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6719U -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06719U
CN205906719U CN201620941776.8U CN201620941776U CN205906719U CN 205906719 U CN205906719 U CN 205906719U CN 201620941776 U CN201620941776 U CN 201620941776U CN 205906719 U CN205906719 U CN 205906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flotation
glass substrate
support bod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17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青
方红义
董光明
林海峰
万敏
石志强
李震
李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17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06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06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06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该气浮装置包括第一架体、至少两根气浮条、气管和至少两个调节模块。所述第一架体用于支撑玻璃基板;所述至少两根气浮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气管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所述至少两个支管连接至少两根不同的气浮条;所述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支管上,用于调节所述支管的气流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本申请可实现对单根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进而可实现每根气浮条与玻璃基板接触情况的排查。

Description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基板生产过程中存在局部翘曲,在产线正常传送时,玻璃基板在气浮传送装置上运行过程中接触气浮条,致使玻璃基板表面被划伤。由于不同批次的产品其翘曲位置、程度均不一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划伤排查与对策时较为繁琐,且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管控。
现有技术中,气浮传送装置包括气浮装置和传送装置,气浮装置通常包括由多根气浮条组成的气浮条组,所有气浮条的气管互通。在查找到玻璃基板与某根气浮条接触时,需要同时调节多根气浮条的气浮量以使玻璃基板与气浮条保持距离。因此,如何提供排查每根气浮条与玻璃基板接触情况的技术方案,成为本领域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可实现对单根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进而可实现每根气浮条与玻璃基板接触情况的排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浮装置,该气浮装置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用于支撑玻璃基板;
至少两根气浮条,所述至少两根气浮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上;
气管,所述气管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所述至少两个支管连接至少两根不同的气浮条;
至少两个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支管上,用于调节所述支管的气流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所述气浮条的数量、所述支管的数量和所述调节模块的数量一致;
一所述气浮条连通一所述支管,一所述支管上设有一所述调节模块。
如前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还包括:
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或所述气浮条上,用于测量所述气浮条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所述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获得的距离值控制所述调节模块以调节所述支管的气流。
如前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浮条上,且位于所述气浮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玻璃基板相对所述第一端面移动的起始端。
如前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所述测距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气浮条的数量一致,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气浮条一一对应。
如前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根气浮条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测距传感器位于每个所述气浮条的第一端的同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置于地面上;
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上,用于传导玻璃基板;
所述气浮装置的第一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当所述传动轮组传导玻璃基板时,玻璃基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相对。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浮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气浮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每个气浮条上配有测距传感器;
每个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每个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
控制器根据每个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控制每个支管上的调节模块,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如前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控制每个支管上的调节模块,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具体包括:
若某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小于预定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与所述某个测距传感器对应的调节模块,以增加与所述调节模块对应的气浮条的供气量;
若某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大于预定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与所述某个测距传感器对应的调节模块,以降低与所述调节模块对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气浮条与设置有调节装置的支管连通,通过调节装置即可调节支管的气流,从而调节与该支管连通的气浮条的供气量,进而实现了对至少两根气浮条中每条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装置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第一架体、2气浮条、3气管、31支管、4调节模块、5测距传感器、6控制器、8过滤器、9风机、10气浮装置、20第二架体、30传动轮组、40玻璃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浮装置10包括:第一架体1、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管3和至少两个调节模块4。以下对第一架体1、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管3和至少两个调节模块4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工作关系进行阐述:
