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2014U - 凝析油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凝析油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2014U
CN205782014U CN201620509209.5U CN201620509209U CN205782014U CN 205782014 U CN205782014 U CN 205782014U CN 201620509209 U CN201620509209 U CN 201620509209U CN 205782014 U CN205782014 U CN 205782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e
pump
pipeline
outlet
pr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92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鹏翔
解鲁平
谭建华
崔兰德
唐玉斌
王林强
冯宇炜
丁志新
舒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92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2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2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2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析油输送系统,包括:凝析油塔、凝析油缓冲罐、凝析油外输泵、凝析油外输装置和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凝析油塔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出口管线和第二出口管线;凝析油缓冲罐的进口通过第一出口管线与凝析油塔的出口相连,凝析油缓冲罐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相连,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相连;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灌泵管线的一端通过第二出口管线与凝析油塔相连,灌泵管线的另一端与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对凝析油外输泵的反向灌泵,避免凝析油对人、环境的污染,以及避免排液管线易冻堵的问题。

Description

凝析油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凝析油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凝析油是指从凝析气田的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由于凝析油是地层中处于高压高温条件下呈超临界状态的气藏,凝析油到了地面是液态的油,在地层中却是气体,因此,需要采用凝析油输送系统来传输凝析油。
图1为目前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凝析油塔1输出的凝析油通过凝析油缓冲罐2输出给凝析油外输泵3,凝析油外输泵3启动,将凝析油进行离心旋转吸入并送到凝析油外输装置4中,实现对凝析油的传输。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凝析油外输泵3充满空气使得凝析油外输泵3产生的离心力小,凝析油外输泵3进口处的真空度较低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在凝析油外输泵3启动前需要对凝析油外输泵3进行灌泵,其中,灌泵是指将凝析油外输泵3及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把凝析油外输泵3内的空气排尽。
目前,对凝析油外输泵3进行灌泵采用的是直接排液的方式,直接排液的方式是将凝析油缓冲罐2的凝析油直接输入到凝析油外输泵3内进行灌泵,且在灌泵的过程中,同时将灌泵的凝析油通过排液管线排出。然而,采用目前直接排液的方式对凝析油外输泵3进行灌泵时,外排凝析油挥发的油气会对人及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析油输送系统,能够避免凝析油对人、环境的污染,以及避免排液管线易冻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包括:凝析油塔、凝析油缓冲罐、凝析油外输泵、凝析油外输装置和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
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出口管线和第二出口管线;
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出口管线与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相连,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相连,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相连;
所述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所述灌泵管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出口管线与所述凝析油塔相连,所述灌泵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相连;
所述灌泵管线用于在灌泵时,将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输入到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以使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进入到所述凝析油外输泵内,并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排入到所述凝析油缓冲罐中,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进行反向灌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泵管线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对所述灌泵管线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控制阀为第一截断阀,另一个控制阀为调节阀;
所述截断阀设置在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塔的一端上,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还包括:异径三通;
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一端的管线相连,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二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的管线相连,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三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的管线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凝析油输送系统还包括:测温装置;
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处,所述测温装置用于在灌泵过程中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进口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判断灌泵是否完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装置为测温枪。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和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排液管线和排液管线截断阀,所述排液管线截断阀用于在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出现故障时打开,所述排液管线用于在所述排液管线截断阀打开时,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出口至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管线内的凝析油进行排液。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二截断阀;
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三截断阀;
