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9797U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9797U
CN205859797U CN201620580634.3U CN201620580634U CN205859797U CN 205859797 U CN205859797 U CN 205859797U CN 201620580634 U CN201620580634 U CN 201620580634U CN 205859797 U CN205859797 U CN 205859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part
ligthing paraphernalia
frame
transparen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06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原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9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97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抑制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并且能够抑制光的提取效率的降低。该照明器具具备:光源部(10);器具主体(2),具有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反射的反射部(20)、以及使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通过的框体部(30);以及透光部件(40),使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透过,透光部件(40)具有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入射的主体部(41)、以及从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光射出侧的开口部)沿着框体部(30)的内表面向光源部(10)侧延伸设置的延设部(42),在延设部(42)形成有由器具主体(2)支承的凸缘部(43)。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照明器具,例如,如筒灯那样的被埋入设置在天花板等的被装配部来向下方照射光的天花板埋入型照明器具、或被埋入设置在地面来向上方照射光的地面埋入型照明器具等被周知。
这样的照明器具具备:光源部,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构成;筒状的反射部,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而使从光源部射出的光反射;以及框体部,被配置在反射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且被装配在天花板。
LED的光的指向性强,因此,根据以LED为光源的照明器具,会有照明光刺眼、或发生照度不均匀的情况。因此,为了抑制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而提出了在光源部的光射出侧设置具有扩散性的平板状的透光部件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7773号公报
在照明器具中,为了尽量抑制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而将配置在光源部的光射出侧的透光部件视为一个疑似光源即可。在此情况下,为了不使反射部的反射面露出到外部(从用户不能看到),尽量将透光部件配置在反射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或框体部的开口部,由透光部件覆盖反射部。
在此情况下,为了在这样的位置支承透光部件,而需要在反射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或框体部的开口部设置向内侧(开口部的中心方向)突出的法兰部(凸缘部)等的突出构造。
然而,若设置这样的突出构造,则从框体部射出的光由突出构造遮蔽,透光部件的发光面积减少。其结果为,发生光的提取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并且能够抑制光的提取效率的降低的照明器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实施方案之一,具备:光源部;器具主体,具有反射部以及框体部,所述反射部使来自所述光源部的光反射,所述框体部使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通过;以及透光部件,使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透过,所述透光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延设部,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入射到所述主体部,所述延设部从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沿着所述框体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光源部侧延伸设置,在所述延设部,形成有由所述器具主体支承的凸缘部。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凸缘部,由所述反射部和所述框体部夹持。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反射部和所述框体部由螺丝固定,所述凸缘部,以避开所述反射部以及所述框体部的由所述螺丝固定的部位的方式而被形成。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介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的填充体,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填充体侧的面是平面。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反射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向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所述延设部,由所述延伸部覆盖。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填充体,所述填充体具有第一填充体部以及第二填充体部,所述第一填充体部介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所述第二填充体部从所述第一填充体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延伸设置。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反射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向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所述延设部,由所述第二填充体部和所述延伸部覆盖。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填充体部的表面和所述延伸部的表面在同一面。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填充体部和所述延伸部的颜色相同。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填充体部被形成为,从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到所述反射部的内表面覆盖所述延设部和所述反射部。
