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1046U - 燃油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油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1046U
CN205841046U CN201620748735.7U CN201620748735U CN205841046U CN 205841046 U CN205841046 U CN 205841046U CN 201620748735 U CN201620748735 U CN 201620748735U CN 205841046 U CN205841046 U CN 205841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fuel
wat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87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传宇
屠明金
鲁代峰
李让书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87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1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1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1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预热系统,燃油预热系统,热交换器内设有水管和油管,所述水管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水管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所述的油管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连接燃油箱,油管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连接发动机供油油路。本实用新型的燃油预热系统可对油路实时加热,并且加热对象为油管,借助热油管对燃油加热,加热速度快,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精准控制温度,安全可靠,热交换器采用带状芯体,能使散热器芯体以最小的质量和尺寸达到最高的散热效果同时减小液体阻力,增加散热面积。

Description

燃油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供油系统领域,尤其涉及燃油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发动机低温启动和供油系统预热多数是用电加热和发动机余热加热,电加热速度慢,耗电量大。常用的余热预热系统分为发动机冷却水加热和尾气余热加热。
冷却水加热燃油预热装置,通常包括由水箱、水泵、液体加热器和暖气片组成的取暖管路,暖气片进水管路上并联设置一条支路,支路上依次串联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和发动机水循环系统,油箱设置燃油预热回路,燃油预热回路依次串联上述多个热交换器、循环油泵和高压油泵,其中有一个热交换器浸没在车辆油箱内,此技术为油箱内部设置预热器,预热速度慢,油箱内部加热存在安全隐患。
尾气加热为气缸排气管通过燃油预热室以及从燃油预热室中穿出的燃油加热尾管,燃油加热尾管与高压循环油泵相连,在燃油预热室上连接着排气室,排气室内设置着与高压循环泵相连的燃油预热管,由于尾气温度较高使用尾气加热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安全可靠的车辆燃油预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燃油预热系统,热交换器内设有水管和油管,所述水管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水管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所述的油管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连接燃油箱,油管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连接发动机供油油路。
所述的热交换器进水口设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的热交换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号至温度仪表显示。
所述的温度仪表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的驾驶室内还设有控制流量控制阀开度的控制机构。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输出控制开度的信号至流量控制阀。
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多个并列固定在水管和油管上的散热带。
所述的进水口和进油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的出水口和出油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预热系统可对油路实时加热,并且加热对象为油管,借助热油管对燃油加热,加热速度快,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精准控制温度,安全可靠,热交换器采用带状芯体,能使散热器芯体以最小的质量和尺寸达到最高的散热效果同时减小液体阻力,增加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燃油预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热交换器;2、进水管;3、出水管;4、进油管;5、出油管;6、流量控制阀;7、温度传感器;8、温度仪表;9、燃油箱;11、散热带;12、进水口;13、出水口;14、进油口;15、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燃油预热系统是一种循环吸收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燃油预热的装置,发动机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1对管路中的燃油进行实时加热,燃油预热系统主要包括热交换器1和用于连接的器件的管路,热交换器1内设有水管和油管,热交换器1内水管的进水口12通过进水管2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水管的出水口13通过出水管3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油管的进油口14通过进油管4连接燃油箱9,油管的出油口15通过出油管5连接发动机供油油路。即水管经过发动机机体后形成水循环,循环水经过热交换器1与燃油进行热交换,同时循环水温度降低,降低后的循环水进入发动机吸收发动机的余热。当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冷却水对油路中的燃油实时加热可以增加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节约用油,回收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热,节约能源。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1包括壳体和壳体内多个并列固定在水管和油管上的散热带11,进水口12和进油口14位于热交换器1的同一侧,出水口13和出油口15也位于热交换器1的同一侧,燃油经燃油箱9流出后经过热交换器1内的油管,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发动机。由于该方案的热交换器1是水加热且为油路加热,同时油路加热为实时加热方式,所以该方案加热速度快,且不需要专门的加热副油箱,降低制作成本。
为了精确控制加热温度,热交换器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输出温度信号至温度仪表8显示,温度仪表8设置在驾驶室内,方便驾驶员了解当前温度,热交换器1进水口12设有流量控制阀6,同时驾驶室内还设有控制流量控制阀6开度的控制机构,方便驾驶员手动调节温度,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通过闭环控制,通过对流量控制阀6的精确控制,使热交换器1内部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燃油预热系统能够循环吸收发动机的废热进行燃油预热,以燃油为媒介,一方面给发动机需要散热的循环热水降温,另一方面循环吸收再利用发动机的废热,给准备进入发动机喷油嘴的燃油预热,提高然后温度增加其流动性,提高然后从发动机的喷油嘴喷出时候的雾化效果,进而增加发动机的燃油燃烧效果,降低油耗,即利用冷却水给燃油加热让燃油更快更充分的燃烧,从而节能减排。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内设有水管和油管,所述水管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水管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所述的油管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连接燃油箱,油管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连接发动机供油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进水口设有流量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号至温度仪表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仪表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的驾驶室内还设有控制流量控制阀开度的控制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输出控制开度的信号至流量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多个并列固定在水管和油管上的散热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和进油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所述的出水口和出油口位于热交换器的同一侧。
CN201620748735.7U 2016-07-15 2016-07-15 燃油预热系统 Active CN205841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8735.7U CN20584104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燃油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8735.7U CN20584104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燃油预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1046U true CN205841046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8735.7U Active CN205841046U (zh) 2016-07-15 2016-07-15 燃油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10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32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直喷汽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及燃油供给方法
CN111980832A (zh) * 2020-09-01 2020-11-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燃油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032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直喷汽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及燃油供给方法
CN111980832A (zh) * 2020-09-01 2020-11-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燃油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980832B (zh) * 2020-09-01 2022-04-0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燃油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225B (zh) 内燃机的排气循环装置
CN104564422B (zh) 内燃机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2468129U (zh) 多功能燃油预热冷启动装置
CN104806414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预热装置及预热控制方法
CN205841046U (zh) 燃油预热系统
CN202531274U (zh) 一种发动机后处理冷却液循环系统
CN105051333B (zh) 内燃机和热电联产装置
CN206625927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6150825B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冷启动加热系统
CN209100128U (zh) 内燃机气缸盖可调冷却系统
CN201339530Y (zh) 大中型柴油机冬季预热装置
CN206903783U (zh) 集装箱式发电箱
CN207829982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管理系统
CN208633904U (zh) 一种有电加热和发动机余热加热的储氨及氨计量喷射系统
CN203604002U (zh) 一种机油预热系统
CN201763431U (zh) 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524010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952921A (zh) 内燃机气缸盖可调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5156322U (zh) 一种车用高频电磁涡流冷启动预热器
CN206267942U (zh) 一种柴油机用双层水道独立热交换系统
RU2013112614A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дизельного топлива
CN104389714B (zh) 一种利用排气热量的内燃机冷却方法及系统
CN201884180U (zh) 发动机冷却液加热装置
RU2535291C1 (ru) Жидкостный подогреватель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02707221U (zh) 智能型高效节能环保汽车水暖尾气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