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7652U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7652U
CN205897652U CN201620787302.2U CN201620787302U CN205897652U CN 205897652 U CN205897652 U CN 205897652U CN 201620787302 U CN201620787302 U CN 201620787302U CN 205897652 U CN205897652 U CN 205897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ndensation pipe
refrigerator
mouth fram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73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高维
张华伟
庆增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873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97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7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76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柜,包括口框和防凝露管,所述口框上设有凹槽,所述防凝露管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适配贴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增加防凝露管与口框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两者之间的传热效果。

Description

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冷柜的口框处均设有防凝露管,压缩机运行时冷媒流经防凝露管,冷媒的热量传递至口框,提高口框的温度,来避免口框处凝露的产生。由于防凝露管一般为圆管,圆管与口框内表面之间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很小,传热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柜,旨在增加防凝露管与口框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两者之间的传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柜,包括口框和防凝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框上设有凹槽,所述防凝露管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适配贴合。
优选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口框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防凝露管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面上设有两限位凸缘,两所述限位凸缘相对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防凝露管与所述凹槽均呈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导热胶,所述防凝露管通过所述导热胶而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
优选地,所述口框上设有跨越所述凹槽槽口的铝箔胶带,所述铝箔胶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口框粘接,中间对应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粘接。
优选地,所述防凝露管和所述凹槽均分别呈蛇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口框的外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口框上设置凹槽,且凹槽的槽面与防凝露管的外表面适配贴合,也即实现了防凝露管与凹槽槽面之间面的接触,使得防凝露管与口框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加了导热面积,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使得流经防凝露管的冷媒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口框,提升了口框的温度,避免了口框凝露的产生。同时,由于现有的防凝露管与口框属于线接触,接触面积很小,因此现有的为了防止口框凝露产生,就需要增加通过防凝露管的热量,使得能耗上升。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防凝露管与口框的接触面积,可减少通过口框处的热量,同时减少了热量向冷柜内部的传递,减小了冷柜内上下温差,大大减小了产品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柜的口框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2为图1中口框沿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在一实施例中,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在另一实施例中,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在又一实施例中,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在再一实施例中,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口框 3 粘接层
11 限位凸缘 4 铝箔胶带
2 防凝露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柜,如图1所示,该冷柜包括口框1、及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防凝露管2、干燥器、毛细管和蒸发器13。其中,防凝露管2设置在口框1上,压缩机运行时冷媒从冷凝器流经防凝露管2,冷媒的热量经防凝露管2传递至口框1,提高口框1的温度,来避免凝露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口框1上设有凹槽(未标示),所述凹槽沿所述口框1的周向设置,所述防凝露管2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2的外表面适配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口框1的形状与冷柜的形状适配,通常为长方形框体或正方形框体,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制其形状。所述防凝露管2可以是部位位于所述凹槽内,也可以是全部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防凝露管2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口框1,所述口框1上的热量均分别朝口框1内外两侧散发,从而使得所述口框1周围的温度升高,且温度更加均匀(如图1所示,图1中的双向箭头表示热量的散发方向)。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口框1上设置凹槽,且凹槽的槽面与防凝露管2的外表面适配贴合,也即实现了防凝露管2与凹槽槽面之间面的接触,使得防凝露管2与口框1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加了导热面积,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使得流经防凝露管2的冷媒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口框1,提升了口框1的温度,避免了口框1凝露的产生。同时,由于现有的防凝露管2与口框1属于线接触,接触面积很小,因此现有的为了防止口框1凝露产生,就需要增加通过防凝露管2的热量,使得能耗上升。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防凝露管2与口框1的接触面积,可减少通过口框1处的热量,同时减少了热量向冷柜内部的传递,减小了冷柜内上下温差,大大减小了产品能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口框1的内表面,相对于位于所述口框1的外表面的形式,能够避免影响产品美观。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也可位于所述口框1的外表面或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口框1的外边缘设置,因而更有利于将热量散发到所述口框1的外侧,以减小对所述冷柜内部温度上升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之间具体可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即所述凹槽的两相对设置的槽面共同夹持所述防凝露管2,防止防凝露管2脱离凹槽。