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1007U - 槽宽通止规 - Google Patents

槽宽通止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1007U
CN205691007U CN201521131830.4U CN201521131830U CN205691007U CN 205691007 U CN205691007 U CN 205691007U CN 201521131830 U CN201521131830 U CN 201521131830U CN 205691007 U CN205691007 U CN 205691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ar
gauge
checked
check
b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18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11318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1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1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10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领域,提供了一种槽宽通止规。该槽宽通止规包括整体呈板状的型材本体,由型材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相对于型材本体的厚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一通端、第一止端以及手柄;在第一通端和第一止端上、并相对于型材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二通端和第二止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通端、第一止端、第二通端和第二止端均成型于型材本体的同一端,既可以检验两种槽宽,一规两用,既节省材料,特别适用于一批零件中有两个槽宽需要测量的情况,而且在一通端检验完毕后,顺势再进一步插入即可对相应的止端进行检验,整个操作过程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槽宽通止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槽宽通止规。
背景技术
如图3所示,槽宽通止规是用于检验槽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的检具,也称塞规。一般包括通端a、止端b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手柄4。通端a的厚度设置为待检验槽的最小合格宽度,止端b的厚度设置为待检验槽的最大合格宽度。
检验时,手持手柄4,首先尝试将通端a塞入到待检验槽中,若通端a无法塞入,则说明待检验槽过窄,不符合设计要求;若通端a可以塞入,则将检具调转180°,继续尝试将止端b塞入到待检验槽中,若止端b也能够塞入,则说明待检验槽过宽,不符合要求,反之则说明待检验槽符合要求。
由上可知,当通端a检测完成后,如继续检测止端b就要将塞规调转180度,这样不但费时,而且不方便;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若通端a或止端b与待检验槽的宽度十分相近,对于是否能塞入判断起来比较困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通端a或止端b的磨损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槽宽通止规在检验槽宽时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槽宽通止规,包括整体呈板状的型材本体,由所述型材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型材本体的厚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一通端、第一止端以及手柄;
在所述第一通端和第一止端上、并相对于所述型材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二通端和第二止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端的插入端和所述第一止端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一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端与所述第一止端之间为斜面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端的插入端和所述第二止端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二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端与所述第二止端之间为斜面过渡。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止端的同一侧共面。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通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止端的同一侧共面。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外径小于所述型材本体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型材本体为高速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槽宽通止规,包括整体呈板状的型材本体,由型材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相对于型材本体的厚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一通端、第一止端以及手柄;在第一通端和第一止端上、并相对于型材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二通端和第二止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通端、第一止端、第二通端和第二止端均成型于型材本体的同一端,既可以检验两种槽宽,一规两用,既节省材料,特别适用于一批零件中有两个槽宽需要测量的情况,而且在一通端检验完毕后,顺势再进一步插入即可对相应的止端进行检验,整个操作过程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槽宽通止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槽宽通止规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槽宽通止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型材本体;2、第一通端;3、第一止端;4、手柄;5、第二通端;6、第二止端;a、通端;b、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槽宽通止规,包括整体呈板状的型材本体1,由型材本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成型出第一通端2、第一止端3以及手柄4,具体可通过磨床磨出符合精度要求的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第一通端2的厚度设置为第一待检验槽的最小合格宽度,第一止端3的厚度设置为第一待检验槽的最大合格宽度,由于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型材本体1的同一侧,因此在第一通端2检验完毕后,顺势再进一步插入即可检验第一止端3。
另外,第一通端2的插入端和第一止端3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一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即,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与相对于第一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的相应侧面之间的侧棱均开设有倒角的结构,该倒角结构使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的插入端分别呈现出楔形结构,由此可对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插入到第一待检验槽的过程形成导向,使操作更为顺畅,使检验结果也更为明了。
其中,在第一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通端2的一侧与第一止端3的同一侧共面,即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均是在型材本体1的同一侧车出成型的,而在型材本体1的另一侧,至少该侧的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构成一个整体的面状结构,当然,手柄4的相应侧也可以是与之共面。由此,在第一通端2插入到第一待检验槽之初,可以先将第一通端2具有平面的一侧搭在第一待检验槽的一侧侧壁上,并以该平面侧为滑动的基准面将型材逐渐向第一待检验槽内滑入,在滑动的过程中,上述平面结构很容易与第一待检验槽侧壁相贴,以保证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均沿垂直于第一待检验槽的方向插入,从而对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是否能够插入第一待检验槽的判断变得更为明确,也更省时省力。
