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4963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4963U
CN205724963U CN201620291836.6U CN201620291836U CN205724963U CN 205724963 U CN205724963 U CN 205724963U CN 201620291836 U CN201620291836 U CN 201620291836U CN 205724963 U CN205724963 U CN 205724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device
button
charg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portable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18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国
秦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918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4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4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49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底座装置,在底座装置的顶端中部与便携式用电器连接,便携式用电器直接放置在底座装置顶端上充电,底座装置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充电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在底座装置的底端设置有调整底座装置重心的调节板,以提高便携式用电器放置在底座装置顶端上或按动开关装置时充电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在底座装置中调节板的设置,可以在便携式用电器放置在底座装置顶端上连接或在按动开关装置时,对底座装置的重心进行调整,防止由于底座装置的不稳定造成供电回路不连续,或致使便携式用电器倾倒损坏。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用电器通常通过插头与插座的电连接结构来进行充电,但插头和插座使用较长时间后插座的插孔容易受到污染和堵塞,会影响到便携式用电器的蓄电池长久充电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当便携式用电器安放至充电装置上方电连接后,充电装置容易重心不稳,便携式用电器容易倾倒,而且按压充电装置一侧上设置的开关装置时充电座容易带动便携式用电器晃动,不仅容易造成充电座与便携式用电器之间电连接不稳定,还容易使便携式用电器倾倒造成损坏。而且,现有的电器的开关装置中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按钮,在按动会自动回复至原位,用户需要通过一种指示装置了解到充电装置的底座装置内的电路情况,但现有的开关装置通常通过电器内部的主电路来控制的指示灯来对用户进行指示,这种结构需要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仅不利于缩小和紧凑电器的体积和结构,还会增加生产和加工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充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底座装置100,在底座装置100的顶端中部与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便携式用电器200直接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充电,底座装置100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充电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设置有调整底座装置100重心的调节板151,以提高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或按动开关装置时充电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弹性自复位的按钮310和压动开关320,压动开关320和用于指示充电电路状态的发光元件330固定在按钮310下方的线路板 321上,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充电时,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按下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电路闭合,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的原位置,此时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点亮,表明充电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次按下按钮310并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电路断开,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再次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上的原位置,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熄灭,表明充电电路处于非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底座装置10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板151为圆形;所述调节板151的圆心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底座装置100的底端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置安装调节板151的稳固槽152;稳固槽152侧壁上设有卡接凸起,在调节板151边上设有相应的避让缺口,调节板151的避让缺口对着卡接凸起装入,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后实现安装。
可选的,所述调节板151为钢板,并通过铆接固定在底座装置100的底侧。
可选的,所述调节板151背离开关装置侧的重量大于靠近开关装置侧的重量。
可选的,所述按钮310与发光元件330之间设有用于将发光元件330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按钮310表面的导光柱340。
可选的,所述导光柱340上设有与按钮310的倾斜面配合的同样倾斜的反射面341。