第一架体1用于支撑玻璃基板4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实现为:第一支架上设有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浮条2工作以使玻璃基板40相对第一架体1悬浮,从而实现第一架体1对玻璃基板40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能减材,第一架体1可由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构成,气浮条2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形成平板结构,支架与平板结构成角度连接能够支撑平板结构站立。
至少两根气浮条2排列设置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上。其中,这些气浮条2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上的排列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这些气浮条2可以倾斜设置在第一端面上,或者,这些气浮条2可以竖直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再或者,这些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具体实施时,这些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如图2所示)。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第一,第一架体1可由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构成,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也就是说,气浮条2垂直与支撑板的轴线设置)形成平板结构,支架与平板结构成角度连接能够支撑平板结构站立。因此,第一架体只需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即可,结构简单,达到了节能减材的目的;第二,玻璃基板40相对与气浮条2移动时,玻璃基板40沿着气浮条2的轴线移动,可使得玻璃基板40的指定部位沿着指定的气浮条2移动,可防止玻璃基板40在移动过程中,玻璃基板40的指定部位受到不同气浮条2作用力以影响玻璃基板40的移动。
气管3具有至少两个支管31,至少两个支管31连接至少两根不同的气浮条2。换句话说,每根气浮条2均连通至少一根支管31,且每根气浮条2连通的支管31均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支管31可以分别与风机9连通,当然,这些支管31也可以汇成主管,主管与风机9连通(如图1所示)。
调节模块4设置在支管31上,用于调节支管31的气流以调节相应气浮条2的供气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管31上均设有一调节模块4,该调节模块4可以是手动调节模块4,也可以是自动调节模块4。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节调节模块4以调节支管31上的气流,进而调节与该支管31连通的气浮条2的供气量,以确保该根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的距离,防止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接触致使玻璃基板40划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气浮条与设置有调节装置的支管连通,通过调节装置即可调节支管的气流,从而调节与该支管连通的气浮条的供气量,进而实现了对至少两根气浮条中每条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
进一步的,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浮条2的数量、支管31的数量和调节模块4的数量一致。一气浮条2连通一支管31,一支管31上设有一调节模块4。换句话说,气浮条2与支管31、支管31与调节模块4一一对应设置。在具体实施时,每根气浮条2均与一根支管31连通,每根支管31上均设有一个调节模块4。例如,若发现气浮条A与玻璃基板40接触,则需要调节与气浮条A连通的支管上的调节模块;若发现气浮条B与玻璃基板40接触,则需要调节与气浮条B连通的支管上的调节模块。因此,更便于对单根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了排查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的接触情况,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浮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5和控制器6。测距传感器5可以设置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上,或者,测距传感器5也可以设置在气浮条2上。若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第一端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气浮条2对测距传感器5测量无影响),用于测量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之间的距离值。控制器6分别与测距传感器5和调节模块4电连接,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获得的距离值控制调节模块4以调节支管31的气流。具体实施时,调节模块4可以为电磁阀。
具体工作过程为:测距传感器采集到玻璃基板与气浮条A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值时,测距传感器将距离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距离信息控制与气浮条A对应的调节模块,使得调节模块控制气浮条A对应的支管的气流,从而控制气浮条A的供气量增加,使玻璃基板远离气浮条A防止两者接触;测距传感器采集到的玻璃基板与气浮条B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值时,测距传感器将距离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距离信息控制气浮条B对应的调节模块,使得调节模块控制气浮条B对应的支管的气流,从而控制气浮条B的供气量降低,使得玻璃基板与气浮条B保持相对距离,防止玻璃基板与气浮条B之间的距离过大影响玻璃基板的移动轨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装置可以实现对单根气浮条的控制,从而可排查每根气浮条与玻璃基板的相对位置情况,实用性较高。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了确定玻璃基板40与每根气浮条2的预定距离值,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气浮条2上,且位于气浮条2的第一端,第一端为玻璃基板40相对第一端面移动的起始端。在实际应用中,在玻璃基板40逐渐进入第一端面所在的区域的过程中:当玻璃基板40开始进入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所在的区域时,玻璃基板40的进入端与气浮条2保持预定距离值,此时,位于第一端的测距传感器5测得该预定距离值,并将该预定距离值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存储。随着玻璃基板40逐渐进入第一端面所在的区域,当玻璃基板的翘曲部开始进入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所在的区域时,处于气浮条2第一端的测距传感器5将翘曲部与气浮条2的实际距离值反馈给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实际距离值和预定距离值控制调节模块4进行调节,确保了气浮条2与翘曲部的相对距离,使得玻璃基板40在沿着气浮条2移动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气浮条2与翘曲部接触。同时,可以实时对不同批次玻璃基板进行调整,为玻璃基板传送稳定性与产品品质提供保障,同时与玻璃基板检测装置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检测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测距传感器5的数量与气浮条2的数量一致,测距传感器5与气浮条2一一对应,使得每根气浮条2均配有一测距传感器5,从而可精确的确定每根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的接触情况,从而确保玻璃基板40在相对气浮条2移动时,玻璃基板40与气浮条2保持相对距离,有效防止玻璃基板40与气浮条2接触。