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4191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4191U
CN205724191U CN201620353620.8U CN201620353620U CN205724191U CN 205724191 U CN205724191 U CN 205724191U CN 201620353620 U CN201620353620 U CN 201620353620U CN 205724191 U CN205724191 U CN 205724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anel
fairlead
lock pin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36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惠中
罗奕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WA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WA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WA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WA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536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4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4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4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和第二连接单元(2),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通过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实现定位,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通过至少两组第二导向组件实现定位;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即使在定位公差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对第一插芯与第二插芯的自动对准,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对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目前行业使用的连接器,在定位公差较大的情况下,当对公母插芯进行对接时,很难实现自动对准,对准精度低,安装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对准的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用于进行对接,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插芯、第一面板,该第一插芯与该第一面板连接,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插芯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插芯与所述第二面板连接;
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面板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面板通过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实现定位,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插芯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插芯通过至少两组第二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一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进行连接时,第一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定位到第一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二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在完成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定位 到第二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进行对接时,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和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能与第一导向套配合,第一导向柱能相对第一导向套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柱能与第二导向套配合,该第二导向柱能相对第二导向套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套的配合行程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套相配合的端部为锥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面板连接,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插芯设置在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面板连接,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插芯设置在第二外壳内;
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外壳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外壳通过至少两组第三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三导向组件被配置为: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被定位至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预装配位前,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定位到第三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进行对接时,对接顺序被替换为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三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面板连接,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插芯设置在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面板连接,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插芯设置在第二外壳内;
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外壳与第二连接单的第二外壳通过至少两 组第三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三导向组件被配置为: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被定位至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预装配位前,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定位到第三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进行对接时,对接顺序被替换为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三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向套和第三导向柱,第三导向柱能与第三导向套配合,第三导向柱能相对第三导向套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向套与第三导向柱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套与第二导向柱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分别设有与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紧固件与安装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插芯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外壳位于第一容纳腔开口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插芯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外壳位于第二容纳腔开口的一侧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导向组件在第一预装配位时,进行粗定位,继而初步修正大误差,然后继续定位,直到第二预装配位,由第二导向组件在第二预装配位时,进行细定位,继而再次初步修正小误差,从而使误差被修正到能够对接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即使在定位公差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对第一插芯与第二插芯的自动对准,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对接前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连接器对接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连接器对接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连接器对接后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和第二连接单元2,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用于进行对接,第一连接单元1包括第一插芯11、第一面板12,该第一插芯11与该第一面板12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包括第二插芯13和第二面板14,所述第二插芯13与所述第二面板14连接;
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通过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实现定位,优选的,可以设置两组第一导向组件,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通过至少两组第二导向组件实现定位优选的,可以设置两组第二导向组件;
第一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连接时,第一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一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即持续定位至完全装配位置;
第二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在完成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二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 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即持续定位至完全装配位置;
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本实施例藉由第一导向组件在第一预装配位时,进行粗定位,继而初步修正大误差,然后继续定位,直到第二预装配位,由第二导向组件在第二预装配位时,进行细定位,继而再次初步修正小误差,从而使误差被修正到能够对接的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即使在定位公差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对第一插芯与第二插芯的自动对准,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15和第一导向柱16,第一导向柱16能与第一导向套15配合,第一导向柱16能相对第一导向套15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柱26和第二导向套25,第二导向柱26能与第二导向套25配合,该第二导向柱26能相对第二导向套25进行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柱16与第一导向套15的配合行程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26和第二导向套25的长度之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柱16与第一导向套15相配合的端部为锥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还包括第一外壳18,第一外壳18与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连接,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设置在第一外壳18内,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还包括第二外壳19,第二外壳19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设置在第二外壳19内;
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外壳18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外壳19通过至少两组第三导向组件实现定位,优选的,可以设置两组第三导向组件;
第三导向组件被配置为: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被定位至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预装配位前,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三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对接顺序被替换为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三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本实施例藉由第一导向组件在第一预装配位时,进行粗定位,继而第一次初步修正大误差,然后继续定位,直到第三预装配位,由第三导向组件在第三预装配位时,进行第二次修正误差,接着继续定位,直到第二预装配位,由第二导向组件在第二预装配位时,进行细定位,继而第三次初步修正小误差,从而使误差被修正到能够对接的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组件,能够更进一步地修正误差,更精确的实现对第一插芯与第二插芯的自动对准,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向套22和第三导向柱21,第三导向柱21能与第三导向套22配合,第三导向柱21能相对第三导向套22进行移动。
