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0222U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50222U CN205750222U CN201620438850.4U CN201620438850U CN205750222U CN 205750222 U CN205750222 U CN 205750222U CN 201620438850 U CN201620438850 U CN 201620438850U CN 205750222 U CN205750222 U CN 2057502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pin
- gate control
- control lines
- grid
- source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控制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所述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且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和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包括多条栅极控制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限定出像素单元3,像素单元3包括薄膜晶体管31和像素电极32。多条栅线包括栅线G1、G2、G3、……、Gn,多条数据线包括S1、S2、S3、……、Sn,多条栅极控制线包括G1’、G2’、G3’、……、Gn’,其中,图1中仅示出了栅线G1、G2、G3、数据线S1、S2、S3、S4以及栅极控制线G1’、G2’、G3’。图1中为清楚的表示出栅极控制线和栅线的区别,将栅极控制线用虚线画出,栅线通过对应的栅极控制线与驱动电路1连接,该栅极控制线连接至驱动电路1的左侧,则栅极控制线在显示面板2的左侧形成扇区(fanout区)。数据线连接至驱动电路1的靠近像素单元3的一侧。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1采用一个芯片(one-chip)的结构,因此驱动电路1可通过栅线驱动薄膜晶体管31的栅极以及通过数据线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同理,栅极控制线还可以位于驱动电路1的右侧,此种情况不再具体画出。
但是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栅极控制线与数据线连接于驱动电路1的不同侧,该栅极控制线主要连接于驱动电路1的两侧,导致显示面板2两侧的扇区面积较大,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用于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控制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
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且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栅线和所述栅极控制线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栅极控制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栅线顺序排列,与所述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顺序排列。
可选地,与所述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形状非顺序排列。
可选地,所述栅极控制线和所述数据线依次交替设置。
可选地,每隔多个数据线设置一个栅极控制线。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异形显示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
所述栅极数据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用于连接对应的栅线;
所述源极输出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数据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所述源极输出引脚依次交替设置。
可选地,每隔多个源极输出引脚设置一个栅极输出引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种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驱动电路;2、显示面板;3、像素单元;4、时序控制器;31、薄膜晶体管;32、像素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的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包括栅极控制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3,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和设置于驱动电路1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且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2的同一侧。其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为数据线的用于与驱动电路1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的一端,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为栅极控制线的用于与驱动电路1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多条栅线可包括栅线G1、G2、G3、……、Gn,多条数据线包括S1、S2、S3、……、Sn,其中,图2中仅以栅线G1、G2、G3以及数据线S1、S2、S3、S4为例进行描述。栅极控制线和栅线对应设置,优选地,每一条栅线对应于一条栅极控制线,因此栅极控制线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栅极控制线可包括G1’、G2’、G3’、……、Gn’,其中,图2中仅以G1’、G2’、G3’为例进行描述。从图2可以看出,栅线G1和栅极控制线G1’对应,栅线G1和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1’连接,栅极控制线G1’和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从而实现栅线G1通过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1’和栅极输出引脚与驱动电路1连接;栅线G2和栅极控制线G2’对应,栅线G2和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2’连接,栅极控制线G2’和驱动电路1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从而实现栅线G2通过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2’和栅极输出引脚与驱动电路1连接;栅线G3和栅极控制线G3’对应,栅线G3和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3’连接,栅极控制线G3’和驱动电路1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从而实现栅线G3通过对应的栅极控制线G3’和栅极输出引脚与驱动电路1连接。图2中为清楚的表示出栅极控制线和栅线的区别,将栅极控制线用虚线画出。
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1具备四个侧边,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2的靠近驱动电路1的一侧,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2的靠近驱动电路1的一侧,因此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2的同一侧。
优选地,栅线和栅极控制线同层设置。在制造栅线的过程中可同步形成栅极控制线,使得栅线和栅极控制线同层设置,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优选地,栅极控制线与数据线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多条数据线之间平行设置,多条栅极控制线之间平行设置,而栅极控制线和数据线之间也平行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便于栅极控制线的排布,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中的布线的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栅线顺序排列,与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顺序排列。如图2所示,栅线G1、G2、G3从上至下顺序排列,且栅线之间平行设置,栅极控制线G1’、G2’、G3’从左至右顺序排列。
本实施例中,栅极控制线和数据线依次交替设置。如图2所示,栅极控制线和数据线按照栅极控制线G1’、数据线S1、栅极控制线G2’、数据线S2、栅极控制线G3’、数据线S3的顺序设置。
