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9312U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19312U CN205819312U CN201620217714.2U CN201620217714U CN205819312U CN 205819312 U CN205819312 U CN 205819312U CN 201620217714 U CN201620217714 U CN 201620217714U CN 205819312 U CN205819312 U CN 2058193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shaft
- planetary reducer
- steering
- housing
- qu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端安装行星齿轮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横隔板,横隔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的壳体内安装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线圈定子与壳体内壁连接,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中心内孔设置轴套,轴套固定安装在套管轴上,套管轴一端通过第一定位轴承与壳体的横隔板连接。采用中空的内转子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与转向管柱同轴布置,占用空间小,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易于在汽车上布置,且拆卸安装操作简便,电机的动作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放大扭矩并降低转速,起到转向助力作用。机械传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能够使车辆的转向操作更加灵活、轻便,稳定性更强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车辆上使用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大都是在转向管柱上安装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实现的,这类结构受自身尺寸所限,传动比相对较低,传动效率较低,直接影响输出扭矩的大小。由于需要和外置电机一起安装在转向管柱的侧面,占用空间较大,由于车辆仪表台下分布着多种总成、部件,因此现有车辆的转向管柱与周边部件在装配、维修时经常发生干涉,安装和拆卸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壳体,壳体与横隔板一体,上盖与壳体横隔板之间安装力矩角度传感器,中间安装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壳体输出轴一侧安装行星齿轮减速器。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线圈定子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其磁钢转子固定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安装在套管轴上;套管轴一端通过第二定位轴承与横隔板定位连接,套管轴另一端通过第三定位轴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定位连接,套管轴的另一端即作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其端部加工有外齿,外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输入端的行星齿轮啮合;套管轴内安装输出轴,输出轴两端与套管轴之间分别由滚针轴承和第四定位轴承定位支撑,输出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键连接;转向轴由第一定位轴承和转向轴另一侧的滚针轴承定位支撑,转向轴一端的壳体上安装上盖,上盖与壳体止口连接,转向轴可与车辆转向管柱的转向轴连接,转向轴与输出轴之间安装扭杆和力矩角度传感器,扭杆一端与转向轴固定连接,扭杆另一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都是中空的,输出轴可从中间穿过,套管轴输出端就是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端,套管轴输出端加工有外齿直接带动行星齿轮减速器工作,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行星架内孔可通过键与输出轴连接,以保证输出轴输出的大扭矩的可靠性,输出轴一端的壳体上安装下盖,下盖与壳体止口连接,并固定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套。所述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安装位置传感器,例如双磁环、支撑环、感应电路板等。所述位置传感器是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及支撑环随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同步转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电路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通过支撑环与套管轴连接,支撑环远离磁钢转子的一端有一环形折边,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同心粘接在环形折边上,该双磁环随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一同转动。所述输出轴靠近转向轴的一端设置凹孔,该凹孔可以是一字型槽、十字槽、六字槽,在转向轴端部有相应的凸台插入其内,保证相互间左右两个方向产生5~8°的间隙,输出轴凹孔内侧壁与转向轴凸台外侧圆柱之间安装滚针轴承。输出轴从下盖中间伸出,可与下传动轴连接到转向器输入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中空的内转子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与转向管柱同轴布置,占用空间小,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易于在汽车上布置,且拆卸安装操作简便,电机的动作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放大扭矩并降低转速,起到转向助力作用。