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四截断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还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凝析油的流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泵管线为低温碳钢钢管,所述低温碳钢钢管的管径为25-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通过在凝析油输送系统中设置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该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灌泵管线的一端通过第二出口管线与凝析油塔相连,灌泵管线的另一端与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相连,这样在凝析油外输泵启动前对凝析油外输泵进行灌泵时,凝析油塔输出的凝析油经灌泵管线从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进入到凝析油外输泵内,并从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排入到凝析油缓冲储罐中,实现了对凝析油外输泵的反向灌泵,同时排出的凝析油又回入凝析油缓冲罐中,从而避免了凝析油对人、环境的污染;而且灌泵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使用排液管线进行排液,因此不存在冬季灌泵过程中排液管线冻堵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排液方式进行灌泵时造成对人、环境的污染以及排液管线易冻堵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凝析油密闭不排液灌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目前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1:凝析油塔;
2、22:凝析油缓冲罐;
3、23:凝析油外输泵;
4、24:凝析油外输装置;
25:灌泵管线;
26:空冷器;
10:第一截断阀;
20:调节阀;
30:第二截断阀;
40:第三截断阀;
50:第四截断阀;
60:单向阀;
70:排液管线;
80:排液管线截断阀;
27:测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包括:凝析油塔21、凝析油缓冲罐22、凝析油外输泵23、凝析油外输装置24和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
凝析油塔21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出口管线和第二出口管线;凝析油缓冲罐22的进口通过第一出口管线与凝析油塔21的出口相连,凝析油缓冲罐22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相连,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相连。
具体的,凝析油塔21、凝析油缓冲罐22、凝析油外输泵23以及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具体通过管线相连,当凝析油输送系统正常工作时,管线中的凝析油的流向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
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25,灌泵管线25的一端通过第二出口管线与凝析油塔21相连,灌泵管线25的另一端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相连;灌泵管线25用于在灌泵时,将凝析油塔21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输入到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以使凝析油塔21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进入到凝析油外输泵23内,并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排入到凝析油缓冲罐22中,对凝析油外输泵23进行反向灌泵。
具体的,在凝析油外输泵23启动前,需要通过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对凝析油外输进行灌泵,如图2所示,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25,灌泵管线25的一端与凝析油塔21相连,灌泵管线25的另一端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相连,通过灌泵管线25对凝析油外输泵23进行反向灌泵。具体反向灌泵过程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首先,凝析油塔21中的凝析油输入到灌泵管线25中,经灌泵管线25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进入凝析油外输泵23中,将凝析油外输泵23中的空气排出;然后,灌泵后的凝析油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进入到凝析油缓冲罐22中,从而完成灌泵操作,当灌泵结束后,凝析油外输泵23才可以启动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凝析油塔21的出口处的第一出口管线和第二出口管线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两条出口管线,也可以是一条出口管线分支处的两条出口管线。本实施例中凝析油输送系统还可以包括空冷器26,空冷器分别与凝析油塔21和凝析油缓冲罐22的进口相连,空冷器用于对凝析油塔21输出的凝析油进行冷却,以达到凝析油传输管线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由于反向灌泵时,反向灌泵的凝析油经过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管线最终回到凝析油缓冲罐22中,所以未造成外排凝析油对人、环境污染,而现有技术中采用排液方式灌泵时,具体是将凝析油缓冲罐22中的凝析油输入到凝析油外输泵23中进行灌泵,灌泵过程中的凝析油通过排液管线排出,所以现有技术中灌泵过程中外排凝析油挥发的油气对人及环境有污染,而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反向灌泵时,不需要将灌泵过程中的凝析油排液,所以不需要在灌泵过程中使用排液管线,所以也不存在排液管线在冬季灌泵过程中排液管线被冻堵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通过采用反向灌泵的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排液方式进行灌泵时造成人、环境污染以及排液管线易冻堵的技术问题,节约了资源,而且降低了操作强度和运行成本,实现了安全生产,同时实现了灌泵过程中清洁生产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灌泵管线25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控制阀用于对灌泵管线25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
具体的,为了对灌泵管线25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灌泵管线25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即控制阀的数量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控制阀用于对灌泵管线25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
可选的,控制阀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控制阀为第一截断阀10,另一个控制阀为调节阀20;第一截断阀10设置在灌泵管线25靠近凝析油塔21的一端上,调节阀20设置在灌泵管线25靠近凝析油外输泵23的一端上。
其中,在灌泵过程中,第一截断阀10处于开启状态,调节阀20调节灌泵管线25中凝析油的流量大小,灌泵结束后,断开第一截断阀10,使得灌泵管线25上没有凝析油输出。本实施例中,调节阀20具体可以为远程自动阀门,这样可以远程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凝析油塔21的出口与凝析油缓冲罐22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二截断阀30;凝析油缓冲罐22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三截断阀40;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四截断阀5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凝析油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凝析油缓冲罐22的进口D处设置了第二截断阀30,在凝析油缓冲罐22的出口C处设置了第三截断阀40,当第二截断阀30关闭,则凝析油塔21的凝析油停止向凝析油缓冲罐22中供油,当第三截断阀40关闭时,则凝析油缓冲罐22停止向外输出凝析油,其中,第二截断阀30和第三截断阀40具体可以为自动紧急切断阀,主要用于控制管线中凝析油的通和断。在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处设置第四截断阀50,当第四截断阀50关闭时,从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停止向凝析油外输装置24输出,当第四截断阀50开启时,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向凝析油外输装置24输出。