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4989U - 一种海上渔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渔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4989U
CN205694989U CN201620197860.3U CN201620197860U CN205694989U CN 205694989 U CN205694989 U CN 205694989U CN 201620197860 U CN201620197860 U CN 201620197860U CN 205694989 U CN205694989 U CN 205694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gonal frame
heel post
fishing ground
marine fishing
buoya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78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胜
李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A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A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A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HA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978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4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4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4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渔场,用于海上养殖,所述海上渔场包括多边形框架,所述多边形框架包括多根竖立的侧立柱,所述侧立柱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侧立柱底部设有第一浮力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装置支撑侧立柱部分露出水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边形框架底部设置浮力装置,在海水中形成一个半浮半潜半球形养殖空间,同时在半球形框架上连接线性稳固装置,线性稳固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海底,防止半球形框架在海水中倾覆。由于多边形框架为镂孔结构,便于海水流通,不会因为长期养殖造成水质恶化,海水流动同时能够给带来天然的饵料,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在多边形框架连接线性稳固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多边形框架随海水漂离预定养殖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渔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养殖装置,特别是一种海上渔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海水网箱由于大量集中于港湾内,养殖密度高于海区的环境容量,同时又缺乏安全、有效的网箱网衣防寄生生物附着的方法,从而使养殖环境自身污染严重,网箱内外水流不畅,引起鱼病频发,养殖鱼种品质下降。而在海港外养殖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养殖网箱容易随海风与海浪流动漂离预定养殖区域;随着海水加深无法为网箱提供附着物,围网无法定型容易将养殖的鱼虾绞死;围网过于柔软容易被海浪或大型野生鱼类撕破,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渔场,通过在多边形框架底部设置浮力装置,在海水中形成一个稳定且易于海水流通的养殖场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上渔场,用于海上养殖,所述海上渔场包括多边形框架,所述多边形框架包括多根竖立的侧立柱,所述侧立柱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侧立柱底部设有第一浮力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装置支撑侧立柱部分露出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柱上连接有线性稳固装置,所述线性稳固装置另一端固定在海底。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框架内竖立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的一端通过中空管与侧立柱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立柱连接有中空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浮力装置,所述中心立柱的另一端伸出多边形框架,所述中心立柱伸出多边形框架的一端连接有海上平台。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柱的顶端延伸出远离多边形框架的供给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部分供给通道连接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海上平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柱还通过锁链或缆绳与所述海上平台相连,所述连接侧立柱与海上平台的锁链或缆绳留有活动余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框架开口处设有遮蔽网,所述遮蔽网与所述锁链或缆绳搭接,所述遮蔽网边缘处与侧立柱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框架内部设有围网,所述围网固定在多边形框架内壁上,所述围网与多边形框架形状相同或相似。