向上才设置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的周向上带有第一锯齿6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焊接在支撑杆2的前侧面,且位于第一滑道22的圆周边缘上,使固定板6固定稳固,且能够保证支撑杆2的整体刚度。
参见图4,卡板垫片7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一锯齿61相啮合的第二锯齿71。也就是说,第一锯齿61与第二锯齿71的模数和压力角等方面相同,以使第一锯齿61与第二锯齿71相啮合。从而使卡板垫片7安装至固定板6,进而安装至支撑杆2。且第一螺栓4进一步贯穿卡板垫片7,并与第一螺母5配合拧紧,以使调节杆3在支撑杆2上的设置位置进一步固定,从而满足侧防护的力学实验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螺栓4的尾部与第一螺母5位于邻近卡板垫片7的一侧。以方便在需要使调节杆3绕第一螺栓4的中心转动时,将卡板垫片7从第一螺栓4上拆卸下来。
其中,在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即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卡板垫片7上的第二锯齿71的齿数少于固定板6上的第一锯齿61的齿数。具体指的是,位于卡板垫片7上端或下端的第二锯齿71在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齿数少于位于固定板6的上端或固定板6的下端的第一锯齿61在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齿数。以使卡板垫片7在固定板6上具有多个设置位置。从而使卡板垫片7可以随第一螺栓4在第一滑道22内的滑动而设置在固定板6上的不同位置。
具体参见图4,卡板垫片7中的安装板的形状为平板状。安装板上设置有供第一螺栓4贯穿的通孔72。卡板垫片7中的两个啮合板与安装板的相对两端(即上下两端)连接。且啮合板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锯齿71,第一锯齿61夹持在两个第二锯齿71之间。以使固定板6夹持在卡板垫片7的内侧,且使第一锯齿61与两个第二锯齿71相啮合。
参见图5和图6,第一螺栓4、第一贯穿孔31以及卡板垫片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使调节杆3在支撑杆2上的设置位置固定稳固,从而保证满足侧防护的力学实验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当需要使调节杆3绕第一螺栓4的中心转动时,需要先将右侧的第一螺栓4与右侧的卡板垫片7拆卸下来,再将左侧的卡板垫片7拆卸下来,并将左侧的第一螺栓4旋松。
参见图2,护板安装架8用于连接调节杆3的第一端(即图2所示的右端)与护板1。护板安装架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调节杆3的延伸方向,即护板安装架8与调节杆3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以使安装在护板安装架8上的护板1对车身(即电瓶10)进行遮挡。且护板安装架8在垂直于调节杆3的延伸方向上(即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调节杆3上,以调节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纵向高度(即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即调节护板安装架8的下端与地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护板1的下端与调节杆3的右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所要遮挡的车身(即电瓶)在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通用性,以用于遮挡多种不同高度的车身(即电瓶),从而满足不同车身(即电瓶)的布置。
护板安装架8的形状为杆体,在护板安装架8的长度方向上(即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道81。调节杆3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
第二螺栓9贯穿第二滑道81与第二贯穿孔,护板安装架8通过第二滑道81相对于第二螺栓9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调节杆3运动。以使护板安装架8在调节杆3的长度方向上(即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支撑杆从车辆上拆卸下来或者将调节杆从支撑杆上拆卸下来。只需要使与支撑杆和调节杆连接的铰接组件处于旋转状态,使调节杆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支撑杆转动,以带动护板转动至将车身敞开,即可对车身进行维修。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单人即可完成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人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板(1),其用于对车身进行遮挡;
支撑杆(2),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身上;
调节杆(3),其第一端与所述护板(1)连接;以及
铰接组件,其将所述支撑杆(2)的另一端和所述调节杆(3)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且具有固定状态和旋转状态,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铰接组件使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所述护板(1)对所述车身进行遮挡;在所述旋转状态,所述铰接组件使所述调节杆(3)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2)转动,以带动所述护板(1)转动至将所述车身敞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5),所述第一螺栓(4)贯穿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调节杆(3),其中,在所述固定状态,所述第一螺栓(4)与所述第一螺母(5)配合拧紧,以使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所述旋转状态,所述第一螺栓(4)与所述第一螺母(5)配合旋松,以使所述调节杆(3)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一螺栓(4)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撑杆(2)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调节杆(3)的转动方向上设置有豁口(21),所述豁口(21)沿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度大于等于从所述第一螺栓(4)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杆(3)的所述第二端的直线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在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上,以调节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横向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为中空杆体,且所述支撑杆(2)在其长度方向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滑道(22);所述调节杆(3)为杆体,所述调节杆(3)的所述第二端能够伸入至所述支撑杆(2)中,且所述调节杆(3)的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31);所述第一螺栓(4)贯穿所述第一滑道(22)与所述第一贯穿孔(31),所述调节杆(3)通过所述第一螺栓(4)沿所述第一滑道(22)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杆(2)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固定板(6),其设置在位于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滑道(22)的周向上,且所述固定板(6)的周向上带有第一锯齿(61);以及