可选的,所述按钮310的表面上设有指示槽319,按钮310在指示槽319位置上的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按钮310包括表面用于操作和指示的按压部310a、用于复位按钮310的弹性部310b和用于配合压动开关320的开关部310c,所述弹性部310b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臂311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弹性臂311外侧的两个第二弹性臂312,所述第一弹性臂311和第二弹性臂312通过连接部313连接,所述连接部313上设有圆形结构的凹槽314,其中在线路板321上设有通孔3211。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的底座装置通过在底座装置中调节板的设置,可以 在便携式用电器放置在底座装置顶端上连接或在按动开关装置时,对底座装置的重心进行调整,防止由于底座装置的不稳定造成供电回路不连续,或致使便携式用电器倾倒损坏。此外,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开关装置的自复位弹性按钮通过压动开关控制的线路板,直接控制固定在线路板上的发光元件,不仅可以在弹性的按钮自动复位后指示电路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易提供稳定明亮的指示作用,还具有结构精巧、体积紧凑、方便生产的有益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触板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截面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底座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便携式用电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底座装置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便携式用电器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罩壳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罩壳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包括便携式用电器200和为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电源或为内部蓄电池蓄电用的充电底座100,需要将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电源时,底座装置100的顶端中部与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便携式用电器200直接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方,底座装置100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充 电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按动开关装置上的按钮310为便携式用电器200供电。
如图2所示的充电装置100与便携式用电器200的配合示意图截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装置100中的触点机构110和设置在便携式用电器200中与触点机构110配合的触板机构210,触点机构110上设置有两个与电源两极电连接的插针111,当需要对便携式用电器200进行充电时,将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方,使触点机构110的插针111插入便携式用电器200上对应的穿孔216内,并与触板机构210上对应的触板211接触,为便携式用电器200进行供电。其中,触板机构210的触板211包括由绝缘层2111分割成与两个插针111配合的第一触板孔2112和第二触板孔2113,第一触板孔2112和第二触板孔2113的侧壁分别与便携式用电器200内部电路的正、负两极电连接。当触点机构110与触板机构210电连接时,两根插针111分别与触板机构210上的第一触板孔2112和第二触板孔2113接触。便携式用电器200可以是无线WIFI中继器,音响,照明设备等低电流充电设备。
如图3所示,所述触板211为PCB组件,包括由环形的绝缘层2111分隔的圆形结构的第一触板孔2112和环形结构的第二触板孔2113,环形结构的第二触板孔2113环绕圆形结构的第一触板孔2112设置,绝缘层2111位于第一触板孔2112与第二触板孔2113之间,所述插针111包括与第一触板孔2112配合的第一插针1111和与第二触板孔2113配合的第二插针1112。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触板机构210的壳体底部设有用于插针111穿过的穿孔216,所述穿孔216包括用于第一插针1111通过的第一穿孔2161和用于第二插针1112通过的多个第二穿孔2162,第一穿孔2161与圆形的第一触板孔2112对应设置,多个第二穿孔2162环绕第一穿孔2161设置且与环形的第二触板孔2113对应设置。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穿孔216包括一个第一穿孔2161和四个对称设置在第一穿孔2161的四周的第二穿孔2162。第一插针1111可以穿过第一穿孔2161插入第一触板孔2112内,第二插针1112可以穿过任意一个第二穿孔2162插入环形结构的第二触板孔2113内,形成电气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二穿孔2162,能够方便用户从多个角度放置便携式用电器200进行充电。第一插针1111与第一触板孔2112过盈配合,第二插针1112与第二触板孔2113过盈配合,第一触板孔2112和第二触板孔2113的侧壁分别与便携式用 电器200内部电路的正、负两极电连接,实现插针与触板的可靠连接。优选的,在第一穿孔2161和第二穿孔2162的外侧设有导向斜面便于插针滑入穿孔中。当然,触板211也可以不是孔结构,而是平板的触点结构,同样可以实现电连接,但接触的可靠性差些而且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更高。
如图5所示,所述触点机构110包括两个设置在底座装置100中的插针111和用于吸附便携式用电器200中触板机构210的第一磁体112,插针111一端固定在底座装置100中,并分别与电源的正、负两极电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磁体112的中部并伸出至底座装置100外形成接触端120,与触板机构210配合为便携式用电器200供电。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的底座装置100通过触点机构110上的插针111与触板机构210的触板211配合,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插座的插孔受污染或堵塞,还可以实现在便携式用电设备在连接电源或充电时进行快速拔插,而且配合稳定不易倾倒。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便携式用电器200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方,通过便携式用电器200本身的重力以及第一磁体112的磁力将触板机构210的触板211压在触点机构110的插针111上,为了进一步辅助固定便携式用电器200,在所述便携式用电器200的触板机构210中设有与第一磁体112相配合的第二磁体212,通过第一磁体112和第二磁体212之间产生的磁力将便携式用电器200进一步的固定,不仅可以保证底座装置100与便携式用电器200之间的供电回路保持稳定,还可以在对便携式用电器200或底座装置100进行操作时防止便携式用电器200倾倒损坏。