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9981U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19981U CN205819981U CN201620467668.1U CN201620467668U CN205819981U CN 205819981 U CN205819981 U CN 205819981U CN 201620467668 U CN201620467668 U CN 201620467668U CN 205819981 U CN205819981 U CN 205819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 panels
- valve membranes
- inflation
- sealing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81 coalesce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2808 connective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6 p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包括两片腔体膜,所述腔体膜边界封闭;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之间的两片阀门膜;所述阀门膜和所述腔体膜在所述阀门膜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热封线;所述腔体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顶端形成充气道,所述腔体膜及所述阀门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底端形成囊体;所述两片阀门膜在所述第一热封线处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设置在所述两片阀门膜之间;所述充气道开有充气口。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气囊将阀门膜的顶端通过第一热封线与腔体膜粘连在一起,严格控制阀门膜凸出于第一热封线的高度,使得充气道膨胀时可以直接拉动阀门膜打开,方便气体进入,免去旧有技术中在充气道内施加热痕点设计,使得加工过程更简单,废品率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气囊,尤其涉及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背景技术
包装气囊主要应用于运输行业,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受到颠簸碰撞,容易造成产品损坏。所以有必要在装载产品时在其外围包裹防震材料,包装用的充气气囊运输方便,在使用时对其充气即可形成有缓冲功能的气囊,比用泡沫塑料更经济快捷。
专利号为ZL200610067311.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包装气囊。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两片外膜(2a和2b),两片外膜之间包裹着两片内膜(1a和1b),两片内膜之间涂有耐热层(1c),外膜和内膜的等腰处设有热封线(4),两片内膜高于热封线的部分分别与相邻的外膜热封,通过在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施加热封点(2c),使得在对充气道充气时,两片外膜打开,从而拉动两片内膜打开,让气流进入储气区。这种充气气囊必须依靠施加在内膜和相邻的外膜间的热痕点才能将内膜打开,让气流进入储气区。而在制作气囊的过程中,热痕点比较小,位置精度要求高,所以制造成本较高,而且一旦热痕点位置发生偏移,落在耐热层之外,那么两片内膜在充气时便无法顺利打开,只能当作废品处理,因此这种气囊废品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包括两片腔体膜,所述腔体膜边界封闭;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之间的两片阀门膜;所述阀门膜和所述腔体膜在所述阀门膜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热封线;所述腔体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顶端形成充气道,所述腔体膜及所述阀门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底端形成囊体;所述两片阀门膜在所述第一热封线处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设置在所述两片阀门膜之间;所述两片阀门膜之间在所述耐热层处形成通向囊体的入气口;所述两片阀门膜顶端均设有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热封线的延伸部;其中一片阀门膜延伸部的高度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的宽度;所述充气道开有充气口。第一热封线将阀门膜的顶端与腔体膜粘连在一起,使得在充气时通过充气道膨胀可以直接拉动阀门膜顶端打开,方便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囊体通过热压分隔成多个小腔体。充气后多个小腔体可以共同起到缓冲作用,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道分别与所述小腔体相连。多个小腔体相互独立,各自拥有独立的入气口,当一小腔体漏气时不会影响到其它小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片延伸部高度之和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的宽度。所述延伸部可以为设备加工包装气囊时产生的误差预留弥补的位置,使得第一热封线不至于加工到错误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层为油墨层。采用耐热的油墨层方便加工而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囊体中设有热合压痕,所述热合压痕用于将两片阀门膜与其中一片腔体膜部分粘附在一起。热合压痕的设置可以收窄小腔体的入气通道,使得在充满气后气体不易泄露。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上端为锯齿状。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两片延伸部相互紧贴导致充气时无法打开入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上端设有多个圆孔。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两片延伸部相互紧贴导致充气时无法打开入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气囊将阀门膜的顶端通过第一热封线与腔体膜粘连在一起,严格控制阀门膜凸出于第一热封线的高度,使得充气道膨胀时可以直接拉动阀门膜打开,方便气体进入,免去了旧有技术中在充气道内施加热痕点的设计,使得加工过程更简单,废品率降低。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包装气囊整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包装气囊为单个小腔体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包装气囊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片延伸部的高度小于充气时入气口宽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两片延伸部的高度之和等于充气时入气口宽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两片延伸部的高度之和小于充气时入气口宽度的示意图。