所述照明器具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光源部侧弯曲。
能够实现能够抑制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并且能够抑制光的提取效率的降低的照明器具。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斜上方看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时的斜视图。
图1B是从斜下方看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时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中的、反射部和框体部由螺丝固定的部位的放大截面斜视图。
图5是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反射部、框体部以及透光部件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示出组合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反射部、框体部以及透光部件时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图8是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图9是实施例3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照明器具
2 器具主体
10 光源部
20、20A 反射部
24 延伸部
30 框体部
40 透光部件
41 主体部
42 延设部
43 凸缘部
50、50C 填充体
51 第一填充体部
52 第二填充体部
100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都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例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被说明。
而且,各个图是模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示出的图。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于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结构,利用图1A、图1B、图2以及图3进行说明。图1A是从斜上方看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1时的斜视图,图1B是从斜下方看该照明器具1时的斜视图。并且,图2是该照明器具1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该照明器具1的截面图。而且,在图2中,省略螺丝。
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器具1是,例如,被埋入设置在住宅等的建筑物的天花板等的被装配部来向下方(地板、地面以及墙壁等)照射光的筒灯等的埋入型照明器具。
如图1A至图3示出,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部10、具有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的器具主体2、以及透光部件40。照明器具1还具备,填充体50、基台60、反射部70、装配部件81、保持器82、装配弹簧90以及螺丝100。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20、框体部30以及基台60是,照明器具1的外围部件,并且构成框体。以下,详细说明照明器具1的各个构成部件。
[光源部]
光源部10是,具有LED的LED光源(LED模块)。光源部10是,例如放射白光的白色LED光源。光源部10是,例如COB(Chip On Board:载芯片板)构造,具有基板、安装在基板的多个LED、以及密封LED的密封部件。
基板是,用于安装LED的安装基板,例如,是陶瓷基板、树脂基板或金属基材基板等。而且,在基板形成有,用于从外部接受用于使LED发光的直流电的一对电极端子、以及用于将LED电连接的规定的图案的金属布线。
LED是,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例中,是发出单色的可见光的裸芯片。LED是,例如,通电后发出蓝光的蓝色LED芯片。对于LED,例如,在基板以矩阵状配置有多个,被形成在基板,由金属布线彼此电连接。而且,对于LED,配置有至少一个即可。
对于密封部件,例如,利用透光性树脂。本实施例的密封部件包含,作为对来自LED的光进行波长变换的波长变换材料的荧光体。密封部件是,例如,硅树脂中分散了荧光体的含荧光体树脂。对于荧光体粒子,在LED是发出蓝光的蓝色LED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白光,而可以利用例如YAG系的黄色荧光体。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以一并密封所有的LED的方式形成为圆形状,但是,也可以按每个列以线状密封多个LED,也可以按每一个分别密封各个LED。
如此构成的光源部10,如图2以及图3示出,由装配部件81以及保持器82固定在基台60。装配部件81以及保持器82是,用于将光源部10装配到基台60的部件。装配部件81是,为了限制光源部10的基板的主面水平方向的运动而形成为包围光源部10的由绝缘树脂材料构成的框体。装配部件81是,将两条螺丝(不图示)插入到被设置在该装配部件81的贯通孔来拧进到基台60的螺孔,从而被固定到基台60的。保持器82,不仅发挥保持光源部10的功能,也作为通电用连接器发挥功能,具有绝缘树脂制的保持器主体、以及导电性的连接端子。保持器82是,将螺丝(不图示)插入到被设置在该保持器82以及装配部件81的每一个的贯通孔来拧进到基台60的螺孔,从而被固定到基台60的。
而且,光源部10的基板的电极端子和电源装置(不图示)经由保持器电连接。电源装置,例如,将来自商用电源等的外部电源的交流电,整流、平滑以及降压等来变换为规定电平的直流电,将该直流电经由引线等的电力线以及保持器82提供到光源部10。
[反射部(补助反射板)]
反射部20,使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反射。也就是说,在反射部20,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反射。如图2以及图3示出,反射部20是,筒状的反射体(反射板),具有来自光源部10的光入射的入射开口部21、以及从入射开口部21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开口部22。
入射开口部21是,被设置在反射部20的光源部10侧的端部的光入射侧的开口部(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入射开口部21被形成为,包围反射部70的射出开口部72。
另一方面,射出开口部22是,被设置在反射部20的框体部30侧的端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开口)。在射出开口部22,配置框体部30以及透光部件40。
并且,在反射部20设置有凸缘部23。在本实施例中,凸缘部23被形成为,在射出开口部22向外部突出。
