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2996U -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2996U
CN205932996U CN201620538408.9U CN201620538408U CN205932996U CN 205932996 U CN205932996 U CN 205932996U CN 201620538408 U CN201620538408 U CN 201620538408U CN 205932996 U CN205932996 U CN 205932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form
lifting transport
workpiece lifting
driving mean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84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燕江
陈贵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5384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2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2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29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包括:底座(1);支撑平台(3),所述支撑平台(3)与所述底座(1)铰接;与所述支撑平台(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平台(3)沿其与所述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的驱动装置(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支撑平台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使支撑平台沿支撑平台与底座的铰接处转动,进而实现支撑平台与具有高度差的两个传输装置分别连接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搬运至货梯的费时费力,也避免了工件等待造成的时间浪费,有效提高了工件升降运输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件跨楼层提升或其他具有高度差的工件提升或下降的升降运输过程中,通常采用货梯运输工件。以跨楼层运输工件为例,需要人工或借助工装车将一个楼层的工件转移至货梯内,通过货梯将工件转移至另一楼层,再通过人工或借助工装车将工件由货梯中转移。
在工件升降运输的过程中,需要的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工件转移至货梯再由货梯转移出来的过程中,耗时较多,使得运输效率也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包括:
底座;
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底座铰接;
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平台沿其与所述底座的铰接处转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驱动装置。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上,另一个铰接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平台的铰接处高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铰接处。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连接支撑件,所述连接支撑件与所述底座铰接。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上,另一个为用于设置在机构支撑面上的支撑部。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上具有支撑梁;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梁铰接。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梁沿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梁的中间位置连接。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底座的铰接处。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为传输平台。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
传输带;
张紧所述传输带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
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的驱动单元。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设置有与所述从动齿轮配合传动的主动齿轮。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为转动滚筒。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驱动单元位于所述传输带靠近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底座的铰接处的一端。
优选地,上述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所述支撑平台为双向传输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在对工件进行升降运输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平台沿支撑平台与底座的铰接处转动,使支撑平台的端部在垂直方向上呈现上升及下降的运动。
在工件上升运输的过程中,首先驱动支撑平台沿铰接处转动,使其一端与位于低水平位置(如下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将工件转运到支撑平台上,再驱动支撑平台沿铰接处转动,带动工件上升,使得支撑平台的端部与位于高水平位置(如上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最后将工件由支撑平台转运到该传输装置上。同理,在工件下降运输的过程中,首先驱动支撑平台沿铰接处转动,使其一端与位于高水平位置(如上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将工件转运到支撑平台上,再驱动支撑平台沿铰接处转动,带动工件下降,使得支撑平台的端部与位于低水平位置(如下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最后将工件由支撑平台转运到该传输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支撑平台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使支撑平台沿支撑平台与底座的铰接处转动,进而实现支撑平台与具有高度差的两个传输装置分别连接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搬运至货梯的费时费力,也避免了工件等待造成的时间浪费,有效提高了工件升降运输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包括底座1、驱动装置2及支撑平台3。支撑平台3与底座1铰接;驱动装置2与支撑平台3连接,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支撑平台3沿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即,通过驱动支撑平台3沿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使得驱动支撑平台3的至少一端做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在对工件进行升降运输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沿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使支撑平台3的端部在垂直方向上呈现上升及下降的运动。
