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5891U -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5891U
CN205775891U CN201620473714.9U CN201620473714U CN205775891U CN 205775891 U CN205775891 U CN 205775891U CN 201620473714 U CN201620473714 U CN 201620473714U CN 205775891 U CN205775891 U CN 205775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groove
walking mechanism
longeron
reacti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3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烨
谢志华
胡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73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5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5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589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压迫行走机构包括后横梁、反力梁和反压轮装置。后横梁沿水平横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后部上方,且后横梁与主桁架纵梁固定连接;反力梁沿水平纵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一侧,并与主桁架纵梁平行;反力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锚固在箱梁梁段上。反压轮装置能纵向移动的套设在反力梁上;反压轮装置的下部与反力梁的底面滚动接触,反压轮装置的上部固定在后横梁上。悬臂挂篮设有三片结构相同的主梁桁架。本实用新型能将偏心力矩传递给锚固在箱梁梁段的砼中的精轧螺纹钢,完全由精轧螺纹钢承载,避免了挂篮行走、工作状态锚固力全部集中在主桁架纵轴线上,受力结构更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挂篮悬臂施工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跨越河流、深谷、道路的悬臂连续梁桥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悬浇连续梁桥施工关键技术为挂篮。目前挂篮形式主要包括三角挂篮和菱形挂篮以及对这两种挂篮的开发性改进,挂篮行走机构的设计与施工是整个挂篮系统施工的关键。任何一种挂篮行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是以安全为前提,以保证悬浇梁施工质量和进度为目的,以节约成本为附加条件的。
挂篮是一个能沿着轨道行走的活动钢结构,挂篮悬挂在已经张拉锚固的箱梁梁段上,悬臂浇筑时箱梁梁段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管道安装、砼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工作均在挂篮上进行。当一个梁段的施工程序完成后,挂篮解除锚固,移向下一个梁段施工。挂篮在移动前需要解除后锚,挂篮在轨道梁上行走过程中为避免由于偏心作用所产生的倾覆力矩,需要采用压迫行走机构对挂篮施加反力,保证挂篮行走过程中受力平衡。行进机构是能够牵引整个挂篮沿着轨道梁匀速、稳定向前行走的牵引装置。
悬臂挂篮施工已广泛应用于砼连续梁桥,在挂篮悬臂施工过程中,每施工完成一个梁段后挂篮需行走至下一个梁段。传统的施工技术采用人工手拉葫芦牵引挂篮行走,每只挂篮行走需配备2个10T的手拉葫芦及8个工人,不仅劳动力投入较大,工作效率低,而且行走过程耗时较长。目前,挂篮行进机构广泛采用液压千斤顶顶推滑移支座带动整个挂篮行走,其关键是在轨道梁端设置反力座,在反力座和千斤顶间设有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采用钢绞线时一端用挤压套挤压牢固,采用精轧螺纹钢时一端用锚垫板固定,安装好后采用油泵对挂篮两侧千斤顶同步张拉,保持同步前行。为防止挂篮行走过程中受偏心力矩影响导致倾覆,必须设置压迫行走机构。目前,压迫行走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采用枕梁+轨道+轨道内“反压轮”构成的压迫行走机构;另一种为采用在主桁架纵梁上设置反压轮轴的压迫行走机构。
1、采用枕梁+轨道+轨道内“反压轮”构成的压迫行走机构需要大量的枕梁来铺垫由工字钢构成的轨道,钢材需要量大,成本较高。反压轮由设在轨道工字钢腹板两侧对称的两部分构成,反压轮的上轮面与工字钢上翼面的下表面接触,形成滚动工作副。该结构的压迫行走机构因反压轮连接在主梁桁架的水平架上,水平架悬臂端的吊装重力对水平架形成偏心力矩,通过反压轮作用在轨道上,给轨道形成了一个上拔力,这个力对于用螺栓向下固定在枕梁上的轨道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均不利。主梁桁架行走时仅通过反压轮与轨道接触锚固,牢固性与稳定性差,行走时不同步易导致反压轮脱轨,造成挂篮倾覆,施工安全风险大。
2、主桁架纵梁上设置反压轮轴的压迫行走机构,该压迫行走机构为反压轮轴通过精轧螺纹钢锚固反压主桁架纵梁,精轧螺纹钢预埋于砼中。该压迫行走机构能够保证挂篮行走安全,受力牢靠,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但由于反压轮轴原地转动,主桁架纵梁悬臂长度有限,缺点为挂篮单次行走有效行程较短,每次挂篮行走距离仅为主桁架纵梁延长部分,在该部分行程范围内行走,单节段砼施工时挂篮不能一次行走到位,挂篮行走和精轧螺纹钢反压轮轴锁定纵梁工作交替进行,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施工进度不利。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使挂篮行走过程中的偏心倾覆力矩完全由锚固在砼中的精轧螺纹钢承载,能够满足挂篮一次行走到位,施工安全、施工进度能够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所述压迫行走机构设置在悬臂挂篮的后部,所述压迫行走机构包括如下部件:
后横梁,所述后横梁沿水平横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后部上方,且所述后横梁与所述主桁架纵梁固定连接;
反力梁,所述反力梁沿水平纵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桁架纵梁平行;所述反力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锚固在箱梁梁段上;所述反力梁用于承受所述悬臂挂篮的倾覆力矩;
