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2440U -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2440U
CN205712440U CN201620607761.8U CN201620607761U CN205712440U CN 205712440 U CN205712440 U CN 205712440U CN 201620607761 U CN201620607761 U CN 201620607761U CN 205712440 U CN205712440 U CN 205712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rain
storage
rain pond
st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77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晓忱
王东清
赖庆顺
刘海平
王建强
段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077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12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2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2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包括:第一蓄雨池,露天开设;第二蓄雨池,至少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蓄雨池的侧壁向外暗挖而成,并且所述第二蓄雨池的顶面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蓄雨池的侧壁及所述顶面;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的顶面和所述地面之间,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蓄雨池和外界大气。第一蓄雨池在小范围的空旷地面即可施工,当施工完成后,从第一蓄雨池的侧壁向外侧暗挖出第二蓄雨池,从而连通成为具有较大容积的大蓄雨池,满足蓄雨要求;由于第二蓄雨池位于地面下,地面上可以允许有低矮的建筑物、花园、路面等,无需动员拆迁或改路,施行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排水管网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不可缺少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基石,能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地面硬化处理及河道侵占使得城市的排洪能力大幅降低,一旦发生大的降水,城市地面的积水往往会迅速累积,给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基于现有排水管网的排洪能力,为了防止大量降水时雨水在城市路面迅速聚集形成高水位,现有技术中开始出现雨峰调蓄,错峰排水的解决方案,也即当雨量较大时,利用蓄雨池收集雨水并暂时储存,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洪压力,等雨势变小或停雨时,再将蓄雨池内部蓄积的雨水排出。
然而,在一些大型城市,建筑物密集分布,难以有较大面积的空地用来建设蓄雨池,进而导致上述雨峰调蓄,错峰排水的方案在大型城市难以真正实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大型城市中没有较大面积的空地用来建设蓄雨池,导致雨峰调蓄,错峰排水的方案难以实行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小面积的空地上建设较大容积的蓄雨池,用于实行雨峰调蓄,错峰排水的解决方案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蓄雨池,露天开设;
第二蓄雨池,至少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蓄雨池的侧壁向外暗挖而成,并且所述第二蓄雨池的顶面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蓄雨池的侧壁及所述顶面;
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的顶面和所述地面之间,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蓄雨池和外界大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蓄雨池包括:
配水池,用于接收待蓄积的雨水;
第一初雨池,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具有在所述第一初雨池未被注满时自动打开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第一初雨池被注满后自动关闭的第二状态;
第一调蓄池,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结构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仅在所述配水池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时,雨水才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第一调蓄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初雨池和所述配水池的第一连通孔,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内的浮阀;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配水池的第二连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蓄雨池包括与所述第一初雨池连通的第二初雨池;和/或与所述第一调蓄池连通的第二调蓄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初雨池和所述第二初雨池的总容积L≥所述配水池接收雨水区域的面积、降水量以及修正系数之积,且所述降水量为20-30mm,所述修正系数为5-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蓄雨池具有多个,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蓄雨池之间通过连通口连通以保持水位相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初雨池和/或所述第二初雨池通过排气口与第一调蓄池和/或第二调蓄池连通;并且,所述排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调蓄池或第二调蓄池的最高水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蓄雨池和/或所述第二蓄雨池至少有两层,且上下两层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内部的支撑隔墙,所述支撑隔墙将所述第二蓄雨池分割为所述第二初雨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或者所述支撑隔墙将所述第二蓄雨池分割为两个并行的所述第二调蓄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蓄水冲洗池,所述蓄水冲洗池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初雨池、所述第二初雨池、所述第一调蓄