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3691U - 耦合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耦合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3691U
CN205943691U CN201620936830.XU CN201620936830U CN205943691U CN 205943691 U CN205943691 U CN 205943691U CN 201620936830 U CN201620936830 U CN 201620936830U CN 205943691 U CN205943691 U CN 205943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pieces
linkage section
stator
string holes
invay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68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明
黄昱豪
陈威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ma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ma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68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3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3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3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包含一固定件与设置在该固定件上的一第一导线元件与一第二导线元件,该第一导线元件包含一第一连接段、一第一螺线段与形成在两者之间的一第一反折部,该第二导线元件包含一第二连接段、一第二螺线段与形成在两者之间的一第二反折部,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使该第一螺线段与该第二螺线段相互靠近而产生一寄生电容,其可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作为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抑制漏电流与降低杂讯的用途。

Description

耦合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耦合线圈装置,特别是指可等效一耦合电容的耦合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是由许多控制器、主动元件、被动元件、耦合元件所组成,该些元件之间形成电性连接,且有电源或电流信号在该些元件之间传递,其中,电流在线路中传递时会产生磁场,又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物体感应出电流,基于这种电磁交互作用,使得电子电路中的电流信号容易受到电磁干扰(EMI)影响,从而降低电子电路的可靠度。
现有解决方式是在电子电路中连接一抗电磁干扰滤波器,然而,虽然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具有抗电磁干扰的功能,但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具有相当于电容器的双电极板与介电质的结构,其也另外衍生漏电流与耐电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其可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兼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抑制漏电流与降低杂讯等用途。
本实用新型耦合线圈装置包含有:
一固定件;
一第一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一绝缘外皮,该第一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一第一连接段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该第一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之间,该第一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二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该第二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一第二连接段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之间,该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第二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
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
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
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一第二固定片与一中柱,该第一固定片与该第二固定片分别设置于该中柱的相对两端,该第一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一线孔与一第二线孔,该第二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三线孔与一第四线孔;该第一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该轴向为该中柱的中心线延伸方向,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二线孔,该第一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二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与该第四线孔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该第二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并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所述交替的绕设结构,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四线孔,该第二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一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与该第二线孔连接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
如上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中,该中柱为圆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该第一导线元件与该第二导线元件彼此由第一绝缘外皮与第二绝缘外皮隔开,由第一绝缘外皮与第二绝缘外皮提供本实用新型耐高电压的特性,且该第一螺线段与该第二螺线段呈交替的绕设结构,使该第一导线元件与该第二导线元件的导电线芯相互靠近而产生耦合作用,进而产生一寄生电容,其可应用在电子电路中。
因本实用新型是以导线元件绕设而成,而有别于双电极板与介电质的传统电容器结构,故本实用新型自然不会衍生漏电流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子电路时,可作为抗电磁干扰的元件,或作为滤波器作为降低杂讯的元件,故兼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电压、漏电流与低杂讯等多用途,再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实用性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固定件 11第一固定片
111第一线孔 112第二线孔
12第二固定片 121第三线孔
122第四线孔 13中柱
20第一导线元件 201第一导电线芯
202第一绝缘外皮 21第一反折部
22第一连接段 23第一螺线段
30第二导线元件 301第二导电线芯
302第二绝缘外皮 31第二反折部
32第二连接段 33第二螺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耦合线圈装置的实施例包含有一固定件10、一第一导线元件20与一第二导线元件30。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分别设置于该固定件10上。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可为市面上的线材,以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为例,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201与一第一绝缘外皮202,该第一绝缘外皮202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201的外周面,且该第一导线元件20的两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可外露于第一绝缘外皮202;同样的,该第二导线元件30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301与包覆在该第二导电线芯301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302,且该第二导线元件30的两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可外露于第二绝缘外皮302。
该固定件1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一第二固定片12与一中柱13,该中柱13可为一圆柱,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固定片11与该第二固定片12分别设置于该中柱13的相对两端,且该第一固定片11与该第二固定片12的尺寸大于该中柱13直径,该第一固定片11形成有一第一线孔111与一第二线孔112,该第二固定片12形成有一第三线孔121与一第四线孔122,其中,该第一线孔111的位置相对于该第三线孔121的位置,该第二线孔112的位置相对于该第四线孔122的位置。需说明的是,该固定件10是提供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设置固定即可,该固定件10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样式,举例而言,该固定件10亦可为一封装体、一电路板或一外壳。
该第一导线元件20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21、一第一连接段22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23,该第一反折部21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螺线段23之间,该第一连接段22位于该第一螺线段23的一侧且可平行于第一螺线段23的轴向,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彼此能(即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亦即,视使用需求,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的第一导电线芯201可彼此电性连接或者不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螺线段23绕设于该固定件10的中柱13的外周面,该轴向即为该中柱13的中心线延伸方向,且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11的第一线孔111,该第一连接段22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11的第二线孔112,该第一反折部21设置于该第二固定片12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二固定片12的第三线孔121与第四线孔122连接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螺线段23。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一螺线段23的末端穿出该第一固定片11后,可进一步形成一彼此交互绕设的结构。
该第二导线元件30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31、一第二连接段32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33,该第二反折部31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32与该第二螺线段33之间,该第二反折部31与该第一反折部21呈相对设置,该第二连接段32位于该第二螺线段33的一侧且可平行于第二螺线段33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32的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与该第二螺线段33的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彼此能(即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亦即,视使用需求,该第二连接段32的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与该第二螺线段33的末端的第二导电线芯301可彼此电性连接或不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螺线段33绕设于该固定件10的中柱13的外周面,使该第二螺线段33与该第一螺线23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该第二螺线段33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21的第三线孔121,如图1所示,该第二连接段32可相邻于该第一连接段22,该第二连接段32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21的第四线孔122,该第二反折部31设置于该第一固定片11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一固定片11的第一线孔111与第二线孔112连接该第二连接段32与该第二螺线段33。如图1与图2所示,该第二连接段32与该第二螺线段33的末端穿出该第二固定片12后,可形成一彼此交互绕设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不限于图1与图2所示的样式,可依使用需求(例如产品空间配置或耦合电容值大小)而变化,例如请参考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图中未示载体),和图2的实施例相比,图3所示的第一螺线段23与第二螺线段33的绕设半径较长,且该第一连接段22与该第二连接段32可分别相对倾斜于第一螺线段23与第二螺线段33的轴向。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参考图4,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电路包含有一变压器40、一次侧电路41、一电源42、二次侧电路43与一负载44,该一次侧电路41连接在该电源42与该变压器40的一次侧绕组401之间,该二次侧电路43连接在该负载44与该变压器40的二次侧绕组402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耦合线圈装置45可用以电性连接在该一次侧电路41与该二次侧电路43之间。请配合参考图1与图2,举例来说,该第一导线元件20的两末端的导电线芯201可以焊接方式彼此电性连接于该一次侧电路41,该第二导线元件30的两末端的导电线芯301可以焊接方式彼此电性连接于该二次侧电路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该第一导线元件20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的第二导电线芯301彼此由第一绝缘外皮202与第二绝缘外皮302隔开,该第一绝缘外皮202与该第二绝缘外皮302提供本实用新型耐高电压的特性,该第一螺线段23与该第二螺线段33呈交替的绕设结构,使该第一导线元件20与该第二导线元件30的第一导电线芯201与第二导电线芯301相互靠近而产生耦合作用,进而产生一寄生电容(parasiticcapacitance),该寄生电容作为该一次侧电路41与该二次侧电路43的耦合电容。是以,该寄生电容对于该电源转换电路来说,除了具有抗电磁干扰(EMI)性能及降低杂讯外,并可降低对于电源转换电路产品漏电流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5)

