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3245U - 一种热流道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流道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3245U
CN205853245U CN201620733615.XU CN201620733615U CN205853245U CN 205853245 U CN205853245 U CN 205853245U CN 201620733615 U CN201620733615 U CN 201620733615U CN 205853245 U CN205853245 U CN 205853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wich layer
channel
melt
seat
layer m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36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世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Y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336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53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3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324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流道板结构和喷嘴结构;流道板结构设有表层熔料流道和芯层熔料流道,基座具有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表层熔料进入表层熔料流道,然后由出口分别进入喷嘴结构的外表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进入芯层熔料流道,然后由出口进入喷嘴结构的芯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的出料口位于外、内表层熔料通道的出料口之间并相互汇合形成一交汇口,外表层熔料、芯层熔料、内表层熔料同时进入该交汇口,然后进入注射嘴的入口,最后能够分层地注入型腔。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层流道,能够同时将不同的熔融状塑料分层地注入型腔,实现在同一个瓶胚上分层地注入不同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热流道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瓶在食品、饮料等包装行业的广泛应用,对PET瓶的要求越来越高。PET具有很强的拉伸延展性、韧性,不易折断,不易破碎,容易成型等优点。但也有保气性差的缺点。在装牛奶、啤酒等液体饮料时,CO2很容易减少,使得保质期很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瓶子的壁厚中间加入一层阻隔性能很好的材料。如尼龙。在瓶子成型之前就需要在瓶胚里加入阻隔层材料,一起吹瓶,才能保证壁厚的均匀性,延展性等其它物理性能。
热流道模具与普通流道模具相比,具有注塑效率高、成型塑件质量好和节约原料等优点,随着聚合物工业的发展,热流道技术正不断地发展完善,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
一般说来,热流道系统分为单头热流道系统、多头热流道系统以及阀浇口热流道系统。单头热流道系统主要由单个喷嘴、喷嘴头、喷嘴连接板、温控系统等组成。单头热流道系统塑料模具结构较简单。将熔融状态塑料由注塑机注入喷嘴连接板,经喷嘴到达喷嘴头后,注入型腔。多头热流道系统塑料模具结构较复杂。熔融状塑料由注塑机注入喷嘴连接板,经热流道板流向喷嘴后到达喷嘴头,然后注入型腔。阀浇口热流道系统塑料模具结构最复杂。它与普通多头热流道系统塑料模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还多了一套阀针传动装置控制阀针的开、闭运动。该传动装置相当于一只液压油缸,利用注射机的液压装置与模具连接,形成液压回路,实现阀针的开、闭运动,控制熔融状态塑料注入型腔。
现有技术中加工瓶胚的热流道模具一般采用单层流道或双层流道,而且喷嘴结构只能单独注塑一种塑料。产品结构单一,出来的产品机械物理性能差。而且对于多腔的模具,其缺点更明显,流道变长,加工难度增加,注塑流道阻力大,塑料温度变化差异大,使得产品一致性差,产品物理性能差,经常有注不满,色差,飞边毛刺、变型、材料变脆、韧性变差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它具有多层流道,能够同时将不同的熔融状塑料分层地注入型腔,实现在同一个瓶胚上分层地注入不同材料,为提高瓶胚的保气性能及提高瓶胚的机械物理性能奠定基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结构和喷嘴结构;
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设有表层熔料流道和芯层熔料流道;所述表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表层熔料的第一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表层熔料的第一出胶口;所述芯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胶口;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还设有喷嘴安装孔;
所述喷嘴结构包括注射嘴和基座;所述注射嘴包括筒状的注射嘴本体,所述注射嘴本体具有用于引入熔料的入口和用于排出熔料的出口,该入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一端处,该出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处;所述基座具有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外表层熔料的第一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外表层熔料的第一出料口;所述芯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料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内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内表层熔料的第三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内表层熔料的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相互汇合形成一交汇口,该交汇口与所述注射嘴本体的入口连通;
所述喷嘴结构安装在所述喷嘴安装孔内,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分别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一出胶口连通,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二进料口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二出胶口连通。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
所述流道板结构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过渡板、气缸板和水口板;所述气缸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水口板固定连接;
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气缸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第一表层流道板和第一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发热管组件;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发热管组件;
所述气缸板与所述水口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有第二表层流道板和第二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二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发热管组件;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二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发热管组件;
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表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胶口,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胶口;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胶口,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胶口。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过渡板的朝向气缸板的侧面上开设有三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三个第一凹槽与所述气缸板的一侧面围合形成三个所述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气缸板的朝向水口板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沿横向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水口板的朝向气缸板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容纳腔。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