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精确的确定每根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的接触情况,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两根气浮条2等间距设置在第一端面上,每根气浮条2上均设有一测距传感器5,且测距传感器5位于每个气浮条2的第一端的同侧,从而实现对玻璃基板40的等间距测量,精确度较高,更有效防止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接触。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的第一视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玻璃基板40传送装置包括:气浮装置10。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气浮装置10包括:第一架体1、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管3和至少两个调节模块4。以下对第一架体1、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管3和至少两个调节模块4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工作关系进行阐述:
第一架体1用于支撑玻璃基板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用于支撑玻璃基板40,具体实现为:第一支架上设有至少两根气浮条2,气浮条2工作以使玻璃基板40相对第一架体1悬浮,从而实现第一架体1对玻璃基板40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能减材,第一架体1可由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构成,气浮条2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形成平板结构,支架与平板结构成角度连接能够支撑平板结构站立。
至少两根气浮条2排列设置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上。其中,这些气浮条2在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上的排列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这些气浮条2可以倾斜设置在第一端面上,或者,这些气浮条2可以竖直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再或者,这些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具体实施时,这些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如图2所示)。这样设置的优势在于:第一,第一架体1可由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构成,气浮条2横向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上(也就是说,气浮条2垂直与支撑板的轴线设置)形成平板结构,支架与平板结构成角度连接能够支撑平板结构站立。因此,第一架体只需两个支撑板和一个支架即可,结构简单,达到了节能减材的目的;第二,玻璃基板40相对与气浮条2移动时,玻璃基板40沿着气浮条2的轴线移动,可使得玻璃基板40的指定部位沿着指定的气浮条2移动,可防止玻璃基板40在移动过程中,玻璃基板40的指定部位受到不同气浮条2作用力以影响玻璃基板40的移动。
气管3具有至少两个支管31,至少两个支管31连接至少两根不同的气浮条2。换句话说,每根气浮条2均连通至少一根支管31,且每根气浮条2连通的支管31均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支管31可以分别与风机9连通,当然,这些支管31也可以汇成主管,主管与风机9连通(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进入气浮条内的气体干净,在支管上设有过滤器8。
调节模块4设置在支管31上,用于调节支管31的气流以调节相应气浮条2的供气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管31上均设有一调节模块4,该调节模块4可以是手动调节模块4,也可以是自动调节模块4。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节调节模块4以调节支管31上的气流,进而调节与该支管31连通的气浮条2的供气量,以确保该根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的距离,防止气浮条2与玻璃基板40接触致使玻璃基板40划伤。
进一步的,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玻璃基板40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架体20和传动轮组30。第二架体20置于地面上。传动轮组30设置在第二架体20的一端上,用于传导玻璃基板40。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轮组30与玻璃基板40的一端接触。气浮装置的第一架体1设置在第二架体20上,用于当传动轮组30传导玻璃基板40时,玻璃基板40的板面与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相对。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架体20平放于地面上,第一架体1由两个支撑板构成,两个支撑板的长度较小的端部站立在第二架体20上,且第一架体1的第一端面与第二架体20的上表面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通过将气浮条与设置有调节装置的支管连通,通过调节装置即可调节支管的气流,从而调节与该支管连通的气浮条的供气量,进而实现了对至少两根气浮条中每条气浮条的供气量的控制。同时,可以实时对不同批次玻璃基板进行调整,为玻璃基板传送稳定性与产品品质提供保障,同时与玻璃基板检测装置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检测效果。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浮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气浮装置。气浮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每个气浮条上配有测距传感器。
其中,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气浮条上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测距传感器可以与气浮条固定连接,或者,测距传感器可以与气浮条活动连接。
步骤2,每个测距传感器采集每个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
其中,测距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或者,测距传感器以预定间隔采集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或者,控制器指示测距传感器采集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步骤3,控制器根据每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控制每个支管上的调节模块,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若某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小于预定值,则控制器控制与某个测距传感器对应的调节模块,以增加与调节模块对应的气浮条的供气量;若某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控制与某个测距传感器对应的调节模块,以降低与调节模块对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每根气浮条配置一测距传感器,通过测距传感器采集气浮条与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通过控制器根据每个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控制每个支管上的调节模块,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单根气浮条的控制,从而可排查每根气浮条与玻璃基板的相对位置情况,实用性较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气浮装置,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用于支撑玻璃基板;