反压轮装置,所述反压轮装置能纵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反力梁上;所述反压轮装置的下部与所述反力梁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反压轮装置的上部固定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反压轮装置用于将所述主桁架纵梁上的力传递给所述反力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压轮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在所述反力梁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
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反力梁的下方,所述滚轮的上轮面与所述反力梁的底面滚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两侧分别对称向下伸出一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通过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所述反力梁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横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力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所述第一固定梁水平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梁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梁搭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上端与所述反力梁搭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梁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上下堆叠设置;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通过精轧螺纹钢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梁由两根第一U型槽钢构成,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在同一水平面内背面相对的并排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背面之间具有间隙,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上侧和下侧均采用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上下堆叠时所述间隙上下相通;所述精轧螺纹钢分别穿过每侧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与所述箱梁梁段锚固;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间隙中通过加强板与两侧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梁由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组成;所述下连接段由两根第二U型槽钢组成,两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开口相对的竖直扣接在一起,并在形成扣接接缝的两侧分别采用所述连接板将两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段伸入所述间隙中,每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的背面分别通过所述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背面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段由两根第三U型槽钢组成;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背面相对的并排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下端的背面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U型槽钢上端的背面搭接,并通过所述加强板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反力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之间,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上端的背面通过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反力梁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采用如上所述压迫行走机构的悬臂挂篮,所述悬臂挂篮设有三片结构相同的主梁桁架,三片所述主梁桁架在所述箱梁梁段的横向上等间隔设置;每片所述主梁桁架包括所述主桁架纵梁,所述主桁架纵梁沿所述箱梁梁段的纵向设置;所述后横梁水平横向设置在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的后部上方,并与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固定连接;相邻两片所述主梁桁架之间均设有一套所述压迫行走机构。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迫行走机构能够将悬臂挂篮行走过程中的偏心力矩传递给锚固在箱梁梁段的砼中的精轧螺纹钢,完全由精轧螺纹钢承载,避免了挂篮行走、工作状态锚固力全部集中在主桁架纵轴线上,受力结构更为合理,提高悬臂挂篮行走的安全性。该压迫行走机构由小型钢结构拼装而成,无需大型起重设备组拼。由于采用反力梁,该反力梁的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设置,满足悬臂挂篮一次行走到位的要求,所以其施工安全、进度能够得到保证。根据所施工箱梁的结构特点,在箱梁梁段上并排布置三片主梁桁架,相邻两片主梁桁架之间均设有一套压迫行走机构,受力结构更合理。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迫行走机构的后部锚固结构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反压轮装置的放大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搭接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搭接处的俯视图。
图6:为两根U型槽钢扣接在一起的横断面结构图。