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力装置和/或第二浮力装置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装置和/或第二浮力装置通过注/排水调节浮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边形框架底部设置浮力装置,在海水中形成一个半浮半潜半球形养殖空间,同时在半球形框架上连接线性稳固装置,线性稳固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海底,防止半球形框架在海水中倾覆。由于多边形框架为镂孔结构,便于海水流通,不会因为长期养殖造成水质恶化,海水流动同时能够给带来天然的饵料,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在多边形框架连接线性稳固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多边形框架随海水漂离预定养殖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未放置围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围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未放置围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未放置围网俯视图。
附图说明:10、多边形框架;11、侧立柱;12、支撑件;13、第一浮力装置;14、中心立柱;15、海上平台;16、供给通道;17、连接通道;18、围网;19、第二浮力装置;20、线性稳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海上渔场,用于海上养殖,海上渔场包括多边形框架10,多边形框架10包括十二根竖立的侧立柱11,十二根竖立的侧立柱11组成一个正十二边形,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组成多边形框架10的侧立柱11能够为(不限于):三根、四根、八根、九根、十三根或十四根等,整体来讲侧立柱11的数量根据多边形框架10的体积来定,多边形框架10的体积越大所需要的侧立柱11就越多,为尽量减轻多边形框架10的自身重量,侧立柱11内部中空。相邻两个侧立柱11之间通过支撑件12连接,支撑件12具体为水平撑管与第一斜撑管,水平撑管连接相邻两个侧立柱11的顶端和低端,即两个相邻侧立柱11的顶端连接有水平撑管,两个相邻侧立柱11的低端同样也连接有水平撑管,相邻两个侧立柱11的对角线上设有第一斜撑管,即相邻两个侧立柱11中一个的顶端通过第一斜撑管与另一个侧立柱11的低端连接。侧立柱11的低端还连接有中空管,中空管一端与侧立柱11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向多边形框架10的内部水平延伸,多个中空管向内延伸的一端在多边形框架10的中心汇聚并通过焊接固定,故中空管组成了多边形框架10的底面。侧立柱11底部设有第一浮力装置13,第一 浮力装置13焊接固定(不限于此)在侧立柱11上,为多边形框提供浮力,使半球形框架半浮半潜的漂浮在海中,使侧立柱11部分露出水面。多边形框架10的侧立柱11上连接有线性稳固装置20,线性稳固装置20连接在侧立柱11的上半部分,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线性稳固装置20能够连接在侧立柱11的中部,线性稳固装置20另一端固定在海底。多边形框架10架上连接有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分布在多边形框架10的四个不同方位上,即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分别连接在四个不同方位的侧立柱11上,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如在海水流速较快或海浪较大的区域中使用时,需要在多边形框架10上连接更多的线性稳固装置20。线性稳固装置20在多边形框架10上的分布也并不均匀,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如在海浪直接拍击的一侧分布有更多的线性稳固装置20。侧立柱11的顶端延伸出远离多边形框架10的供给通道16,供给通道16悬空的一端通过第二斜撑管与侧立柱11的柱身连接,第二斜撑管、供给通道16及侧立柱11之间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提高了供给通道16的承载能力,供给通道16用于与船只接驳,以及供人员和货物登上多边形框架10。如图2所示,多边形框架10内部设有围网18,围网18通过绑扎的方式固定在多边形框架10的内壁上,使用时由于围网18固定在多边形框架10上,故围网18与多边形框架10形状相同或相似,采用这种形式固定围网18,能够使多边形框架10内的养殖空间最大化,同时防止围网18随海水飘动缠绕绞杀围网18中的鱼类。侧立柱11的顶端还连接有锁链,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锁链能够被缆绳替代,锁链一端与侧立柱11的顶端连接,另一端向多边形框架10的内部水平延伸,多根锁链向内延伸的一端在多边形框架10的中心汇聚并固定在一起,连接侧立柱11的锁链留有活动余量,这种结构能够防止锁链过于紧绷,被海浪拍击后断裂。多边形框架10开口处设有遮蔽网,遮蔽网搭接在锁链,遮蔽网边缘处与侧立柱11以及连接侧立柱11的水平撑管连接,遮蔽网能够防止多边形框架10内养殖的鱼类跃出,同时也能够防止海鸟捕食养殖的鱼类。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再一种实施方案,一种海上渔场,用于海上养殖,海上渔场包括多边形框架10,多边形框架10包括十二根竖立的侧立柱11,十二根竖立的侧立柱11组成一个正十二边形,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组成多边形框架10的侧立柱11能够为(不限于):三根、四根、八根、九根、十三根或十四根等,整体来讲侧立柱11的数量根据多边形框架10的体积来定,多边形框架10的体积越大所需要的侧立柱11就越多,为尽量减轻多边形框架10的自身重量,侧立柱11内部中空。相邻两个侧立柱11之间通过支撑件12连接,支撑件12具体为水平撑管与第一斜撑管,水平撑管连接相邻两个侧立柱11的顶端和低端,即两个相邻侧立柱11的顶端连接有水平撑管,两个相邻侧立柱11的低端同样也连接有水平撑管,相邻两个侧立柱11的对角线上设有第一斜撑管,即相邻两个侧立柱11中一个的顶端通过第一斜撑管与另一个侧立柱11的低端连接。侧立柱11的低端还连接有中空管,中空管一端与侧立柱11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向多边形框架10的内部水平延伸,多个中空管向内延伸的一端在多边形框架10的中心汇聚并通过焊接固定,故中空管组成了多边形框架10的底面。