具体地,参阅图1~5所示,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套22和第三导向柱21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18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19上。当一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套22设置在第一外壳18上,该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柱21就设置在第二外壳19上;当一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套22设置在第二外壳19上,该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柱21就设置在第一外壳18上;也可以将每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的第三导向套22都设置在第一外壳18上,每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柱21都设置在第二外壳19上;还可以将每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的第三导向套22都设置在第二外壳19上,每组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柱21都设置在第一外壳18上。
具体地,参阅图1~5所示,第一导向组件中第一导向套15和第一导向柱16可以设置在第一面板1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面 板14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套22和第三导向柱21的组合方式,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具体地,参阅图1~5所示,第二导向组件中第二导向套25和第二导向柱26可以设置在第一插芯11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插芯13上。具体设置方式也可以参照第三导向组件中第三导向套22和第三导向柱21的组合方式,在此也不做重复说明。
具体地,参阅图1~5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第三导向组件中的导向方式不仅限于导向柱和导向套,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中导向、配合和对接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导向配合方式,也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例如轴与孔的配合,横截面为多边形的棱柱与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导向孔的配合,等等,在此不详细列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三导向套(22)与第三导向柱(21)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套(25)与第二导向柱(26)的长度之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4和6所示,所述第一外壳18和第二外壳19分别通过紧固件23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12和第二面板14上,第一面板12和第二面板14上分别设有与紧固件23相配合的安装孔24,紧固件23与安装孔24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与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从而能够调节紧固件与安装孔径向距离,进而能够调节第一插芯和第二插芯的相对位置,即使在定位公差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插芯和第二插芯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第一插芯和第二插芯的对接导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外壳18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181,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81内,第一外壳18位于第一容纳腔181开口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连接,所述第二外壳19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外壳19位于第二容纳腔开口的一侧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连接。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和第二连接单元(2),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用于进行对接,第一连接单元(1)包括第一插芯(11)、第一面板(12),该第一插芯(11)与该第一面板(12)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包括第二插芯(13)和第二面板(14),所述第二插芯(13)与所述第二面板(14)连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通过至少两组第一导向组件实现定位,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通过至少两组第二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一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连接时,第一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一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二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当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在完成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二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15)和第一导向柱(16),第一导向柱(16)能与第一导向套(15)配合,第一导向柱(16)能相对第一导向套(15)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柱(26)和第二导向套(25),第二导向柱(26)能与第二导向套(25)配合,该第二导向柱(26)能相对第二导向套(25)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6)与第一导向套(15)的配合行程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26)和第二导向套(25)的长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导向柱(16)与第一导向套(15)相配合的端部为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还包括第一外壳(18),第一外壳(18)与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连接,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设置在第一外壳(18)内,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还包括第二外壳(19),第二外壳(19)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设置在第二外壳(19)内;
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外壳(18)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外壳(19)通过至少两组第三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三导向组件被配置为: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被定位至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预装配位前,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三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对接顺序被替换为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三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还包括第一外壳(18),第一外壳(18)与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连接,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设置在第一外壳(18)内,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还包括第二外壳(19),第二外壳(19)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设置在第二外壳(19)内;
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外壳(18)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外壳(19)通过至少两组第三导向组件实现定位;
第三导向组件被配置为: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被定位至第一预装配位后、第二预装配位前,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定位到第三预装配位,并持续定位至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完成全部连接过程;
第一连接单元(1)与第二连接单元(2)进行对接时,对接顺序 被替换为先后经历第一预装配位、第三预装配位、第二预装配位至完全装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向套(22)和第三导向柱(21),第三导向柱(21)能与第三导向套(22)配合,第三导向柱(21)能相对第三导向套(22)进行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套(22)与第三导向柱(21)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套(25)与第二导向柱(26)的长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8)和第二外壳(19)分别通过紧固件(23)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12)和第二面板(14)上,第一面板(12)和第二面板(14)上分别设有与紧固件(23)相配合的安装孔(24),紧固件(23)与安装孔(24)之间为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8)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181),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插芯(1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81)内,第一外壳(18)位于第一容纳腔(181)开口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单元(1)的第一面板(12)连接,所述第二外壳(19)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插芯(1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外壳(19)位于第二容纳腔开口的一侧与第二连接单元(2)的第二面板(14)连接。
CN201620353620.8U 2016-04-25 2016-04-25 连接器 Active CN205724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3620.8U CN205724191U (zh) 2016-04-25 2016-04-25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3620.8U CN205724191U (zh) 2016-04-25 2016-04-25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4191U true CN205724191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29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3620.8U Active CN205724191U (zh) 2016-04-25 2016-04-2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4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982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982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09001A (ja) 充電用差込接続構造、充電杭、ロボット及びその自動充電システム
CN205724191U (zh) 连接器
CN201392952Y (zh) 一种游动连接器
CN110513553A (zh) 浮动流体接头及流体接头组件
CN202797560U (zh) 自带短接功能的连接器
CN208256757U (zh) 围框及电池模组
CN203941313U (zh) 一种无插针光纤对接适配器及其组件
CN105789982A (zh) 连接器
CN104047942B (zh) 卫星侧板的定位装置、安装设备及安装方法
CN204003815U (zh) 用于实现两部件联接的对接式联接装置
CN204230529U (zh) Rf实插浮动补偿机构
CN207999550U (zh) 背装式水管接头
CN210344947U (zh) 给油集成的信息识别器
CN204530709U (zh) 一种组合板桩辅助安装装置
CN104991316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03429828U (zh) 一种拼装墙体
CN205952263U (zh) 一种直插式水下航行体舱段连接结构
CN204905543U (zh) 多样连接式插接装置
CN216138360U (zh) 一种电感出线导向件
CN220848164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转角连接机构
CN219304108U (zh) 一种灯具及其接线器
CN210201045U (zh) 新型电子通信电缆连接装置
CN211009401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丝加工设备密封紧固装置
CN203739803U (zh) 一种四档一体化汽车电涡流缓速器继电器控制盒
CN214289156U (zh) 一种用于管道涂刷加工的定位稳定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