图7:为图2中B处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和反力梁的连接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左右方向为纵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横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100,悬臂挂篮200包括主桁架纵梁2011,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沿着纵向水平设置在滑移支座202上,滑移支座202滑动支撑在轨道梁203上,轨道梁203锚固在箱梁梁段a上,在行进机构作用下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会沿着轨道梁203纵向移动。所述压迫行走机构100设置在悬臂挂篮200的后部,所述压迫行走机构100包括如下部件:
后横梁101,所述后横梁101沿着水平面横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2011的后部上方,且所述后横梁101与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固定连接,能与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一起移动;
反力梁102,所述反力梁102沿着水平面纵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2011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平行;所述反力梁10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锚固在箱梁梁段a上;所述反力梁102用于承受所述悬臂挂篮200的倾覆力矩;
反压轮装置103,所述反压轮装置103能纵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反力梁102上;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的下部与所述反力梁102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的上部固定在所述后横梁101上;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用于将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上的力传递给所述反力梁102。
上述压迫行走机构100的工作过程为:主桁架纵梁2011在行进机构的作用下沿着轨道梁203纵向(向图中的右侧)移动,带动后横梁101一起移动;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悬臂挂篮200以滑移支座202为支点,会产生一个向前倾倒的力矩,悬臂挂篮200的后部有向上翘起的趋势;后横梁101将主桁架纵梁2011上翘的力矩通过反压轮装置103传递到反力梁102上,反压轮装置103扣住反力梁102底面的同时在反力梁102底面上滚动前移,反力梁102锚固在箱梁梁段a上最终承受整个悬臂挂篮200的倾翻力矩,反力梁102的长度即为悬臂挂篮200可以前移的距离。由于反力梁102与主桁架纵梁2011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压迫行走机构100避免了挂篮行走、工作状态锚固力全部集中在主桁架纵轴线上,受力结构更为合理,提高悬臂挂篮200行走的安全性。该反力梁102的长度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进行设置,能满足悬臂挂篮200一次行走到位的要求,所以采用该压迫行走机构100的施工安全、进度能够得到保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压迫行走机构100的悬臂挂篮200,如图2所示,所述悬臂挂篮200设有三片结构相同的主梁桁架,三片所述主梁桁架在所述箱梁梁段a的横向上等间隔设置,三片主梁桁架横向连接成为整体;每片所述主梁桁架包括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沿所述箱梁梁段a的纵向设置;所述后横梁101水平横向设置在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的后部上方,并与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固定连接;相邻两片所述主梁桁架之间均设有一套所述压迫行走机构100。在箱梁梁段a上并排布置三片主梁桁架,相邻两片主梁桁架之间设置一套压迫行走机构100,受力结构更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施工的箱梁结构为单箱双室,为了使受力结构更合理,悬臂挂篮200采用三片结构相同的主梁桁架201,三片所述主梁桁架201在所述箱梁梁段a的横向上等间隔设置,通过横向连接梁横向连接为一个整体。每片主梁桁架201包括一根竖直设置的立柱2012,立柱2012的底部固定连接水平纵向设置的主桁架纵梁2011,立柱2012的顶部分别通过两根连接杆2013与主桁架纵梁2011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形成一片三角形的主梁桁架结构。主桁架纵梁2011的下侧固定连接滑移支座202,滑移支座202滑动支撑在轨道梁203上,轨道梁203沿着与主桁架纵梁2011平行的纵向方向锚固在箱梁梁段a上,用来形成滑移支座202滑动的导轨。在轨道梁203的前端固定有一个反力座204,滑移支座202的后侧设置一个用来推动滑移支座202前进的液压穿心式千斤顶205,一根精轧螺纹钢c水平穿过滑移支座202和千斤顶205,精轧螺纹钢c的一端用锚垫板固定在反力座204上。其它两片主梁桁架201也采用相通的连接方式。轨道梁203的侧面板标记行程刻度。控制油泵系统,千斤顶205借助该精轧螺纹钢c在反力座204上形成反作用力,推动滑移支座202进而带动整个悬臂挂篮200向前移动。
所述后横梁101沿着水平面横向设置在三个主桁架纵梁2011的后部上方,每个主桁架纵梁2011与所述后横梁101之间通过一段圆钢管b固定连接,圆钢管b上端用螺栓连接后横梁101,下端用螺栓连接主桁架纵梁2011。如图2所示,当悬臂挂篮200行走到位进入施工阶段之后,通过预埋在砼内的精轧螺纹钢c穿过所述后横梁101,在精轧螺纹钢c穿过所述后横梁101的上侧后垫上锚垫板2014并用螺栓锁紧固定,此时再松开反力梁固定装置完成受力体系转换,使悬臂挂篮200的倾覆力矩转而由穿过所述后横梁101的精轧螺纹钢c承受。相邻两片主梁桁架201之间分别设置一根所述反力梁102,其连接结构均相同,以其中一个反力梁102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反力梁102沿着水平面纵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2011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平行;所述反力梁10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锚固在箱梁梁段a上;在悬臂挂篮200行走阶段,穿过所述后横梁101的精轧螺纹钢c松开,不承受力;所述反力梁102用于承受所述悬臂挂篮200的倾覆力矩,最终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来承受力。