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9278U -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9278U
CN205939278U CN201620702791.7U CN201620702791U CN205939278U CN 205939278 U CN205939278 U CN 205939278U CN 201620702791 U CN201620702791 U CN 201620702791U CN 205939278 U CN205939278 U CN 205939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ep bead
radiator fan
cooking apparatus
heat radiation
drain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27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田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027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9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9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9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设计厨房家电领域,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本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及设置在底壳上将冷却风引流到底壳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设置的挡风板,所述散热风扇包括轮毂及设于轮毂上的扇叶,所述扇叶具有与挡风板相对的叶端部,所述叶端部与所述挡风板的叶顶间距为0.3~1.5mm。叶顶间距也即叶顶间隙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散热风散工作效率,降低风扇工作泄露涡而引起的逆流入气流,提高风扇气动工作效率,出风口风速提高明显同比增加0.2~0.3m/s,因而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厨房烹饪器具主要由加热元件、控制板、散热组件及外壳等组成,其中散热组件将外部的冷却空气送入烹饪器具内部,冷却风对流散热带走温升元件及其它产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持内部组件温升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器件失效隐患及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在外壳上设置有散热风扇安装位,在外壳内散热风扇安装位置设置一圈或者一段挡风板,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构成气流通道对烹饪器具内部器件进行散热。散热风扇扇叶外侧的端部和挡风板内壁之间保持有一定尺寸间隙成为叶顶间隙,但是,由于散热风扇叶面上压力面和吸力面存在压力差,会在散热风扇叶顶间隙产生泄漏流,其与吸入的气流相混合,当叶顶间隙较大时,严重影响吸入空气的流入量和气动性能,当叶顶间隙大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风扇入口有少量气流沿外侧边缘逃逸,叶端部处形成泄露涡流,导致散热风扇工作效率降低,对散热系统效率造成较大影响,降低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好、可实施性强的特点。
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及设置在底壳上将冷却风引流到底壳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设置的挡风板, 所述散热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具有与挡风板相对的叶端部,所述叶端部与所述挡风板具有叶顶间距,所述叶顶间距为0.3~1.5mm。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风板包括竖直部,所述叶顶间距为所述叶端部与所述竖直部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底壳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挡风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风板还包括安装加强部,所述安装加强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挡风板连接端,以加强固定支架与所述挡风板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固定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固定部配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底壳上设有与限位孔对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以对所述散热风扇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挡风板及与第一挡风板连接的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连接后包围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高度底于第一挡风板高度,以形成散热组件的出风口。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具有叶顶端及叶底端,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且所述叶顶端与所述第一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2~10mm,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且所述叶底端与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0.5~5mm。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本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及设置在底壳上将冷却风引流到底壳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设置的挡风板,所述散热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具有与挡风板相对的叶端部,所述叶端部与所述挡风板之间的叶顶间距为0.3~1.5mm。叶顶间距也即叶顶间隙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散热风散工作效率,降低风扇工作泄露涡而引起的逆流入气流,提高风扇气动工作效率,出风口风速提高明显同比增加0.2~0.3m/s;降低机器内部器件温升,关键器件温升同比降低2~8摄氏度;散热风扇寿命高,由于其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因此无需更高转速,本方案选取0.3~1.5mm范围,具有优选性,过小则对于风扇的安装不便容易引起干涉,过大则落入现有设计距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底壳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挡风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与挡风板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就保证了风扇安装位置的限定不至于风扇工作过程中晃动引起叶顶间距的变化,使得叶顶间距保持在上述的距离之间进而达到上述效果。
2、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固定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固定部配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底壳上设有与限位孔对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以对所述散热风扇进行限位。固定部及限位孔的设计可以实现风扇叶顶间隙保持在上述的距离内,使得风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了本方案的可实施性。
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挡风板及与第一挡风板连接的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连接后包围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第二挡风板高度。这样使得第二挡板形成了散热组件的出风口区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使得进风包围宽度增强,实现了风速的有效导流,增强出风口的风速。