反射部20的内表面为,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反射的反射面。具体而言,反射部20的内表面,使在反射部70反射的光反射。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20,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而使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反射。也就是说,反射部20,作为照明器具1的补助反射板(补助反射部件)发挥功能,来自光源部10的直接光的取向控制并不积极。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入射到透光部件40。
反射部20,由铝或铁等的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对金属板执行冲压加工等来能够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20的整体形状是,底部被形成为环状的有底圆筒形状(杯形状)。而且,反射部20,不仅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的树脂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反射部20,由硬质的白色树脂材料形成即可。
如此构成的反射部20,如图1A以及图1B示出,由螺丝100固定到框体部30。而且,不图示,但是,反射部20,针对基台60也由螺丝固定。也就是说,反射部20、框体部30以及基台60,由螺丝彼此联结固定。
[框体部]
框体部30是,使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通过的筒状的框体。如图2以及图3示出,框体部30具有,被设置在光源部10侧端部的第一开口部31、以及被设置在透光部件40侧端部的第二开口部32。
第一开口部31是,被设置在框体部30的光源部10侧的端部的、光入射侧的开口部(开口)。另一方面,第二开口部32是,被设置在框体部30的光射出侧的端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开口)。
框体部30被构成为,包围透光部件40。在本实施例中,框体部30,由双重的壁部构成,具有包围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圆筒状的内壁部33、以及包围内壁部33的圆筒状的外壁部34。
并且,框体部30具有,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法兰部35。在将照明器具1设置到天花板的开口部时,将该法兰部35卡止于天花板面,来将照明器具1固定到天花板。
如图4至图6示出,在内壁部33与外壁部34之间,设置有螺孔部36。图4是示出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由螺丝100固定的部位的放大截面斜视图。图5是反射部20、框体部30以及透光部件40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示出组合反射部20、框体部30以及透光部件40时的状态的斜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螺孔部36,沿着框体部30的周向以相等间隔设置有三个。如图4示出,框体部30和反射部20是,将螺丝100插入到被设置在反射部20的贯通孔,来将该螺丝100拧进到框体部30的螺孔部36,从而被固定的。
如此构成的框体部30,例如,可以由铝等的金属材料形成。而且,框体部30的材质,不仅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
并且,如图5示出,在框体部30,装配有装配弹簧90。装配弹簧90是,用于将照明器具1装配到天花板等的被装配部的弹性部件,例如,具有板簧构造。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装配弹簧90被装配在框体部30的外壁部34的外周面。装配弹簧90,例如,由铁等的金属板形成。
[透光部件]
透光部件4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构成的光学部件。透光部件40,例如,由丙烯以及聚碳酸脂等的透明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等的透光性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件40还具有光扩散性。对于具有光扩散性的透光部件40,例如,可以利用在内部分散有光扩散材料的乳白色的扩散面板。这样的透光部件40是,将混合了光扩散材料的透明树脂材料(基材)树脂成形为规定形状来能够制造的。对于光扩散材料,可以利用二氧化硅粒子等的光反射性粒子。
如图3示出,透光部件40,被配置在与光源部10相对的位置,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透过。透光部件40,使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透过。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件40,除了来自反射部20的反射光以外,还使来自光源部10的直接光以及来自反射部70的反射光透过。
透光部件40具有,主体部41、延设部42、以及凸缘部43。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入射到主体部41。并且,在主体部41,除了在反射部20反射的反射光以外,还入射来自光源部10的直接光以及在反射部70反射的光。
主体部41的外周端部,位于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具体而言,主体部41的外周端部的外表面和框体部30的法兰部35的表面在同一面。据此,能够消除透光部件40和框体部30的连接部分的高低差,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
并且,主体部41,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光源部10侧弯曲。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41的厚度大致一定,主体部41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都向光源部10弯曲。也就是说,主体部41的整体以向光源部10突出的方式凹下。更具体而言,主体部41是,由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各自连续的平滑的弯曲面构成的大致碗形状,以中央部最接近光源部10的方式弯曲。
并且,主体部41,以接近反射部20的内表面的方式弯曲。具体而言,主体部41,以向光源部10侧超过框体部30存在到由反射部20包围的位置为止的方式弯曲。也就是说,主体部41的中央部,位于反射部20的内部。而且,通过主体部41不使反射部20的反射面(内表面)露出到外部。也就是说,从用户不能看到反射部20的反射面。
延设部42是,从主体部41的端部向光源部10折回的折回部,从作为框体部30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32沿着框体部30的内表面向光源部10侧延伸设置。如此,折回形成延设部42,从而能够简单地消除透光部件40和框体部30的连接部分的高低差,能够容易将透光部件40的端部和框体部30的端部的高度位置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延设部42,以与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在透光部件40的端部被形成为框状。延设部42的高度和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的高度大致相同。据此,如图3至图6示出,框体部30,以沿着延设部42的外表面的方式嵌入在延设部42。
如图2以及图3示出,在延设部42,形成有凸缘部43。具体而言,凸缘部43被形成为,从延设部42的光源部10侧的端部向外部突出。并且,在凸缘部43载置有框体部30。具体而言,凸缘部43与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的光源部10侧的端部抵接。
