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458U -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52458U CN205752458U CN201620588084.XU CN201620588084U CN205752458U CN 205752458 U CN205752458 U CN 205752458U CN 201620588084 U CN201620588084 U CN 201620588084U CN 205752458 U CN205752458 U CN 2057524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or
- channel flat
- base plate
- snakelike
- snakelike mic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包括底板,其中:还包括蛇形微通道扁管和集管,底板的一侧面与动力电池相贴紧,另一面设有多个形状与蛇形微通道扁管相适配的凹槽,蛇形微通道扁管放置于凹槽中并与底板相固定,集管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集管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接入集管,使冷却介质从蛇形微通道扁管内流过,集管包括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每个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与第一集管连通,出水端与第二集管连通,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均一端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封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能力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近些年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工作特性越来越成为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而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则是限制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重要因素。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冷却方式大部分是风冷,通过风扇鼓风,实现电池仓内空气的强制对流,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风冷的效果受限于进风温度的高低和风速的大小,存在冷却能力不足、冷却不均匀的问题,特别是在南方的夏季,环境温度本身就很高,靠单纯的风冷很难带走电池发热产生的热量。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冬季供暖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在北方城市的正常工作。传统的依靠PTC电加热的方案容易导致加热的不均匀同时整个热管理系统需要增加较多额外的零件,不利于电池仓的紧凑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热交换能力强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包括底板,其中:还包括蛇形微通道扁管和集管,底板的一侧面与动力电池相贴紧,另一面设有多个形状与蛇形微通道扁管相适配的凹槽,蛇形微通道扁管放置于凹槽中并与底板相固定,集管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集管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接入集管,使冷却介质从蛇形微通道扁管内流过,集管包括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每个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与第一集管连通,出水端与第二集管连通,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均一端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封闭。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平行地设置在底板长边外侧位置。
上述的底板的长边形成有翻边,翻边向底板与蛇形微通道扁管配合的一侧面翻折,翻边用于加强底板整体强度同时辅助凹槽限制蛇形微通道扁管的移动。
上述的翻边上形成有翻边槽,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过相应的翻边槽后,接入集管。
上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置有插头,同一蛇形微通道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插头高度平齐,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上设置有插槽,插槽与插头数量、位置一一对应,插头插入相应插槽中并与插槽密封配合。
上述的冷却介质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工质或纯液相的制冷剂工质。
上述的底板为铝合金材质,蛇形微通道扁管为铜质。
上述的温度控制装置为空调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换热板,能够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提供更高效的冷却和供暖的温度控制功能。该换热板包括了一个底板,两个集管以及多个蛇形微通道扁管。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流动的是液体工质,供冷和供暖能力强,换热面积大,有利于电池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且供冷和供暖公用同一个换热板,大大节省了零件设备的用量。在夏季,液体工质在微通道扁管内流动,通过扁管和底板的传热带走电池包内多余的热量;在冬季,液体工质在微通道扁管内流动,通过扁管和底板的传热补充动力电池包所需的热量。该换热板的结构既能够满足供冷也能够满足供热的需求,其中运行的液体工质可以是液相的冷却液也可以是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充分节约了电池仓的空间同时也具备高效的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蛇形微通道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板1、凹槽1a、翻边11、翻边槽11a、蛇形微通道扁管2、插头21、集管3、第一集管31、第二集管32、插槽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包括底板1,其中:还包括蛇形微通道扁管2和集管3,底板1的一侧面与动力电池相贴紧,另一面设有多个形状与蛇形微通道扁管2相适配的凹槽1a,蛇形微通道扁管2放置于凹槽1a中并与底板1相固定,集管3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集管3内流动有冷却介质,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接入集管3,使冷却介质从蛇形微通道扁管2内流过,集管3包括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每个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与第一集管31连通,出水端与第二集管32连通,第一集管31和第二集管32均一端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封闭。
实施例中,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平行地设置在底板1长边外侧位置。
实施例中,底板1的长边形成有翻边11,翻边11向底板1与蛇形微通道扁管2配合的一侧面翻折,翻边11用于加强底板1整体强度同时辅助凹槽1a限制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移动。
实施例中,翻边11上形成有翻边槽11a,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过相应的翻边槽11a后,接入集管3。
实施例中,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置有插头21,同一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插头21高度平齐,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上设置有插槽33,插槽33与插头21数量、位置一一对应,插头21插入相应插槽33中并与插槽33密封配合。
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工质或纯液相的制冷剂工质。
实施例中,底板1为铝合金材质,蛇形微通道扁管2为铜质。