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具有叶顶端及叶底端,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且所述叶顶端与所述第一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2~10mm,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且所述叶底端与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0.5~5mm。该种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利于有效导风引风,另一方面对于风扇旋转过程中有效降低涡旋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底壳装配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散热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进风罩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进风罩与挡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进风罩结构具体实施例二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壳,11、固定柱,12、限位柱,2、散热组件,21、散热风扇,211、轮毂,212、扇叶,2121、叶端部,2122、叶顶端,2123、叶底端,22、挡风板,23、进风罩,231、导风板,232、分流体,233、端部固定环,234、第一表面,235、第二表面,236、侧表面,221、竖直部,222、第一挡风板,223、第二挡风板,224、安装加强部,225、固定支架,2251、固定部,2252、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为使本方案的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一步具体实施方案阐述。
如图1~图5所示,本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及设置在底壳1上将冷却风引流到 底壳1内也即烹饪器具内部的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散热风扇21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21设置的挡风板22,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对冷却风流向进行导流的进风罩23,所述进风罩23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导风板231,本实施例中间隔排布可以为发散阵列排布,也可以发散设置,所述导风板231沿所述进风罩23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231为沿所述进风罩23轴向朝同一方向倾斜发散设置的弧形板。
具体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进风罩23还包括对冷却风进行分流的分流体232,所述分流体232具有朝向底壳外部的迎风面,所述迎风面为凸于底壳外表面的曲面。当烹饪器具工作时,散热组件2开始进入冷却风进行散热工作,分流体232可以有效对冷却风进行分流导向流入烹饪器具内部,使得冷却风到达球形曲面后分流后导入进风罩23内部,所述导风板231由导风板根部2311延伸至导风板端部2312形成,所述导流板根部2312连接所述分流体232,所述进风罩23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环,至少一个固定环233连接所述导风板端部2312形成端部固定环233(具体可以参见图5)。端部固定环233一方面对导风板231进行连接固定,同时也起到将整个进风罩23固定在底壳1上的作用,所述端部固定环233可以为方形,圆形及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固定环233为圆形环,所述端部固定环233具有朝向所述底壳1内部的第一表面234,及与第一表面234相对的第二表面235,所述第一表面234向第二表面235延伸且半径逐渐增大以使所述端部固定环233整体呈喇叭口状。所述端部固定环233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34及第二表面235的侧表面236,所述侧表面236所在圆锥体的母线与所述进风罩23轴向中心线具有夹角α,夹角α为50°~70°。所述导风板231在所述第一表面234的垂直投影无重合区。这样设置在结构设计及投模生产的时候容易成型,所述进风罩23可以与底壳1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也可以分体 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型设置。若干所述导风板231为沿所述进风罩23轴向朝同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弧形板,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散热风扇21,所述散热风扇21包括若干围绕轮毂211设置的扇叶212,所述散热组件2工作时,所述扇叶212旋转方向与所述导风板231弯折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当扇叶212顺时针旋转时,则导风板231则呈逆时针方向弯折,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风速,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再如图1~图5所示,所述散热风扇21包括轮毂211及设于轮毂211上的扇叶212,所述扇叶212具有与挡风板22相对的叶端部2121,所述叶端部2121与所述挡风板22之间的叶顶间距为0.3~1.5mm。设置这个距离可以有效降低散热风扇21工作泄露涡而引起的逆流入气流,提高散热风扇21气动工作效率,出风口风速提高明显同比增加0.2~0.3m/s;降低烹饪器具内部器件温升以及内部关键器件温升,经测试数据分析,该结构可以有效同比降低2~8℃,散热风扇21的寿命也更进一步提高。挡风板22可以包括竖直部221及与竖直部211连接的水平部(图中未标出),本方案中所要求保护叶顶间距为叶端部2121与所述竖直部221之间的距离,当然可以为最短距离。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固定于底壳1上的固定支架225,所述固定支架225与所述挡风板22可以为分体设置,当然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挡风板22还包括安装加强部224,所述安装加强部224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225与挡风板22连接端,以加强固定支架225与所述挡风板22的连接强度。
所述散热组件2还包括固定支架225,所述固定支架225设有固定部2251,所述底壳1上设有与固定部2251配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2251固定于所述固定柱11上,具体固定方式可以为螺钉固定,当然也可以为胶水固接等,所述固 定柱11可以与所述挡风板231一体设置,也可以脱离于挡风板231单独设置,所述固定支架225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2522,用于实现散热风扇21的固定,防止工作过程中散热风扇21晃动位移,保证所述叶端部2121与所述挡风板22的叶顶间距为0.3~1.5mm。所述底壳1上设有与限位孔2252对应设置的限位柱12,所述限位孔2252套设于所述限位柱12上,以对所述散热风扇21进行限位。所述挡风板22包括第一挡风板222及与第一挡风板222连接的第二挡风板223,所述第一挡风板222与第二挡风板223连接后包围所述散热风扇21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222高度高于第二挡风板223高度,以使得连接处形成有高度差的台阶。所述第一挡风板222围绕散热风扇21的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挡风板223围绕散热风扇21的区域,这样使得高度高一些的挡风板围绕区域大,更容易汇集散热风,散热效果更佳,也即可以理解的,第一挡风板222的包围散热风扇21的长度大于散热风扇21圆周周长的1/2。
底壳1上至少设置一个与散热风扇21的固定支架225上限位孔2252相匹配的限位柱12,限位孔2252和限位柱12属于紧配合,限位孔12孔径大于限位柱12的外径0~0.5mm,这样既不影响装配,又可以很好的起到装配后限位作用,使得固定支架225无晃动错位空间,限位柱12可以为呈十字状定位筋,也可以为圆柱状。
所述扇叶212具有叶顶端2121及叶底端2122,所述第一挡风板222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2121,且所述叶顶端2121与所述第一挡风板222上端面距离为2~10mm,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223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2122,且所述叶底端2122与所述第二挡风板223上端面距离为0.5~5mm。本方案公开,第一挡风板222的高度与散热风扇21扇叶212的高度比为2~3.5,这样有利于扇叶212风 流增大旋风能力,提升冷却风的导流能力,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风板231的另外一种形状设计,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导风板231为沿所述进风罩23轴向朝同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平直板,所述导风板231沿所述进风罩23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或者所述导风板231与所述进风罩23径向方向成一定角度设置,该角度为锐角。