1.一种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装置包含:
一固定件;
一第一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一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一绝缘外皮,该第一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一反折部、一第一连接段与沿着一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一螺线段,该第一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之间,该第一连接段位于该第一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导线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导电线芯与包覆该第二导电线芯的外周面的一第二绝缘外皮,该第二导线元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且包含有一第二反折部、一第二连接段与沿着该轴向绕设形成的一第二螺线段,该第二反折部与该第一反折部呈相对设置,且该第二反折部形成于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之间,该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第二螺线段的一侧,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彼此能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螺线段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交替的绕设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平行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一螺线段的轴向,该第二连接段倾斜于该第二螺线段的轴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一第二固定片与一中柱,该第一固定片与该第二固定片分别设置于该中柱的相对两端,该第一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一线孔与一第二线孔,该第二固定片形成有一第三线孔与一第四线孔;
该第一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该轴向为该中柱的中心线延伸方向,该第一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该第一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二线孔,该第一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二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与该第四线孔连接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一螺线段;
该第二螺线段绕设于该固定件的该中柱的外周面并与该第一螺线段形成所述交替的绕设结构,该第二螺线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三线孔,该第二连接段的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固定片的该第四线孔,该第二反折部设置于该第一固定片的外侧并经由该第一固定片的该第一线孔与该第二线孔连接该第二连接段与该第二螺线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柱为圆柱。
CN201620936830.XU 2016-08-25 2016-08-25 耦合线圈装置 Active CN205943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6830.XU CN205943691U (zh) 2016-08-25 2016-08-25 耦合线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6830.XU CN205943691U (zh) 2016-08-25 2016-08-25 耦合线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3691U true CN205943691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5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6830.XU Active CN205943691U (zh) 2016-08-25 2016-08-25 耦合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3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3073B2 (ja) 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電力送電装置
JP2007317914A (ja) 空芯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回路ユニット
CN108496299A (zh) 无刷电机
CN205790757U (zh) 一种滤波电连接器
WO2008033249A3 (en) Dry-type transformer with shielded core/coi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733166A (zh) 变压器和适配器
JP6366930B2 (ja) 共通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7070001A (zh) 架空输电线路取电装置和方法
CN205943691U (zh) 耦合线圈装置
CN205622426U (zh) 一种直流有刷马达的滤波防护电路
CN101801170A (zh) 一种电场屏蔽体及其制作方法
CN208739017U (zh) 一种铜排安装结构
CN203351426U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
US20100243310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6991926U (zh) 电路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JP2014003607A (ja) 回線インピーダンス安定化ネットワーク
CN107167748A (zh) 一种屏蔽电场的磁场探针
CN203288431U (zh) 一种电容器
CN105406285A (zh) 一种电磁屏蔽性能优良的电子连接器
CN202221664U (zh) 一种导电线芯及其制造的电力电缆
CN202068186U (zh) 一种用于低泄漏电流的屏蔽方舱电源、信号组合式滤波器
CN202120743U (zh) 单相多抽头隔离变压器
CN102360845B (zh) 单相多抽头隔离变压器
CN203552890U (zh) 一种变压器
CN104966612A (zh) 耦合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