池以及所述第二调蓄池内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初雨池、所述第二初雨池、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蓄水时蓄积雨水,在所述第一初雨池、所述第二初雨池、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排空时暂存雨水,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初雨池、所述第二初雨池、所述第一调蓄池和所述第二调蓄池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包括第一蓄雨池和第二蓄雨池,其中第一蓄雨池露天开设,第二蓄雨池从第一蓄雨池的侧壁向外暗挖而成;第一蓄雨池在小范围的空旷地面即可施工,当施工完成后,从第一蓄雨池的侧壁向外侧暗挖出第二蓄雨池,从而连通成为具有较大容积的大蓄雨池,满足蓄雨要求;由于第二蓄雨池位于地面下,地面上可以允许有低矮的建筑物、花园、路面等,无需动员拆迁或改路,施行更方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二蓄雨池的顶面,防止坍塌,保证安全;通气结构设置在第二蓄雨池的顶面和地面之间,用于连通第二蓄雨池和外界大气,避免在蓄积雨水时出现大的气体压力。
2.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一蓄雨池包括配水池、第一初雨池和第一调蓄池;降雨初期,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大量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冲刷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包括有配水池,配水池接收到降雨初期的雨水后,首先通过第一连通结构排入第一初雨池暂存,等降雨初期过后,再将后面的雨水排入第一调蓄池;降雨结束后,将第一初雨池内的水排至污水处理管路,进而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减少污染;将第一调蓄池内的水排至地面排水管路,第一调蓄池的排水时间与降雨时间错开,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管路的排水压力。
3.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二蓄雨池内包括与第一初雨池连通的第二初雨池,和/或与第一调蓄池连通的第二调蓄池,这样可以增大雨水调蓄结构容纳初期雨水,以及后期雨水的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一初雨池和第二初雨池的总容积≥配水池接收雨水区域的面积、降水量以及修正系数之积,这种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初雨池和第二初雨池的容积能够满足初期收集雨水的需要;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雨水都能流入到配水池内部,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修正系数,该修正系数一般在5-20%之间;当第一初雨池和第二初雨池蓄满雨水后,即可认为初雨期已过,此时第一连通结构关闭,雨水在配水池内水位上升,进而通过第二连通结构输入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
5.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二蓄雨池可设置多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蓄雨池之间通过连通口连通;设置多个第二蓄雨池能增大蓄水体积,提高蓄水能力;相邻两个第二蓄雨池之间的支撑还有防止地面塌陷的加固作用。
6.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一初雨池和/或第二初雨池通过排气口与第一调蓄池和/或第二调蓄池连通,并且排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调蓄池和/或第二调蓄池的最高水位,这样当向第一初雨池和/或第二初雨池输入雨水时,空气可通过排气口排入第一调蓄池或第二调蓄池,并进一步通过排气结构排至地面,避免产生高的气体压力。
7.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一蓄雨池和/或第二蓄雨池沿上下方向设有至少两层,且上下两层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多层结构有利于结构的稳定,防止出现巨大空洞。
8.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隔墙,该支撑隔墙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起到将第二蓄雨池分割成第二初雨池和第二调蓄池或者两个并行的第二调蓄池的分割作用。
9.本实用新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还包括蓄水冲洗池,分别设置在第一初雨池、第二初雨池、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内部,用于在第一初雨池、第二初雨池、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蓄水时蓄积雨水,在第一初雨池、第二初雨池、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排空时暂存雨水,用于分别对第一初雨池、第二初雨池、第一调蓄池和第二调蓄池进行冲洗,从而保持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单层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的平面结构图。
图2是图1的1-1向视图。
图3是图1的2-2向视图。
图4是图1的3-3向视图。
图5是图1的4-4向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双层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的平面结构图。
图7是图6的5-5向视图。
图8是图6的6-6向视图。
图9是图6的7-7向视图。
图10是图6的8-8向视图。
图11是图6的9-9向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蓄雨池,10-配水池,11-第一初雨池,12-第一调蓄池,2-第二蓄雨池,21-第二初雨池,22-第二调蓄池,3-支撑隔墙,41-第一连通孔,42-第二连通孔,43-第三连通孔,5-连通口,6-排气口,7-蓄水冲洗池,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层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蓄雨池1,露天开设;第二蓄雨池2,至少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蓄雨池1的侧壁向外暗挖而成,并且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侧壁及所述顶面;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和所述地面之间,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蓄雨池2和外界大气。
本实施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第一蓄雨池1在小范围的空旷地面即可施工,当施工完成后,从第一蓄雨池1的侧壁向外侧暗挖出第二蓄雨池2,从而连通成为具有较大容积的大蓄雨池,满足蓄雨要求;由于第二蓄雨池2位于地面下,地面上可以允许有低矮的建筑物、花园、路面等,无需动员拆迁或改路,施行更方便;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防止坍塌,保证安全;通气结构设置在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和地面之间,用于连通第二蓄雨池2和外界大气,避免在蓄积雨水时出现大的气体压力。
