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0474U -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0474U
CN205790474U CN201620535746.7U CN201620535746U CN205790474U CN 205790474 U CN205790474 U CN 205790474U CN 201620535746 U CN201620535746 U CN 201620535746U CN 205790474 U CN205790474 U CN 205790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outer lead
connecting hol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57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燕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357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90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0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0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减小导线在弯折时的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部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180度。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转接外部导线。

Description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各种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市场上就会有不断的电子设备被淘汰,而又会有新的电子设备的出现。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每天都会有新技术的出现,而很多新技术都可以添加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上,使这些电子设备具有新的功能,或更好的用户体验,由于电子设备上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这样电子设备内部PCB板的印刷线路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使其可以匹配新一代的电子设备,但是,当电路板上的改动较小时,可以通过外部导线来修改电路板,其中,可以将外部导线焊接在电路板上或电子元件上,通过外部导线来实现多个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但是,外部导线在连接的过程中,有些区域需要进行弯折,而由于外部导线均具有一定的直径,那么当外部导线进行弯折时,其导线内部就会产生内应力,使其向外凸起,占用较多的空间,其中,该导线的直径越大,其向外凸起的越严重,进而占用空间也就越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主要目的是减小导线在弯折时的占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部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18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能够相互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外壁上均设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用于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板和所述的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分别通过外部导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连接部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而现有技术中,在电路板上通过外部导线进行布线时,如果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一般都会对该外部导线进行弯折,使其改变布线方向,但是,当外部导线进行弯折时,其导线内部就会产生内应力,使其向外凸起,占用空间较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外部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时,可以将上述的连接部件设置在其电路板上,使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导线连接,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导线连接,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通过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而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这样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就可以具有夹角,实现了导线方向的改变,而该连接部件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所以不会向外凸起变形,而其体积可以根据设计空间大小进行设计,使其占用空间更加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部件,包括:
本体1,本体1包括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2,第一电连接部11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180度。上述的接线方向为导线连接后的延展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可以固定在电路板3上,用于连接两条导线,并且使两根导线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实现了对导线方向的改变,其中,本体1包括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该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2,而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结构样式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该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与外部导线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为固定连接的方式,具体的,其固定的连接方式为,该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部导线2连接,而为了节省空间,该第一电连接部11可以为与外部导线2直径相同的圆柱状,而第二电连接部12可以与第一电连接部11相同,而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可以相互固定,并且使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形成弯折的角度,这样两条外部导线2就可以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连接,并且实现了导线弯折的目的;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与导线之间的连接方式除了可以为焊接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可拆卸连接,在此不作限定;而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主要用于传到电信号,这样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材质可以为导体材质,优选地,该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可以为金属材质;为了保护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在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外壁上可以设有绝缘层;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当第一电连接部11连接第一导线,第二电连接部12连接第二导线时,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就会具有一定角度,进而显示了导线方向的改变,而上述的第一夹角可以小于180度,即其小于180度均可以实现,而当该第一夹角为180度时,就不需要该连接部件了,直接用导线连通即可,优选地,上述第一夹角为90度。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
当电路板3上的第一导线需要进行弯折传导时,可以通过上述的连接部帮助该第一导线进行弯折,具体的:
首先,将上述的本体1固定在电路板3的第一导线的弯折处,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
然后,将第一导线连接在连接部件的第一电连接部11上,其连接方式可以选择焊接的方式;
最后,取另一根导线第二导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电连接部12上,使第二导线沿着另一方向导出,并固定在电路板3上,由于第一电连接部11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这样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就会形成第一夹角,进而实现了导线的弯折布线,通过第二导线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其他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连接部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而现有技术中,在电路板上通过外部导线进行布线时,如果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一般都会对该外部导线进行弯折,使其改变布线方向,但是,当外部导线进行弯折时,其导线内部就会产生内应力,使其向外凸起,占用空间较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外部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时,可以将上述的连接部件设置在其电路板上,使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导线连接,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导线连接,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通过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而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这样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就可以具有夹角,实现了导线方向的改变,而该连接部件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所以不会向外凸起变形,而其体积可以根据设计空间大小进行设计,使其占用空间更加的合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结构可以具有多种样式,优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为圆柱状,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相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都可以为圆柱状,其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直径可以与外部导线2的直径相同,其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可为外部导线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其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部位可以形成弯曲,并改变导线的布线方向,上述的连接部件为用于改变外部导线2的布线方向的连接插头,两个导线分布连接在该连接部件的两端,就可以改变导线的延展方向,其中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角度可以为小于180度的任意角度。