其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磁体112和第二磁体212均采用铁磁性材料,能够让第一磁体112和第二磁体212相互间产生较强的磁力,例如采用磁铁或电磁铁,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也可以一个磁体采用铁磁性材料,另一个磁体采用顺磁性材料制成。如图6示出的底座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底座装置100包括壳体140和安装在壳体140上侧的罩壳130,所述罩壳130上设有圆槽131,所述圆槽131内为弧形面结构,所述插针111的接触端120设置在圆槽131内的底部,接触端120的长度小于圆槽131内的深度,避免接触端120伸出圆槽131使用户误触造成人身伤害,触板机构210底部设有与圆槽131结构相配合的具有弧形面结构的固定台213,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方时, 触板机构210的固定台213落入圆槽131中对便携式用电器200进行固定。进一步,在所述圆槽131侧壁的上缘设有环形结构的凸环132,便携式用电器200与底座装置100连接时,凸环132伸入至触板机构210的固定台213侧边上设置的环形结构的环槽214中,进一步对便携式用电器200进行固定。
其中,结合图7和图8,所述罩壳130与便携式用电器200接触一侧的顶面为向便携式用电器200方向凸起的圆弧形面134,所述圆槽131内的圆弧面与罩壳130的圆弧形面134的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所述圆槽131中设有用于插针111穿过的通孔133,在固定台213中设有用于留出触板机构210的触板211与插针111接触空间的通槽215,在通槽215侧壁的下缘设有便于插针111插入触板机构210的圆弧形的圆角2151。
如图8所示,所述插针111包括与底座装置100固定的固定端111a、伸出底座装置100与触板机构210配合的接触端120和连接接触端120与固定端111a之间的连接杆111b,底座装置100通过固定架141将固定端111a固定,具体的,所述固定端111a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盘111c,固定架141上设有台阶孔1411,插针111的接触端120穿过台阶孔1411并通过台阶孔1411的台阶面将固定端111a的固定盘111c止挡并顶在底座装置100中,以此通过固定端111a将插针111固定在底座装置100中。进一步的,底座装置100中还设有用于固定插针111的顶架142,插针111的固定端111a的固定盘111c通过台阶孔1411的台阶面顶在顶架142上侧,所述固定架141设有台阶孔1411一侧顶在顶架142的上侧,固定端111a的固定盘111c被固定在固定架141与顶架142之间,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顶架142上设有伸入台阶孔1411内与插针111的固定端111a配合的顶块1421,顶块1421的上侧与固定端111a配合,顶块1421的外侧与台阶孔1411的内侧壁配合,进一步将插针111稳固的固定在底座装置100中。通过顶架142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插针111的长度,不仅节省生产的成本,还便于对底座装置100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如设置相应的弹性保护结构。此外,通过顶块142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将插针111更稳定的固定在底座装置100中。其中,在所述底座装置100中还设有用于容置固定架141的固定腔143,在固定腔143内侧侧壁上设有固定固定架141的腔壁槽1431。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机构110的第一磁体112为环形结构,触点机构110 的插针111穿过第一磁体112的中部,在第一磁体112与底座装置100的壳体14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体113,第一磁体112通过底座装置100的罩壳130压在第一绝缘体113上侧,在罩壳130和第一绝缘体113上分别设有固定第一磁体112的固定槽1131、1121。
如图9所示,便携式用电器200中的触板机构210包括一侧与触点机构110配合的触板211,第二磁体212设置在触板211的上侧,所述第二磁体212为环形结构,固定台213上侧设有用于固定触板211和第二磁体212和接触板210的第二台阶孔2131,第二磁体212和接触板210分别设置在第二台阶孔2131侧壁的台阶面上,通过固定台213的第二台阶孔2131固定在便携式用电器200的下部。
如图6所示,所述底座装置100的顶端中部通过圆槽131中的插针111与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便携式用电器200直接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充电,底座装置100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充电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设置有调整底座装置100重心的调节板151,通过调节板151的设置,可以提高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或按动开关装置时充电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调节板151的重心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所述调节板151采用密度较大的结构,通过调节板151固定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来增加底座装置100的重力,提高底座装置100的稳定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板151的重量是非对称结构的,调节板151背离开关装置侧的重量大于靠近开关装置侧的重量,因此在按动开关装置可以更好的使底座装置100保持优良的稳定性。
结合图10所示的调节板151的具体结构,所述底座装置10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板151采用与底座装置100水平截面形状相配合的圆形的结构,所述调节板151的圆心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便于调整和优化底座装置100的重心的位置。其中,所述调节板151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可以降低底座装置100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底座装置100的稳定性。此外,所述调节板151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的外侧,可以避免因为采用高密度的金属材料而带来的绝缘隐患的问题。而且,所述底座装置100的底端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置 安装调节板151的稳固槽152,通过将调节板151设置在稳固槽152内,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以降低底座装置100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底座装置100的稳定性。此外,圆形的结构可以转动调节板151,便于调节板151的安装,以及调节充电装置100的重心。