如图1并参考如2-4所示,所述第一蓄雨池1包括:配水池10,用于接收待蓄积的雨水;第一初雨池11,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10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具有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未被注满时自动打开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被注满后自动关闭的第二状态;第一调蓄池12,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10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结构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仅在所述配水池10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时,雨水才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第一调蓄池12。
本实施例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包括有配水池10,配水池10接收到降雨初期的雨水后,首先通过第一连通结构排入第一初雨池11暂存,等降雨初期过后,再将后面的雨水排入第一调蓄池12;降雨结束后,将第一初雨池内11的水排至污水处理管路,进而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减少污染;将第一调蓄池12内的水排至地面排水管路,第一调蓄池12的排水时间与降雨时间错开,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管路的排水压力。
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初雨池11和所述配水池10的第一连通孔4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孔41内的浮阀(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12和所述配水池10的第二连通孔42。
所述第二蓄雨池2包括与所述第一初雨池11连通的第二初雨池21,和与所述第一调蓄池12连通的第二调蓄池22,这样可以增大雨水调蓄结构容纳初期雨水,以及后期雨水的能力。
所述第一初雨池11和所述第二初雨池21的总容积≥所述配水池10接收雨水区域的面积、降水量以及修正系数之积,且所述降水量为20-30mm,所述修正系数为5-20%。本实施例中,所述降水量设计为20mm,修正系数设置为15%。
这种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初雨池11和第二初雨池21的容积能够满足初期收集雨水的需要;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雨水都能流入到配水池10内部,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修正系数,该修正系数一般在5-20%之间;当第一初雨池11和第二初雨池21蓄满雨水后,即可认为初雨期已过,此时第一连通结构关闭,雨水在配水池10内水位上升,进而通过第二连通结构输入第一调蓄池21和第二调蓄池22。
所述第二蓄雨池2具有多个(图1示3个),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蓄雨池2之间通过连通口5连通以保持水位相平。设置多个第二蓄雨池2能增大蓄水体积,提高蓄水能力;相邻两个第二蓄雨池2之间的支撑还有防止地面塌陷的加固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初雨池21通过排气口6与第二调蓄池22连通;并且,所述排气口6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调蓄池22的最高水位。这样当向第一初雨池11和/或第二初雨池21输入雨水时,空气可通过排气口6排入第二调蓄池22,并进一步通过排气结构排至地面,避免产生高的气体压力。
排气结构包括连通相邻两个第二调蓄池22的排气孔8,以及连通一个所述第二调蓄池22和地面的排气管道(图中未示出)。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内部的支撑隔墙3,所述支撑隔墙3将所述第二蓄雨池2分割为所述第二初雨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或者所述支撑隔墙3将所述第二蓄雨池2分割为两个并行的所述第二调蓄池22。
还包括蓄水冲洗池7,所述蓄水冲洗池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12以及所述第二调蓄池22内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12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蓄水时蓄积雨水,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排空时暂存雨水,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进行冲洗,从而保持清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变形,如图6-11所示,所述第二蓄雨池2沿上下方向分为两层,且两层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孔43连通。
第二蓄雨池2的上层分为与第一初雨池11连通第二初雨池21,以及与第一调蓄池12连通的第二调蓄池22,第二蓄雨池2的下层同样分为与第一初雨池连通的第二初雨池21,以及与第一调蓄池12连通的第二调蓄池22,其中上层的第二初雨池21通过通气口6与上层的第二调蓄池22连通。
使用支撑结构及将第二蓄雨池2分为上下两层的分隔结构,将第二调蓄池2分为上下两层的好处在于,避免出现深度很深的地下空洞,并能增强对于第二蓄雨池2顶面及侧壁的支撑,避免塌陷,提高安全性。
如图8所示,位于同一层的第二蓄雨池2又被若干竖直的分隔墙分为多个第二调蓄池22,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蓄池22通过连通口5连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第二蓄雨池顶面的支撑作用。
如图10和11所示,蓄水冲洗池7设置在第二蓄雨池2的最深处,蓄水冲洗池7具有开关门,当控制开关门关闭时,蓄水冲洗池7能够蓄积雨水,当控制开关门打开时,水从蓄水冲洗池7内部冲出,对第二蓄雨池2的地面进行冲洗,防止污物堆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蓄雨池(1),露天开设;
第二蓄雨池(2),至少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蓄雨池(1)的侧壁向外暗挖而成,并且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内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侧壁及所述顶面;
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的顶面和所述地面之间,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蓄雨池(2)和外界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雨池(1)包括:
