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6464U -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 Google Patents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6464U
CN205726464U CN201620397184.4U CN201620397184U CN205726464U CN 205726464 U CN205726464 U CN 205726464U CN 201620397184 U CN201620397184 U CN 201620397184U CN 205726464 U CN205726464 U CN 205726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electrode
heat pipe
bipolar electrode
electronic cigar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71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71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6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6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646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包括电热丝和微孔陶瓷管,电热丝主体部分预埋在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电热丝通过接线引脚引出微孔陶瓷管外部。微孔陶瓷管上下两端各设置致密连接件。电热丝两接线引脚从微孔陶瓷管的下端引出,该下端的致密连接件为金属连接环,该金属连接环上侧设置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的连接桩。金属连接环下侧设置双电极导电连接环,该双电极导电连接环由内环电极和外环电极构成,外环电极与金属连接环电连接或一体成型,外环电极与内环电极之间设置绝缘环。双电极连接环内、外环电极各与电热丝两接线引脚电连接。在使用本加热管时,将双电极导电连接环与雾化芯的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设置螺纹连接便可以实现。

Description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 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领域的产品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器中使用的加热部件,是一种陶瓷复合的电子烟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使用上述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是通过电阻丝加热一种液体的电子烟液,使电子烟液雾化后,吸食电子烟的雾。
公知电子烟的雾化装置是做成一个雾化室,雾化室内设置雾化芯。如图4所示,是一种公知结构的雾化芯,雾化芯由筒形壳体和内设电阻丝101组成,电阻丝101缠绕成螺旋状,螺旋状电阻丝101的螺旋体内部再设置绳状导液棉102,通过导液棉102,再经过位于雾化芯外壳侧面开设的进液孔103与一外部储液室连通,以便于导液棉102的渗透作用将电子烟液导入雾化芯的电阻丝101处加热雾化。电阻丝101的两端则通过导线引脚104与一电极座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上述这种传统的雾化芯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电阻丝101直接设置在导液棉102外侧,并与导液棉102直接紧密接触,导液棉102内始终浸透着电子烟烟液,在准备吸食而接通电源时,电阻丝101需要逐步加热升温,雾化渗透到导液棉102的电子烟液。在雾化芯使用过程中,由于电阻丝101与导液棉102直接接触,在加热过程中容易造成直接接触部分的导液棉102碳化、焦化,失去渗透导液作用,影响导液棉102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碳化和焦化过程中容易沾染电阻丝外侧,使电阻丝101本身发热导热能力降低,甚至造成电阻丝硬化变脆,影响电阻丝的使用寿命。这种结构的电阻丝及导液棉的结合结构,使其很难从雾化芯中拆除更换。
二由于导液棉的渗透作用,在未吸食状态时导液棉中的电子烟液是处于饱和状态的,而此时导液棉不仅可以导入电子烟液,导液棉内的电子烟液也有可能渗出聚集滴下,滴下的电子烟液又会从雾化芯下端的进气孔漏出,造成漏液的困扰。
三是使用导液棉和电热丝结合的结构时,由于导液棉是纤维物质,缺乏必要的刚性,在安装时必须进行人工手动安装,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自动生产。
最为突出的缺陷是,这种结构的加热丝使用在电子烟中时,必须配合导液棉,才能实现导入液体,加热液体,雾化液体的作用,所以上述存在的缺陷都是导液棉本身产生的不能克服的缺陷。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设计了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不使用导液棉的电子烟雾化加热管,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其可以替代使用导液棉与电阻丝相结合的结构,设置在雾化装置中,可以很容易的更换,避免使用电阻丝和导液棉的雾化芯整体寿命低而产生的浪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包括电热丝和微孔陶瓷管,所述电热丝主体部分预埋在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电热丝通过接线引脚引出微孔陶瓷管外部;所述微孔陶瓷管上下两端各设置致密连接件。
上述所述的电热丝在微孔陶瓷管内呈螺旋形缠绕设置,靠近微孔陶瓷管内壁,部分电热丝主体突出于陶瓷管内壁表面。
上述所述的电热丝两接线引脚从微孔陶瓷管的下端引出,该下端的致密连接件为金属连接环,该金属连接环上侧设置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的连接桩;金属连接环下侧设置双电极导电连接环,该双电极导电连接环由内环电极和外环电极构成,外环电极与金属连接环电连接或一体成型,外环电极与内环电极之间设置绝缘环;双电极连接环内、外环电极各与电热丝两接线引脚电连接。
所述加热管的上端致密连接件为金属连接环或者致密陶瓷连接环,该致密连接件设置有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的连接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上述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包括设置有侧壁进液孔的雾化芯外筒、加热管和双电极导电连接柱;所述加热管设置在雾化芯外筒内部,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设置在雾化芯外筒下端,并与其密闭连接。所述加热管两接线引脚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分别电连接。所述加热管为陶瓷复合加热管,加热管电热丝两接线引脚分别连接到加热管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所述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设置有内层电极棒和外层电极环。所述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连接外部加热电路。
所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竖直设置在雾化芯外筒内,与雾化芯外壳同轴设置;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