凸缘部43,由器具主体2支承。如此,凸缘部43由器具主体2支承,从而将透光部件40固定到器具主体2。在本实施例中,凸缘部43,由构成器具主体2的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夹持,从而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支承。作为一个例子,凸缘部43,由被设置在反射部20的凸缘部23和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50插入在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与反射部20的凸缘部23之间,除了凸缘部43以外,还填充体50由反射部20的凸缘部23和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夹持。凸缘部43以及凸缘部23的填充体50侧的面是平面。
并且,如上所述,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由螺丝100固定,但是,如图4至图6示出,凸缘部43,以避开反射部20以及框体部30的由螺丝100固定的部位的方式而被形成。具体而言,凸缘部43,以避开框体部30的螺孔部36的方式沿着透光部件40的外周断续地形成有多个片。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六个凸缘部43。并且,对于延设部42的高度,具有将螺丝100拧进到螺孔部36的长度即可。
如此构成的透光部件40(主体部41)具有透光性以及光扩散性,因此,入射到透光部件40的光,在透光部件40内扩散以及在透光部件40内导光后透过透光部件40来射出。也就是说,透光部件40,使来自指向性强的LED的光扩散以及导光,因此,透光部件40(主体部41)整体作为进行疑似发光的发光部发挥功能。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件40整体具有透光性以及扩散性,但是,若至少主体部41具有透光性以及扩散性,延设部42以及凸缘部43则可以不具有透光性以及扩散性。
并且,对于具有光扩散性的透光部件40,不仅限于内部分散光扩散材料的部件,也通过在透明部件的表面(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包含光扩散材料等的乳白色的光扩散膜来能够实现。并且,不利用光扩散材料,而通过执行纹理加工等的表面处理来在透明部件的表面形成微小凹凸,或者,在透明部件的表面印刷点图案,从而也能够实现具有光扩散性的透光部件40。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使表面形成了凹凸或点图案的透明部件还含有光扩散材料。
[填充体]
填充体50以及55是,由弹性体(elastomer)等的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圆环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50以及55,由硅酮橡胶形成为平面薄板状。
如图3示出,填充体50,介于透光部件40与反射部20之间。具体而言,填充体50,介于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与反射部20的凸缘部23之间,由凸缘部43和凸缘部23夹持。凸缘部43以及凸缘部23的填充体50侧的面是平面,因此,填充体50与凸缘部43及凸缘部23进行面接触。
填充体55,介于基台60与反射部20之间,由基台60和反射部20夹持。具体而言,填充体50,介于基台60的反射部20侧端部与反射部20的背面之间。
通过设置填充体50以及55,从而能够抑制水分或尘埃从部件间的间隙进入到内部,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以及防尘性。并且,通过设置填充体50以及55,从而能够抑制来自光源部10的光露出到外部。
[基台]
如图3示出,基台60是,用于装配光源部10的装配台。并且,基台60,也作为对光源部10发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来发挥功能。因此,基台60,由金属材料形成即可,例如是铝压铸件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散热性,在基台60设置有多个散热片。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基台60是,器具主体2的一部分。
[反射部(主反射板)]
反射部70是,筒状的反射体(反射板),如图2以及图3示出,具有来自光源部10的光入射的入射开口部71、以及从入射开口部71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开口部72。入射开口部71被形成为,包围光源部10。射出开口部72的开口的大小,比入射开口部71的开口的大小大。反射部70的内表面是,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反射的反射面。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70,具有配光控制功能,以使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反射部70,作为照明器具1的主反射板(主反射部件)来发挥功能。反射部70,例如,以使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入射到透光部件40的方式进行配光控制。
反射部70,例如,由PBT等的树脂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反射部70,由硬质的白色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反射部70也可以,由铝等的金属材料形成。
如此构成的反射部70,固定于装配部件81。具体而言,将被形成在反射部70的切口部和被设置在装配部件81的爪部卡止,从而将反射部70固定到装配部件81。
[作用效果等]
在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中,在光源部10的光射出侧配置透光部件40,以作为疑似光源,因此,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的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
进而,在照明器具1中,透光部件40具有,在反射部20反射的光入射的主体部41、以及沿着框体部30的内表面从框体部30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第二开口部32)向光源部10侧延伸设置的延设部42。进而,在延设部42,形成有由器具主体2支承的凸缘部43。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延设部42和凸缘部43进行,对器具主体2的透光部件40的支承,因此,能够避免从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射出的光由透光部件40的支承构造遮蔽。也就是说,能够避免透光部件40的发光面积减少。据此,能够将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的开口直径最大化,能够将透光部件40的发光面积最大化。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光的提取效率降低。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能够实现能够抑制照明光的眩眼以及照度不均匀,并且能够抑制光的提取效率的降低的照明器具。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通过适当地调整延设部42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调整透光部件40相对于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的开口面的位置。据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高照明器具1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中,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夹持。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固定透光部件40,因此,以简单的构造且简单地使器具主体2支承透光部件40。
