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1481U -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1481U
CN205781481U CN201620434568.9U CN201620434568U CN205781481U CN 205781481 U CN205781481 U CN 205781481U CN 201620434568 U CN201620434568 U CN 201620434568U CN 205781481 U CN205781481 U CN 205781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s seat
clip
fixes
winding pip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345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庆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Yisu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Yisu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Yisu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Yisu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345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1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1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14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缠绕管,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纵截面呈腰圆形结构,在所述管体的中部外围设有斜纹结构,在所述管体的头部装有第一固定座,尾部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拉杆;两个管体通过卡箍相套接,在卡箍与管体之间设有密封垫,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所述缠绕管大幅度提升密封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缠绕管连接方式较为单一,在连接部位出现受损后需要进行维修,连接部位出现渗漏的原因主要在于管体与管体在流体流通一段时间后导致出现错位,尤其是内部流体给予一定的冲击力时,其连接部位受损率会大幅度提升,因此如何保证连接的稳固性,成为本发明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缠绕管,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管体,并利用拉杆和固定座的配合能够确保使用过程中处于同一直线,不会发生形变,同时利用卡箍配合的方式,能够提升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纵截面呈腰圆形结构,腰圆是指圆心将一个圆平分成两个半圆弧且相互反向平移,用二根等长平行线将两个半圆弧的端点连接而成的封闭圆形,在所述管体的中部外围设有斜纹结构,在所述管体的头部装有第一固定座,尾部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拉杆;两个管体通过卡箍相套接,在卡箍与管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卡箍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两部分,所述上卡箍上设有凸块,所述下卡箍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的头部和尾部还设有热熔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提升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的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管体;2、上卡箍;3、下卡箍;4、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拉杆;7、密封垫;8、凸块;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纵截面呈腰圆形结构,腰圆是指圆心将一个圆平分成两个半圆弧且相互反向平移,用二根等长平行线将两个半圆弧的端点连接而成的封闭圆形,采用腰圆形结构的管体1有利于其进行放置,减少对其进行定位,同时侧部能够承载更大的容量面积,提升承载量。
在所述管体1的中部外围设有斜纹结构,这样有利于提升中部的伸缩性能,在所述管体1的头部装有第一固定座4,尾部装有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一固定座4与所述第二固定座5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与所述第二固定座5之间连接有拉杆6,通过利用所述拉杆6能够保证所述缠绕管处于同一直线上,同时所述拉杆6和所述第一固定座4、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配合,还能起到防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当两个不同的管体1相接时,通过利用所述拉杆6进行连接,能够使其连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1的头部和尾部设有热熔带,通过热熔带能够使管体1之间连接,同时为了提升连接的便捷性和提升密封效果,在两个管体1连接部位还设有卡箍,在所述卡箍与所述管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7进行密封,以保证所述卡箍能够与所述管体1紧密套接。
所述卡箍包括上卡箍2和下卡箍3两部分,在所述上卡箍2上设有凸块8,所述下卡箍3上设有与所述凸块8相配合的通孔9,使用过程中,将密封垫7套设在所述管体1上,然后将上卡箍2扣合在所述管体1的上半部,下卡箍3扣合在所述管体1的下半部,通过采用压合的方式将所述凸块8与所述通孔9相配合,此时所述上卡箍2与所述下卡箍3紧密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缠绕管,其连接结构采用卡接和热熔相配合的方式,在通过热熔进行密封的情形下,通过卡箍进行稳定连接,同时外围还通过拉杆进行一体连接,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纵截面呈腰圆形结构,在所述管体的中部外围设有斜纹结构,在所述管体的头部装有第一固定座,尾部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连接有拉杆;两个管体通过卡箍相套接,在卡箍与管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两部分,所述上卡箍上设有凸块,所述下卡箍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头部和尾部还设有热熔带。
CN201620434568.9U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1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4568.9U CN205781481U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4568.9U CN205781481U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1481U true CN205781481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45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1481U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1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10356A (ja) * 2020-01-08 2021-08-02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可撓性ホー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10356A (ja) * 2020-01-08 2021-08-02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可撓性ホース
JP7296895B2 (ja) 2020-01-08 2023-06-23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可撓性ホー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24198U (zh) 一种单向阀型sae法兰
CN205781481U (zh) 一种新型的缠绕管
CN204300570U (zh) 一种扩口管锥面密封结构
CN206849503U (zh) 一种核燃料组件、定位格栅以及条带
CN107230501A (zh) 一种核燃料组件、定位格栅以及条带
CN209557853U (zh) 高适应性管道连接构造及其分水器和阀门
CN206723670U (zh) 水气管路连接装置
CN207298147U (zh) 带有快速固定结构的钢带弹性双层环箍
CN205618872U (zh) 一种油冷管接头
CN207261888U (zh) 管路连接件
CN213929815U (zh) 一种阴端转阳端连接结构
CN208417865U (zh) 一种可拆卸的海上管路连接件
CN207229901U (zh) 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阀芯
CN204381227U (zh) 一种新型连接拉胀杆用胀头结构
CN109798407A (zh) 管道连接构造及其扩管装置、连接方法、分水器和阀门
CN202267050U (zh) 一种集箱
CN215488215U (zh) 一种多对接结构的流体阀
CN214987659U (zh) 一种水箱板高强度连接结构
CN208365061U (zh) 一种截止阀与毛细管的连接结构
CN208897718U (zh) 一种模块化的钢板卷包装用拼接圆盘
CN202867139U (zh) 一种压缩机壳盖
CN209977473U (zh) 一种加压式空调管路扣压套
CN206555597U (zh) 一种塑料空气滤清器总成快插结构
CN207739617U (zh) 单片式网卡
CN210141354U (zh) 一种龙头主体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