上述所述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的方式为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设置外螺纹,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设置内螺纹;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内环电极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内层电极棒之间抵紧接触连接。
上述所述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的方式为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内环设置内螺纹,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棒设置外螺纹;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之间抵紧接触连接;所述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内层电极棒设置进气孔。
上述所述的加热管下端的金属连接环与加热管微孔陶瓷管之间紧密连接,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外缘与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内缘螺纹紧密连接,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外缘与雾化芯外筒内壁密封连接,构成雾化芯外筒下端的密闭结构;所述加热管上端致密连接件与微孔陶瓷管紧密连接,致密连接件上侧设置雾化芯上盖,雾化芯上盖与致密连接件密封连接,构成雾化芯外筒上端的密闭连接结构。
上述所述的陶瓷加热管的中段微孔陶瓷部位设置在对应于雾化芯外筒的进液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复合加热管通过将电阻丝预埋烧结在具有微孔的陶瓷管内,微孔陶瓷管可以直接接触电子烟液,不再使用电阻丝与导液棉相结合的雾化芯结构。不仅可以避免导液棉炭化、焦化的现象,也可以不用在导液棉焦化或者电热丝老化时丢弃整体的雾化芯。由于陶瓷管具有刚性,且陶瓷本身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可以大大增加雾化芯的使用时间,即使在雾化芯中这种陶瓷加热管损坏后,也可以直接拆卸加热管,更换加热管,即可实现雾化芯的再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另外,由于使用了微孔陶瓷材料后,陶瓷材料的微孔尺寸和孔隙率是可以进行人为设定的,因而可以保证其能够通过电子烟液,却不会使电子烟液在陶瓷管管壁上再次渗出聚集,也就不会滴下和漏液。从根本上杜绝了漏液的困扰。
本陶瓷复合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了致密的连接件,该连接件本身不会渗透电子烟液,在安装到雾化芯上时,保持陶瓷加热管安装在雾化芯中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缝隙,该两端的致密连接件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同时如果设置陶瓷复合加热管与雾化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制式化的结构,更加方便的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陶瓷复合加热管实施例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陶瓷复合加热管实施例1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陶瓷复合加热管的雾化芯组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上端连接件;2为微孔陶瓷管;3为电热丝接线;4为内环电极;5为绝缘环;6为连接桩;7为电热丝;8为电热丝接线;9为金属连接环;10为外环电极;11为电极棒;12为绝缘圈;13为雾化芯上盖;14为雾化芯外筒;15为进液孔;16为外层电极环;17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不用于限定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的陶瓷复合加热管剖面结构示意图。陶瓷复合加热管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发热的是电热丝7,另一部分是用于固定埋设电热丝7的是微孔陶瓷管2。该微孔陶瓷管2为圆筒结构,电热丝7本身缠绕成螺旋状,该螺旋状的电热丝7位于微孔陶瓷管2的内管壁处,且突出于微孔陶瓷管2内管壁的壁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陶瓷复合加热管由外壁到内壁的温度逐渐上升,在内壁处温度最高,而内壁内便是烟雾吸出管道,这样会增加雾化效果。
如图1、图2所示,电热丝7两端设置电热丝接线3和8,这些电热丝接线未被微孔陶瓷管2覆盖,以便于将该陶瓷复合加热管连接到加热电路中。
微孔陶瓷管2使用具有微孔的陶瓷材料烧结而成,设置这些微孔的目的是使微孔陶瓷管2内会吸附电子烟液,进而实现电子烟液的由外到内的渗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管中的电热丝接线3和8均从微孔陶瓷管2的下端引出,并与设置在微孔陶瓷管2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中的双电极分别连接,作为陶瓷复合加热管的对外接线电极。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电热丝7预埋到微孔陶瓷管2中的,使用陶瓷微孔导入液体,因而可以不再使用导液棉。但是,由于微孔陶瓷管2内埋设了电热丝7,为了预防电热丝7熔化或者变性,在烧结时温度不可能过高,因而形成的微孔陶瓷管2为低温烧结而成。这种微孔陶瓷管2的上下两端的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至于与其它部件连接时会留有较大缝隙,该缝隙暴露在储液室中则会产生漏液现象。同时由于微孔陶瓷管2是高温部件,紧靠其加设的硅胶垫等密封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何况硅胶垫升温后会产生不愉快的味道,影响电子烟口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实施例的微孔陶瓷管2的上下两端设置了致密的连接件。
其中微孔陶瓷管2下端的致密连接件就是上述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该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上侧设置有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的连接桩(图中未标出),而该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则是通过该些连接桩与微孔陶瓷管2一同模压成型后烧结在一起的。
该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作用之一是能够实现陶瓷加热管整体与其它部件连接时的密封,连接环9处由于未设置电热丝,因而其温度相对较低,对于硅胶密封垫的影响较小。
双电极导电连接环9的另一作用是兼做对外连接的电极,如图1所示,该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下侧一体设置了外环电极10,外环电极10内通过绝缘环5再设置一内环电极4,该内环电极4也为环状结构,内部作为气流通道。其中的电热丝接线3与内环电极4连接,电热丝接线8与外环电极10连接。
如图1所示,该微孔陶瓷管2的上端也设置上端连接件1,该上端连接件1为环形结构,也设置有向微孔陶瓷管2管壁内凸出的连接桩6,该连接桩6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和固定。而且该上端连接件1可以是金属环,也可使用致密陶瓷环。上述的微孔陶瓷管2上端的连接件1也是与微孔陶瓷管2一体成型后烧结而成的。