稳固槽152侧壁上设有卡接凸起,在调节板151边上设有相应的避让缺口,调节板151的避让缺口对着卡接凸起装入,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后实现安装,而且可以通过转动调节重心。当然底座装置100可以是其它形状,调节板也可以是三角形或矩形等其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调节板151为钢板,并通过铆接固定在底座装置100的底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板151上设有三个铆接孔1512,所述三个铆接孔1512轴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排列设置,能够避免使底座装置100的重心发生移动,提高底座装置100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三个铆接孔1512轴心连线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进一步的提高底座装置100的稳定性。在所述稳固槽152内设有装配底座装置100的螺孔1521,所述调节板151的侧边上设有用于避让螺钉1521的避让孔1511,避让孔1511为半圆形的结构,螺钉可穿过螺孔1521紧固罩壳130或底座装置100内部的元件。当然,所述调节板151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作,和以其它的方式与底座装置100固定。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中部的一侧,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弹性自复位的按钮310和压动开关320,压动开关320和用于指示充电电路状态的发光元件330固定在按钮310下方的线路板321上,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充电时,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状态,需要接通底座装置100的充电电路时,按下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回路闭合,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的原位置,同时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点亮,在按钮310表面留下光斑表明充电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要断开底座装置100的充电电路时,再次按下按钮310并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电路断开,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再次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上的原位置,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熄灭,按钮310表面上的光斑消失表明充电电路处于非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的按钮3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每次按钮310在按动后都 可以借由本身的弹性势能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上的原位置,可以确保充电装置整体的美观,通过集成在开关装置的线路板上的发光元件指示充电电路状态,无需在充电装置内设置单独的指示电路和指示灯,可减小充电装置的体积,具有结构精巧、体积紧凑、方便生产等有益的特点。进一步的,结合图12的具体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按钮310与发光元件330之间设有用于将发光元件330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按钮310表面的导光柱340,通过导光柱340将发光元件330发出的光线集中折射至按钮310的表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明亮的指示效果。所述导光柱340为柱形结构,其中,由于按钮310的表面是倾斜的,所以在导光柱340上设有与按钮310的倾斜面配合的同样倾斜的反射面341,通过反射面341将光斑更集中和均匀的呈现在按钮310的表面,能够使按钮310上的指示效果更加显著,还可以增加按钮310上的指示效果的美感。
再进一步,在按钮310的表面上设有指示槽319,按钮310在指示槽319位置上的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当光斑投射至按钮310上时,通过指示槽319可以使光斑更加清晰和明亮的透射出按钮310的表面。
结合图13所示,所述按钮310包括表面用于操作和指示的按压部310a、用于复位按钮310的弹性部310b和用于配合压动开关320的开关部310c,所述弹性部310b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臂311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弹性臂311外侧的两个第二弹性臂312,所述第一弹性臂311和第二弹性臂312通过连接部313连接,所述连接部313上设有圆形结构的凹槽314,其中在线路板321上设有通孔3211。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按钮310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罩壳130的顶端,在按钮310下方设置有线路板321,线路板321上设有压动开关320和发光元件330,发光元件330设置在压动开关320的一侧,发光元件330的上方与按钮310之间设置有导光柱340,在线路板321的下方设有底座装置300与电源电连接的电源接口160。本实施例中,开关装置设置在底座装置100中插针111的一侧,在插针111的另一侧的底座装置100上设有用于电气连接的USB接口150,所述插针111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中心,其中一个插针111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底座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底座装置(100)的顶端中部与便携式用电器(200)连接,便携式用电器(200)直接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充电,底座装置(100)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充电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在底座装置(100)的底端设置有调整底座装置(100)重心的调节板(151),以提高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顶端上或按动开关装置时充电装置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弹性自复位的按钮(310)和压动开关(320),压动开关(320)和用于指示充电电路状态的发光元件(330)固定在按钮(310)下方的线路板(321)上,便携式用电器(200)放置在底座