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和一个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横截面呈U型状,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的横截面呈直条状;位于同一个第一容纳腔中的两个第一表层流道板分别套接在一个第一芯层流道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第一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十二个出口,每个第一芯层流道板的第一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二十四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凹槽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的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三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凹槽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的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六个出口;
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与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与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气缸板上对应每个第一过胶嘴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一过胶嘴穿过的第一过胶嘴安装孔。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表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所述水口板上对应每个第二过胶嘴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二过胶嘴穿过的第二过胶嘴安装孔。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定位圈固定在气缸板上;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通过一个定位法兰固定在水口板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与所述水口板之间设有弹垫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基座包括射嘴座、内芯层座、中芯层座和外芯层座;
所述射嘴座内部依次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注射嘴安装孔、连接孔和阶梯形安装孔;所述内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轴向通孔;所述中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轴向通孔;所述外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三轴向通孔;
所述内芯层座安装在所述阶梯形安装孔中,所述内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阶梯形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内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和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料口;
所述中芯层座安装在所述内芯层座的第一轴向通孔中,所述中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芯层熔料通道;所述内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二芯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三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芯层熔料通道和第三芯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安装在所述中芯层座的第二轴向通孔中;所述中芯层座的第二轴向通孔作为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还设有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和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三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与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三进料口连通;
所述注射嘴安装在所述注射嘴安装孔中,所述注射嘴的入口通过连接孔与所述交汇口连通。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注射嘴的外壁上套设有一隔热帽;所述射嘴座的外壁上套设有一射嘴发热圈。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还包括阀针、变径弯头和活塞;所述活塞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变径弯头内,所述阀针的一端穿过变径弯头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阀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连接孔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喷嘴安装孔包括开设于过渡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开设于第一表层流道板上的第二固定孔和开设于气缸板上的第三固定孔;所述注射嘴、基座安装于第一固定孔中,所述变径弯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其另一端安装于第三固定孔中;所述阀针穿过第二固定孔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设有表层熔料流道和芯层熔料流道,所述基座具有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表层熔料首先进入流道板结构的表层熔料流道,然后由表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分别进入喷嘴结构的外表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首先进入流道板结构的芯层熔料流道,然后由芯层熔料流道的出口进入喷嘴结构的芯层熔料通道;由于芯层熔料通道的第二出料口位于外表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相互汇合形成一交汇口,外表层熔料、芯层熔料、内表层熔料同时进入该交汇口,然后进入注射嘴本体的入口,最后能够分层地注入型腔;本实用新型采用各自独立三层流道技术,即表层流道有独立控温的多层流道(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第二表层熔料流道和射嘴结构中的内、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流道也有独立控温的多层流道(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第二芯层熔料流道和射嘴结构中的芯层熔料通道),能够在同一个瓶胚产品上注入不同材料,大大提高了瓶胚的保气性能、提高了原有瓶胚的机械物理性能、韧性更好;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阻隔层材料,来改变透光性、韧性、耐腐蚀性等其他性能。
2、本实用新型将流道板设为第一表层流道板、第一芯层流道板、第二表层流道板和第二芯层流道板,在每个流道板上均设置发热管组件,在每个过胶嘴的外壁均设置发热圈,以保证每一段每一个点都有独自控温点,不受外部影响。由于流道采用多层多点分配控制技术,使得流道注塑力更平衡、各个温控点更好平衡,使得产品有很好的一致性,解决飞边毛刺、变型、色差,流纹等各种注塑问题。更能够很好的解决了普通PET瓶装牛奶、啤酒等其它饮料时,由于保气性差,带来的CO2的流失,产品保质期变短的缺陷的问题。也就能够用PEI瓶来代替市场上只能用玻璃瓶来装牛奶、啤酒等饮料。那样饮料包装材料可以减少、减轻,运输成本也会大大减少。
3、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口板把弹垫组件紧紧压紧在第二表层流道板及第二芯层流道板,实现流道板的锁紧连接和全程密封。