与现有的电动助力装置相比,机械传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输出扭矩增大,能够使车辆的转向操作更加灵活、轻便,稳定性更强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上的整体电动转向管柱总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为限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采用一字槽双斜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为限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采用四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为限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采用六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与横隔板一体,壳体1横隔板转向轴7一侧安装力矩角度传感器12,中部安装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壳体1输出轴11一侧安装行星齿轮减速器8。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线圈定子2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磁钢转子3固定安装在轴套4外侧,轴套4固定安装在套管轴5上,套管轴5一端通过第二定位轴承22与横隔板连接,套管轴5另一端通过第三定位轴承23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定位连接连接,套管轴5的下端即作为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入轴,套管轴5端部加工有外齿圈,外齿圈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输入端的行星齿轮相啮合,套管轴5内安装输出轴11,输出轴11两端与套管轴5之间分别由滚针轴承17和第四定位轴承24定位支撑。输出轴11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出端键连接。转向轴7由第一定位轴承21和输入轴另一端的滚针轴承17定位支撑,转向轴7输入端的壳体1上安装有上盖6,上盖6与壳体1止口连接。转向轴7可与车辆转向管柱的转向轴连接,转向轴7与输出轴11之间安装扭杆10和力矩角度传感器12,扭杆10一端与转向轴7固定连接,扭杆10另一端与输出轴11固定连接。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8都是中空的,输出轴11可从中间穿过。套管轴5输出端就是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入端。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行星架内孔可通过键与输出轴11固定连接,以保证输出轴11大扭矩输出的可靠性。输出轴11输出端的壳体1上安装有下盖6,上盖6与壳体1止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是采用了内转子式无刷电机结构,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定子是线圈,其与管柱壳体内壁固定相连为一体。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转子是一圈瓦形磁钢组、瓦形磁钢组固定在一个圆筒形轴套4上,轴套4固定在套管轴5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力矩角度传感器12可采用非接触式EPS传感器也可采用接触式EPS传感器,力矩角度传感器12主要用于向控制器(ECU)传递转动方向盘扭矩信号和方向盘转向角度的信号,使控制器(ECU)控制电机实现电动转向管柱式助力转向。本实用新型所述扭杆10两端扭杆两端可均采用圆柱销与转向轴7和输出轴11固定,也可一端用花键压入输出轴11的杯形孔内,另一端通过圆柱销与转向轴7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助力装置可制作成独立的助力机头装置,转向轴7和输出轴11分别通过万向节与车辆方向盘的转向轴和下传动轴连接。也可制作成整体电动转向管柱总成,即传统的转向管柱与机头助力装置设计成一体,所述转向轴7上端通过转向轴直接与车辆方向盘连接,所述输出轴11通过下传动轴总成直接与车辆的转向机输入端连接。车辆转向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带动转向轴7旋转,转向轴7带动扭杆10一端转动,扭杆另一端是不能转动的,使扭杆10扭转变形,力矩角度传感器12将扭杆10产生扭转变形,使传感器生成力矩和角度输出信号,其转化为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器(ECU),控制器(ECU)根据该信号向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发出指令,驱动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向方向盘的旋转方向助力转动。此时磁钢转子3带动套管轴5转动,行星齿轮减速器8将套管轴5转动的扭矩放大后传递给输出轴11,行星齿轮减速器8能够通过内部两级变速达到增大输出力矩和降低转速的效果,同时提高了传动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与转向管柱同轴设置,占用空间小,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拆卸安装操作简便,电机的动作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8放大扭矩,与现有的电动助力装置相比,机械传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能够使车辆的转向操作更加灵活、轻便,稳定性更强,增大了输出扭矩,并可以实现转向机构的主动回正。本实用新型所述助力装置的安装位置与现有的车辆一致,不需改动车辆转向机结构,并且助力装置设置在驾驶舱内,采用了无刷电机、减少了电磁兼容的影响,不受环境影响,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同样尺寸大小,输出力矩大。
本实用新型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可实现输出轴与管柱同轴设置,与传统的转向管柱中输出轴的安装位置相同,可直接替换现有的转向管柱产品,不需对车辆其它部件进行改造。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8可采用多种现有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结构,例如双行星齿轮减速器、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减速机构来对套管轴5的旋转动作增大扭矩,但其它减速机构一方面难以实现输出轴与管柱同轴安装,另一方面自身体积也均大于行星齿轮减速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星齿轮减速器虽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减速机构替换,但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定位轴承22和第二定位轴承23可通过挡圈或其它连接件与套管轴5实现轴向定位。该结构用于对套管轴5形成支撑,并且防止套管轴5轴向移动,确保转向装置内部各部件精确定位,不会对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造成影响。