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1040U -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1040U
CN205931040U CN201620707537.6U CN201620707537U CN205931040U CN 205931040 U CN205931040 U CN 205931040U CN 201620707537 U CN201620707537 U CN 201620707537U CN 205931040 U CN205931040 U CN 205931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otor
sliding
motor car
sliding pa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75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朝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075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1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1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10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包括骨架和设于骨架上部的篷布;骨架包括沿骨架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滑动部;滑动部包括滑动杆和设置于滑动杆上的套筒;滑动杆共有两个,两个滑动杆相互平行,滑动杆呈向下弯曲的弧形,各个滑动杆的弧度和长度均相同;前一个滑动部上的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后一个滑动部的套筒中;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滑动部上分布设置有首端连接件和末端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至少两个滑动连接的滑动部实现了车篷的收折,在电动车侧部没有安装部件,使得本车篷同时适用于三轮和两轮的电动车;设置于首端滑动部和末端滑动部上的连接件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车篷连接在电动车上,同时后期的拆卸也比较方便,不会影响电动车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的进行遮阳挡雨,电动车的车体上部多设置有车篷。
现有的车篷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固定式:在车体上部固定设置篷架,将篷布设置于篷架上;这种形式安全性高,但是当使用电动三轮车拉物品时,由于篷架的存在,使用者将物品放在电动三轮车上时,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强度,使用起来灵活性不高;同时,当拉的物品比较脏时,很容易将车篷弄脏,清洗起来比较麻烦;
2、可拆卸式:在车体上安装U形架和轴体,各个U形架铰接在轴体上,使用时,将各个U形架撑开即可;这种形式U形架的两端会位于车体两侧,当用于两轮的电动车时,U形架会影响使用者对电动车的使用,不利于形成安全,故这种形式只适用于电动三轮车,适用范围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电动车用车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用车篷,包括骨架和设置于骨架上部的篷布;骨架包括至少两个沿骨架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滑动部;滑动部包括滑动杆和设置于滑动杆上的套筒;滑动杆共有两个,两个滑动杆相互平行,滑动杆呈向下弯曲的弧形,各个滑动杆的弧度和长度均相同;前一个滑动部上的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后一个滑动部的套筒中;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滑动部上分布设置有首端连接件和末端连接件。
两个滑动杆的末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首端连接件包括销孔和穿设于销孔中的销钉,销孔设置于滑动杆上;末端连接件包括连接孔和穿设于连接孔中的螺栓,连接孔设置于滑动杆上。
位于首端的滑动部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滑动杆连接,支撑杆朝后下方倾斜设置。
每个滑动杆上设置的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两个套筒沿滑动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套筒的内径比滑动杆的外径大2mm~10mm。
套筒的长度为10mm~20mm。
篷布下表面上配合两个滑动杆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部,篷布侧部垂直连接有挡布。
连接部包括呈套筒状的布体,滑动杆穿设于布体中,连接杆从布体侧壁上穿出。
布体包括两个通过拉链连接的分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套筒和滑动杆的作用下实现相邻滑动部之间的滑动,从而实现车篷的收折,同时多个滑动部沿骨架长度方向分布,以及其相互滑动的连接方式不会影响到电动车的侧部,避免了车篷对车辆行驶造成的影响。
2.首端连接件包括销孔和穿设于销孔中的销钉,从而易于拆卸,方便车篷的收折;末端连接件包括连接孔和穿设于连接孔中的螺栓,从而易于固定,将电动车和车篷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3.位于首端的滑动部上设置有有支撑杆,支撑杆向后下方倾斜设置,设置的支撑杆可以增大车篷的强度,增强车篷对风等外力的耐受性。
4.两个滑动杆的末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篷布的作用,防止篷布中间塌陷;另一方面,连接杆可以对滑动杆进行限位,当两个滑动部滑动到最大距离时,连接杆会和套筒贴合在一起,从而防止其继续滑动。
