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管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管网。
背景技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管网,可以滞留和涵养雨水资源,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管网,包括多条相互连通的排水管路,还包括设于每个汇水分区的最低区域的下沉式绿地,所述下沉式绿地包括由地表向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和原土层;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贯穿所述蓄水层和所述种植土层的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的顶部具有高于所述蓄水层的溢流口,所述溢流装置的底部位于所述原土层中、且具有用以连接排水管路以实现将雨水疏导至排水管路的管渠。
优选地,所述蓄水层的高度为100~200mm,所述种植土层的高度为230~260mm,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蓄水层的顶面50~100mm。
优选地,所述溢流装置具有呈圆柱状或矩形状的空腔,所述管渠位于所述空腔的内侧底部。
优选地,所述下沉式绿地的四周具有由所述下沉式绿地向四周渐高的坡度。
优选地,所述溢流装置具有用以开启与关闭所述溢流口的开闭装置。
优选地,所述管渠的接口处设有能够快速接通与断开排水管路的快接端头。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管网,利用由地表向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种植土层和原土层对雨水进行有效蓄集,使得雨水在汇水分区内长时间停留,使得雨水被利用的更加充分。与此同时,无需设置雨水篦子,当雨水容量过大时,可直接通过下沉式绿地上的溢流口把雨水排入排水管路,可以节约对道路边和建筑周边雨水篦子的投资,进而减少经济总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雨水管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雨水管网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水管网,包括多条相互连通的排水管路,排水管路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位于城市道路或住宅小区地下;针对城市道路或者住宅小区进行汇水分区设置,在各个汇水分区中设置平面坡度;其中汇水分区的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雨水管网还包括设于每个汇水分区的最低区域的下沉式绿地,也即根据坡度坡向,在地形最低区域设置下沉式绿地,由下沉式绿地收集屋面外排散水、地面雨水、道路雨水等;其中,下沉式绿地包括由地表向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1、种植土层2和原土层3。
针对下沉式绿地的含义,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而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其中,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其次,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下沉式绿地即为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其截面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除上述由地表向下依次设置的蓄水层1、种植土层2和原土层3之外,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贯穿蓄水层1和种植土层2的溢流装置;其中,溢流装置的顶部具有高于蓄水层1的溢流口4,溢流装置的底部位于原土层3中、且具有用以连接排水管路以实现将雨水疏导至排水管路的管渠5。
也即,当雨水容量过大时,可直接通过下沉式绿地上的溢流口4将雨水排入排水管路,可以节约对道路边和建筑周边雨水篦子的投资,进而减少经济总投入。而现有技术中,目前,大部分的住宅小区都会在道路边上设置雨水篦子直接收集雨水,使雨水没有经过利用就排入了排水管路,导致住宅小区雨水的利用率非常低,等于在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这种现象在我国大部分的住宅小区体现非常明显,所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雨水管网对雨水收集和充分利用就具有很大意义。
除此之外,蓄水层1的高度为100~200mm,种植土层2的高度为230~260mm,溢流口4高于所述蓄水层1的顶面50~100mm。较为优选地,种植土层2的高度为250mm,如此设置,能够确保下沉式绿地具备较好的土壤渗透性能,且有效确保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针对溢流装置,其形状构成可以为:溢流装置包括呈圆柱状或矩形状的空腔,且管渠5位于空腔的内侧底部,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管渠5可以与排水管路平行设置,两者采用现有技术的卡箍或者快接端头等部件相连,管渠5还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空腔的内侧底部;当然,管渠5与排水管路的设置方式以及管渠5相对于空腔的设置方式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管网,下沉式绿地的四周具有由下沉式绿地向四周渐高的坡度。也即下沉式绿地处于最低位置,而下沉式绿地的四周具有坡度,该坡度以下沉式绿地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凸起;如此设置,下沉式绿地四周的雨水即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式绿地汇集,以确保下沉式绿地的集水效果。
溢流装置还可以设置开闭装置,开闭装置用以开启与关闭溢流口4。溢流口4处设置开闭装置,当开闭装置开启时,则溢流口4与外界连通,当开闭装置关闭时,则溢流口4与断开;其中,开闭装置可以与具有上述空腔的外壁铰接,开闭装置能够以外壁为轴旋转(以说明书附图1所示,向上旋转),进而实现开闭装置的开启,说明书附图1所示为开闭装置的关闭状态;为了实现开闭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也即为了实现开闭装置相对于外壁旋转),开闭装置与外壁的铰接轴处可以连接动力装置,当动力装置旋转后,则带动铰接轴旋转,进而实现开闭装置的开启与关闭;动力装置可以连接控制装置,还可以在溢流装置的外侧设置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当前蓄水层1表面的雨水高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装置向动力装置发送信号,控制动力装置开启,进而实现铰接轴旋转,开闭装置开启;也即,液位传感器连接有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当前蓄水层1表面的雨水高度高于预设值时、用以控制动力装置运动的控制装置,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雨水管网的智能化,确保雨水管网实现高效集水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水管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