图8是当两片延伸部的高度均大于充气时入气口宽度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包装气囊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包装气囊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四中包装气囊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五中包装气囊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六中延伸部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七中延伸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8,一种充气道50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包括两片腔体膜10,所述腔体膜10边界封闭;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10之间的两片阀门膜20;所述阀门膜20和所述腔体膜10在所述阀门膜20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热封线30;所述腔体膜10从所述第一热封线30至顶端形成充气道50,所述腔体膜10及所述阀门膜20从所述第一热封线30至底端形成囊体;所述两片阀门膜20在所述第一热封线30处设有耐热层61,所述耐热层61设置在所述两片阀门膜20之间;所述两片阀门膜20之间在所述耐热层61处形成通向囊体的入气口60;所述两片阀门膜20顶端均设有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热封线的延伸部21;其中一片阀门膜20延伸部21的高度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60的宽度;所述充气道50开有充气口51。
所述囊体通过热压分隔成多个小腔体11。所述充气道50分别与所述小腔体11相连。所述阀门膜20顶端设有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热封线30的延伸部21,所述延伸部21高度小于2mm。所述耐热层61为油墨层。所述囊体中设有热合压痕62,所述热合压痕62用于将两片阀门膜20与其中一片腔体膜10部分粘附在一起。所述两片延伸部21高度之和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60的宽度。
所述囊体被多条竖直走向的第二热封线40分隔为多个小腔体11,本实施例中,第一热封线30施加在所述阀门膜20顶端,同时阀门膜20与相邻的腔体膜10也粘连在一起,使得腔体膜10在第一热封线30以上的部分形成了充气道50,第一热封线30以下的部分形成了小腔体11。
在充气道50进入各小腔体11的通道上设有耐热层61,该耐热层61自所述阀门膜20顶端向下延伸,第一热封线30横跨所述阀门膜20顶端。耐热层61设置在两片阀门膜20之间,耐热层61耐高温的特性使得在施加第一热封线30时,两阀门膜20之间的耐热层61区域不会粘连在一起,从而留有可以打开的入气口60。
所述囊体还设有多个热合压痕62,热合压痕62使得两片阀门膜20与其中一片腔体膜10粘连在一起,从而收窄入气通道,当囊体内被气体充满时,入气通道不易打开,从而避免漏气。
使用时,从充气道50的充气口51充入空气,充气道50膨胀后,位于所述第一热封线30处小腔体11的入气口60被拉开,空气从入气口60进入,经入气通道充入至所述小腔体11内。当小腔体11内的空气充满时,小腔体11内的空气会挤压阀门膜20的入气通道,使得入气通道关闭,完成充气。
囊体四周的边界一般采用热压痕封闭,这样的封闭方式快捷稳固。两片腔体膜10的顶端用顶部热封线70热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门膜20顶端设有向上凸出并且高于所述第一热封线30的延伸部21,所述延伸部21高于所述第一热封线30的高度一般小于2mm。延伸部21的高度不能过高,否则在充气道50膨胀时两片阀门膜20粘连在一起,膨胀的充气道50无法拉动入气口60,导致无法充气。延伸部21的高度也不能过低,否则在施加第一热封线30出现轻微波动时,导致两片阀门膜20顶端无法闭合,产生废品。当加工设备精度不高,第一热封线30的上下位置可能有轻微波动,延伸部21的设置可以降低这种误差造成的废品率。
如图5所示,当其中一片延伸部21的高度大于充气时入气口60的宽度时,由于两片延伸部21有高度差,两者的贴合程度不高,因此当遭受充气时气压压迫时,两片延伸部21容易分开。
如图6所示,当两片延伸部21的高度之和等于充气时入气口60的宽度时,两片延伸部21不能粘连在一起,当空气压迫两片延伸部21时,可以轻易打开入气口60。
如图7所示,当两片延伸部21的高度之和小于充气时入气口60的宽度时,延伸部21的设置不会对充气造成障碍,气流可以从两片延伸部21之间的间隙通过入气口60。
如图8所示,当两片延伸部21的高度均大于充气时入气口60的宽度时,两片延伸部21会贴合在一起,充气时的气压不足以将两延伸部21分开,导致两延伸部21封闭了入气口60,空气无法进入囊体。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气囊不设置热合压痕62区,在充满气时,两片所述阀门膜20悬空在囊体内,并被囊体内的空气挤压相互紧贴在一起。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囊体分隔而成的小腔体11的大小不一,使得包装气囊与产品之间的接触更加贴合,有利于适应不同的产品,以便更好地为产品提供缓冲。其它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口51开设在所述充气道50的上方,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充气时更加均匀。其它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充气道50的对称的两侧分别与不同囊体连接,从充气口51充气时,空气均匀进入到两侧的囊体中,本实施例的包装气囊为对称结构。其它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1的上端为锯齿状,这样的设置使得充气时两片阀门膜20的延伸部21难以互相完全贴合,当两片延伸部21上端之间产生错位时,两延伸部21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小,充气道内的气压容易冲开两片延伸部21,从而打开入气口60。其他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1的上端设有多个细孔。细孔的作用与实施例六中延伸部21上端的锯齿状相同。充气时,两片阀门膜20的延伸部21上的细孔难以一一配合对齐,所以两片延伸部21之间存在错位空隙,利用气压可以轻易将两片延伸部21打开,从而让空气进入至小腔体11。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气囊将阀门膜的顶端通过第一热封线与腔体膜粘连在一起,严格控制阀门膜凸出于第一热封线的高度,使得充气道膨胀时可以直接拉动阀门膜打开,方便气体进入,免去了旧有技术中在充气道内施加热痕点的设计,使得加工过程更简单,废品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8)
1.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片腔体膜,所述腔体膜边界封闭;
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之间的两片阀门膜;所述阀门膜和所述腔体膜在所述阀门膜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热封线;