至少两根气浮条,所述至少两根气浮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管,所述气管具有至少两个支管,所述至少两个支管连接至少两根不同的气浮条;
至少两个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支管上,用于调节所述支管的气流以调节相应气浮条的供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条的数量、所述支管的数量和所述调节模块的数量一致;
一所述气浮条连通一所述支管,一所述支管上设有一所述调节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或所述气浮条上,用于测量所述气浮条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值;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所述调节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获得的距离值控制所述调节模块以调节所述支管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浮条上,且位于所述气浮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玻璃基板相对所述第一端面移动的起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距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气浮条的数量一致,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气浮条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根气浮条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测距传感器位于每个所述气浮条的第一端的同侧。
7.一种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浮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置于地面上;
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上,用于传导玻璃基板;
所述气浮装置的第一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当所述传动轮组传导玻璃基板时,玻璃基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端面相对。
CN201620941776.8U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Active CN205906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1776.8U CN205906719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1776.8U CN205906719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6719U true CN205906719U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0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1776.8U Active CN205906719U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0671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5325A (zh) * 2016-08-25 2016-12-07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装置、气浮控制方法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109668831A (zh) * 2019-01-24 2019-04-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液晶显示屏缺陷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圆带传输装置
CN113335934A (zh) * 2021-06-03 2021-09-03 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传送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5325A (zh) * 2016-08-25 2016-12-07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装置、气浮控制方法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109668831A (zh) * 2019-01-24 2019-04-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液晶显示屏缺陷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圆带传输装置
CN109668831B (zh) * 2019-01-24 2021-04-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液晶显示屏缺陷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圆带传输装置
CN113335934A (zh) * 2021-06-03 2021-09-03 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传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6719U (zh) 一种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103424623B (zh) 电阻率量测装置
CN103389415A (zh) 用于检测玻璃加热线电阻及是否断线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3383508A (zh) 一种液晶滴下装置及液晶滴下方法
CN101718541B (zh) 涂敷层nd方向膜厚的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4462588U (zh) 一种点灯治具
CN101398464A (zh) 电路图案检查装置
CN20620824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排、极耳与汇流排间隙的检测设备
CN105127255A (zh) 一种可反馈调节的弯管机
CN110427058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及方法
CN106185325A (zh) 一种气浮装置、气浮控制方法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201969659U (zh) 一种密封胶涂布装置
CN206074046U (zh) 一种锂电池焊接检测设备
CN201859124U (zh) 一种引线框架自动检测装置
CN209287633U (zh) 一种用于涂布机的ab面涂层调整装置及涂布机
CN204021929U (zh) 玻璃镀膜用的水平输送装置及其组合式输送平台
CN105866137A (zh) 一种压延钢化玻璃边缘缺陷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6631864U (zh) 一种自动点胶机
CN202661549U (zh) 电阻率量测装置
CN102236212B (zh) 调节液晶显示面板制造过程中摩擦强度的方法
CN113701649A (zh) 一种用于测量板材厚度的装置
CN206142367U (zh) 智能测试编带机
CN107379299B (zh) 一种玻璃加工对准装置及对准方法
CN205380015U (zh) 一种喷涂装置
CN203429475U (zh) 一种合成革的检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ir supporting device and glass substrate convey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Pledgee: Beijing State 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 Ltd

Pledgor: WUHU TUNGHSU PHOTO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