在工件上升运输的过程中,首先驱动支撑平台3沿铰接处转动,使其一端与位于低水平位置(如下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将工件转运到支撑平台3上,再驱动支撑平台3沿铰接处转动,带动工件上升,使得支撑平台3的端部与位于高水平位置(如上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最后将工件由支撑平台3转运到该传输装置上。同理,在工件下降运输的过程中,首先驱动支撑平台3沿铰接处转动,使其一端与位于高水平位置(如上层楼 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将工件转运到支撑平台3上,再驱动支撑平台3沿铰接处转动,带动工件下降,使得支撑平台3的端部与位于低水平位置(如下层楼层)的传输装置对应连接;最后将工件由支撑平台3转运到该传输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支撑平台3可以通过驱动装置2的驱动作用使支撑平台3沿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进而实现支撑平台3与具有高度差的两个传输装置分别连接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搬运至货梯的费时费力,也避免了工件等待造成的时间浪费,有效提高了工件升降运输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可以设置于低水平位置、高水平位置或低水平位置与高水平位置的中间位置。以工件升降运输机构设置于高水平位置的工作状态为例,在工件由低水平位置向高水平位置的上升传输过程中,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转动,支撑平台3倾斜,支撑平台3的最低端(支撑平台3两端中的一端)与低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将工件转移至支撑平台3后,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转动,支撑平台3的最低端上升并与高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此时,支撑平台3可以呈水平状态或呈倾斜状态,优选为水平状态;然后将工件由支撑平台3转移至高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而在跨楼层升降的操作过程中,楼层间的楼板需要设置有供支撑平台3通过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由此可知,支撑平台3在沿铰接处转动的过程中,支撑平台3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做升降运动。此时,支撑平台3的另一端为与低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及与高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在应用同一长度的支撑平台3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扩大了工件升降运输的高度范围。
也可以使支撑平台3的中间位置与底座1铰接,支撑平台3的两端可以分别作为与低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及与高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的连接端,也可以均作为与低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及与高水平位置的传输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为直线驱动装置。优选地,驱动装置2为气缸或直线电机。
出于方便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移动搬运的考虑,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支撑平台3上,另一个铰接于底座1上。底座1、驱动装置2及支撑平台3中的每两个之间铰接连接,形成类似于三角形的连接结构。通过驱动装置2的驱动作用,调节上述三角形结构的一个边长(驱动装置2长度方向的距离),实现调整支撑平台3与底座1之间夹角的作用,即,支撑平台3沿底座1转动。仅需将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底座1固定设置于机构支撑面上即可。其中,机构支撑面为支撑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放置面,可以为地面或其他支撑结构面。
优选地,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铰接于支撑平台3上,驱动装置2的驱动装置本体铰接于底座1上。
如图1所示,底座1与支撑平台3的铰接处高于底座1与驱动装置2的铰接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铰接处的位置关系为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处于正常摆放时的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支撑平台3在向下(靠近底座1)的方向旋转时,减少底座1对支撑平台3向下倾斜的限制,扩大了支撑平台3向下旋转的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3靠近底座1的一侧具有连接支撑件34,连接支撑件34与底座1铰接。即,支撑平台3用于支撑工件的平面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撑件34,通过设置连接支撑件34,增加了支撑平台3用于支撑工件的平面到达底座1的距离,同样可以起到减少底座1对支撑平台3向下倾斜的限制,扩大了支撑平台3向下旋转的角度范围。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支撑平台3上,另一个为用于设置在机构支撑面上的支撑部。即,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支撑平台3上,底座1级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另一个分别设置于机构支撑面上,通过驱动装置2的驱动带动支撑平台3旋转。其中,机构支撑面与上述机构支撑面相同,均为支撑工件升降运输机构的放置面。
优选地,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铰接于支撑平台3上,驱动装置2的驱动装置本体为用于设置在机构支撑面上的支撑部。
支撑平台3上具有支撑梁32;驱动装置2与支撑梁32铰接。通过设置支撑梁32,方便了驱动装置2与支撑平台3的铰接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梁32沿支撑平台3的宽度方向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平台3的长度方向为工件在支撑平台3上的传输方向,支撑平台3的宽度方向与支撑平台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驱动装置2向支撑平台3施加驱动力,通过沿支撑平台3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梁32,均匀的将驱动力施加于支撑平台3上,提高了驱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更进一步地,驱动装置2与支撑梁32的中间位置连接。进一步地方便了将驱动力均匀的施加于支撑平台3上。
也可以将驱动装置2与支撑梁32的边缘位置连接,或者设置多个驱动装置2,沿支撑梁32的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为旋转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为旋转电机。
优选地,支撑平台3为传输平台,即,工件可以通过支撑平台3的自身传输运动实现工件在支撑平台3上的传动,方便了工件由其他传输装置传送至或传送出支撑平台3。
当然,也可以使支撑平台3仅作为平面的支撑结构使用,通过人力推动或增加外界推动装置实现工件在支撑平台3上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平台3包括传输带33、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6及驱动单元37。其中,第一转动件31及第二转动件36张紧传输带33,驱动单元37驱动第二转动件36转动。驱动单元37驱动第二转动件3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件31转动,传输带33随第一转动件31及第二转动件36的转动而传动。
也可以使支撑平台3包括支撑面及沿支撑面的长度方向(工件在支撑平台3上的传动方向)伸缩运动的卡装单元,同样可以实现工件在支撑平台3上的传输。
还可以增加辅助驱动单元,使其驱动第一转动件31转动。即,驱动单元37与辅助驱动单元同时启动,驱动第一转动件31及第二转动件36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36上设置有从动齿轮38,驱动单元37的驱动端设置有与从动齿轮配合传动的主动齿轮35。即,驱动单元37与第二转动件36通过主动齿轮35及从动齿轮38的配合实现了驱动单元37驱动第二转动件36转动的操作。通过设置主动齿轮35及从动齿轮38,方便了驱动单元37及第二转动件36的布置。也可以将驱动单元37的驱动端与第二转动件36直接或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从动齿轮38与主动齿轮35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进一步方便了驱动单元37及第二转动件36的布置,仅需确保从动齿轮38与主动齿轮35之间设置足够长的传动链条即可。也可以使从动齿轮38与主动齿轮35相互啮合,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优选地,第一转动件31和/或第二转动件36为转动滚筒。也可以设置为滚轮结构。
