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6493U -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6493U
CN205946493U CN201620918222.6U CN201620918222U CN205946493U CN 205946493 U CN205946493 U CN 205946493U CN 201620918222 U CN201620918222 U CN 201620918222U CN 205946493 U CN205946493 U CN 205946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eat abstractor
take
hea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82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发扬
李长振
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ong Sta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ong Sta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ong Sta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ong Sta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182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6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6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64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设置有子散热装置。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瓶车的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是相互独立的。一方面,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工作情况出现异常现象时不能有效的排查,另一方面,受制于体积的要求,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的散热效率较低,所以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比较容易出现过温停机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设置有子散热装置。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留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之间,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所述转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子散热装置为液冷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通的水箱、水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箱和热交换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泵和热交换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子散热装置为风冷散热装置,所述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微控制器、第二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和散热风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充电器、转换器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设置有子散热装置。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通过将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并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设置子散热装置,有效地提高了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装置的结构框图。
部分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所示:
100-控制器;
200-充电器;
300-转换器;
400-壳体,410-第一容留腔室,420-第二容留腔室,430-第三容留腔室;
500-子散热装置;
600-液冷散热装置,610-水箱,620-水泵,630-热交换器,640-第一电机,650-第一微控制器,660-测温装置,670-散热器,680-加热器;
700-风冷散热装置,710-第二微控制器,720-第二电机,730-散热风扇,740-风冷测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400,所述壳体400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设置有子散热装置500,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可选地,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可彼此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共有一盖合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盖体(图中未示出)以保障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之间,所述控制器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所述充电器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所述转换器3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所述控制器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所述转换器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所述充电器2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再例如,所述转换器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所述控制器1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所述充电器2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
实际应用中,电瓶车充电时,所述充电器200工作产生热量,所述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即所述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不产生热量。而当电瓶车启动运行时,所述充电器200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即所述充电器200不产生热量,所述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工作产生热量。鉴于此,为了提高所述充电器200或所述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之间,所述控制器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所述充电器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所述转换器300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
请参阅图2,当所述壳体400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时,所述壳体400本身就具有散热功能。所述子散热装置500即为所述壳体400的壳壁,即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壁。
可选地,所述壳体400采用导热材料制造而成。所述导热材料可以为钢材、铝合金材料、不锈钢铝复合材料或铜铝复合材料等导热材料。鉴于导热性能和制造成本的考虑,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40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的壳体400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壳壁的内外两侧。设置于所述壳壁的内侧的散热片凸出于所述壳壁的内侧以增加所述壳体400与所述壳体400内部的空气的接触面积,设置于所述壳体400的外侧的散热片凸出于所述壳体400的外侧以增加所述壳体400与所述壳体400外部的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使得所述壳体400的每部分的散热效果均衡,可选地,设置于所述壳壁的内侧的散热片均匀的设置于所述壳体400的内外两侧。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壳体400的内侧的散热片以线性阵列方式设置且从所述壳体400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壳体400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壳体400的外侧的散热片以线性阵列方式设置且从所述壳体400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壳体400的底部。
当所述电瓶车的充电器200工作时而所述电瓶车的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不工作时,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壁将吸收所述充电器200工作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二容留腔室420的壁导向所述容留腔室的外部,从而达到给所述充电器200散热的目的。当所述充电机工作产生热量较高时,一部分热量将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壁导向所述容留腔室的外部。
当所述电瓶车的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工作而所述充电器200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壁将吸收所述充电器200工作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壁导向所述容留腔室的外部,从而达到给所述充电器200散热的目的。当所述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工作产生热量较高时,一部分热量将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壁导向所述容留腔室的外部。
请参阅图3,可选地,所述子散热装置500为液冷散热装置60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设置有三套,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
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通的水箱610、水泵620和热交换器630,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还包括与所述水泵620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机640,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640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650。
本实施例中,三套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热交换器6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可以理解为,第一套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热交换器630设置于所述的控制器100的功率器件的位置处,第二套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热交换器630设置于所述的充电器200的功率器件的位置处,第三套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设置于所述的转换器300的功率器件的位置处。
可选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与所述控制器100电性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与所述充电器200电性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与所述转换器300电性连接。如此,三套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工作状态即可根据所述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的工作状态实现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和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可以为三个独立的微控制芯片,也可以为同一个微控制芯片。
以下将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液冷散热装置600为例对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当所述充电器200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向所述第一电机640发送工作启动指令,所述第一电机640接收所述启动指令并控制所述水泵620运转,所述水箱610中容设的降温液体通过所述水泵620抽取并输送至所述热交换器630对位于所述热交换器630位置处的充电器200进行降温散热,吸收所述充电器200热量之后的液体再次流入所述水箱610。
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的液冷散热装置600的工作流程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液冷散热装置600的工作流程相同,故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4,可选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还包括测温装置660,所述测温装置660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