如图1所示,微孔陶瓷管2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外环电极10的外缘设置连外接螺纹,以便于将其安装在雾化芯内部。
上述的陶瓷加热管是这样制得的,首先,如果上端连接件1使用致密陶瓷连接件时,需要先行将该连接件1单独模压成型后,高温烧结。如果是使用金属连接件则需要预先加工成型。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及外环电极10也需要预先加工成型。然后将上端连接件1、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电热丝7一同模压成型,模压成型前还需要将电热丝接线8与外环电极10连接牢固。模压成型后按照微孔陶瓷的烧结温度进行低温烧结,烧结温度在900摄氏度以下为宜,过高容易造成金属件熔化或者变性。烧结完成后再安装绝缘环5和内环电极4,并将电热丝接线3与内环电极4电连接。
如图3所示,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复合加热管的电子烟的雾化芯剖面结构示意图。该雾化芯包括雾化芯顶部的环形盖13、雾化芯外筒14、陶瓷复合加热管和位于雾化芯外筒14底端的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该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包括外层电极环16和内层电极棒11,外层电极环16与内层电极棒11之间通过绝缘圈12电隔离,以避免电极之间出现短路现象。
其中,雾化芯外筒14为圆筒状结构,在该圆筒的桶壁上开设进液孔15,用于从外部储液室引入电子烟液。
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外层电极环16的外缘与雾化芯外筒14的下端固定连接,并设置密封圈17,用于连接处的密封,避免雾化芯外筒14内的电子烟液的泄露。固定连接形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紧配合连接,均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顶部的环形盖13与雾化芯外筒14上端固定并密封,环形盖13的中央设置通气孔,用于导出产生的雾化烟雾。
陶瓷复合加热管设置在雾化芯外筒14的内部,与雾化芯外筒14同轴设置,并以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及外环电极10固定连接到双电极导电连接柱上,以便于陶瓷复合加热管固定在雾化芯外筒14的内部。
如图3所示,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外环电极10的外缘设置了外螺纹,而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外层电极环16则设置了内螺纹,它们之间可以螺纹连接固定。连接固定时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内环电极5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内层电极棒11抵紧接触,也形成电连接状态,此时该双电极导电连接柱便可以与电子烟加热电路连接,连接后便可以为陶瓷复合加热管供电加热。
上述结构的雾化芯在安装时,对于上端来说,雾化芯环形盖13从上端抵紧陶瓷复合加热管的上端,且可以使用密封圈密封连接,可以保证雾化芯外筒14内的电子烟液不会从此处泄露出去。
对于下端来说,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外层电极环16的外缘与雾化芯外筒14的内壁通过密封圈17密闭连接,此处便不会产生漏液。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外层电极环16的内缘与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的外环电极10外缘螺纹连接,也实现了密闭连接,此处也不会产生漏液。而该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上侧与微孔陶瓷管2烧结连接,也是密闭的,因此便形成了雾化芯外筒14与陶瓷加热管之间的密闭状态,只有通过进液孔15可以进液,也只有通过微孔陶瓷管2的渗透作用才能使液体渗透出去,而渗透出去的方向正是电热丝7所在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复合加热管的主体部分为微孔陶瓷管2,该微孔陶瓷管2刚好对应于雾化芯外筒14的进液孔位置。该雾化芯中由于使用了微孔陶瓷复合的加热管,因此微孔陶瓷替代了导液棉的作用,且该微孔陶瓷具有较好的刚性,更加耐高温,不会炭化、焦化。一体化设置的陶瓷管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也比导液棉和电热丝结合的结构容易得多。且该陶瓷复合加热管可以自动化连续生产,避免过多的手工作业,且产品品质稳定。
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将双电极金属连接环9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连接方式改为其他方式。如仍使用螺纹连接,但是连接螺纹却可以设置在双电极金属连接环的内环电极4和双电极导电连接柱的内层电极棒11上。而这种结构设置时则需要在内层电极棒11上开设专门的进气孔,以满足吸烟时气体的流通。

Claims (10)

1.一种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丝和微孔陶瓷管,所述电热丝主体部分预埋在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电热丝通过接线引脚引出微孔陶瓷管外部;所述微孔陶瓷管上下两端各设置致密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在微孔陶瓷管内呈螺旋形缠绕设置,靠近微孔陶瓷管内壁,部分电热丝主体突出于陶瓷管内壁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两接线引脚从微孔陶瓷管的下端引出,该下端的致密连接件为金属连接环,该金属连接环上侧设置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的连接桩;金属连接环下侧设置双电极导电连接环,该双电极导电连接环由内环电极和外环电极构成,外环电极与金属连接环电连接或一体成型,外环电极与内环电极之间设置绝缘环;双电极连接环内、外环电极各与电热丝两接线引脚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上端致密连接件为金属连接环或者致密陶瓷连接环,该致密连接件设置有凸出到微孔陶瓷管管壁内的连接桩。
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包括设置有侧壁进液孔的雾化芯外筒、加热管和双电极导电连接柱;所述加热管设置在雾化芯外筒内部,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设置在雾化芯外筒下端,并与其密闭连接;所述加热管两接线引脚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分别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陶瓷复合加热管,加热管电热丝两接线引脚分别连接到加热管下端的双电极金属连接环;所述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设置有内层电极棒和外层电极环;所述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连接外部加热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竖直设置在雾化芯外筒内,与雾化芯外壳同轴设置;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的方式为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设置外螺纹,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设置内螺纹;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内环电