装置(100)上充电时,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按下按钮(310)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电路闭合,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的原位置,此时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点亮,表明充电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次按下按钮(310)并通过压动开关(320)使充电电路断开,然后按钮(310)借由自身弹性势能再次回复至底座装置(100)表面上的原位置,线路板(321)上的发光元件(330)熄灭,表明充电电路处于非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10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板(151)为圆形;所述调节板(151)的圆心设置在底座装置(100)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100)的底端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置安装调节板(151)的稳固槽(152);稳固槽(152)侧壁上设有卡接凸起,在调节板(151)边上设有相应的避让缺口,调节板(151)的避让缺口对着卡接凸起装入,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后实现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51)为钢板,并通过铆接固定在底座装置(100)的底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51)背离开关装置侧的重量大于靠近开关装置侧的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310)与发光元件(330)之间设有用于将发光元件(330)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按钮(310)表面的导光柱(3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340)上设有与按钮(310)的倾斜面配合的同样倾斜的反射面(34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310)的表面上设有指示槽(319),按钮(310)在指示槽(319)位置上的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7或8或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310)包括表面用于操作和指示的按压部(310a)、用于复位按钮(310)的弹性部(310b)和用于配合压动开关(320)的开关部(310c),所述弹性部(310b)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臂(311)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弹性臂(311)外侧的两个第二弹性臂(312),所述第一弹性臂(311)和第二弹性臂(312)通过连接部(313)连接,所述连接部(313)上设有圆形结构的凹槽(314),其中在线路板(321)上设有通孔(3211)。
CN201620291836.6U 2016-04-07 2016-04-07 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4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1836.6U CN205724963U (zh) 2016-04-07 2016-04-07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1836.6U CN205724963U (zh) 2016-04-07 2016-04-07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4963U true CN205724963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183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4963U (zh) 2016-04-07 2016-04-07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49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669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镊子及镊子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669A1 (zh) * 2020-11-12 2022-05-19 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镊子及镊子组件
US11903475B2 (en) 2020-11-12 2024-02-20 Heifeng Zhizao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Visual tweezers and tweezers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24963U (zh) 充电装置
CN205657256U (zh) 充电装置
US10875439B2 (en) Split-type car cigarette lighter
EP3722657B1 (en) Handheld led lamp
CN106196167A (zh) 一种整合移动电源及手机支架的电子点烟器
CN212231113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1574954U (zh) 一种可用于手机无线充电的智能台灯
CN205746222U (zh) 直充式照玉手电筒
KR20170122969A (ko) 무선충전기용 패드
CN208622628U (zh) 一种面板开关总成
CN106287513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led灯
CN203261070U (zh) 具有充电及照明功能的电池杆
CN2526987Y (zh) 开关充电装置
CN205992609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韩式球形插座
CN207922051U (zh) 一种太阳能led壁灯
CN207664319U (zh) 一种拼接式翻转智能插座
CN204741305U (zh) 一种移动充电电源
JP3207668U (ja) 卓上充電スタンド
KR200255417Y1 (ko) 휴대 가능한 의사촛불장치
CN220155398U (zh) 一种灯光控制的电器开关
CN214745371U (zh) 一种可充电led长杆蜡烛灯
CN218633458U (zh) 一种模块化的无线充电器
CN213480083U (zh) 一种分离式便携磁吸组合灯具
CN213072140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12481098U (zh) 便携式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