所述腔体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顶端形成充气道,所述腔体膜及所述阀门膜从所述第一热封线至底端形成囊体;
所述两片阀门膜在所述第一热封线处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设置在所述两片阀门膜之间;所述两片阀门膜之间在所述耐热层处形成通向囊体的入气口;所述两片阀门膜顶端均设有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热封线的延伸部;其中一片阀门膜延伸部的高度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的宽度;
所述充气道开有充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通过热压分隔成多个小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道分别与所述小腔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延伸部高度之和小于充气时所述入气口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层为油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中设有热合压痕,所述热合压痕用于将两片阀门膜与其中一片腔体膜部分粘附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上端为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上端设有多个圆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67668.1U CN205819981U (zh) | 2016-05-19 | 2016-05-19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67668.1U CN205819981U (zh) | 2016-05-19 | 2016-05-19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19981U true CN205819981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755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67668.1U Active CN205819981U (zh) | 2016-05-19 | 2016-05-19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1998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75395A (zh) * | 2016-05-19 | 2016-07-20 | 王兴明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CN113148411A (zh) * | 2021-05-19 | 2021-07-23 |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袋中袋式充气袋及其制作方法 |
-
2016
- 2016-05-19 CN CN201620467668.1U patent/CN2058199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75395A (zh) * | 2016-05-19 | 2016-07-20 | 王兴明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CN113148411A (zh) * | 2021-05-19 | 2021-07-23 |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袋中袋式充气袋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70001B2 (ja) | ブロー成形装置及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 |
CN105083763B (zh)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
US3154617A (en) | Method of making composite container | |
TWI426040B (zh) | A cushioning bag for preset opening of air column turning zo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4724393B (zh) | 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 | |
TWI447051B (zh) | A flat buffer gas bag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alized chambers | |
CN205819981U (zh)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
WO2017219388A1 (zh) | 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292768A (zh)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 |
CN104859950A (zh) | 一种充气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558335U (zh) | 连体充气袋 | |
WO2013157509A1 (ja) | チェックバルブ装置 | |
CN106185036B (zh) | 一种缓冲气袋 | |
CN105151530A (zh) | 双重保护的充气包装体 | |
TWI657014B (zh) | 空氣密封袋 | |
CN204642642U (zh) | 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 | |
CN105775395A (zh) |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 |
CN211197219U (zh) | 具有锁气功能的新型空气缓冲体 | |
CN214987402U (zh) | 一种具有充气封口结构的双层包装袋 | |
CN205060410U (zh)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 |
CN204916629U (zh)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 |
CN208813849U (zh) | 充气袋容易热封新型结构 | |
CN204979733U (zh) | 一种空气密封体 | |
CN113428506A (zh) |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 |
CN205818531U (zh) | 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4 Address after: 511300 a Tu cen (TU Ming) workshop 1, Xinhe village, Xintang Town,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ackag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Luogang District New Street No. 1 room 207 Patentee before: Wang Xingmin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