本方案基于现有设计问题出发,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现有设计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的烹饪器具的散热进风罩结构,适用于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本方案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如电磁炉、电饭煲、压力煲等厨房小家电,本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及设置在底壳上将冷却风引流到底壳内的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扇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21设置的挡风板22,所述散热风扇21包括轮毂211及设于轮毂211上的扇叶212,所述扇叶212具有与挡风板22相对的叶端部2121,所述叶端部2121与所述挡风板22的之间的叶顶间距为0.3~1.5mm。也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叶顶间隙的距离尺寸,叶顶间隙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散热风散工作效率,降低风扇工作泄露涡而引起的逆流入气流,提高风扇气动工作效率,出风口风速提高明显同比增加0.2~0.3m/s;降低机器内部器件温升,关键器件温升同比降低2-8摄氏度;散热风扇寿命高,由于其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因此无需更高转速。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散热风扇21还包括固定支架225,所述固定支架225设有固定部2251,所述底壳1上设有与固定部2251配合的固定柱11,所述固定部2251固定于所述固定柱11上。所述固定支架上225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2252,所述底壳1上设有与限位孔2252对应设置的限位柱12,所述限位孔2252套设于所述 限位柱12上,以对所述散热风扇21进行限位。固定部2251及限位孔2252的设计可以实现散热风扇21叶顶间隙保持在上述的距离内,使得散热风扇21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了本方案的可实施性。叶顶间隙的优化设计,提高散热系统工作效率;降低散热风扇21工作泄露涡而引起的逆流入气流,提高散热风扇21气动工作效率,出风口风速提高明显同比增加0.2~0.3m/s;与此同时,降低机器内部器件温升,关键器件温升同比降低2~8摄氏度;散热风扇寿命高,由于其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因此无需更高转速,较小叶顶间隙时对散热风扇21和下盖1配合同轴度公差的保证,提升了散热风扇21引风效率,同时阻力的降低大大延长了散热风扇21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烹饪器具本身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及设置在底壳上将冷却风引流到底壳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及围绕所述散热风扇设置的挡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具有与挡风板相对的叶端部,所述叶端部与所述挡风板之间具有叶顶间距,所述叶顶间距为0.3~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包括竖直部,所述叶顶间距为所述叶端部与所述竖直部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底壳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挡风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还包括安装加强部,所述安装加强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挡风板连接端,以加强固定支架与所述挡风板的连接强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固定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固定部配合的固定柱,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底壳上设有与限位孔对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以对所述散热风扇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挡风板及与第一挡风板连接的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连接后包围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高度底于第一挡风板高度,以形成散热组件的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大于所述第二挡风板围绕散热风扇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具有叶顶端及叶底端,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散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高度高于所述叶顶端,且所述叶顶端与所述第一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2~10mm,或/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高于所述叶底端,且所述叶底端与所述第二挡风板上端面距离为0.5~5mm。
CN201620702791.7U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939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2791.7U CN205939278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2791.7U CN205939278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9278U true CN205939278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2791.7U Active CN205939278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9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3782U (zh) 料理机的离心风道系统和具有其的料理机
CN106594819B (zh)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0637190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CN206145734U (zh) 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
CN102940445A (zh) 一种快速开盖的电压力锅
CN106705148A (zh) 一种炉头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烹调器
CN20593723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组件及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CN20593927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CN204757046U (zh) 一种电磁灶及其散热结构
CN209284960U (zh) 一种用于电热炊具的防虫结构以及电热炊具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02775931U (zh) 气流烤锅
CN207350387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6176481U (zh) 风扇安装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0656027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338250U (zh) 锅具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294370U (zh) 线圈盘、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
CN200975719Y (zh) 电磁炉散热结构
CN209310055U (zh) 一种双风机散热电陶炉
CN203943544U (zh) 串烧无烟电烧烤炉
CN204445436U (zh) 电炊具
CN218942979U (zh) 一种改善电机隔热效果的烹饪器具
CN210485849U (zh) 新型生活、取暖的环保节能回风炉
CN213808208U (zh)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864298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