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9058U -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9058U
CN205779058U CN201620690747.9U CN201620690747U CN205779058U CN 205779058 U CN205779058 U CN 205779058U CN 201620690747 U CN201620690747 U CN 201620690747U CN 205779058 U CN205779058 U CN 205779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ind
boiler
cooling
condenser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07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华
孙英博
刘岩
宋寅
邢洪涛
刘彦鹏
张孝勇
万逵芳
赵文波
伍小林
王虎
郭婷婷
张志刚
吴智泉
常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07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9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9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90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汽轮机,所述凝汽器内部连通锅炉冷风进风管、冷风出风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所述凝汽器内设有锅炉冷风进行加热的干冷区、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的湿冷区;首先锅炉冷风通过锅炉冷风进风管进入干冷区,排汽与冷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通过锅炉冷风出口管输送至锅炉冷风送风系统;其次,循环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湿冷区,排汽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循环水经循环水出水管输入循环泵入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余热加热锅炉冷风的余热利用,同时降低了机组循环冷却水需求量,减少了循环水泵功率。

Description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火力发电机组,厂用电率下降1%,所对应的机组供电煤耗下降约1-3g/kWh,而循环水泵为火力发电机组中耗电量较大的辅助设备,因此降低循环水泵电耗将显著提高供电效率。
由于备用容量等因素,典型配置的循环水泵在机组低负荷时裕量较大,需要调速节能运行;在夏季额定负荷时往往由于天气高温因素循环水量还不够用,造成机组能耗偏高。而增加循环水量一是增加了厂用电率降低了供电效率,二是很难平衡好夏季和冬季的经济运行工况。
火电机组基于排汽朗肯动力循环理论,机组发电时汽轮机排汽需要产生大量的能源损失,约占机组输入能量的40%。尤其是空冷机组由于汽轮机背压较湿冷机组高,其排汽余热量更大,如果不考虑回收则造成更大冷端损失。
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不增加循环水流量前提下,尽量利用机组低压缸排汽余热,实现机组余热回收和降低循环水系统能耗的双收益。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及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了火力发电机组供电煤耗的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实用新型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包括汽轮机,与汽轮机的低压缸通过转子连接的发电机,与所述低压缸的排汽出口相连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内部连通锅炉冷风进风管、冷风出风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所述凝汽器内设有锅炉冷风进行加热的干冷区、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的湿冷区;
其中,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后,首先锅炉冷风通过锅炉冷风进风管进入干冷区,排汽与冷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通过锅炉冷风出口管输送至锅炉冷风送风系统;其次,循环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湿冷区,排汽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循环水经循环水出水管输入循环泵入口。
具体地,所述凝汽器为表面式凝汽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锅炉冷风进风管、锅炉冷风出风管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门以及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进水管和循环水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门以及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凝汽器装置包括壳体、管板和冷却风管束、冷却水管束,各个管板并排平行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固定冷却风管束和冷却水管束,且每个管板板面与管束垂直,管束轴线均与壳体延长度方向中心线平行,壳体内靠上侧空间安装冷却风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风室,壳体内靠下侧空间安装冷却水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水室,壳体的上表面开有排汽入口,壳体的下端设有热井,壳体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空气抽气口。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低压缸排汽首先被锅炉冷风冷却,而后才被循环水冷却,相比常规只用循环水冷却的表面式凝汽器,实现了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余热加热锅炉冷风的余热利用,同时降低了机组循环冷却水需求量,减少了循环水泵功率,即回收了机组排汽余热又实现了降低厂用电率,机组的发电热效率将显著提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包括汽轮机,与汽轮机的低压缸1通过转子连接的发电机2,与所述低压缸的排汽出口相连的凝汽器3;所述凝汽器内部连通锅炉冷风进风管4、冷风出风管5以及循环水进水管6、循环水出水管7,所述凝汽器内设有锅炉冷风进行加热的干冷区、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的湿冷区;
其中,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后,首先锅炉冷风通过锅炉冷风进风管进入干冷区,排汽与冷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通过锅炉冷风出口管输送至锅炉冷风送风系统;其次,循环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湿冷区,排汽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循环水经循环水出水管输入循环泵入口。
本实施例在表面式凝汽器内同时设置锅炉冷风加热器、循环水冷却器,来实现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余热首先用于加热锅炉冷风、再被循环水冷却系统及方法:低压缸排汽首先被锅炉冷风冷却,而后才被循环水冷却,实现了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余热加热锅炉冷风的余热利用,同时降低了机组循环冷却水需求量,减少了循环水泵功率,即回收了机组排汽余热又实现了降低厂用电率,机组的发电热效率将显著提高。
本实施例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的运行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系统,具体方法包括: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后,首先排汽与冷风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后的冷风输出至锅炉冷风送风系统,然后排汽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后的循环水输入至循环水泵入口。