5.每个滑动杆上设有两个套筒,设置的两个套筒,可以使得滑动杆的滑动轨迹更加规则,相对于用一个比较长的套筒,用两个短的套筒的形式更加节约成本,且可以降低整个车篷的重量。
6.套筒的内径比滑动杆的外径大2mm~10mm,在降低车篷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滑动杆在套筒中的滑动。
7.套筒的长度为10mm~20mm,从而降低成本,减小收折后车篷的占用空间。
8.篷布侧部垂直连接有挡布,增大了车篷对雨水的阻隔性,保护电动车侧部。
9.连接部包括呈套筒状的布体,滑动杆穿设于布体中,从而实现了篷布和滑动杆的连接。
10.布体包括两个通过拉链连接的分体,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篷布从滑动部上取下或安装到滑动部上,使用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仰视图;
图3为两个滑动部连接示意图;
图4为车篷收折状态两个滑动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骨架,骨架沿电动车长度方向设置;骨架长度至少和电动车长度相等;宽度也至少和电动车宽度相等。骨架包括至少两个滑动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的数量为6个,6个滑动部沿骨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滑动部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动杆3,滑动杆3呈向下弯曲的弧形,各个滑动杆3的弧度和长度均相等,从而实现将各个滑动杆3滑动重叠到一起。将滑动杆3设置为弧形,从而使得骨架滑动到最长时可以形成拱形,从而一方面易于将本车篷安装在电动车上;另一方面,可以抵挡风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滑动杆3的强度,滑动杆3的材质选择为不锈钢。
每个滑动杆3上均设置有套筒4,套筒的长度为10mm~20mm,前一个滑动部上的滑动杆3滑动设置于后一个滑动部的套筒4中,从而实现相邻滑动部之间的滑动连接。套筒4的内径比滑动杆3的外径大2mm~10mm,优选为6mm,该范围可以实现套筒4和滑动杆3之间的滑动,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滑动轨迹。
其中,为了提高作用效果,每个滑动杆3上设置的套筒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4之间的间距大于1mm且小于5mm,且两个套筒4沿滑动杆3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设置两个套筒4,从而使得滑动杆3的滑动轨迹更加规则,相对于用一个比较长的套筒,用两个短的套筒的形式更加节约成本,且可以降低整个车篷的重量。
同一个滑动部的两个滑动杆3之间连接有连接杆7;其中,连接杆7连接于两个滑动杆3的末端之间,同时,位于前一个滑动部上的连接杆7位于后一个滑动部上套筒的后方。设置的连接杆7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篷布的作用,防止篷布中间塌陷;另一方面,因位于前一个滑动部上的连接杆7位于后一个滑动部上套筒的后方,故连接杆7其可以对滑动杆进行限位。在使用的时候,当将滑动杆3套在套筒4中后,对滑动杆3施加外力使得滑动杆3滑动,当滑动杆3滑动到最大距离时,骨架长度最长,此时,套筒会贴合在连接杆7上,在连接杆7的作用下无法继续对滑动杆进行滑动,进而实现对滑动杆3的定位。
为了方便的将本车篷固定在电动车上,在位于首端的滑动部和位于末端的滑动部上分别设置有首端连接件和末端连接件。
其中,首端连接件包括销孔和穿设于销孔中的销钉5,在使用的时候,在电动车上也设置孔,销钉5穿设在销孔和电动车上的孔中实现首端的滑动部和电动车的可拆卸连接,销钉和销孔的方式提高了连接速度。
末端连接件包括连接孔和穿设于连接孔中的螺栓,在电动车上也设置螺栓孔,螺栓将连接孔和螺栓孔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位于末端的滑动部和电动车的连接。此处,通过螺栓将电动车和车篷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也是可拆卸的,但是相对于销钉和销孔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经常性的拆卸。螺栓和螺栓孔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未在图中显示。
为了提高强度,位于首端的滑动部上设置有支撑杆6,其中支撑杆6共有两个,两个支撑杆6分别连接在两个滑动杆3上。支撑杆6向后下方倾斜设置,此处后指的是车篷的末端方向,下与高度方向的上下相同。设置的支撑杆6增大了车篷的稳固性;由于支撑杆6位于首端的滑动部上,故,将支撑杆6向后倾斜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大支撑杆6对整个车篷的支撑,增大车篷对风等外力的耐受性。为了方便的进行支撑杆6和电动车的连接,在支撑杆6的末端设置有勾杆61,通过勾杆61将支撑杆6勾在电动车上即可。
在滑动部上固设有篷布1,篷布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反光布,从而降低车篷对热量的吸收,降低车篷内部的温度,增大舒适度。在篷布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配合同一个滑动部中的两个滑动杆3设置。
其中,连接部包括呈筒状的布体8,滑动杆3穿设于布体8中;同时,连接杆7从布体8的侧壁上穿出。为了方便布体8的连接,布体8包括两个分体,分体没有在图中显示,其中两个分体通过拉链81连接。通过拉链81连接的两个分体可以组成布体8,从而方便的将篷布1设置于滑动部上,或者从滑动部上取下。