4、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包括射嘴座、内芯层座、中芯层座和外芯层座;所述射嘴座内部依次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注射嘴安装孔、连接孔和阶梯形安装孔;所述内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轴向通孔;所述中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轴向通孔;所述外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三轴向通孔;所述外芯层座安装在所述中芯层座的第二轴向通孔中;所述注射嘴安装在所述注射嘴安装孔中,所述注射嘴的入口通过连接孔与所述交汇口连通,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拆装方便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结构设有阀针、活塞、变径弯头,第一表层流道板压紧在第一芯层流道板上面,通过第一表层流道板上的变径弯头和气缸板做紧密的压紧连接,阀针、活塞、变径弯头能够随流道板膨胀移动,有效解决了当流道板膨胀时,带来阀针活塞部分、变径弯头、注嘴三部分不在同一直线上,造成的变径弯头或注嘴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热流道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喷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热流道模具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A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向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热流道模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喷嘴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基座在分体状态下的剖面图。
其中,1、过渡板;11、第一凹槽;12、第一固定孔;2、气缸板;21、第二凹槽;22、第一过胶嘴安装孔;23、第三固定孔;3、水口板;31、第三凹槽;32、第二过胶嘴安装孔;4、第一表层流道板;41、第一发热管组件;42、第二固定孔;5、第一芯层流道板;51、第二发热管组件;6、第二表层流道板;61、第三发热管组件;7、第二芯层流道板;71、第四发热管组件;8、注射嘴;81、注射嘴本体的入口;82、注射嘴本体的出口;810、隔热帽;9、基座;91、射嘴座;911、注射嘴安装孔;912、连接孔;913、阶梯形安装孔;92、内芯层座;921、第一轴向通孔;922、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923、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924、第二芯层熔料通道;93、中芯层座;931、第二轴向通孔;932、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933、第一芯层熔料通道;934、第三芯层熔料通道;935、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94、外芯层座;941、第三轴向通孔;942、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943、第一进料通道;944、第二进料通道;95、射嘴发热圈;96、阀针;97、变径弯头;98、活塞;10、表层熔料流道;20、芯层熔料流道;30、第一过胶嘴;310、第一过胶嘴定位圈;40、第二过胶嘴;410、定位法兰;50、过胶嘴发热圈;60、弹垫组件;100、表层熔料PET;200、芯层熔料尼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包括流道板结构和喷嘴结构;
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设有表层熔料流道和芯层熔料流道;所述表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表层熔料的第一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表层熔料的第一出胶口;所述芯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胶口;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还设有喷嘴安装孔;
所述喷嘴结构包括注射嘴8和基座9;所述注射嘴8包括筒状的注射嘴本体,所述注射嘴本体具有用于引入熔料的入口81和用于排出熔料的出口82,该入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一端处,该出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处;所述基座9具有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外表层熔料的第一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外表层熔料的第一出料口;所述芯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料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内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内表层熔料的第三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内表层熔料的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相互汇合形成一交汇口,该交汇口与所述注射嘴本体的入口连通;
所述喷嘴结构安装在所述喷嘴安装孔内,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分别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一出胶口连通,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二进料口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二出胶口连通。
所述流道板结构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过渡板1、气缸板2和水口板3;所述气缸板2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板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水口板3固定连接;
所述过渡板1与所述气缸板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第一表层流道板4和第一芯层流道板5;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4的内部设有第一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发热管组件41;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5的内部设有第一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发热管组件51;所述第一发热管组件41包括多个分布于第一表层流道板4的外表面上的U形发热管。所述第二发热管组件51包括多个分布于第一芯层流道板5的外表面上的直管状发热管。
所述气缸板2与所述水口板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有第二表层流道板6和第二芯层流道板7;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6的内部设有第二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发热管组件61;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7的内部设有第二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发热管组件71;所述第三发热管组件61包括多个分布于第二表层流道板6的外表面上的U形发热管及Y字形发热管。所述第四发热管组件71包括多个分布于第二芯层流道板7的外表面上的直管状发热管。
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表层熔料流道10;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胶口,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胶口;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流道20;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胶口,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胶口。
所述过渡板1的朝向气缸板2的侧面上开设有三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凹槽11,所述的三个第一凹槽11与所述气缸板2的一侧面围合形成三个所述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气缸板2的朝向水口板3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沿横向布置的第二凹槽21,所述水口板3的朝向气缸板2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三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21与所述第三凹槽31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容纳腔。