为了降低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旋转的功率消耗,驱动单元37位于传输带33靠近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处的一端。在此状态下,驱动单元37对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旋转的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中,支撑平台3为双向传输平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7为双向旋转装置。优选为双向旋转电机。通过驱动单元37的正转及反转实现支撑平台3的双向传输。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工件传输过程中,支撑平台3与输出工件的传动装置连接,使支撑平台3向一个方向传输,工件随之传输至支撑平台3上;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支撑平台3旋转,使其端部与输入工件的传动装置连接,使支撑平台3向另一个方向传输,将工件传输至输入工件的传动装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的一端作为与输出工件的传动装置及与输入工件的传动装置连接的连接端,通过将支撑平台3设置为双向传输平台,实现了工件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铰接结构包括: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结构、驱动装置2与支撑平台3的铰接结构及驱动装置2与底座1的铰接结构。优选地, 上述铰接结构均为孔与轴的连接方式。以支撑平台3与底座1的铰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支撑平台3与底座1上均设置有转动孔,支撑平台3的转动孔与底座1的转动孔通过转轴连接,进而实现支撑平台3与底座1沿转轴转动的铰接效果。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铰接结构,仅需确保支撑平台3与底座1可以相对转动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支撑平台(3),所述支撑平台(3)与所述底座(1)铰接;
与所述支撑平台(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平台(3)沿其与所述底座(1)的铰接处转动的驱动装置(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为直线驱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所述支撑平台(3)上,另一个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撑平台(3)的铰接处高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铰接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具有连接支撑件(34),所述连接支撑件(34)与所述底座(1)铰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和其驱动装置本体中的一个铰接于所述支撑平台(3)上,另一个为用于设置在机构支撑面上的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上具有支撑梁(32);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支撑梁(32)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32)沿所述支撑平台(3)的宽度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支撑梁(32)的中间位置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为旋转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3)与所述底座(1)的铰接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为传输平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包括:
传输带(33);
张紧所述传输带(33)的第一转动件(31)及第二转动件(36);
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36)转动的驱动单元(37)。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36)上设置有从动齿轮(38),所述驱动单元(37)的驱动端设置有与所述从动齿轮配合传动的主动齿轮(35)。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38)与所述主动齿轮(35)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31)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36)为转动滚筒。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7)位于所述传输带(33)靠近所述支撑平台(3)与所述底座(1)的铰接处的一端。
18.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工件升降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3)为双向传输平台。
CN201620538408.9U 2016-06-03 2016-06-03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2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8408.9U CN205932996U (zh) 2016-06-03 2016-06-03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8408.9U CN205932996U (zh) 2016-06-03 2016-06-03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2996U true CN205932996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840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2996U (zh) 2016-06-03 2016-06-03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2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399A (zh) * 2016-06-03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6399A (zh) * 2016-06-03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CN106006399B (zh) * 2016-06-03 2018-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5734B (zh) 一种运输建材的升降装置
CN205153562U (zh) 墙板自动安装车
CN107985925A (zh) 一种带有倾斜功能的带式运输机
CN201592907U (zh) 多功能液压伸缩升降装仓机
CN205932996U (zh)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CN207863537U (zh) 一种集装箱舞台
CN213683257U (zh) 一种幕墙玻璃提升装置
CN111017737A (zh) 一种自动简易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06399B (zh) 工件升降运输机构
CN203065110U (zh) 加气砖搬运用抓抱机
CN21226852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挂墙板内嵌式升降传动生产工作台
CN202156800U (zh) 全接触180度翻板机
CN206088334U (zh) 一种斜立式放板机
CN205132896U (zh) 一种大型砌块吊具
CN211254414U (zh) 一种玻璃布片上片机
CN210857938U (zh) 一种便于提料的脚手架
CN210317130U (zh) 一种移动式伸缩梯子
CN208761529U (zh) 一种皮带轮电泳挂具输送装置
CN205634753U (zh) 一种轮胎胚胎转运台车
CN208150196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垃圾的环保运输桶
CN216583896U (zh) 一种矿用液压起吊装置
CN216120326U (zh) 一种薄膜抚平装置及设备
CN217864204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智能制造用设备转运装置
CN201136761Y (zh) 布卷升降机
CN214298969U (zh) 一种机械工程设备的稳定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