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1653U - 防雷电缆 - Google Patents

防雷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1653U
CN205751653U CN201620394635.9U CN201620394635U CN205751653U CN 205751653 U CN205751653 U CN 205751653U CN 201620394635 U CN201620394635 U CN 201620394635U CN 205751653 U CN205751653 U CN 20575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onofilament
aluminium alloy
middle level
inter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46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光明
吴斌
杨龙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LI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LI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LI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LI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46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1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1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缆,所述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结构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6根铝合金单丝,所述中层为4根疏绕线,所述外层为11对对绞单丝绞合。其中,所述内层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所述中层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层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自所述电缆截面为左向。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可以在雷击条件下显著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风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防雷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电缆。
背景技术
当今的世界,正向着清洁的绿色能源方向在发展。太阳能、风能及其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能源,特别是风能,其巨大的储量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们知道,风力发电机大都建在广阔的田野或浩瀚无际的大海上,风力越大,发电效率也越高。同时也给风机带来一个问题,它需要承受最严酷恶劣的气候条件。由于它所安装的地域比较偏远,且往往成为附近最高建筑物,显著增大了其遭到雷击的可能性,通常风力发电机不是“如果”,而是“何时”被雷电击中。
纵观整个电线电缆生产史,铜或铝材料生产的电缆,从小截面35mm2到大截面2000mm2,其导体结构均采用同心式正规绞合,其排列方式为1+6+12+18+24,也就是中心层7根铜(或铝)线,外层12根,再外层18根,最外层24根,加起来正规绞合导体根数一共61根。这种正规绞合结构的电缆,作为通电的载体是无可厚非的,而一旦受到雷击,电缆将出现“集肤效应”,这意味着导体表面附近的电流密度较大,而导体中心的电流密度较小,这将导致电缆被击穿,附件被损坏,机组将停止发电。
因此,对于风力发电机组,亟需一种具有优异阻燃性能的风力防雷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缆,所述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结构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6根铝合金单丝,所述中层为4根疏绕线,所述外层为11对对绞单丝绞合。其中,所述内层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所述中层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层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左向。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导体规格为70mm2,单丝直径为1.63mm。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导体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含有0.45~0.60%的铁,0.03~0.08%的硅,0.05~0.10%的锌,以及2~3%的稀土。
优选地,所述电缆还具有设于所述铝合金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材料以重量百分比含有:55%的硅烷交联聚乙烯,45%的阻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可以在雷击条件下显著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风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电缆的铝合金材料比重小,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考虑到高频短暂事件(例如雷击)出现的“集肤效应”,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导体结构包括内层1,中层2和外层3。其中,所述内层1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即6根铝合金单丝导体的圆心连接起来形成正六边形;所述中层2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层3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左向。导体规格(导体总截面积)为70mm2,导体材料为铝合金,导体根数为32根,单丝直径为1.63mm。
这种结构打破了原有传统的电缆导体结构,采用的是6根平行线外加4根疏绕线作为中心线,外层再加上11对(每对为两根单丝对绞)绞合导体。这种结构我们称之为“蚕丝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电缆导体的集肤效应,保证了整根电缆的安全运行。
常规条件下,圆导体集肤效应的粗略计算如下:
Y CS = 11.18 R D C 2 + 8.8 - - - ( 1 )
其中,YCS:集肤效应值;RDC:导体直流电阻。
计算1m长绞线中各层展开的长度,按并联电阻计算公式,计算绞线的直流电阻R的公式如下:
其中,材料的电阻率;S:组成单丝的截面积;L:展开单丝的长度。
传统70mm2电缆导体结构为1+6+12(如图1所示),共19根单丝,每根单丝直径为2.14mm。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新结构导体,如图2~3所示,为6根平行线+4根疏绕+11对对绞单丝,一共32根单丝,每根单丝直径为1.63mm。
传统电缆与本实用新型电缆的两种不同结构的绞入系数见表1:
表1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公式(2)计算,就可知“蚕丝结构”直流电阻较常规绞合导体大。按公式1计算YCS值显著减小,从而降低集肤效应,保证了整个风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当雷击现象发生时,常规绞合导体的电流绝大多数集中在导体表面,而通过导体中心的电流极小,如图1所示。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蚕丝结构”导体,电流分别分布在6根中心线附近、4根疏绕线附近以及11对对绞绞线附近,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类似于大截面电缆中分割导体的原理(如2000mm2导体采用五分割模式),将通过导体的电流分散,有效减少了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即缓解了集肤效应),避免电缆在雷击过程中被击穿,从而保证整个风机机组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电缆采用的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成分含有0.45~0.60%的铁,0.03~0.08%的硅,0.05~0.10%的锌,以及2~3%的稀土。