所述反压轮装置103能纵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反力梁102上;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的下部与所述反力梁102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的上部固定在所述后横梁101上;所述反压轮装置103用于将所述主桁架纵梁2011上的力传递给所述反力梁102。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反压轮装置103包括支撑架1031和滚轮1032,支撑架1031为一个框架钢结构,所述支撑架1031套设在所述反力梁102上,所述支撑架103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101。所述滚轮1032通过轮轴1033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31的下部,所述滚轮1032位于所述反力梁102的下方,所述滚轮1032的上轮面与所述反力梁102的底面滚动接触。具体的,所述支撑架1031大致为一个U型的框架,其顶部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两侧分别对称向下伸出一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通过所述轮轴1033转动连接所述滚轮1032。所述反力梁102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横梁101连接。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反力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梁104和第二固定梁105;所述第一固定梁104水平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a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梁105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梁10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梁104搭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梁105的上端与所述反力梁102搭接固定。第二固定梁105距离所述箱梁梁段a的上表面之间有一定距离,以便用来设置反压轮装置103。为了增加可靠性,所述第一固定梁104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104在水平方向上下堆叠设置;利用精轧螺纹钢c穿过两根第一固定梁104后将两根第一固定梁104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a的上表面。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梁104由两根第一U型槽钢1041构成,为方便说明将U型槽钢的两个侧翼定为两侧,两个侧翼之间的连接部定位背面,与背面相对的是开口。如图5所示,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1041在同一水平面内背面相对的并排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1041的背面之间具有间隙,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上侧和下侧均采用连接板1042连接在一起;连接板1042在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上侧和下侧均匀间隔设置,连接板104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其中一个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上侧和下侧,连接板104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个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上侧和下侧,从而将并排的两根第一U型槽钢1041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第一固定梁104。如图4所示,上下两根第一固定梁104堆叠时,下面的两根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上侧与上面的两根第一U型槽钢1041的下侧用螺栓连接在一起,其中的间隙上下相通。所述精轧螺纹钢c分别穿过每侧的上下两根第一U型槽钢1041与所述箱梁梁段a锚固。所述第二固定梁105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间隙中通过加强板1052与两侧对应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1041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梁105由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组成。所述下连接段由两根第二U型槽钢1051组成,如图6所示,两根第二U型槽钢1051开口相对的竖直扣接在一起,并在形成扣接接缝的两侧分别采用所述连接板1042将两根第二U型槽钢1051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板1042与第二U型槽钢1051两侧的连接方式与上面所说的与第一U型槽钢1041两侧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5所示,所述下连接段伸入所述间隙中,间隙的宽度与下连接段的厚度一致,每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1051的背面与对应的第一U型槽钢1041的背面相贴,并分别通过所述加强板105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1041的背面螺栓连接。即螺栓穿过加强板1052、第一U型槽钢1041的背面及第二U型槽钢1051的背面将三者连接固定。如图7所示,所述上连接段由两根第三U型槽钢1053组成;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1053背面相对的并排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1053下端的背面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U型槽钢1051上端的背面搭接,并通过所述加强板1052螺栓连接在一起;两根第三U型槽钢1053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反力梁102位于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1053之间,两根第三U型槽钢1053之间的距离与反力梁102的厚度相一致,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1053上端的背面通过所述加强板1052与所述反力梁102螺栓连接。反力梁102也可以采用两根U型槽钢开口相对的扣接在一起,与第二固定梁105下连接段的结构相同。该压迫行走机构100由小型钢结构拼装而成,无需大型起重设备组拼。