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4和一个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5;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4的横截面呈U型状,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5沿竖直方向布置,其横截面呈直条状;位于同一个第一容纳腔中的两个第一表层流道板4分别套接在一个第一芯层流道板5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4的第一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十二个出口,每个第一芯层流道板5的第一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二十四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凹槽21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7,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7的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三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凹槽31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6,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6的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六个出口;
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7包括一个横板,沿横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延伸出三个支板。第二表层流道板6沿横向方向布置,其横截面呈直条状;
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30与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与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气缸板2上对应每个第一过胶嘴30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一过胶嘴30穿过的第一过胶嘴安装孔22。
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表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40,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所述水口板3上对应每个第二过胶嘴40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二过胶嘴40穿过的第二过胶嘴安装孔32。
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30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50,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40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50。
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30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定位圈310固定在气缸板2上;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40通过一个定位法兰410固定在水口板3上。这样设计能够防止第一过胶嘴或第二过胶嘴错位移动。
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6与所述水口板3之间设有弹垫组件60。
参照图6-7,所述基座9包括射嘴座91、内芯层座92、中芯层座93和外芯层座94;
所述射嘴座91内部依次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注射嘴安装孔911、连接孔912和阶梯形安装孔913;所述内芯层座92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轴向通孔921;所述中芯层座93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轴向通孔931;所述外芯层座94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三轴向通孔941;
所述内芯层座92安装在所述阶梯形安装孔913中,所述内芯层座92的外壁与所述阶梯形安装孔913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922,所述内芯层座92上还设有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923,所述中芯层座93上还设有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932;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922、所述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923和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932依次连通后构成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922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932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料口;
所述中芯层座93安装在所述内芯层座92的第一轴向通孔921中,所述中芯层座93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921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芯层熔料通道933;所述内芯层座92上还设有第二芯层熔料通道924,所述中芯层座93上还设有第三芯层熔料通道934;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933、所述第二芯层熔料通道924和第三芯层熔料通道934依次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933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934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94安装在所述中芯层座93的第二轴向通孔931中;所述中芯层座93的第二轴向通孔931作为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芯层座94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931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942,所述中芯层座93还设有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935;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942和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935依次连通后构成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935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三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94上还设有第一进料通道943和第二进料通道944,所述第一进料通道943与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934的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料通道944分别与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932的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935的第三进料口连通;
所述注射嘴8安装在所述注射嘴安装孔911中,所述注射嘴8的入口通过连接孔912与所述交汇口连通。所述注射嘴8的外壁上套设有一隔热帽810。所述射嘴座91的外壁上套设有一射嘴发热圈95。还包括阀针96、变径弯头97和活塞98;所述活塞98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变径弯头97内,所述阀针96的一端穿过变径弯头97与活塞98固定连接,所述阀针9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轴向通孔941、第二轴向通孔931、第一轴向通孔921、连接孔912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可以实现活塞98带动阀针96在变径弯头97里做往返运动。
所述喷嘴安装孔包括开设于过渡板1上的第一固定孔12、开设于第一表层流道板4上的第二固定孔42和开设于气缸板2上的第三固定孔23;所述注射嘴、基座9安装于第一固定孔12中,所述变径弯头97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孔42中,其另一端安装于第三固定孔23中;所述阀针96穿过第二固定孔42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本实施例是一套1出72的阻隔层瓶胚热流道。工作原理如下:
注塑时,首先,表层熔料PET先注约20-30%,然后芯层熔料尼龙才开始注塑,接着一起注塑到完。