车辆装配时,可将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以及控制无刷电机动作的控制器整合安装在壳体1上,也可将传感器独立固定在车辆其它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为了对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运转状态实施控制,在所述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端面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外套端面之间安装位置传感器,包括支撑环14、粘贴在支撑环端面的双磁环13、感应电路板15。位置传感器能够对监测磁钢转子3的转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控制器(ECU)对电机转动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位置传感器13可采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旋转变压器式位置传感器、光电式位置传感器等多种类型的位置传感器,其中优选的结构为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这种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特别适合中间有通轴的结构。该双磁环将随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同步转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电路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外套端面固定。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优点是自身具有中空式结构,便于在套管轴上直接固定安装,其成本相对其它结构的位置传感器也是最低的。本实用新型为了在安装位置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尽量增大双磁环的半径,使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更加精确该结构还能够使双磁环13远离磁钢转子3的磁钢片,避免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受到磁场干扰。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输出轴11靠近转向轴7的一端设置凹孔,该凹孔可以是一字型槽、十字槽、六字槽,在输入轴端部有相应的凸台插入其内,保证相互间左右两个方向产生5~8°的间隙,输出轴凹孔内侧壁与输入轴凸台外侧圆柱之间安装滚针轴承17。本实用新型为限制输出轴11与转向轴7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保持在设计要求的±5~8°之间,优选采用了一字槽双斜面结构。除上述一字槽双斜面结构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类似的四槽、六槽以及带有间隙的花键等多种结构来限制输入轴11与转向轴7之间的转角间隙,但这些结构可能会增加其它部件的安装难度,并且加工步骤相对复杂。这些结构都是周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8可采用多种结构与壳体1连接,例如可以安装在壳体输出端,也可以安装在下盖内;其中优选的结构为:行星齿轮减速器8固定安装在壳体输出端内,壳体1远离上盖6的一端设置下盖9,下盖9与壳体1通过螺栓或其它连接件连接。该结构不需对现有行星齿轮减速器8总成产品的外壳结构进行改造,生产成本低廉,并且下盖9能够对行星齿轮减速器8起到定位和保护作用,防止转向管柱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行星齿轮减速器8与车辆其它部件发生磕碰而受损。
图中18是力矩角度传感器插头、19是无刷电机插头、20是位置传感器插头,车辆装配时,矩角度传感器插头、无刷电机插头和位置传感器插头均通过导线与车辆的控制器ECU及车辆电源连接。
图中28是转向管柱、26是下传动轴。
Claims (6)
1.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与横隔板一体,上盖与壳体(1)横隔板之间安装力矩角度传感器(12),中间安装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壳体(1)输出轴一侧安装行星齿轮减速器(8),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线圈定子(2)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磁钢转子(3)固定在轴套(4)上,轴套(4)固定安装在套管轴(5)上;套管轴(5)一端通过第二定位轴承(22)与横隔板定位连接,套管轴(5)另一端通过第三定位轴承(23)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定位连接,套管轴(5)的另一端即作为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入轴,其端部加工有外齿,外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输入端的行星齿轮啮合;套管轴(5)内安装输出轴(11),输出轴(11)两端与套管轴(5)之间分别由滚针轴承(17)和第四定位轴承(24)定位支撑,输出轴(11)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出端键连接;转向轴(7)由第一定位轴承(21)和转向轴另一侧的滚针轴承(17)定位支撑,转向轴(7)一端的壳体(1)上安装上盖(6),上盖(6)与壳体(1)止口连接,转向轴(7)可与车辆转向管柱的转向轴连接,转向轴(7)与输出轴(11)之间安装扭杆(10)和力矩角度传感器(12),扭杆(10)一端与转向轴(7)固定连接,扭杆(10)另一端与输出轴(11)固定连接,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8)都是中空的,输出轴(11)可从中间穿过,套管轴(5)输出端就是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输入端,套管轴(5)输出端加工有外齿直接带动行星齿轮减速器工作,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行星架内孔可通过键与输出轴(11)连接,以保证输出轴输出的大扭矩的可靠性,输出轴(11)一端的壳体(1)上安装下盖(25),下盖(25)与壳体(1)止口连接,并固定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之间安装位置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是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13)及支撑环(14)随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同步转动,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