而且,在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夹持凸缘部43的情况下,在反射部20与框体部30之间也可以存在凸缘部43以外的其他的部件。也就是说,凸缘部43,不仅限于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直接地夹持,而可以间接地夹持。在本实施例中,间接地夹持凸缘部43。具体而言,在反射部20与框体部30之间插入凸缘部43和填充体50的状态下,凸缘部43由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夹持。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中,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由螺丝100固定,凸缘部43,以避开反射部20以及框体部30的由螺丝100固定的部位的方式而被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固定反射部20和框体部30时,不需要执行在凸缘部43设置螺孔等的特别的加工,因此,能够试图低成本化。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中,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的填充体50侧的面是平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填充体50和凸缘部43的紧贴性。据此,能够提高对光源部10的防水性以及防尘性。并且,能够抑制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漏光。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中,透光部件40的主体部41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光源部10侧弯曲。
根据该结构,即使由透光部件40覆盖照明器具1的照明光的照射区域,也能够令用户感到立体感,能够实现设计性良好的照明器具。
(实施例1的变形例)
图7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1A的截面图。
如图7示出,本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1A,与所述实施例1涉及的照明器具1不同之处是,反射部20A具有延伸部24。
延伸部24是,反射部20A的射出开口部22向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延长的部分,被形成为沿着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内表面向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也就是说,延伸部24是,被形成在与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对应的位置的壁部。
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由该延伸部24覆盖。具体而言,延设部42的内表面,仅由反射部20A的延伸部24覆盖。
以上,在本变形例的照明器具1A中,反射部20A具有,沿着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内表面向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延伸的延伸部24,延设部42由延伸部24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因反射部20A以及框体部30(内壁部33)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的光不均匀。
也就是说,若在反射部20A的内表面和框体部30(内壁部33)的内表面之间存在反射率差,则因该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光不均匀。特别是,若透光部件40的主体部41向光源部10弯曲,则主体部41接近反射部20以及框体部30(内壁部33)。因此,因反射部20A和框体部30(内壁部33)之间的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的光不均匀明显。
对此,如本变形例,通过在反射部20A设置延伸部24,从而能够由延伸部24覆盖反射部20A以及框体部30。据此,能够减轻因反射部20A以及框体部30(内壁部33)的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光不均匀。
(实施例2)
接着,对于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器具1B,利用图8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例2涉及的照明器具1B的截面图。
如图8示出,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B与实施例1的照明器具1不同之处是,反射部20B和填充体50B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20B,相对于实施例1的反射部20,还具有延伸部24。延伸部24是,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延伸部24同样,反射部20B的射出开口部22向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延长的部分,被形成为沿着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内表面向框体部30的第二开口部32(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而且,反射部20B的整体形状是,漏斗状。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50B具有,介于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与反射部20之间的第一填充体部51、以及从第一填充体部51沿着延设部42的内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填充体部52。也就是说,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由第二填充体部52和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覆盖。
第二填充体部52的表面和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的表面在同一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填充体部52的表面的曲率和延伸部24的表面的曲率相同,第二填充体部52的表面和延伸部24的表面被构成为连续的一个曲面。