由于低压缸排汽首先被锅炉冷风冷却,而后才被循环水冷却,实现了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余热加热锅炉冷风的余热利用,同时降低了机组循环冷却水需求 量,减少了循环水泵功率,即回收了机组排汽余热又实现了降低厂用电率,机组的发电热效率将显著提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凝汽器装置包括壳体、管板和冷却风管束11、冷却水管束12,各个管板并排平行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固定冷却风管束和冷却水管束,且每个管板板面与管束垂直,管束轴线均与壳体延长度方向中心线平行,壳体内靠上侧空间安装冷却风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风室,壳体内靠下侧空间安装冷却水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水室,壳体的上表面开有排汽入口15,壳体的下端设有热井14,壳体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空气抽气口13。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锅炉冷风进风管、锅炉冷风出风管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门以及温度传感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循环进水管和循环水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门以及流量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与汽轮机的低压缸通过转子连接的发电机,与所述低压缸的排汽出口相连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内部连通锅炉冷风进风管、冷风出风管以及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所述凝汽器内设有锅炉冷风进行加热的干冷区、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的湿冷区;
其中,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后,首先锅炉冷风通过锅炉冷风进风管进入干冷区,排汽与冷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通过锅炉冷风出口管输送至锅炉冷风送风系统;其次,循环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湿冷区,排汽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循环水经循环水出水管输入循环泵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为表面式凝汽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冷风进风管、锅炉冷风出风管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门以及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进水管和循环水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门以及流量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装置包括壳体、管板和冷却风管束、冷却水管束,各个管板并排平行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固定冷却风管束和冷却水管束,且每个管板板面与管束垂直,管束轴线均与壳体延长度方向中心线平行,壳体内靠上侧空间安装冷却风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风室,壳体内靠下侧空间安装冷却水管束、壳体两端设有进出口水室,壳体的上表面开有排汽入口,壳体的下端设有热井,壳体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空气抽气口。
CN201620690747.9U 2016-07-01 2016-07-01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79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0747.9U CN205779058U (zh) 2016-07-01 2016-07-01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0747.9U CN205779058U (zh) 2016-07-01 2016-07-01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9058U true CN205779058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074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79058U (zh) 2016-07-01 2016-07-01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9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510A (zh) * 2016-07-01 2016-10-1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510A (zh) * 2016-07-01 2016-10-1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4743B (zh) 一种铁矿烧结冷却过程复合余热高效利用系统
CN202768090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105889897B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6761981A (zh) 一种提高热电比的热电解耦系统
CN103185465A (zh)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146044U (zh) 空冷汽轮机乏汽回收利用热能装置
CN103574587A (zh) 火电厂余热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CN106939801A (zh) 一种余热余压梯级利用的分级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5546564A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污染物处理中的低品位热能回收节能系统
CN102839999B (zh) 小汽轮机排汽冷源损失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6988810A (zh) 一种余热余压梯级利用的多级加热系统及方法
CN203796339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3241A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6196147A (zh) 一种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
CN103573311B (zh) 火电厂驱动汽轮机乏汽能量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CN205137624U (zh) 一种锅炉余热供热系统节能装置
CN202813417U (zh) 利用发电厂小汽轮机排汽预热空气的节能系统
CN109855433A (zh) 一种利用水泥窑低温余热加热汽轮发电机组凝结水系统
CN205779058U (zh) 干湿一体化冷却的凝汽器装置系统
CN206054017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03970U (zh) 锅炉烟气余热二次节能利用装置
CN204703967U (zh) 一种提高真空与凝结水余热供热嵌入式复合系统
CN204716318U (zh) 一种基于汽驱引风机小汽轮机排汽余热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CN208124270U (zh) 一种烟气冷却器与烟气余热供暖风器联合系统
CN204254936U (zh) 太阳能沼气联合热泵干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