本实用新型压迫行走机构100及悬臂挂篮200的实施过程为:
1、根据施工设计的平面位置,在箱梁梁段a的砼浇筑前预埋相应位置的精轧螺纹钢c。
2、安装轨道梁203、滑移支座202、主梁桁架201后,在主桁架纵梁2011的后部安装后横梁101。
3、安装反力座204和液压穿心式千斤顶205,将精轧螺纹钢c的一端锚固在反力座204上,使精轧螺纹钢c水平穿过滑移支座202、液压穿心式千斤顶205。
4、安装第一固定梁104,采用精轧螺纹钢c穿设锚固;安装第二固定梁105和反力梁102,控制好压迫行走机构100的高度,调节搭接量。
5、在反力梁102上安装支撑架1031和滚轮1032。
6、将支撑架1031上端与后横梁101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压迫行走机构100及悬臂挂篮200的行走过程为:
1、浇筑箱梁梁段a的砼达到设计强度并张拉压浆结束;
2、将穿设在后横梁101上的精轧螺纹钢c松开,解除施工时后横梁101上的锚固,进行锚固受力转换,将悬臂挂篮200的倾覆力矩转移给压迫行走机构100,最终将反力传递至锚固第一固定梁104的精轧螺纹钢c上;
3、利用千斤顶(放置在施工模板的相应支撑点处)放松模板系统的前后吊杆,使其下降10~20cm,使得整个模板系统脱离砼表面,以便进行后面的行走过程;
4、在每片主梁桁架201的滑移支座202处分别放置2台32T千斤顶(这些千斤顶的作用是使主梁桁架201在竖直方向升降),三片主梁桁架201一共放置6台,将整个悬臂挂篮200顶起5~10cm,拧紧支撑杆螺母使其稳定;
5、将轨道梁203滑移至已浇筑节段的砼前端,并将轨道梁203锚固于已浇筑节段上;
6、使6台竖向支撑的千斤顶回油,下降三片主梁桁架201使滑移支座202与轨道梁203接触;
7、在轨道梁203及滑移支座202间涂抹润滑油,操作油泵,通过液压穿心式千斤顶205顶推滑移支座202前移,带动悬臂挂篮200行走,通过标记在轨道梁203上的刻度控制整个悬臂挂篮200同步行走;
8、悬臂挂篮200行走到位后,通过预埋的精轧螺纹钢c穿过后横梁101将主梁桁架201的后部锚固,然后松开压迫行走机构100中第一固定梁104上的精轧螺纹钢c,完成受力体系转换;
9、将压迫行走机构100前移到下一节段指定的位置,待砼浇筑完成、张拉压浆结束后进行受力转换;如此反复循环使悬臂挂篮200前移,直至完成所有对称悬臂节段的砼施工。
综合以上所说的压迫行走机构100及悬臂挂篮20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压迫行走机构100采用反力梁102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悬臂挂篮200单节段最大行走距离设置反力梁102的工作长度,保证悬臂挂篮200一次行走到位,行走过程不间断,节约单节段悬臂施工时间,进而缩短整个悬浇梁施工工期。
2、利用反力座204结构的受力原理,通过液压穿心式千斤顶205张拉精轧螺纹钢c顶推滑移支座202带动整个悬臂挂篮200同步稳定行走,同时根据轨道梁203上标记的刻度线,动态跟踪挂篮行走的同步性。
3、压迫行走机构100将悬臂挂篮200的受力转换至第一固定梁104,有效避免了挂篮行走、工作状态锚固力全部集中在主梁桁架201纵轴线上,采用三片主梁桁架201,受力结构更为合理,且操作空间大,可操作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所述压迫行走机构设置在悬臂挂篮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行走机构包括如下部件:
后横梁,所述后横梁沿水平横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后部上方,且所述后横梁与所述主桁架纵梁固定连接;
反力梁,所述反力梁沿水平纵向设置在主桁架纵梁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桁架纵梁平行;所述反力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反力梁固定装置锚固在箱梁梁段上;所述反力梁用于承受所述悬臂挂篮的倾覆力矩;
反压轮装置,所述反压轮装置能纵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反力梁上;所述反压轮装置的下部与所述反力梁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反压轮装置的上部固定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反压轮装置用于将所述主桁架纵梁上的力传递给所述反力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轮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套设在所述反力梁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
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反力梁的下方,所述滚轮的上轮面与所述反力梁的底面滚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两侧分别对称向下伸出一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通过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所述反力梁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连接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横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所述第一固定梁水平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梁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梁搭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上端与所述反力梁搭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上下堆叠设置;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通过精轧螺纹钢锚固在所述箱梁梁段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由两根第一U型槽钢构成,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