卡板垫片(7),其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锯齿(61)相啮合的第二锯齿(71),且所述第一螺栓(4)贯穿所述卡板垫片(7),并与所述第一螺母(5)配合拧紧。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护板安装架(8),用于连接所述调节杆(3)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护板(1),所述护板安装架(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调节杆(3)的延伸方向,且所述护板安装架(8)在垂直于所述调节杆(3)的延伸方向上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上,以调节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的纵向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板安装架(8)为杆体,在所述护板安装架(8)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道(81);所述调节杆(3)的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
所述车用侧面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螺栓(9),所述第二螺栓(9)贯穿所述第二滑道(81)与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护板安装架(8)通过所述第二滑道(81)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栓(9)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调节杆(3)运动。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侧面防护装置。
CN201620970214.6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5951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214.6U CN205951882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214.6U CN205951882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1882U true CN205951882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8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0214.6U Active CN205951882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18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715A (zh) * 2019-08-16 2019-12-06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防护杠及汽车
CN110884576A (zh) * 2019-11-15 2020-03-17 利辛县凯盛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用侧面缓冲防撞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715A (zh) * 2019-08-16 2019-12-06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防护杠及汽车
CN110539715B (zh) * 2019-08-16 2021-02-02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防护杠及汽车
CN110884576A (zh) * 2019-11-15 2020-03-17 利辛县凯盛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用侧面缓冲防撞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51882U (zh) 一种车用侧面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237956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气缸套的拆装工具
CN217874538U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施工用辅助支撑组件
CN203887742U (zh) 压力钢管可拆卸内支撑装置
CN201506317U (zh) 可调式工程车侧面防护装置
CN207547641U (zh) 一种用于车床上维修圆形胶辊用支撑装置
CN205686301U (zh) 一种用于矿用自卸车的后视镜支架
CN208950429U (zh) 输电线路用钢管塔
CN205791894U (zh) 一种电机支架
CN209095478U (zh) 一种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弹簧连杆偏置螺栓辅助紧固工装
CN20760352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供电板的固定装置
CN108442805B (zh) 一种核电站汽轮机低压缸维修用安全围栏
CN206991647U (zh) 电力标志警示牌
CN206870969U (zh) 车用行李架
CN207092703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简易式安全防护装置
CN208431111U (zh) 风机变桨控制柜加固结构
CN208159350U (zh) 一种爬梯及具有该爬梯的收割机
CN104400734A (zh) 一种散热器总成分装台
CN206314897U (zh) 一种简单实用的货架
CN205391526U (zh) 一种消防炮固定支架
CN203297877U (zh) 展示装置用显示器连接装置
CN207788873U (zh) 电动油嘴执行机构辅助拆装工具及维修装置
CN204956097U (zh) 一种油箱绑带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470863U (zh) 卧式容器用弹性支承
CN20367011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电缆扭缆改向装置及塔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0

Address after: No.202 Xuanfu street,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