极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内层电极棒之间抵紧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极金属连接环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螺纹连接的方式为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内环设置内螺纹,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棒设置外螺纹;双电极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与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之间抵紧接触连接;所述双电极导电连接柱内层电极棒设置进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5、6、7或8所述的使用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下端的金属连接环与加热管微孔陶瓷管之间紧密连接,金属连接环外环电极外缘与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内缘螺纹紧密连接,导电连接柱外层电极环外缘与雾化芯外筒内壁密封连接,构成雾化芯外筒下端的密闭结构;所述加热管上端致密连接件与微孔陶瓷管紧密连接,致密连接件上侧设置雾化芯上盖,雾化芯上盖与致密连接件密封连接,构成雾化芯外筒上端的密闭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加热管的中段微孔陶瓷部位设置在对应于雾化芯外筒的进液孔处。
CN201620397184.4U 2016-05-04 2016-05-04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26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7184.4U CN205726464U (zh) 2016-05-04 2016-05-04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7184.4U CN205726464U (zh) 2016-05-04 2016-05-04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6464U true CN205726464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718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26464U (zh) 2016-05-04 2016-05-04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64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7281A (zh) * 2016-05-04 2016-07-13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CN105768239A (zh) * 2016-05-23 2016-07-20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其电子烟雾化芯
WO2019140744A1 (zh) * 2018-01-18 2019-07-25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烟具设备的发热装置和烟具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7281A (zh) * 2016-05-04 2016-07-13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CN105747281B (zh) * 2016-05-04 2019-04-23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CN105768239A (zh) * 2016-05-23 2016-07-20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其电子烟雾化芯
WO2019140744A1 (zh) * 2018-01-18 2019-07-25 绿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烟具设备的发热装置和烟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7281B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CN105768239B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其电子烟雾化芯
US10477895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CN202618275U (zh) 电子烟及其吸嘴
CN2039524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A2843247C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suction nozzle
EP3153037B1 (en) Atomizer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2819630U (zh) 一种电子吸烟装置
CN201767029U (zh) 一种电子香烟的一次性雾化器
CN205831062U (zh) 可更换加热器的环保电子烟雾化芯
CN106820269A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202407083U (zh) 电子烟吸嘴
CN205726464U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使用该加热管的电子烟雾化芯
AU201138432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suction nozzle
CN204377939U (zh) 一种具有密封储油功能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05661652A (zh) 可更换加热器的环保电子烟雾化芯
CN205512341U (zh) 电子烟
CN208490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5828462A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器
CN206079021U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管及其电子烟雾化芯
CN207590083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
CN209359679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
CN204070587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器发热组件
CN205812411U (zh) 陶瓷复合电子烟加热器
CN206137192U (zh) 采用直立式陶瓷雾化单元的电子烟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0 6 buildings in xinxintian Industrial Zone, Xinsha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yi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100 6 buildings in xinxintian Industrial Zone, Xinsha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