图3为实施例一种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1上设置有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驱动电路1的同一侧。优选地,栅极输出引脚的数量和栅极控制线的数量相同,源极输出引脚的数量和数据线的数量相同。多个栅极输出引脚可包括栅极输出引脚L1、L2、L3、……、Ln,多个源极输出引脚可包括源极输出引脚M1、M2、M3、……、Mn,图3中仅以栅极输出引脚L1、L2、L3以及源极输出引脚M1、M2、M3为例进行描述。优选地,每一条栅极控制线对应于一个栅极输出引脚,每一条数据线对应于一个源极输出引脚,如图2和图3所示,栅极输出引脚L1对应于栅极控制线G1’,栅极输出引脚L2对应于栅极控制线G2’,栅极输出引脚L3对应于栅极控制线G3’,源极输出引脚M1对应于数据线S1,源极输出引脚M2对应于数据线S2,源极输出引脚M3对应于数据线S3。栅极控制线G1’和栅极输出引脚L1连接,从而实现栅极控制线G1’通过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L1和驱动电路1连接;栅极控制线G2’和栅极输出引脚L2连接,从而实现栅极控制线G2’通过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L2和驱动电路1连接;栅极控制线G3’和栅极输出引脚L3连接,从而实现栅极控制线G3’通过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L3和驱动电路1连接。数据线S1和源极输出引脚M1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线S1通过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M1和驱动电路1连接;数据线S2和源极输出引脚M2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线S2通过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M2和驱动电路1连接;数据线S3和源极输出引脚M3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线S3通过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M3和驱动电路1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栅极输出引脚位于驱动电路1的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以便于栅极控制线连接至驱动电路1的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源极输出引脚位于驱动电路1的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以便于数据线连接至驱动电路1的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依次交替设置。如图3所示,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按照栅极输出引脚L1、源极输出引脚M1、栅极输出引脚L2、源极输出引脚M2、栅极输出引脚L3、源极输出引脚M3的顺序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栅线和栅极控制线之间的连线更加方便,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了工艺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像素单元3包括薄膜晶体管31和像素电极32。薄膜晶体管31可包括栅极、有源层、源极和漏极,栅线和对应的薄膜晶体管31的栅极连接,数据线和对应的薄膜晶体管31的源极连接。像素电极32与薄膜晶体管31的漏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采用一个芯片(one-chip)的结构,该驱动电路1集成了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的功能,因此该驱动电路1可通过栅线驱动薄膜晶体管31的栅极以及通过数据线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时序控制器4,该时序控制器4用于向驱动电路1输出时序控制信号。
图4为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栅线G1、G2、G3从上至下顺序排列,栅极控制线G1’、G2’、G3’从右至左顺序排列。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显示装置可应用于车载领域,即:显示装置可以为车载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还可以使得显示装置实现无边框显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栅极控制线的布线简单,降低了工艺复杂度,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良率高且信赖性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与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根据显示面板2的形状非顺序排列。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可以为异形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的形状为非方形时,该显示面板2可称为异形显示面板。图5中所示的显示面板2的形状为倒梯形。图5中以栅极控制线G1’、G2’、G3’为例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栅极控制线G1’与栅线G1连接,栅极控制线G2’与栅线G2连接,栅极控制线G3’与栅线G3连接,栅极控制线按照栅极控制线G1’、栅极控制线G3’、栅极控制线G2’的顺序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显示装置实现异形边框显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栅极控制线的布线简单,降低了工艺复杂度,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良率高且信赖性高。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显示面板2的形状为弧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还可以使得显示装置实现无边框显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栅极控制线的布线简单,降低了工艺复杂度,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良率高且信赖性高。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隔多个数据线设置一个栅极控制线,每隔多个源极输出引脚设置一个栅极输出引脚。
如图7所示,每隔两个源极输出引脚设置一个栅极输出引脚,例如:图7中源极输出引脚和栅极输出引脚按照源极输出引脚M1、源极输出引脚M2、栅极输出引脚L1、源极输出引脚M3、源极输出引脚M4、栅极输出引脚L2的顺序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显示面板2中画出了栅线G1、G2和栅极控制线G1’、G2’,其余结构均未具体画出。
本实用新型中,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确定。因此,不同分辨率的显示装置中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以是不同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还可以使得显示装置实现无边框显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栅极控制线的布线简单,降低了工艺复杂度,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良率高且信赖性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和设置于驱动电路1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所述栅极数据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用于连接对应的栅线;所述源极输出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数据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驱动电路1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栅极输出引脚用于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源极输出引脚用于与对应的数据线连接。优选地,栅极输出引脚的数量和栅极控制线的数量相同,源极输出引脚的数量和数据线的数量相同。多个栅极输出引脚可包括栅极输出引脚L1、L2、L3、……、Ln,多个源极输出引脚可包括源极输出引脚M1、M2、M3、……、Mn,图3中仅以栅极输出引脚L1、L2、L3以及源极输出引脚M1、M2、M3为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依次交替设置。如图3所示,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按照栅极输出引脚L1、源极输出引脚M1、栅极输出引脚L2、源极输出引脚M2、栅极输出引脚L3、源极输出引脚M3的顺序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栅线和栅极控制线之间的连线更加方便,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了工艺复杂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选地,每隔多个源极输出引脚设置一个栅极输出引脚,此种情况不再具体画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避免了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和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同侧,降低了显示面板两侧的扇区面积,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框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控制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像素单元,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
