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4765U - 可自调整的卡扣 - Google Patents

可自调整的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4765U
CN205744765U CN201620666815.8U CN201620666815U CN205744765U CN 205744765 U CN205744765 U CN 205744765U CN 201620666815 U CN201620666815 U CN 201620666815U CN 205744765 U CN205744765 U CN 205744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p
component
main body
gag lever
lever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668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亮
赵斐
田珊珊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668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4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4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4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用于卡装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包括固连于支撑件上方的卡头,于卡头外周面上形成有卡装第一构件的凹陷部,还包括卡座,卡座包括主体以及外突于主体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卡块,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还包括限位件,其被收容于所述空腔内,具有连接于空腔内的弹性件,以及固连于弹性件上并与支撑件固连的限位杆,限位杆长度大于主体的外径长度,第二构件被限制在卡块和限位杆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通过在卡头与卡座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第二构件可相对于第一构件产生相对运动而不损坏卡扣,不仅保护了零部件,而且延长了卡扣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可自调整的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
背景技术
卡扣连接是零部件之间连接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目前现有的卡扣只可以实现简单的硬性的连接,通过卡扣连接的两个零部件之间不能相对运动,也即卡扣不可吸收零部件的公差,若两个零部件之间需要相对运动时,易出现卡扣损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以实现通过卡扣连接的两个零部件之间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形成对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卡装,包括
卡头,固连于支撑件上方,于卡头外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构件由所述卡头的头部套入后,所述第一构件被限制在凹陷部内;
卡座,包括主体以及外突于所述主体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卡块,所述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
限位件,被收容于所述空腔内,具有连接于所述空腔内的弹性件,以及固连于所述弹性件上并与所述支撑件固连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长度大于所述主体外径长度,所述第二构件由所述主体的底部套入并越过所述卡块后,所述第二构件被限制在所述卡块和所述限位杆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横向贯通槽,所述限位杆由所述横向贯通槽中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宽度小于所述横向贯通槽的槽宽。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卡头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颈部,所述支撑件为向所述卡头的头部方向弯曲的圆盘状。
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向所述主体的外部延伸的突沿,所述突沿与所述卡块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方向上间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被设置成沿所述主体径向延伸的弹簧。
进一步的,于所述弹簧的中部连接有加强块,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加强块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块具有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所述加强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杆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包括半锥台形的第一卡头,以及与所述第一卡头固连的、与所述第一卡头的锥度相同的锥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卡头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扣,通过具有弹性件的限位件连接卡座和与卡头固连的支撑件,使得卡头和卡座之间可以具有任意方向的相对运动而不损坏卡扣,不仅保护了零部件,而且延长了卡扣的使用寿命。
(2)通过将限位杆至于贯通槽中,且可以限制卡头和卡座沿贯通槽宽度方向的相对运动,能够避免弹性件损坏,进一步延长了卡扣的使用寿命。
(3)限位杆宽度小于贯通槽的槽宽,使卡头和卡座沿贯通槽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较大的运动余量。
(4)凹陷部设于卡头与支撑件连接的颈部,且支撑件设置为圆盘状,使得支撑件可改变自身形变量吸收第一构件厚度方向的公差。
(5)主体顶部设置向外延伸的突沿,可以防止支撑件变形过度,突沿与卡块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方向上间距设置,避免突沿影响卡快和限位杆对第二构件厚度方向的限制。
(6)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易于加工且弹力好。
(7)弹簧中部连接加强块,可以增加结构强度。
(8)加强杆与限位杆垂直设置,使得卡头与卡座之间可具有相对较大运动量而不损坏卡扣。
(9)卡头设置半锥台型第一卡头与锥形板,不仅便于第一构件的安装与拆卸,而且可以对第一构件形成有效的卡制。
(10)锥形板与第一卡头垂直连接,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整的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整的卡扣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中卡座相对于卡头右移的仰视图;
图5为图2中卡座相对于卡头后移的仰视图;