第二填充体部52,一部分存在于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与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之间而隐藏,其他的一部分不由延伸部24隐藏而露出。第二填充体部52和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的颜色相同即可。也就是说,第二填充体部52的露出部分的表面和延伸部24的表面的颜色相同即可。第二填充体部52和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的颜色是,例如白色,但是,不仅限于此。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器具1B,填充体50B具有,介于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与反射部20之间的第一填充体部51、以及从第一填充体部51沿着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内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填充体部52。进而,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由第二填充体部52和反射部20的延伸部24覆盖。
根据该结构,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由第二填充体部52覆盖,因此,能够减轻因反射部20以及框体部30(内壁部33)的内表面的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光不均匀。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填充体部52的表面和延伸部24的表面在同一面。
根据该结构,由第二填充体部52和延伸部24覆盖框体部30的内壁部33,从而能够减轻在透光部件40发生的光不均匀。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填充体部52和延伸部24的颜色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二填充体部52的内表面和延伸部24的内表面的反射率成为相同程度,能够减轻因第二填充体部52以及延伸部24的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光不均匀。
(实施例3)
接着,对于实施例3涉及的照明器具1C,利用图9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例3涉及的照明器具1C的截面图。
如图9示出,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C与实施例1的照明器具1不同之处是,填充体50C的结构。而且,反射部20的整体形状也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大致漏斗状。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50C具有,介于透光部件40的凸缘部43与反射部20之间的第一填充体部51、以及从第一填充体部51沿着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以及反射部20的内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填充体部52。也就是说,第二填充体部52被形成为,从透光部件40的延设部42的内表面到反射部20的内表面覆盖延设部42和反射部20的宽的区域。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体50C为白色。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器具1C,第二填充体部52被形成为,从延设部42的内表面到反射部20的内表面覆盖延设部42和反射部20。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因反射部20以及框体部30(内壁部33)的内表面的反射率差而在透光部件40发生光不均匀。
(其他的变形例等)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器具,根据实施例1至3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例如,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透光部件40的主体部41弯曲,但是,不仅限于此,主体部41也可以是,没有弯曲的平面状的平面板。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将作为补助反射板的反射部20和作为主反射板的反射部70设为独立的部件,但是,不仅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将补助反射板和主反射板构成为一体的一个反射部。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光源部10的光射出侧的位置,配置用于控制光源部10的光的配光的配光控制部件。例如,也可以将作为这样的配光控制部件的凸透镜等的透镜配置在光源部10与透光部件40之间。并且,也可以不另外设置配光控制部件,而是使透光部件40具有配光控制功能。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将光源部10构成为由蓝色LED和黄色荧光体放射白光,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含有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的含荧光体树脂,组合它和蓝色LED,从而放射白光。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对于LED,利用了蓝色LED,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对于LED,也可以利用发出蓝色以外的颜色的LED。在此情况下,对于荧光体,按照LED适当地选择即可。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将光源部10(LED光源)设为在基板上直接安装LED芯片的COB构造,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代替COB构造的LED模块,而可以利用SMD(SurfaceMount Device:表面贴装器件)构造的LED模块。SMD构造的LED模块是,将树脂制的封装体(容器)的凹部中安装LED芯片(发光元件)后该凹部内装入密封部件(含荧光体树脂)的封装型的LED元件(SMD型LED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安装在基板的结构。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对于发光元件示出了LED的例子,但是,对于发光元件,也可以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以及无机EL等的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并且,在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照明器具也可以,被设置在天花板以外的被装配部。并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筒灯以外的照明器具。
另外,对各个实施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各个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来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11)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部;