侧立柱11底部设有第一浮力装置13,第一浮力装置13焊接固定(不限于此)在侧立柱11上,为多边形框提供浮力,使半球形框架半浮半潜的漂浮在海中,使侧立柱11部分露出水面。多边形框架10的侧立柱11上连接有线性稳固装置20,线性稳固装置20连接在侧立柱11的上半部分,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线性稳固装置20能够连接在侧立柱11的中部,线性稳固装置20另一端固定在海底。多边形框架10架上连接有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分布在多边形框架10的四个不同方位上,即四条线性稳固装置20分别连接在四个不同方位的侧立柱11上,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如在海水流速较快或海浪较大的区域中使用时,需要在多边形框架10上连接更多的线性稳固装置20。线性稳固装置20在多边形框架10上的分布也并不均匀,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如在海浪直接拍击的一侧分布有更多的线性稳固装置20。多边形框架10内竖立有中心立柱14,中心立柱14 的一端插入并穿过多个中空管连接的中心位置,多个中空管在穿过位置与中心立柱14焊接连接,中空管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浮力装置19,中空管的顶部连接有海上平台15,海上平台15为层状建筑,上下两层为甲板,两层夹板之间的边缘位置处设有侧板,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海上平台15能够为多层建筑,海上平台15用于存放物资和人员居住。侧立柱11的顶端延伸出远离多边形框架10的供给通道16,供给通道16悬空的一端通过第二斜撑管与侧立柱11的柱身连接,第二斜撑管、供给通道16及侧立柱11之间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提高了供给通道16的承载能力,供给通道16用于与船只接驳,以及供人员和货物登上多边形框架10。如图4所示,多个供给通道16中至少有一个上连接有连接通道17,连接通道17的另一端连接在海上平台15的下层甲板上,连接通道17两侧设置有护栏(图未示),连接通道17用于人员行走以及货物运输。多边形框架10内部设有围网18,围网18通过绑扎的方式固定在多边形框架10的内壁上,使用时由于围网18固定在多边形框架10上,故围网18与多边形框架10形状相同或相似,采用这种形式固定围网18,能够使多边形框架10内的养殖空间最大化,同时防止围网18随海水飘动缠绕绞杀围网18中的鱼类。侧立柱11的顶端还连接有锁链,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锁链能够被缆绳替代,锁链一端与侧立柱11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海上平台15连接,连接侧立柱11与海上平台15的锁链留有活动余量,这种结构能够防止锁链过于紧绷,被海浪拍击后断裂。多边形框架10开口处设有遮蔽网,遮蔽网搭接在锁链,遮蔽网一侧边缘处与侧立柱11以及连接侧立柱11的水平撑管连接,另一侧边缘处与海上平台15连接,遮蔽网能够防止多边形框架10内养殖的鱼类跃出,同时也能够防止海鸟捕食养殖的鱼类。
其中,上述第一浮力装置13与第二浮力装置19均为密封的箱体,第二浮力装置19体积大于第一浮力装置13,箱体内部中空,第一浮力装置13内部设有潜水泵(图未示),第一浮力装置1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图未示),第一浮力装置13通过从潜水泵通过排水孔排除海 水或放入海水,减轻或加重自生重量来调节浮力的大小。潜水泵不仅仅设置在第一浮力装置13中,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潜水泵设置在第二浮力装置19中,或在第一浮力装置13以及第二浮力装置19中均设有潜水泵。第一浮力装置13与第二浮力装置19的内壁与外壁上均涂覆有耐腐蚀涂料。
其中,上述所述线性稳固装置20为锁链,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线性稳固装置20能够为缆绳。线性稳固装置20固定在海底的一端固定有铁锚,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线性稳固装置20能够固定绑在海底的岩石上。
其中,上述所述的围网18和遮蔽网均由较细的绳索编制而成,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围网18和遮蔽网能够由较细的锁链编制而成,上面涂覆有耐腐蚀涂料。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组成海上渔场的装置以及结构,包括(不限于):多边形框架10、中心立柱14、中空管、水平撑杆和斜撑管均由防腐蚀材料做成,如由不锈钢、钛合金或哈氏合金,但不限于此,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能够由普通钢材构成,且在表面涂覆有耐腐蚀涂料。
本实施方式中的不仅能应用于海水中,也能够应用于淡水养殖,架设在江河中或湖泊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海上渔场,用于海上养殖,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渔场包括多边形框架,所述多边形框架包括多根竖立的侧立柱,所述侧立柱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侧立柱底部设有第一浮力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装置支撑侧立柱部分露出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柱上连接有线性稳固装置,所述线性稳固装置另一端固定在海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框架内竖立有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的一端通过中空管与侧立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立柱连接有中空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浮力装置,所述中心立柱的另一端伸出多边形框架,所述中心立柱伸出多边形框架的一端连接有海上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