电路板与行星齿轮减速器(8)的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13)通过支撑环(14)与套管轴(5)连接,支撑环(14)远离磁钢转子(3)的一端有一环形折边,增量编码器式位置传感器的双磁环(13)同心粘接在环形折边上,该双磁环随中空式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磁钢转子(3)一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1)靠近转向轴(7)的一端设置凹孔,该凹孔可以是一字型槽、十字槽、六字槽,在转向轴端部有相应的凸台插入其内,保证相互间左右两个方向产生5~8°的间隙,输出轴凹孔内侧壁与转向轴凸台外侧圆柱之间安装滚针轴承(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轴(11)从下盖(25)中间伸出,可与下传动轴连接到转向器输入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7714.2U CN205819312U (zh) | 2016-03-22 | 2016-03-22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7714.2U CN205819312U (zh) | 2016-03-22 | 2016-03-22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19312U true CN205819312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814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1771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9312U (zh) | 2016-03-22 | 2016-03-22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1931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1446A (zh) * | 2016-03-22 | 2016-06-22 | 毕大宁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CN110920744A (zh) * | 2018-09-20 | 2020-03-27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车辆搭载设备的促动器 |
US20220074801A1 (en) * | 2018-12-11 | 2022-03-10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Magnetic shielding of a torque sensor for an electromechanical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
-
2016
- 2016-03-22 CN CN201620217714.2U patent/CN2058193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1446A (zh) * | 2016-03-22 | 2016-06-22 | 毕大宁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CN110920744A (zh) * | 2018-09-20 | 2020-03-27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车辆搭载设备的促动器 |
CN110920744B (zh) * | 2018-09-20 | 2022-05-27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车辆搭载设备的促动器 |
US20220074801A1 (en) * | 2018-12-11 | 2022-03-10 | Thyssenkrupp Presta Ag | Magnetic shielding of a torque sensor for an electromechanical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0105B (zh) | 一种线控转向与独立驱动集成式轮边电驱动装置 | |
CN106826906B (zh) | 一种无力矩传感器的机械臂模块化关节 | |
CN100421874C (zh) | 交流永磁同步外转子式力矩电机驱动的立卧两用单轴转台 | |
CN205819312U (zh)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
CN104400794A (zh) | 一种中空结构的双臂机器人模块化关节 | |
CN105329313A (zh)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
CN105667581A (zh) | 一种紧凑型转向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装置 | |
CN101011795A (zh) | 由交流永磁同步外转子式力矩电机驱动的双摆铣头 | |
CN203792222U (zh) | 整体式车桥安装夹具总成 | |
JP2005138670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動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 |
CN109850006A (zh) | 辅助装置 | |
JPWO2007061042A1 (ja) | 伝達比可変装置及び操舵装置 | |
CN211841989U (zh) | 一种带扭矩传感器的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 | |
CN108381598A (zh) | 一种机器人智能驱动关节和机器人 | |
CN106995003A (zh) | 转向装置 | |
CN105691446A (zh) | 一种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装置 | |
CN106915380A (zh) | 一种助力转向与独立驱动集成式轮边电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22595B (zh) | 机器人一体化驱动关节模组 | |
CN206520647U (zh) | 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208133004U (zh) | 一种机器人智能驱动关节和机器人 | |
CN107968521A (zh) | 一种转子与丝杠一体化的伺服电机 | |
JP2016147513A (ja) | 後輪転舵装置 | |
CN101125557A (zh) | 汽车整体式电动助力转向管柱系统 | |
CN214648540U (zh) | 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 | |
CN102029543A (zh) | 交流永磁同步外转子式力矩电机串、并联回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