器具主体,具有反射部以及框体部,所述反射部使来自所述光源部的光反射,所述框体部使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通过;以及
透光部件,使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透过,
所述透光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延设部,在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入射到所述主体部,所述延设部从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沿着所述框体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光源部侧延伸设置,
在所述延设部,形成有由所述器具主体支承的凸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由所述反射部和所述框体部夹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和所述框体部,由螺丝固定,
所述凸缘部,以避开所述反射部以及所述框体部的由所述螺丝固定的部位的方式而被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介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的填充体,
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填充体侧的面是平面。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向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
所述延设部,由所述延伸部覆盖。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填充体,
所述填充体具有第一填充体部以及第二填充体部,所述第一填充体部介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所述第二填充体部从所述第一填充体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向所述框体部的光射出侧的开口部延伸,
所述延设部,由所述第二填充体部和所述延伸部覆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填充体部的表面和所述延伸部的表面在同一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填充体部和所述延伸部的颜色相同。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填充体部被形成为,从所述延设部的内表面到所述反射部的内表面覆盖所述延设部和所述反射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光源部侧弯曲。
CN201620580634.3U 2015-06-17 2016-06-15 照明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597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2409 2015-06-17
JP2015122409A JP6555578B2 (ja) 2015-06-17 2015-06-17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9797U true CN205859797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3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063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59797U (zh) 2015-06-17 2016-06-15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55578B2 (zh)
CN (1) CN205859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8555A (zh) * 2019-10-11 2021-04-13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1279B2 (ja) * 2019-03-14 2023-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9503B2 (ja) * 2011-02-28 2014-12-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Led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US8419233B2 (en) * 2011-05-10 2013-04-16 Applied Lighting Company Lampshade structure for LED lamps
US8882311B2 (en) * 2012-04-27 2014-11-11 Cree, Inc. Lens assembly for lighting fixture
JP5975400B2 (ja) * 2013-01-17 2016-08-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292500B2 (ja) * 2013-09-30 2018-03-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8555A (zh) * 2019-10-11 2021-04-13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10657A (ja) 2017-01-12
JP6555578B2 (ja) 2019-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2533B1 (ko) 조명 장치
JP5908673B2 (ja) Led電球
CN102777842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2444816A (zh) 扁平模块化光源
JP2008218238A (ja) 照明器具
JP2014170651A (ja) 照明装置
CN108506821A (zh) 照明器具
US20200096165A1 (en) Downlight apparatus
JP2015213052A (ja) 透光性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US20140003047A1 (en) Luminaire
CN205859797U (zh) 照明器具
JP2017016803A (ja) 照明装置
JP2015191838A (ja) 照明器具
CN206918671U (zh) 照明装置
CN105202384A (zh) Led单元及使用该led单元的照明器具
JP2014013706A (ja) 照明器具
JP2014110120A (ja) Led照明器具
JP2017021918A (ja) 照明装置
JP6516183B2 (ja) 照明装置
US20160040832A1 (en)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JP6041205B2 (ja) 照明器具
JP6111497B2 (ja) 照明器具
JP6956381B2 (ja) 照明装置
JP2017195125A (ja) 照明器具
KR101778894B1 (ko) 저휘도 고효율 led 조명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