表层熔料PET 100先从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的第二过胶嘴注进,经由第二表层流道板平衡分成6个出口,再由出口进入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的第一过胶嘴,接着进入第一表层流道板的第一表层熔料流道,每块第一表层流道板有12个平衡注塑出口,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进入一个喷嘴机构,参照图1,表层熔料PET进入外芯层座上的第二进料通道,然后分别进入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三进料口,然后分别进入外表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然后进入交汇口。
芯层熔料尼龙200先从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的第二过胶嘴注进,经由第二芯层流道板平衡分成3个出口,再由出口进入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的第一过胶嘴,接着进入第一芯层流道板的第一芯层熔料流道,每块第一表层流道板有24个平衡注塑出口,第一表层流道板的每个平衡注塑出口进入一个喷嘴机构,参照图1,芯层熔料尼龙进入外芯层座上的第一进料通道,进入第三芯层熔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进入芯层熔料通道,然后进入交汇口;
在交汇口处,芯层熔料尼龙夹在两层PET之间,与PET一起向注射嘴的入口方向流动,最后经由注射嘴进入成型冷模型腔。当两种塑料一起注塑完后,阀针在活塞的带动下,向前运动,把瓶胚注塑胶口封闭,经在冷模型腔冷却后成型为带有阻隔层的PET瓶胚。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结构和喷嘴结构;
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设有表层熔料流道和芯层熔料流道;所述表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表层熔料的第一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表层熔料的第一出胶口;所述芯层熔料流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胶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胶口;所述流道板结构内部还设有喷嘴安装孔;
所述喷嘴结构包括注射嘴和基座;所述注射嘴包括筒状的注射嘴本体,所述注射嘴本体具有用于引入熔料的入口和用于排出熔料的出口,该入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一端处,该出口在所述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处;所述基座具有外表层熔料通道、芯层熔料通道和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外表层熔料的第一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外表层熔料的第一出料口;所述芯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进料口和用于排出芯层熔料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内表层熔料通道具有用于引入内表层熔料的第三进料口和用于排出内表层熔料的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相互汇合形成一交汇口,该交汇口与所述注射嘴本体的入口连通;
所述喷嘴结构安装在所述喷嘴安装孔内,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分别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一出胶口连通,所述喷嘴结构的第二进料口与所述流道板结构的第二出胶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结构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过渡板、气缸板和水口板;所述气缸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水口板固定连接;
所述过渡板与所述气缸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第一表层流道板和第一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发热管组件;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发热管组件;
所述气缸板与所述水口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有第二表层流道板和第二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二表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三发热管组件;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的内部设有第二芯层熔料流道,其外表面上设有第四发热管组件;
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表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胶口,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胶口;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流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胶口,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胶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的朝向气缸板的侧面上开设有三个沿竖直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三个第一凹槽与所述气缸板的一侧面围合形成三个所述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气缸板的朝向水口板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沿横向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水口板的朝向气缸板的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中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和一个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横截面呈U型状,所述第一芯层流道板的横截面呈直条状;位于同一个第一容纳腔中的两个第一表层流道板分别套接在一个第一芯层流道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表层流道板的第一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十二个出口,每个第一芯层流道板的第一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二十四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凹槽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芯层流道板的第二芯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三个出口;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凹槽中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的第二表层熔料流道设有一个进口和六个出口;
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与所述第一表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每个出口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与所述第一芯层熔料流道的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气缸板上对应每个第一过胶嘴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一过胶嘴穿过的第一过胶嘴安装孔;所述第二表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表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所述第二芯层熔料流道的进口处设有一个用于注入芯层熔料的第二过胶嘴;所述水口板上对应每个第二过胶嘴的位置均开设有供第二过胶嘴穿过的第二过胶嘴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的外壁上均套接有过胶嘴发热圈;每个所述第一过胶嘴通过一个第一过胶嘴定位圈固定在气缸板上;每个所述第二过胶嘴通过一个定位法兰固定在水口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层流道板与所述水口板之间设有弹垫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射嘴座、内芯层座、中芯层座和外芯层座;
所述射嘴座内部依次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注射嘴安装孔、连接孔和阶梯形安装孔;所述内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轴向通孔;所述中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轴向通孔;所述外芯层座的中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三轴向通孔;
