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82947U -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82947U
CN205682947U CN201620349906.9U CN201620349906U CN205682947U CN 205682947 U CN205682947 U CN 205682947U CN 201620349906 U CN201620349906 U CN 201620349906U CN 205682947 U CN205682947 U CN 205682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ver plate
reinforcement
pot
pressure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499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龚俭龙
汪志钢
周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499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82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82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82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其中,该锅盖包括呈椭圆状的盖板,盖板包括盖板中间区域、以及位于盖板中间区域的外围并与压力锅的锅体搭接环形盖沿,环形盖沿上设有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增强了盖板的环形盖沿的强度,进而避免了环形盖沿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的问题出现。

Description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背景技术
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由盖板、密封圈、将密封圈固定至盖板上的固定环组成,盖板作为承压零件,其是保证压力锅的安全性和密封性的重要零件。
现有的大部分压力锅均呈圆形设置,而圆形的压力锅在烹饪长条形食物时,无法保证食物的完整性;为了能够完整的烹饪长条形食物,而将压力锅设置成椭圆状,锅盖相应地设置成椭圆状。然而,对于椭圆形的锅盖,由于锅盖长短轴的不对称性,会导致锅盖各处承压能力不同,进而使得锅盖更容易发生翘曲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锅的锅盖,旨在提高锅盖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锅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呈椭圆状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中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的外围并用以与所述压力锅的锅体搭接环形盖沿,所述环形盖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环形盖沿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环形盖沿的周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环形盖沿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1~1.0。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周向长度与所述环形盖沿周向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05~0.95。
优选地,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相对所述环形盖沿呈向所述盖板的底部凹陷设置。
优选地,所述环形盖沿的外缘设有向底侧延伸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环形盖沿和盖板中间区域限定出呈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固定环和密封圈,所述固定环将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板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盖板的短轴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盖板的长轴方向并排分布。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中至少有一个经过所述盖板的短轴。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均关于所述盖板的长轴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力锅,其包括锅体、以及锅盖,所述锅盖盖合所述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呈椭圆状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中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的外围并用以与所述压力锅的锅体搭接环形盖沿,所述盖板的板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环形盖沿上的第一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的环形盖沿上设置第一加强筋,以提高该盖板的环形盖沿的强度,进而避免了盖板的环形盖沿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的锅盖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锅盖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锅盖 3 安装槽
1 盖板 4 固定环
1a 盖板中间区域 41 内定位筋
1b 环形盖沿 42 外定位筋
11 第一加强筋 43 定位槽
12 螺钉孔 5 密封圈
13 第二加强筋 51 定位凸部
2 排气阀组件 52 勾部