第一通端2与第一止端3之间优选为斜面过渡,即,第一止端3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与第一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应侧之间的侧棱处开设的倒角延伸至第一通端2的相应侧面上,从而第一止端3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面上不形成台阶,由此避免了在通端插入后、止端插入前发生卡顿的现象。
手柄4的厚度优选较第一通端2薄,手柄4用于操作者手持,其长度相较于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都要长,因此可适当削减其厚度,从而大幅的降低了检具的整体重量,进一步方便操作。
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均由高速钢材质制成,高速钢耐磨性高,提高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槽宽通止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设置了以下特征:
在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上、并相对于型材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第二通端5的厚度设置为第二待检验槽的最小合格宽度,第二止端6的厚度设置为第二待检验槽的最大合格宽度,由于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依次设置在型材本体1的同一侧,因此在第二通端5检验完毕后,顺势再进一步插入即可检验第二止端6。由此,本实施例二的槽宽通止规使板型的型材本体1得到充分利用,可分别用于检验两种不同规格的待检验槽。
另外,第二通端5的插入端和第二止端6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二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即,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与相对于第二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的相应侧面之间的侧棱均开设有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使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的插入端分别呈现出楔形结构,由此可对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插入到第二待检验槽的操作形成导向,使操作更为顺利,检验结果更为明了。
其中,在第二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第二通端5的一侧与第二止端6的同一侧共面,即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均是在型材本体1的同一侧车出成型的,而在型材本体1的另一侧,至少该侧的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构成一个整体的平面结构,当然,手柄4的相应侧也可以是与之共面的结构。由此,在将第二通端5插入第二待检验槽时,可以先将第二通端5具有平面的一侧搭在第二待检验槽的一侧侧壁上,并以该平面侧为滑动的基准面将型材逐渐向第二待检验槽内滑入,在滑入一端距离后很容易与第二待检验槽的一侧保持相贴,即很容易保证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都是沿垂直于第二待检验槽的方向插入,从而使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是否能够插入第二待检验槽变得十分明确,省时省力。
第二通端5与第二止端6之间优选为斜面过渡,即,第二止端6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与第二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应侧之间的侧棱处开设的倒角延伸至第二通端5的相应侧面上,从而第二止端6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不形成台阶,从而避免了通端插入后、止端插入前发生卡顿的现象。
手柄4的厚度优选较第二通端5薄,手柄4用于操作者手持操作,其长度相较于通端和止端都要长,因此可适当削减其厚度,从而大幅的降低了检具的整体重量,进一步方便操作。
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均由高速钢材质制成,高速钢耐磨性高,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板状的型材本体(1),由所述型材本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型材本体(1)的厚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一通端(2)、第一止端(3)以及手柄(4);
在所述第一通端(2)和第一止端(3)上、并相对于所述型材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成型出有第二通端(5)和第二止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端(2)的插入端和所述第一止端(3)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一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端(2)与所述第一止端(3)之间为斜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端(5)的插入端和所述第二止端(6)的插入端相对于第二待检验槽均为整体呈楔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端(5)与所述第二止端(6)之间为斜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通端(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止端(3)的同一侧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待检验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通端(5)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止端(6)的同一侧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的外径小于所述型材本体(1)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宽通止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本体(1)为高速钢材质。
CN201521131830.4U 2015-12-30 2015-12-30 槽宽通止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91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1830.4U CN205691007U (zh) 2015-12-30 2015-12-30 槽宽通止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1830.4U CN205691007U (zh) 2015-12-30 2015-12-30 槽宽通止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1007U true CN205691007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6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18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91007U (zh) 2015-12-30 2015-12-30 槽宽通止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1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4404U (zh) 塞规
CN201828459U (zh) 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测定装置
CN205300447U (zh) 槽宽通止规
CN205279946U (zh) 通止规
CN205691007U (zh) 槽宽通止规
CN205300448U (zh) 槽宽通止规
CN104330006A (zh) 汽车下滑槽上盖板快速检测装置
CN203148341U (zh) 汽车板簧用半弦长和弧高测量量具
CN206959730U (zh) 一种座椅锁总成检测工装
CN205482664U (zh) 槽孔两用通止规
CN209588926U (zh) 一种双耳工件的检查治具
CN206378074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制动器挡泥板检具
CN102331218A (zh) 一种用于零件型面特征检测的检具
CN203949607U (zh) 一种钢筋测量卡尺
CN207556393U (zh) 一种钢轨轨冠饱满度快速检测样板
CN204694182U (zh) 一种梯级踏板孔位检测治具
CN209263868U (zh) 轴槽径卡规
CN209334807U (zh) 一种可按照设定长度进行切割的切割机床
CN204228017U (zh) 一种塞规
CN105987865A (zh) 一种沥青粗集料针片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5300428U (zh) 一种用于h型钢鱼腹划线检测装置
CN104180737A (zh) 一种塞规
CN220829151U (zh) 滑轨滑槽量规
CN204036257U (zh) 一种顶针加工治具
CN205748195U (zh) 电枢转子换向器刻槽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