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通过计算灌泵时间来确定灌泵是否完成,从而启动凝析油外输泵23,本实施例中,凝析油塔21输送来的凝析油压力一般为60千帕(kPa),温度为35摄氏度(℃),而凝析油缓冲罐22内的压力一般为常压,所以在反向灌泵时,完全可以达到凝析油外输泵23密闭灌泵的要求,其中,由于采用反向灌泵,凝析油在流经泵体时引起叶轮反转,而停运状态下短时间的反向转动不会对泵体造成影响,所以反向灌泵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灌泵过程中,为了保证凝析油输出的凝析油至进入灌泵管线25中,需要将第二截断阀30和第四截断阀50关闭,将第一截断阀10和第三截断阀40开启,这样凝析油塔21输出的凝析油可以沿着虚线箭头流动,当灌泵结束后,需要将灌泵管线25上的控制阀关闭,此时,凝析油塔21输出凝析油会沿着实线箭头外向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通过在凝析油输送系统中设置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该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25,灌泵管线25的一端与凝析油塔21相连,灌泵管线25的另一端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相连,这样在凝析油外输泵23启动前对凝析油外输泵23进行灌泵时,凝析油塔21输出的凝析油经灌泵管线25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进入到凝析油外输泵23内,并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排入到凝析油缓冲储罐中,实现了对凝析油外输泵23的反向灌泵,同时排出的凝析油又回入凝析油缓冲罐22中,从而避免了凝析油对人、环境的污染;而且灌泵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使用排液管线进行排液,因此不存在冬季灌泵过程中排液管线冻堵的问题。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还设有单向阀60,单向阀60用于控制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凝析油的流向。
具体的,为了保证凝析油外输泵23的安全使用,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60,通过单向阀60可以控制管线中凝析油的流向,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60无法控制管线中凝析油的通断,只能控制管线中的流向,从而防止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输出的凝析油回流到凝析油外输泵23中。
进一步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和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排液管线70和排液管线截断阀80,排液管线截断阀用于在凝析油外输装置24出现故障时打开,排液管线用于在排液管线截断阀打开时,对凝析油外输泵23出口至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之间管线内的凝析油进行排液。
具体的,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和凝析油外输装置24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排液管线70,排液管线70用于在凝析油外输装置24出现故障时对凝析油外输泵23出口至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的管线内的凝析油进行排液,具体实现为当凝析油外输装置24出现故障时,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无法向外输出,为了保证凝析油外输泵23的安全使用以及凝析油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将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通过排液管线70排液,其中,为了对排液管线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可以在排液管线上设置排液管线截断阀80,当排液管线截断阀80开启时,凝析油可以从排液管线70中进行排液,当排液管线截断阀80关闭时,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无法从排液管线70中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排液管线70是在凝析油外输装置24出现故障时才将凝析油进行排液,并不是在灌泵过程中将凝析油进行排液,本实施例中,在灌泵过程中,排液管线截断阀80处于关闭状态,这样排液管线70在灌泵过程中处于零排液状态,而现有技术中,灌泵过程中是通过排液管线70进行排液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60,通过单向阀60可以控制管线中凝析油的流向,从而防止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输出的凝析油回流到凝析油外输泵23中。同时,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和凝析油外输装置24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排液管线70和排液管线截断阀80,在凝析油外输装置24出现故障时将凝析油进行排液,使得凝析油外输泵23输出的凝析油可以向外输出,保证凝析油外输泵23的安全使用以及凝析油输送系统的安全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还包括:测温装置27。
测温装置27设置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处,测温装置27用于在灌泵过程中对凝析油外输泵23进口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判断灌泵是否完成。
测温装置27设置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处,测温装置27用于对灌泵过程中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判断灌泵是否完成,具体是在灌泵过程中测定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排出的凝析油的温度。具体的,在灌泵时,凝析油经灌泵管线25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进入凝析油外输泵23中,其中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进入的凝析油一般温度为35℃,当灌泵完成时,从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排出的凝析油的温度也在35℃左右,因此,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27检测出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排出的凝析油的温度时,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进入的凝析油的温度(即35℃)进行比较,若温度差在预设在温度差范围内,则可以判断出灌泵过程已完成,此时可以将凝析油外输泵23启动运行。
进一步的,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测温装置27为测温枪。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27具体可以为测温枪,例如可以为手持式红外测温枪,这样测温装置27可以不用设置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处,使用时通过红外光线检测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B处的凝析油温度,而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操作人员使用手对凝析油外输泵23进口B处的管线进行手动触摸,然后凭借经验判断灌泵是否完成,而这样使得灌泵操作比较麻烦,而且无法准确地进行判断,从而增加了灌泵过程中排出的凝析油对人、环境的污染。
本实施例提供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在凝析油外输泵23的进口处设置测温装置27,根据检测到的温度能准确地判断出灌泵是否完成,从而提高了灌泵过程的效率及灌泵过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还包括:异径三通;异径三通的第一端与灌泵管线25靠近凝析油外输泵23的一端的管线相连,异径三通的第二端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的管线相连,异径三通的第三端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的管线相连。
具体的,异径三通的一端(第一端)与灌泵管线25靠近凝析油外输泵23的一端相连,即与调节阀20的出口相连,异径三通的另一端(第二端)与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A相连,异径三通的第三端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相连,具体与单向阀60的进口相连,其中,由于灌泵管线25的管径小于凝析油外输泵23与凝析油外输装置24之间的管线的管径,所以本实施例中,采用异径三通将凝析油外输泵23的出口分别与灌泵管线25和凝析油外输装置24的进口相连,其中,异径三通为现有的一种管线连接件,其支管与其它两个直径不同,本实施例中关于异径三通的结构不加详述,具体参考现有的异径三通的结构。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由于灌泵管线25的一端是与凝析油塔21相连,具体的,灌泵管线25的一端通过凝析油塔21与凝析油缓冲罐22相连的管线上设置的甩头相连,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凝析油塔21与凝析油缓冲罐22相连的管线上留有一个排污甩头,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灌泵管线25的一端直接通过甩头与凝析油塔21接通,具体在连接过程中,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灌泵管线25为低温碳钢钢管,低温碳钢钢管的管径为25-50毫米(mm)。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灌泵管线25具体为钢管,例如为低温碳钢钢管,钢管通过焊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分别与甩头和异径三通的一端相连,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当灌泵管线25为低温碳钢钢管时,具体的低温碳钢钢管的管径可以为25-50mm,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低温碳钢钢管的管径具体为低温碳钢钢管内外径的平均值,本实施例中,凝析油输送系统中所用的管线具体可以选择管径为80-100mm左右的管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析油塔、凝析油缓冲罐、凝析油外输泵、凝析油外输装置和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