传统电缆的导体有两种,纯铜和纯铝。纯铜性能好,但其价格高,且比重大,比一般纯铝电缆重3倍。因此风机的设计要求的承重量随之增大,纯铝电缆虽比重小,价格低,但性能较差,易腐蚀不易弯曲,抗拉强度低。所以长期以来除钢芯铝绞线外,所有与通电相关的电缆导体采用的都是铜。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不但性能可以与铜相媲美,而且比重小,且价格较铜低约50%。
铝合金导线的的工艺流程包括:铸锭——连铸连轧——拉丝——退火——绞制。
其中,铝锭:含铝量不低于99.7%;熔解温度:680±5℃;浇铸温度:720±5℃;精炼:加精炼剂,氮气搅拌,静止20分钟;退火:采用半退火;退火温度:300℃±10℃;保温时间:5小时。
传统的铝线电缆存在如下问题:
铝线的性能问题。原铝线的机械强度差,易于折断,长期使用铝线会脆化,不利于维修,而且铜线与铝线拧在一起,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接触电阻大,久而久之发生短路等现象,易发生火灾。另外铝线在机械式连接中,在压力作用下,长期运行后会发生不可回复的形变,即所谓的“蠕变”。“蠕变”发生后,原来的压紧力不够,接触点的压力减少使接触电阻迅速增大,电流流过后造成接头处过热,出现事故的风险增加,不安全系数大。
连接性能问题。过去的经验积累和认知中,铜铝连接一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铜和铝是两种不同的金属,存在电位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增加接触电阻,使接头处发热,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隐患。
上述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所以铝线电缆也迟迟未能实现,没有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铝合金导体的电缆,彻底改变了原纯铝的性能,各项技术指标都接近或超过铜,见表2(铜、铝、铝合金的金属特性对比)。同时对铝合金电缆的终端处理施用了多种方法,如镀层、过渡垫片、涂抹抗氧化剂,解决了铜和铝的连接问题。
表2
如表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电缆具有以下特性:
表3
以铝合金电缆代替铜电缆,能节约宝贵的铜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表4中的几个方面:
表4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具有设于所述铝合金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4,所述绝缘层4的材料的配比为:硅烷交联聚乙烯55%,阻燃料45%。从而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阻燃性可以提高至FT-4。
一般电缆的结构为导体+绝缘+护套。防雷电缆因为仅起到防雷击的作用,且考虑到电缆的经济性,防雷电缆就省略了电缆护套,即导体外面直接是绝缘。因此,防雷电缆对绝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绝缘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而且要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普通材料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往往电性能达标的材料,物理性能不能达标,或者相反。特别是一般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通常只能达到UL标准的VW-1或FT-2等级。在设计风机时,考虑到风机将会频繁遭受“雷击”的现实性,需要把电缆的阻燃性能提高至FT-4。本实用新型经过反复试验,提出国电缆的绝缘材料的配比为硅烷交联聚乙烯55%,阻燃料45%,从而将电缆的阻燃性提高至FT-4。
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结构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6根铝合金单丝,所述中层为4根疏绕线,所述外层为11对对绞单丝绞合,
其中,所述内层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
所述中层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
所述外层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左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导体的总截面积为70mm2,单丝直径为1.6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还具有设于所述铝合金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
CN201620394635.9U 2016-05-04 2016-05-04 防雷电缆 Active CN205751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4635.9U CN205751653U (zh) 2016-05-04 2016-05-04 防雷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4635.9U CN205751653U (zh) 2016-05-04 2016-05-04 防雷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1653U true CN205751653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4635.9U Active CN205751653U (zh) 2016-05-04 2016-05-04 防雷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16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6611A (zh) * 2019-06-24 2019-09-17 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高压设备电气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1032A (zh) * 2019-10-14 2020-03-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用防雷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6611A (zh) * 2019-06-24 2019-09-17 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高压设备电气连接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1032A (zh) * 2019-10-14 2020-03-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用防雷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0610B (zh) 融冰型架空地线
CN205751653U (zh) 防雷电缆
CN205318875U (zh) 耐高温耐高电压电缆
CN215417570U (zh) 一种低风压抗雷击架空绝缘电缆
CN201829224U (zh) 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抗拉防溅软电缆
CN106876031A (zh) 一种自阻尼低损耗高强度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CN105761808B (zh) 一种防雷电缆
CN202839098U (zh) 耐雷击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CN201397692Y (zh) 一种增容架空导线
CN102915805B (zh) 耐雷击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CN207441315U (zh) 一种光伏电缆
CN207558472U (zh) 一种自阻尼低损耗高强度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CN208834756U (zh) 高导铝合金芯高导铝绞线
CN202487258U (zh) 融冰型架空地线
CN104616724A (zh) 一种中强度耐热铝合金异型架空导线
CN214203234U (zh) 一种耐雷击铝包钢绞线
CN206040256U (zh) 抗腐蚀双绞架空导线
CN216623857U (zh) 特强钢芯高强耐热铝合金绞线
CN206040284U (zh) 减震型长距离架空电力传输导线
CN216250098U (zh) 一种耐油耐老化的机车车辆用电缆
CN209561053U (zh) 极寒地区用新型耐寒电缆
CN215298940U (zh) 一种电磁加热融冰导线
CN216212485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耐高温特种电缆
CN217113936U (zh) 绝缘光单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及包含其的架空输电线路
CN212181973U (zh) 一种耐低温的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