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源极输出引脚连接,所述栅线与对应的栅极控制线连接,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栅极输出引脚连接,且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和所述栅极控制线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顺序排列,与所述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顺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栅线连接的栅极控制线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形状非顺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线和所述数据线依次交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隔多个数据线设置一个栅极控制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非方形显示面板。
1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的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
所述栅极数据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用于连接对应的栅线;
所述源极输出引脚用于连接对应的数据线的连接端,所述栅极控制线的连接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端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源极输出引脚位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同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输出引脚和所述源极输出引脚依次交替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隔多个源极输出引脚设置一个栅极输出引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38850.4U CN205750222U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38850.4U CN205750222U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50222U true CN205750222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736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38850.4U Active CN205750222U (zh) | 2016-05-13 | 2016-05-13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502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9208A (zh) * | 2016-05-13 | 2016-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CN107346071A (zh) * | 2017-09-07 | 2017-11-14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tft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
2016
- 2016-05-13 CN CN201620438850.4U patent/CN2057502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9208A (zh) * | 2016-05-13 | 2016-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WO2017193647A1 (zh) * | 2016-05-13 | 2017-11-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CN107346071A (zh) * | 2017-09-07 | 2017-11-14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tft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39208A (zh) | 显示装置和驱动装置 | |
CN104699347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0537328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TWI377545B (en) |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therefor, and inspe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3529993B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791192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테스트 방법 | |
US20090251404A1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054454A (zh) |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5630251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118464B (zh) | 一种goa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 |
CN106201072A (zh)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233367B (zh) |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 |
CN103472606A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16218216A (ja) | 表示パネル | |
CN105335003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电路 | |
EP2690491B1 (en) |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3744239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控阵列基板结构 | |
CN106155449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6547127A (zh) |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120025874A (ko) | 게이트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05242416A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54680A (zh) | 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 | |
CN102543028A (zh) | 一种闸极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液晶显示系统 | |
CN103426415A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波形驱动方法 | |
CN104142588B (zh) |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