配水池(10),用于接收待蓄积的雨水;
第一初雨池(11),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10)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具有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未被注满时自动打开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被注满后自动关闭的第二状态;
第一调蓄池(12),通过第二连通结构与所述配水池(10)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结构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仅在所述配水池(10)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时,雨水才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第一调蓄池(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初雨池(11)和所述配水池(10)的第一连通孔(4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孔(41)内的浮阀;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调蓄池(12)和所述配水池(10)的第二连通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雨池(2)包括与所述第一初雨池(11)连通的第二初雨池(21);和/或与所述第一调蓄池(12)连通的第二调蓄池(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雨池(11)和所述第二初雨池(21)的总容积≥所述配水池(10)接收雨水区域的面积、降水量以及修正系数之积,且所述降水量为20-30mm,所述修正系数为5-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雨池(2)具有多个,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蓄雨池(2)之间通过连通口(5)连通以保持水位相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雨池(11)和/或所述第二初雨池(21)通过排气口(6)与第一调蓄池(12)和/或第二调蓄池(22)连通;并且,所述排气口(6)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调蓄池(12)或第二调蓄池(22)的最高水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蓄雨池(1)和/或所述第二蓄雨池(2)至少有两层,且上下两层之间通过第三连通孔(4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蓄雨池(2)内部的支撑隔墙(3),所述支撑隔墙(3)将所述第二蓄雨池(2)分割为所述第二初雨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或者所述支撑隔墙(3)将所述第二蓄雨池(2)分割为两个并行的所述第二调蓄池(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冲洗池(7),所述蓄水冲洗池(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12)以及所述第二调蓄池(22)内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12)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蓄水时蓄积雨水,在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排空时暂存雨水,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初雨池(11)、所述第二初雨池(21)、所述第一调蓄池(21)和所述第二调蓄池(22)进行冲洗。
CN201620607761.8U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Active CN205712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7761.8U CN205712440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7761.8U CN205712440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2440U true CN205712440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07761.8U Active CN205712440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12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838A (zh) * 2017-05-23 2017-09-22 王金山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838A (zh) * 2017-05-23 2017-09-22 王金山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CN107190838B (zh) * 2017-05-23 2023-12-19 王金山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7484U (zh) 一种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系统
CN105951969A (zh) 一种蓄水排洪系统及蓄排方法
CN205875342U (zh) 一种城市雨水过滤存储渗漏系统
CN205637036U (zh) 一种城市街道雨水收集弃流过滤存储渗漏系统
KR101418040B1 (ko) 가변형 빗물 저장 탱크
CN205712440U (zh) 一种暗挖式雨水调蓄结构
CN106088684A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4352649U (zh) 建筑施工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05637035U (zh) 一种城市雨水弃流过滤存储渗漏系统
CN105780907B (zh) 一种雨水储存渗漏罐
CN109763552A (zh) 一种基础暗敷重力式排水再生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969A (zh) 一种海绵城市房屋雨水收集装置
CN206233356U (zh) 一种综合管廊雨水舱真空冲洗装置
CN205839776U (zh) 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系统
CN215486159U (zh) 一种下穿暗埋段隧道排水结构
CN211647015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9144964U (zh) 一种高效率的雨水隔离收集装置
CN201056715Y (zh) 建筑物雨水回收过滤再利用装置
CN208329106U (zh) 一种城市蓄水海绵体
CN207436191U (zh) 一种雨水管网
CN206438589U (zh) 一种新型雨水井
CN215593888U (zh) 一种可截流存蓄净化初期雨污水的河道护岸结构
CN205475661U (zh) 景观水体下调蓄池
CN205975891U (zh) 一种新型雨水存储渗漏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