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为空调系统。
根据电动汽车的要求,将动力电池包安装到位,以铝合金底板为参考对象,将底板1紧密贴合于电池表面。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开启制冷循环,温度较低的液体工质从第一集管31进入铜蛇形微通道扁管2,吸收电池包产生的多余热量后温度上升并从第二集管32回流;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开启供暖循环,温度较高的液体工质从第一集管31进入铜蛇形微通道扁管2,将热量补充给电池包后温度下降并从第二集管32回流。
该换热板的设计可以简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未来的汽车生产厂家只需要根据电池包的具体结构尺寸来调整换热板的相关尺寸和流道个数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蛇形微通道扁管(2)和集管(3),所述的底板(1)的一侧面与动力电池相贴紧,另一面设有多个形状与蛇形微通道扁管(2)相适配的凹槽(1a),所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2)放置于凹槽(1a)中并与底板(1)相固定,所述的集管(3)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集管(3)内流动有冷却介质,所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接入集管(3),使冷却介质从蛇形微通道扁管(2)内流过,所述的集管(3)包括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每个所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与第一集管(31)连通,出水端与第二集管(32)连通,所述的第一集管(31)和第二集管(32)均一端与外接温度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平行地设置在底板(1)长边外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的长边形成有翻边(11),所述的翻边(11)向底板(1)与蛇形微通道扁管(2)配合的一侧面翻折,所述的翻边(11)用于加强底板(1)整体强度同时辅助凹槽(1a)限制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翻边(11)上形成有翻边槽(11a),所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过相应的翻边槽(11a)后,接入集管(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置有插头(21),同一蛇形微通道扁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插头(21)高度平齐,所述的第一集管(31)与第二集管(32)上设置有插槽(33),所述的插槽(33)与插头(21)数量、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的插头(21)插入相应插槽(33)中并与插槽(33)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介质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工质或纯液相的制冷剂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为铝合金材质,蛇形微通道扁管(2)为铜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为空调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88084.XU CN205752458U (zh) | 2016-06-16 | 2016-06-16 |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88084.XU CN205752458U (zh) | 2016-06-16 | 2016-06-16 |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52458U true CN205752458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738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88084.XU Active CN205752458U (zh) | 2016-06-16 | 2016-06-16 |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5245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21455A (zh) * | 2017-01-18 | 2018-07-24 |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换热器和动力电池组件 |
CN109616715A (zh) * | 2018-10-16 | 2019-04-12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集成水冷系统 |
-
2016
- 2016-06-16 CN CN201620588084.XU patent/CN2057524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21455A (zh) * | 2017-01-18 | 2018-07-24 |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换热器和动力电池组件 |
CN109616715A (zh) * | 2018-10-16 | 2019-04-12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集成水冷系统 |
CN109616715B (zh) * | 2018-10-16 | 2021-12-10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集成水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17212A (zh) | 新能源客车车厢和电池集中热管理系统 | |
CN207955255U (zh) | 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05846012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包换热板 | |
CN204885359U (zh) | 一种电池组温度调节系统 | |
CN103682511B (zh) | 电动汽车 | |
CN208576388U (zh) | 集成电池温度控制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3855441A (zh) | 一种新型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 |
CN208931069U (zh) | 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107039705A (zh) |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加热集成装置及系统 | |
CN110212265A (zh) | 一种直流快充液冷电池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 |
CN209079583U (zh) | 新能源客车车厢和电池集中热管理系统 | |
CN106450093A (zh) | 一种圆柱体动力电池液冷热控箱体 | |
CN205946492U (zh) | 水冷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水冷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 |
CN209744708U (zh) | 一种ptc水加热器多路流道层结构 | |
CN107575976A (zh) | 相对封闭空间的散热系统 | |
CN206001673U (zh) | 散热装置和变频空调 | |
CN205752458U (zh) | 车用动力电池包换热结构 | |
CN206312969U (zh) | 一种圆柱体动力电池液冷热控箱体 | |
CN208630306U (zh) | 基于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的客车 | |
CN104807350A (zh) |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 | |
CN105720325A (zh) | 一种多选择的pack热管理装置 | |
CN206749518U (zh)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
CN107732348A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散热系统 | |
CN110077194A (zh) | 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06602170A (zh) | 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