该安装方式具有简单方便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的安装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的槽面上设有两限位凸缘11,两所述限位凸缘11相对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所述防凝露管2夹持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与两所述限位凸缘11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所述限位凸缘11的形式,能够限制所述防凝露管2脱离所述凹槽的固定,以保证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能够紧密贴合。为方便所述防凝露管能够安装进所述凹槽内,两所述限位凸缘11的自由端端面与背离槽底的表面之间分别设有倒圆角或倒角。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均呈半圆形。该实施例中,所述防凝露管2的圆弧面与所述凹槽的圆弧面紧密贴合,所述防凝露管2的轴面与两所述限位凸缘11抵接。由于所述限位凸缘11是与呈平直面的轴面抵接的,因而接触面积更大,限位效果更好。当然,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也可呈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等。
为进一步提升所述凹槽与所述防凝露管2之间的导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2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导热胶(图未示出),所述防凝露管2通过所述导热胶而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紧密贴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粘接。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2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粘接层3粘接,该粘接的方式同样具有简单方便的效果。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胶带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口框1上设有跨越所述凹槽槽口的铝箔胶带4,所述铝箔胶带4的两端均与所述口框1粘接,中间对应与所述防凝露管2的外表面粘接,从而将所述防凝露管2限制在所述凹槽与所述铝箔胶带4之间。
为进一步增加导热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凝露管2和所述凹槽均分别呈蛇形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所述防凝露管2的长度,进而增加所述防凝露管2与所述凹槽的接触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包括口框和防凝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框上设有凹槽,所述防凝露管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适配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口框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管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上设有两限位凸缘,两所述限位凸缘相对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所述防凝露管夹持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与两所述限位凸缘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管与所述凹槽均呈半圆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导热胶,所述防凝露管通过所述导热胶而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紧密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框上设有跨越所述凹槽槽口的铝箔胶带,所述铝箔胶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口框粘接,中间对应与所述防凝露管的外表面粘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管和所述凹槽分别呈蛇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口框的外边缘设置。
CN201620787302.2U 2016-07-25 2016-07-25 冷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97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7302.2U CN205897652U (zh) 2016-07-25 2016-07-25 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7302.2U CN205897652U (zh) 2016-07-25 2016-07-25 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7652U true CN205897652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730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97652U (zh) 2016-07-25 2016-07-25 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97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540A (zh) * 2017-09-06 2018-01-2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箱内胆、冷藏设备以及箱内胆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1540A (zh) * 2017-09-06 2018-01-2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箱内胆、冷藏设备以及箱内胆的制造方法
CN107631540B (zh) * 2017-09-06 2021-03-30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箱内胆、冷藏设备以及箱内胆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3075U (zh) 一种采用整体冷凝器的冰箱防凝露结构
CN102967088B (zh) 用于冰箱的翅片蒸发器、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06398471U (zh) 液晶背光模组与液晶电视
CN205897652U (zh) 冷柜
CN203231431U (zh) 机柜空调器
CN208108555U (zh) 翅片式蒸发器以及冰箱
CN104033966B (zh) 机柜空调器
CN202813896U (zh) 一种冷柜的制冷系统及采用该制冷系统的冷柜
CN205593277U (zh) 冰箱
CN205351726U (zh) 底盘结构及空调器
CN206488513U (zh) 蒸发器及冰箱
CN203190538U (zh) 机柜空调器
CN206755659U (zh) 一种翅片换热器
CN205448802U (zh) 一种热交换管的固定结构
CN201706804U (zh) 一种冰箱冷凝器
CN205909566U (zh) 移动空调器用的换热器及移动空调器
CN104566715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空调的相变蓄冷辐射换热板
CN209415870U (zh) 冰箱
CN204963645U (zh) 一种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蒸发器内胆和冷凝器侧板
CN209541258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扇进风口化霜装置及风冷冰箱
CN206831881U (zh) 一种冰箱冷凝设备
CN209165892U (zh) 一种冷凝管固定结构
CN209027345U (zh) 换热翅片、微通道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08443026U (zh) 空调器的接水盘、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85146U (zh) 一种并行回环冷藏蒸发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