图6为图2中卡座相对于卡头逆时针旋转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卡头,101-第一卡头,102-锥形板,103-凹陷部,104-腔体,2-卡座,201-主体,202-卡块,2021-凸棱,203-突沿,204-横向贯通槽,205-空腔,206-卡块槽,3-限位件,301-限位杆,302-弹簧,303-加强块,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均以主视图为参考对象,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加以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第一与第二并无顺序关系。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用以对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卡装,结合图1至图4所示,包括卡头1、卡座2、限位件3以及支撑件4,其中卡头1可为固连于支撑件4上的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卡头,以用于卡装第一构件。为了便于第一构件的安装与拆卸,本实施例中卡头1被设置为包括半锥台形的第一卡头101,还包括与第一卡头101垂直连接的锥形板102,而锥形板102除了垂直于第一卡头101,也可与第一卡头101不垂直,且为了节约材料,第一卡头101被具体设置为内部形成有腔体104的薄壁件,锥形板102与第一卡头101的锥度相同且插入腔体104内与第一卡头101内壁连接。当然第一卡头101除了可为上述结构,其还可为实心的半锥台形或半棱台形。为了对第一构件形成有效限制,在第一卡头101外周面上于第一卡头101与支撑件4连接的颈部形成有凹陷部103,使得第一构件由卡头1的头部套入后,第一构件可被限制在凹陷部103内,而为了加工方便,锥形板102上并未设置凹陷部103,当然凹陷部103也可设置在锥形板102上,且为了使凹陷部103与支撑件4配合限制第一构件,凹陷部103设于卡头1外周面与支撑件4连接的颈部,其当然也可不设置在卡头1与支撑件4连接的颈部。本实施例中卡头1除了可为上述结构外,当然其也可为完整的实心或空心的锥台或棱台,还可由多个锥形板组合而成。
为了使得厚度公差范围较大的第一构件均能被有效卡装在凹陷部103内,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设置为向卡头1的头部方向弯曲的圆盘状,也即支撑件4可通过自身形变量吸收第一构件厚度方向的公差。当然支撑件4除了为圆盘状,其也可为不弯曲的平板,还可为间隔布置的向卡头1的头部方向弯曲的多块薄板或多根杆。
为了方便与限位件3连接,卡座2被设置为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205的主体201,以使限位件3被收容于空腔205内。为了便于安装第二构件,主体201设置为圆环柱状,而其除了可为圆环柱状,还可为方形的环柱状或其他形状。为了便于第二构件的安装与拆卸,在主体201上形成有卡块槽206,卡块202设置于卡块槽206中且下端与卡块槽206下边沿连接,在卡块202外侧面上形成有凸棱2021,卡块202外突于主体201设置且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形变。为了对第二构件形成有效夹持且便于加工,卡块202数量为沿主体201径向设置的两个,其数量还可为多个。为了限制卡座2相对于限位件3的运动,在主体201上形成有横向贯通槽204,贯通槽204沿主体201径向设置,其截面形状近似U形,当然贯通槽204截面除了设置为U形外,其还可设置为半圆形或其他形状;为了在支撑件4发生形变时对支撑件4提供有效的支撑,在主体201的顶部于贯通槽204的边沿设有向主体201的外部延伸的突沿203,突沿203形状近似月牙形状,数量为两个,其还可为间隔布置的多个,当然也可不设置突沿203。为了避免突沿203影响限位杆301与卡块202对第二构件的限制,突沿203与卡块202于主体201的中心线方向上间距设置。
为了使卡座2具有相对于卡头1的相对运动而不损坏卡扣,限位件3被设置为具有连接于空腔205内的弹性件以及固连于弹性件上的且与支撑件4固连的限位杆301。为了使第二构件由主体201的底部套入并越过卡块202后,第二构件可被限制在卡块202和限位杆301之间,限位杆301长度被设置为大于主体201外径长度。为了限制卡座2相对于卡头1在某一方向的相对运动,避免损坏弹性件,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01被设于贯通槽204中,如此设置卡座2相对于卡头1可沿贯通槽204长度方向任意运动,而又为了使卡座2相对于卡头1可沿贯通槽204宽度方向运动,限位杆301的宽度小于横向贯通槽204的槽宽,当然限位杆301的宽度也可等于横向贯通槽204的槽宽,只是如此会限制卡座2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宽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横向贯通槽204,如此设置有可能使卡座2相对于卡头1运动余量较大而易于损坏弹性件。为了使弹性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大的结构强度,弹性件被设置成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延伸的弹簧302,弹簧302的中部连接有加强块303,加强块303与限位杆301固连。为了使得卡座2相对卡头1具有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有相对较大的运动余量而不损坏卡扣,弹簧302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设置,当然弹簧302也可不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设置。为了方便与弹簧302连接,加强块303具有沿主体201的径向延伸设置的长度,其截面形状近似长方体形,当然加强块303截面形状还可设置为椭圆形、正反形或其他形状。为了使得卡座2相对于卡头1具有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的运动而限制其沿横向贯通槽204宽度方向的运动,加强块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杆30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当然加强块的长度方向也可与限位杆301的长度方向不垂直。加强块303的设置可以增加弹性件的结构强度,当然也可不设置加强块303,只是不设置加强块303不方便与限位杆301连接,结构强度也相对较差。本实施例中弹性件除了为上述结构,其还可设置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比如说图中弹簧302具体为薄板连续弯折成类似Z形,其还可设置为螺旋弹簧。
本卡扣在使用时第二构件上表面被限位杆301限制,下表面被卡块202限制,且因弹性件连接于空腔205内,还与限位杆301连接,使得厚度公差范围较大的第二构件均能被有效卡置于卡块202和限位杆301之间,也即卡扣可以吸收由于二构件厚度方向的公差。本实施例还使得第二构件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构件沿主体201的中心线方向的运动,弹性件的设置同样可以避免卡扣损坏,也即卡扣可以吸收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上下运动的公差。
卡座2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为卡座2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右移动后的状态,由于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右移动时,可以避免卡扣损坏。卡座2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左移动时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见,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沿横向贯通槽204长度方向运动时不会损坏卡扣,也即卡扣可以吸收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左右运动的公差。
卡座2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宽度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为卡座2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后移动后的状态,由于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后移动时,可以避免卡扣损坏。卡座2相对于卡头1沿横向贯通槽204向前移动时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见,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沿横向贯通槽204宽度方向运动时不会损坏卡扣,也即卡扣可以吸收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前后运动的公差。