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相互固定连接,其可以通过相互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这样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关系就会非常的紧凑,而且由于其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连接更加的牢固,不容易发生断裂,而且外貌上也非常的美观,在其加工时,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可以同时加工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上述的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除了可以相互固定连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以用于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具体的,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为活动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能够相互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外部导线2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时,其改变的方向可以有很多,而这样就造成了外部导线2进行弯折的角度也会有多种,为了提高上述连接部件的适用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活动连接的方式,该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铰接等连接方式,这样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就可以进行互换转动,以改变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夹角,这样再进行使用该连接部件时,可以先根据外部导线2需要弯折的角度来调整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之间的角度,这样在连接外部导线2时就可以使外部导线2的弯折角度与预计的角度相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还提高了使用范围。
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用于与外部导线2进行连接,而外部导线2与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优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部导线2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部导线2进行连接,而焊接的方式可以使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与外部导线2非常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加工方式非常的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与外部导线2的连接方式,除了可以采用直接的焊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具体的,第一电连接部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2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一电连接部11连接;第二电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2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二电连接部12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1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孔,而第二电连接部12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孔,使外部导线2的端头可以插入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使外部导线2与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进行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孔的方式与外部导线2连接非常的方便,而且连接过程也会非常的简洁,不需用通过外部设备就可以进行连接,操作容易,而且还容易拆卸。
为了避免上述的外部导线2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掉落出来,可以对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外部导线2进行固定,具体的,第一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2固定在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2固定在第二连接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内设有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能够对连接在第一连接孔内的外部导线2进行卡接固定,该第一固定部的结构样式可以具有多种,例如:该第一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一卡接件,该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卡接件,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孔内,该第一弹性部件能够通过第一卡接件固定在外部导线2上,使其进行固定;同理,第二连接孔内设有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能够对连接在第二连接孔内的外部导线2进行卡接固定,该第二固定部的结构样式可以具有多种,例如:该第二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和第二卡接件,该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卡接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孔内,该第二弹性部件能够通过第二卡接件固定在外部导线2上,使其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均由金属材质制成。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能够连接外部导线2,传输数据。
上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外部还可以设有保护层,防止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被腐蚀,或对其他部件产生干扰,具体的,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外壁上设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绝缘层可以避免该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被氧化腐蚀,而且也可以避免与外部的电子元件相互触碰,进行干扰。
上述连接部件能够固定在电路板3上,为了方便连接,具体的,本体1上设有连接底座,连接底座用于焊接固定在电路板3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1的底板可以设有连接底座,该连接底座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这样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通过将该连接部件固定在电路板3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板3和上述的连接部件;
连接部件固定在电路板3上,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通过外部导线2与电路板3连接。其中,连接部件,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第一电连接部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2,第一电连接部11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小于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通过外部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其中,连接部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而现有技术中,在电路板上通过外部导线进行布线时,如果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一般都会对该外部导线进行弯折,使其改变布线方向,但是,当外部导线进行弯折时,其导线内部就会产生内应力,使其向外凸起,占用空间较大,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外部导线的布线方向需要进行改变时,可以将上述的连接部件设置在其电路板上,使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导线连接,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二导线连接,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通过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而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这样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就可以具有夹角,实现了导线方向的改变,而该连接部件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所以不会向外凸起变形,而其体积可以根据设计空间大小进行设计,使其占用空间更加的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接线方向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相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能够相互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外部导线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还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将外部导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外壁上均设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上设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用于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别通过外部导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CN201620535746.7U 2016-06-02 2016-06-02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5790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5746.7U CN20579047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5746.7U CN20579047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0474U true CN20579047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5746.7U Active CN205790474U (zh) 2016-06-02 2016-06-02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0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3574C (zh) 旅行用插座装置
CN203942061U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04349054U (zh) 一种立体多面插座单元及组合插座
CN101212097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3536684U (zh) 一种多位插座
CN205790474U (zh) 连接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06159609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用的电连接模块及并接传输组件
CN203480843U (zh) 双接口的u盘组件和u盘
CN208608501U (zh) Gis设备与电缆终端连接用软导体
CN110690619A (zh) 一种耐弯折的数据传输线
CN104038856B (zh) 扬声器模组
CN202495640U (zh) 电连接器外壳接地针结构
CN207442023U (zh) 一种双层耳机座连接器
CN203387770U (zh) 抗静电保护装置、电路板和电子装置
CN207303598U (zh) 一种Type-C数据线
CN201478492U (zh) 电连接器
CN201860015U (zh) 一种连接装置和充电/数据连接线缆
CN204167549U (zh) 一种单排排针连接器
CN205385672U (zh) 自带线槽的柜体
CN208489420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
CN204145293U (zh) 电动车及其直流变换器
CN203911081U (zh) 多接头数据线
CN203895645U (zh) 一种线缆
CN209559245U (zh) 一种分体式传感器节点连接装置
CN218070493U (zh) 转接器用固定结构及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