所述测温装置660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所在的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值。所述测温装置660检测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所在的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值之后,将所述温度值反馈给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即可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机640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机640的工作状态可以为运转、一级运转速度状态、二级运转速度状态、三级运转速度状态或停止工作等。
通过上述设置,在实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智能控制的同时降低了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的工作能耗。
为了增强散热效率,可选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电性连接的散热器670,所述散热器670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箱610和热交换器630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流过所述热交换器630之后有较高温度的液体再流入所述水箱610之前,可通过所述散热器670迅速降温,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器670的工作状态能够通过电性连接于所述散热器670的第一微控制器650实现智能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100根据所述测温装置66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散热器670的工作状态。所述散热器670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运行和停止工作。例如,当所述测温装置660检测到所述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较高时,所述散热器670运行,当所述测温装置660检测到所述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为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或转换器300处于工作状态时较为常见的温度时,所述散热器670停止工作。
为了使得所述散热装置的功能更为全面。可选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50电性连接的加热器680,所述加热器680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泵620和热交换器630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由所述水泵620抽取的所述水箱610中的水在流入所述热交换器630之前,可通过所述加热器680迅速升温,从而提高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的问题。如此,即避免了在较低温度的冬天,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的温度较低而引起的工作障碍。
请参阅图5,所述子散热装置500为风冷散热装置700,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包括第二微控制器710、第二电机720和散热风扇730,所述第二电机720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710和散热风扇730之间。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设置有三套,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
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与所述控制器100电性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与所述充电器200电性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与所述转换器300电性连接。如此,三套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即可根据所述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和转换器300的工作状态实现对分别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710连接的第二电机720的工作状态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还包括风冷测温装置740,所述风冷测温装置740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710。
所述风冷测温装置740用于检测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所在的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值。所述风冷测温装置740检测到所述液冷散热装置600所在的容留腔室的内部温度值之后,将所述温度值反馈给所述第二微控制器710,所述第二微控制器710即可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二电机720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机720的工作状态可以为运转、一级运转速度状态、二级运转速度状态、三级运转速度状或停止工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和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的第二微控制器710可以为三个独立的微控制芯片,也可以为同一个微控制芯片。
通过上述设置,在实现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的智能控制的同时降低了所述风冷散热装置700的工作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散热装置500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几种。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子散热装置500也可以为除导热材料、液冷散热装置600和风冷散热装置700以外的子散热装置500。此外,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内设置的子散热装置500也可以为不同的子散热装置500。例如,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的壁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则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本身就为散热装置,所述第二容留腔室420内设置的子散热装置500为液冷散热装置600,所述第三容留腔室430内设置的子散热装置500为风冷散热装置700。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100、充电器200、转换器300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400,所述壳体400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设置有子散热装置500。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通过将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并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410、第二容留腔室420和第三容留腔室430设置子散热装置500,有效地提高了所述控制器100、充电器200和转换器3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瓶车,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设置有子散热装置,所述控制器、充电器和转换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第二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和第三容留腔室之间,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留腔室,所述充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留腔室,所述转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留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散热装置为液冷散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通过管道循环连通的水箱、水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箱和热交换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泵和热交换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散热装置为风冷散热装置,所述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微控制器、第二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和散热风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10.一种电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瓶车包括控制器、充电器、转换器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CN201620918222.6U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46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8222.6U CN205946493U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8222.6U CN205946493U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6493U true CN205946493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4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822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46493U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6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5384A (zh) * 2016-08-22 2016-12-21 山东久久星新能源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5384A (zh) * 2016-08-22 2016-12-21 山东久久星新能源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CN106255384B (zh) * 2016-08-22 2019-06-04 山东久久星新能源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5610B (zh) 一种基于热电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846047B (zh) 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CN110518309B (zh)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212366615U (zh) 一种智能散热装置
CN204086779U (zh) 一种摄像机遮阳散热装置及遮阳散热摄像机
CN105932358A (zh) 一种微通道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1909488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用冷却性好的冷却设备
CN206923223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光伏逆变器
CN20594649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CN205405413U (zh) 散热器
CN2034232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板及使用其的动力电池
CN207265192U (zh) 一种基于液冷回路和主动加热的电动汽车电池箱
CN20781884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07509362A (zh) 一种相变冷却型电子机箱
CN205811011U (zh) 一种双向流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864044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
CN104349648B (zh) 复合式散热组件
CN106255384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电瓶车
CN208489089U (zh) 油浸式变压器散热器
CN203787535U (zh) 用于电动汽车被动热管理的全铝散热电池箱
CN207475413U (zh) 一种充电电源盒
CN208045656U (zh) 一种被动液冷式电池
CN2080471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发热元器件散热结构
CN207725190U (zh) 带有散热板的水加热器
CN205960053U (zh) 一种外梁式电池箱及其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6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