卡座2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卡头1相对旋转,如图6所示为卡座2相对于卡头1发生逆时针旋转后的状态,由于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逆时针旋转时,可以避免卡扣损坏。卡座2相对于卡头1顺时针旋转时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见,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旋转运动时不会损坏卡扣,也即卡扣可以吸收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旋转运动的公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卡扣可吸收多层次,多方向的公差,且可使被连接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有一定范围内的相对运动,既保护了零部件,又延长了卡扣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自调整的卡扣,形成对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卡装,其特征在于:
卡头(1),固连于支撑件(4)上方,于卡头(1)外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103),以使所述第一构件由所述卡头(1)的头部套入后,所述第一构件被限制在凹陷部(103)内;
卡座(2),包括主体(201)以及外突于所述主体(201)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卡块(202),所述主体(20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205);
限位件(3),被收容于所述空腔(205)内,具有连接于所述空腔(205)内的弹性件,以及固连于所述弹性件上并与所述支撑件(4)固连的限位杆(301),所述限位杆(301)长度大于所述主体(201)外径长度,所述第二构件由所述主体(201)的底部套入并越过所述卡块(202)后,所述第二构件被限制在所述卡块(202)和所述限位杆(30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201)上形成有横向贯通槽(204),所述限位杆(301)由所述横向贯通槽(204)中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1)的宽度小于所述横向贯通槽(204)的槽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03)形成于所述卡头(1)与所述支撑件(4)连接的颈部,所述支撑件(4)为向所述卡头(1)的头部方向弯曲的圆盘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201)的顶部,设有向所述主体(201)的外部延伸的突沿(203),所述突沿(203)与所述卡块(202)于所述主体(201)的中心线方向上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被设置成沿所述主体(201)径向延伸的弹簧(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弹簧(302)的中部连接有加强块(303),所述限位杆(301)与所述加强块(303)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303)具有沿所述主体(201)的径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所述加强块(3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杆(30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包括半锥台形的第一卡头(101),以及与所述第一卡头(101)固连的、与所述第一卡头(101)的锥度相同的锥形板(1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调整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板(102)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卡头(101)上。
CN201620666815.8U 2016-06-29 2016-06-29 可自调整的卡扣 Active CN205744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6815.8U CN205744765U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自调整的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6815.8U CN205744765U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自调整的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4765U true CN205744765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66815.8U Active CN205744765U (zh) 2016-06-29 2016-06-29 可自调整的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47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306A (zh) * 2018-02-10 2018-09-07 冒建 一种可拆卸旋转连接扣
CN113815558A (zh) * 2021-10-27 2021-12-21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减震器
CN115384391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篷的快拆装联结组件以汽车车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306A (zh) * 2018-02-10 2018-09-07 冒建 一种可拆卸旋转连接扣
CN113815558A (zh) * 2021-10-27 2021-12-21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减震器
CN115384391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篷的快拆装联结组件以汽车车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4765U (zh) 可自调整的卡扣
US7117766B1 (en) Wrench assembly
JP2008221843A5 (zh)
CN105587095B (zh) 高度可调的龙骨和包括其的地板安装系统
CN103064166B (zh) 用于滤镜支架的夹片
CN202833472U (zh) 一种用于固定操作面板的卡槽座板
CN205293604U (zh) 新型水轮机叶片存放架
CN202048063U (zh) 一种家具连接扣件
CN207677145U (zh) Hsd线端直式母头
CN106002671A (zh) 全自动控制的汽车零件夹紧平台
CN206592388U (zh) 一种汽车零件通用卡扣
CN203911107U (zh) 卡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线缆连接装置
CN211736240U (zh) 一种大平面的墙面整平刮板
CN205743525U (zh) 门窗玻璃压线的卡件
CN210458811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打磨片的钢轨打磨车
CN206598450U (zh) 导杆支座
CN209090398U (zh) 一种柜体连接件
CN205106986U (zh) 可翻转定位脚踏板结构
CN205244080U (zh) 自锁紧螺钉
CN106080435A (zh) 母线固定系统
JP5495214B2 (ja) パイプ保持具
CN205817367U (zh) 一种铝板旋切加工用装夹锁座
CN210429296U (zh) 一种嵌入式固定结构固态硬盘
CN203335703U (zh) 一种多角度弹性支撑装置
CN204081505U (zh) 一种固定对拉金属杆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