柱的顶端延伸出远离多边形框架的供给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供给通道连接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海上平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柱还通过锁链或缆绳与所述海上平台相连,所述连接侧立柱与海上平台的锁链或缆绳留有活动余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框架开口处设有遮蔽网,所述遮蔽网与所述锁链或缆绳搭接,所述遮蔽网边缘处与侧立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框架内部设有围网,所述围网固定在多边形框架内壁上,所述围网与多边形框架形状相同或相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海上渔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力装置和/或第二浮力装置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第一浮力装置和/或第二浮力装置通过注/排水调节浮力大小。
CN201620197860.3U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海上渔场 Active CN205694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7860.3U CN205694989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海上渔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7860.3U CN205694989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海上渔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4989U true CN205694989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7860.3U Active CN205694989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海上渔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49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6799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海面组装的渔业养殖装置
CN108849668A (zh) * 2018-07-26 2018-11-23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全潜式可装配渔场
CN111802292A (zh) * 2019-04-19 2020-10-23 青岛博鲁泽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远海大型坐底式一体化养殖渔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6799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海面组装的渔业养殖装置
CN108849668A (zh) * 2018-07-26 2018-11-23 山东中车同力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全潜式可装配渔场
CN111802292A (zh) * 2019-04-19 2020-10-23 青岛博鲁泽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深远海大型坐底式一体化养殖渔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1748B1 (ko) 나팔관 고기굴층이 구비된 연약지반용 강제어초
CN103828745B (zh) 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CN205694989U (zh) 一种海上渔场
JP2017176082A (ja) アワビ類育成用海底設置型網生け簀
KR100913808B1 (ko) 삼각 패조류 인공어초
JP2014504159A (ja) 複合の浮遊湿地施設
JP2021500059A (ja) 海で水産養殖動物を飼育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KR101868222B1 (ko) 벤치형 어초
KR101120922B1 (ko) 삼곡면 해중림 어초
CN206227372U (zh) 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养殖钢结构网箱及立体养殖系统
KR100894325B1 (ko) 트라이포드형 해중림 어초
KR101286078B1 (ko)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AU2013399051B9 (en) An artificial reef module
KR100308581B1 (ko) 잠수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가두리 양식장 구조물 및 그 사용방법
KR200484611Y1 (ko) 전복양식용 가두리
CN108308079B (zh)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102771429A (zh) 滩涂低坝高网生态养殖防台设施
JP2005333960A (ja) 高床式藻場造成(マリン・コロニー)
KR101363320B1 (ko) 침하식 게과 생물 축양 시설
CN205567489U (zh) 一种半球形海上渔场
JP2013141444A (ja) 湾岸魚礁
JP2004305042A (ja) ヒラメ・カレイ等の底層魚類の海底養殖方法とその給餌方法
KR101185719B1 (ko) 어류양육장을 포함한 수달서식시설
KR20200055226A (ko) 새우 공식 방지 어초가 구비되는 수조 구조체
KR200477377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상자형 해중림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