在同一水平面内背面相对的并排设置,且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背面之间具有间隙,两根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上侧和下侧均采用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梁上下堆叠时所述间隙上下相通;所述精轧螺纹钢分别穿过每侧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与所述箱梁梁段锚固;所述第二固定梁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间隙中通过加强板与两侧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梁由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组成;所述下连接段由两根第二U型槽钢组成,两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开口相对的竖直扣接在一起,并在形成扣接接缝的两侧分别采用所述连接板将两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段伸入所述间隙中,每根所述第二U型槽钢的背面分别通过所述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U型槽钢的背面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段由两根第三U型槽钢组成;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背面相对的并排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下端的背面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U型槽钢上端的背面搭接,并通过所述加强板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反力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之间,两根所述第三U型槽钢上端的背面通过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反力梁螺栓连接。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压迫行走机构的悬臂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挂篮设有三片结构相同的主梁桁架,三片所述主梁桁架在所述箱梁梁段的横向上等间隔设置;每片所述主梁桁架包括所述主桁架纵梁,所述主桁架纵梁沿所述箱梁梁段的纵向设置;所述后横梁水平横向设置在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的后部上方,并与三个所述主桁架纵梁固定连接;相邻两片所述主梁桁架之间均设有一套所述压迫行走机构。
CN201620473714.9U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75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3714.9U CN205775891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3714.9U CN205775891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5891U true CN205775891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37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75891U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5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9550A (zh) * 2016-05-23 2016-08-10 中交第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9550A (zh) * 2016-05-23 2016-08-10 中交第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1249B (zh) 一种拖吊结合式挂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1586330B (zh) 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挂篮后退施工方法
CN104060844B (zh) 高层钢结构转换层桁架滑移设备、提升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0476076C (zh) 移动式整体施工平台及施工方法和专用吊具
CN101260650B (zh) 50m/1430t双幅整体箱梁架设工艺
CN105735141B (zh) 一种箱梁侧模滑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36703B (zh) 120米跨度双层四线公铁两用钢桁桥整孔架设之3000吨级特种架桥机
CN201801818U (zh) 在隧道口零距离架设双线并置梁的架桥机
CN201857580U (zh) 架设可变跨度式槽型梁的双梁架桥机
CN110130229A (zh) 一种多幅并置的双悬臂架桥机及其架梁和过孔方法
CN105484162B (zh)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及方法
CN203049470U (zh) 一种挂篮行走系统
CN105839550A (zh)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CN203049466U (zh) 一种下行式牛腿自行移动模架造桥机
CN201106155Y (zh) 斜拉索辅助全悬臂架设钢桁梁装置
CN107761571A (zh) 小横梁组合钢板梁桥面板现浇施工滑动模架系统及其应用
CN202755313U (zh) 隧道口近距离架梁过隧架桥机
CN100497833C (zh) 高空框架式简易架板机
CN210856948U (zh) 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
CN205636503U (zh) 一种箱梁侧模滑移装置
CN207498835U (zh) 小横梁组合钢板梁桥面板现浇施工滑动模架系统
CN205775891U (zh) 一种用于悬臂挂篮的压迫行走机构及悬臂挂篮
CN102926330B (zh) 一种适用于桥梁施工用挂蓝的安装方法
CN105544406A (zh) 贝雷梁滑移式拆除装置及其拆除方法
CN102071641A (zh) 水泥梁驮运桥机布支腿式运架一体架桥机及其架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