所述内芯层座安装在所述阶梯形安装孔中,所述内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阶梯形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内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外表层熔料通道和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外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外表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一进料口;
所述中芯层座安装在所述内芯层座的第一轴向通孔中,所述中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向通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芯层熔料通道;所述内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二芯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三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芯层熔料通道和第三芯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芯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芯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二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安装在所述中芯层座的第二轴向通孔中;所述中芯层座的第二轴向通孔作为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外芯层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中芯层座还设有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二内表层熔料通道和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依次连通后构成内表层熔料通道;所述第一内表层熔料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的进口形成所述第三进料口;
所述外芯层座上还设有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与所述第三芯层熔料通道的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料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外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三内表层熔料通道的第三进料口连通;
所述注射嘴安装在所述注射嘴安装孔中,所述注射嘴的入口通过连接孔与所述交汇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嘴的外壁上套设有一隔热帽;所述射嘴座的外壁上套设有一射嘴发热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针、变径弯头和活塞;所述活塞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变径弯头内,所述阀针的一端穿过变径弯头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阀针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第一轴向通孔、连接孔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安装孔包括开设于过渡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开设于第一表层流道板上的第二固定孔和开设于气缸板上的第三固定孔;所述注射嘴、基座安装于第一固定孔中,所述变径弯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其另一端安装于第三固定孔中;所述阀针穿过第二固定孔插接于所述注射嘴中。
CN201620733615.XU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热流道模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53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3615.XU CN205853245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热流道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3615.XU CN205853245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热流道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3245U true CN205853245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46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361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53245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热流道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532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570A (zh) * 2016-07-11 2016-10-12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道模具
CN106808654A (zh) * 2017-01-20 2017-06-09 深圳市博纳药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
CN110769994A (zh) * 2017-06-23 2020-02-07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变化的芯层几何形状的模制品以及用于制造该模制品的热流道喷嘴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3570A (zh) * 2016-07-11 2016-10-12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道模具
CN106003570B (zh) * 2016-07-11 2018-06-26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流道模具
CN106808654A (zh) * 2017-01-20 2017-06-09 深圳市博纳药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
CN106808654B (zh) * 2017-01-20 2020-04-21 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
CN110769994A (zh) * 2017-06-23 2020-02-07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变化的芯层几何形状的模制品以及用于制造该模制品的热流道喷嘴
CN110769994B (zh) * 2017-06-23 2022-06-24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变化的芯层几何形状的模制品以及用于制造该模制品的热流道喷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53245U (zh) 一种热流道模具
KR20000048647A (ko) 성형 등을 위해 플래스틱 재료를 공통 압출하기 위한 스로틀 밸브제어 방법과 그 장치
US7458795B2 (en) Co-injection nozzle assembly
JP4096308B2 (ja) 射出成形用ホットランナー金型
CN205853265U (zh) 一种具有双层流道的热流道模具
CN106863849A (zh) Rtm模具
CN103331874B (zh) 三层叠层模的热流道系统
CN101244621B (zh) 一种橡胶注射成型的冷流道
CN206484830U (zh) 冷流道浇口针阀控制系统
CN205853250U (zh) 一种喷嘴结构
CN105965789B (zh) 一种具有双层流道的热流道模具
CN107030987A (zh) 冷流道浇口针阀控制系统
CN105965776B (zh) 一种喷嘴结构
CN106003570B (zh) 一种热流道模具
JPH0798344B2 (ja) ホツトランナ−
CN206551395U (zh) 单元式一咀多头阀针热流道系统
JP2003039495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101746028A (zh) 一种针阀式顺序热流道气体辅助注射成型装置
CN101746029A (zh) 一种针阀式顺序热流道注射成型装置
CN114311545A (zh) 一种能够精准控温的热咀机构
CN209289691U (zh)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102416690A (zh) 一种塑胶外观评价模具
CN208232230U (zh) 一种型芯一体化的多点热流道快速填充结构
CN209207937U (zh)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109732853A (zh) 一种三层材料注塑的热流道注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