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出口管线和第二出口管线;
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出口管线与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相连,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相连,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相连;
所述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包括:灌泵管线,所述灌泵管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出口管线与所述凝析油塔相连,所述灌泵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相连;
所述灌泵管线用于在灌泵时,将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输入到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以使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排出的凝析油进入到所述凝析油外输泵内,并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排入到所述凝析油缓冲罐中,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进行反向灌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泵管线上设有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对所述灌泵管线中的凝析油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控制阀为第一截断阀,另一个控制阀为调节阀;
所述截断阀设置在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塔的一端上,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一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析油密闭灌泵装置还包括:异径三通;
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灌泵管线靠近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一端的管线相连,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二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的管线相连,所述异径三通的第三端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的管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析油输送系统还包括:测温装置;
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处,所述测温装置用于在灌泵过程中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进口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判断灌泵是否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为测温枪。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和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相连的管线上设有排液管线和排液管线截断阀,所述排液管线截断阀用于在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出现故障时打开,所述排液管线用于在所述排液管线截断阀打开时,对所述凝析油外输泵出口至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管线内的凝析油进行排液。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析油塔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二截断阀;
所述凝析油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三截断阀;
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四截断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还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凝析油外输泵的出口与所述凝析油外输装置的进口之间的管线上凝析油的流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凝析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泵管线为低温碳钢钢管,所述低温碳钢钢管的管径为25-50mm。
CN201620509209.5U 2016-05-30 2016-05-30 凝析油输送系统 Active CN205782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9209.5U CN205782014U (zh) 2016-05-30 2016-05-30 凝析油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9209.5U CN205782014U (zh) 2016-05-30 2016-05-30 凝析油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2014U true CN20578201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9979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9209.5U Active CN205782014U (zh) 2016-05-30 2016-05-30 凝析油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20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973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析油密闭灌泵系统及灌泵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973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析油密闭灌泵系统及灌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07106U (zh) 一种飞机加油车供油系统
CN205191545U (zh) 一种全闭式电动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CN104913487A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自动排水防冻方法
CN204197705U (zh) 一种铝银浆输送装置
CN205782014U (zh) 凝析油输送系统
CN207018300U (zh) 一种限速阀测试系统
CN104555878B (zh) 槽车卸车系统
CN205533271U (zh) 液化气密闭灌泵装置
CN103758764B (zh) 一种多台水泵软管串联联接的方法
CN109826594A (zh) 套管气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4384862U (zh) 槽车卸车系统
CN107063752A (zh) 一种实现带压等温防剪切取样的管式取样器及取样方法
CN206897163U (zh) 一种脱硫系统吸收塔与塔外浆池的连接装置
CN207131921U (zh) 一种用于污水排放的球形止回阀
CN208643555U (zh) 一种用于沥青生产中冲洗管道的装置
CN206726031U (zh) 一种化水处理涡轮流量计的测量控制系统
CN207437134U (zh) 一种单级透平机冷油装置
CN207893405U (zh) 一种用于蒸汽导淋的水汽分离器
CN111379973A (zh) 一种凝析油密闭灌泵系统及灌泵方法
CN204787299U (zh) 一种带自动排水防冻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CN110360034A (zh) 柴油机恒压供油系统
CN206537477U (zh) 分油机供水系统
CN107956621A (zh) 一种主燃油泵性能试验器
CN110185934A (zh) 一种流体输送管网自动监控系统
CN208756839U (zh) 一种容器阀的启动管路过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