在篷布1的侧部设置有挡布2,挡布2垂直于篷布1设置。在使用的时候,挡布2可以对电动车的侧部进行保护。为了防止挡布2对车辆驾驶员造成影响,挡布2的长度小于200mm,优选为150mm,其中挡布的长度指的是,挡布自篷布1上垂下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至少两个滑动连接的滑动部实现了车篷的收折,在电动车侧部没有安装部件,从而使得本车篷同时适用于三轮和两轮的电动车;滑动部上的篷布实现了电动车上部的遮盖,使用起来舒适性高,设置于首端滑动部和末端滑动部上的连接件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车篷连接在电动车上,同时后期的拆卸也比较方便,不会影响电动车的正常使用。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设置于骨架上部的篷布;骨架包括至少两个沿骨架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滑动部;滑动部包括滑动杆和设置于滑动杆上的套筒;滑动杆共有两个,两个滑动杆相互平行,滑动杆呈向下弯曲的弧形,各个滑动杆的弧度和长度均相同;前一个滑动部上的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后一个滑动部的套筒中;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滑动部上分布设置有首端连接件和末端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两个滑动杆的末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首端连接件包括销孔和穿设于销孔中的销钉,销孔设置于滑动杆上;末端连接件包括连接孔和穿设于连接孔中的螺栓,连接孔设置于滑动杆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位于首端的滑动部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滑动杆连接,支撑杆朝后下方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杆上设置的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两个套筒沿滑动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内径比滑动杆的外径大2mm~1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套筒的长度为10mm~20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篷布下表面上配合两个滑动杆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部,篷布侧部垂直连接有挡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呈套筒状的布体,滑动杆穿设于布体中,连接杆从布体侧壁上穿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用车篷,其特征在于:布体包括两个通过拉链连接的分体。
CN201620707537.6U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1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7537.6U CN205931040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7537.6U CN205931040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1040U true CN205931040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753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1040U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10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3245A (zh) * 2018-07-17 2020-01-24 李家涛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3245A (zh) * 2018-07-17 2020-01-24 李家涛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1040U (zh) 一种电动车用车篷
CN201021303Y (zh) 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02669991U (zh) 一种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晴雨棚
CN102152831B (zh) 三轮电动车的折叠使用方法
CN206501957U (zh) 母婴自行车
CN201343101Y (zh) 踏板助力车折卸式雨阳篷
CN208264427U (zh) 多功能遮雨斗蓬
CN103587626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1240405Y (zh) 儿童推车
CN201136541Y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03854787U (zh) 摩托车防风雨棚
CN202147799U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208198494U (zh) 一种宠物车
CN205801333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CN204871396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5480346A (zh) 圆形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201071085Y (zh) 一种应用于二轮车辆的可拆卸式雨篷
CN204895713U (zh) 折叠车架及自行车
CN201961468U (zh) 翻转或伸缩式折叠车
CN201228011Y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5904652U (zh) 一种多功能后车架
CN202966542U (zh) 一种折叠车
CN213831955U (zh) 车载应急折叠遮阳棚
CN102001351B (zh) 童车
CN214930310U (zh) 一种新型车用充气式雨阳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