1c 环形翻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压力锅(未图示)包括锅体(未图示)、以及盖设于锅体的锅盖,锅体呈椭圆状设置,以使得该压力锅能够烹饪整只长条形的食物,在该压力锅烹饪时,该锅盖密封盖合该锅体而形成一烹饪腔,该烹饪腔内的气压在锅体持续受热时,会逐渐增大,锅体和锅盖均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一旦其中之一强度不够就会发生变形,而影响两者盖合的密封性,从而影响压力锅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锅盖的强度进行强化,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锅的锅盖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该锅盖100包括呈椭圆状的盖板1,通常来说,该锅盖100还应包括排气阀组件2等其他辅助部件。
该盖板1包括盖板中间区域1a、以及位于盖板中间区域1a的外围并用以与压力锅的锅体(未图示)搭接环形盖沿1b,盖板1的板面上设有位于环形盖沿1b上的第一加强筋11,该盖板1的板面包括顶板面和底板面,其中顶板面为盖板1背对锅体的板面,底板面为盖板1面对锅体的板面。
在环形盖沿1b设置第一加强筋11,该第一加强筋11能够有效地增强环形盖沿1b的强度,进而增强了盖板1的强度,在压力锅烹饪食物时,由于盖板1的环形盖沿1b的强度得到增强,从而,避免了盖板1的环形盖沿1b因受力过大而出现翘曲变形的问题发生,进而,延长了该锅盖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该盖板中间区域1a相对环形盖沿1b呈向盖板1的底部凹陷设置。也就是说,盖板中间区域1a与环形盖沿1b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该盖板中间区域1a优选呈椭圆状设置,其中心、长轴以及短轴对应与盖板1的中心、长轴以及短轴重合。当然,盖板1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案设置:盖板中间区域1a和环形盖沿1b处于同一平面,也即盖板1为一平板。相对于这种设置盖板1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盖板1的设计技术方案中,盖板1的强度要优于呈平板设置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盖板1的强度相对来说更好。
应当说的是,该盖板1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即盖板1由板料经过多种冲压工序形成,由于盖板中间区域1a相对环形盖沿1b呈向底侧凹陷设置,也就是说,板料在冲压形成盖板中间区域1a时,有一个冲压拉伸的过程,由于板料在冲压拉伸的过程中,其强度得到提高,进而使得盖板中间区域1a邻接环形盖沿1b的位置的强度得到提高,进而,有利于增强该盖板1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11也可以通过冲压形成。具体的,在第一加强筋11冲压过程中,环形盖沿1b被冲压位置的材料得到拉伸,进而强度得到提高,也即第一加强筋11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环形盖沿1b的强度。显然,该第一加强筋11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例如,通过焊接将钣金件焊至环形盖沿1b上,相较于这种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采用冲压形成,不仅能够节省材料,减轻盖板1的重量,而且还易于加工形成。
请参阅图2,该环形盖沿1b的第一加强筋1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加强筋11沿环形盖沿1b的周向间隔排布。如此,使得环形盖沿1b各处的强度都得到提高。优选地,将多个第一加强筋11均匀分布于环形盖沿1b上。如此,可保证环形盖沿1b各处提高的强度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也可以是沿环形盖沿1b的周向延伸设置,即第一加强筋11环绕盖板中间区域1a设置,也即第一加强筋11呈环形设置。此种设置第一加强筋11的技术方案相较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第一加强筋11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的制造更简单些,即在环形盖沿1b上冲压第一加强筋11时,一次冲压一段相较于一次冲压整圈更容易些,而且环形盖沿1b不易发生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11可以是呈圆弧状、长条状或者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当第一加强筋11为圆弧状时,该第一加强筋11与环形盖沿1b对应位置的弧度一致。当第一加强筋11为长条状时,第一加强筋11可以是沿环形盖沿1b的周向延伸,当然,还可以是沿环形盖沿1b的径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的径向宽度与环形盖沿1b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1~1.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11的径向宽度与环形盖沿1b的径向宽度的比值大小,与盖板1所采用的材料的冲压性能、以及冲压工艺有关,即盖板1所采用的材料冲压性能越好,对盖板1的冲压工艺越好时,第一加强筋11的径向宽度与环形盖沿1b的径向宽度比值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环形盖沿1b上设置有螺钉孔12,该螺钉孔12用以供螺钉穿过,以将盖板1与锅盖100的内盖(未图示)固定连接螺钉孔12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之间,即螺钉孔12与第一加强筋11均沿环形盖沿1b的周向排布,第一加强筋11的周向长度与环形盖沿1b周向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05~0.9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开设螺钉孔12需要占用一定的长度,因此,第一加强筋11的周向长度与环形盖沿1b周向长度的比值的大小与开设螺钉孔12的数量有关。当第一加强筋11的周向长度与环形盖沿1b周向长度的比值为0.95时,也即取最大值时,环形盖沿1b上开设的螺钉孔12数量最少,并且,该螺钉孔12开设于第一加强筋11的两端之间;当第一加强筋11的周向长度与环形盖沿1b周向长度的比值为0.05时,即取最小值时,也即该环形盖沿1b上设置有螺钉孔12数量最多,此时,第一加强筋11与螺钉孔12优选为依次交替排布于环形盖沿1b上,即一螺钉孔12设置于两个第一加强筋11之间。
为了使盖板1的顶板面更平整,而将第一加强筋11设置于盖板1的底板面。具体的,第一加强筋11在冲压形成时,环形盖沿1b的顶面一部分向下凹入以在环形盖沿1b的顶面形成凹槽,并在环形盖沿1b的底面凸出而形成第一加强筋11。
为了提高该锅盖100的强度,该盖板1的板面上设有位于盖板中间区域1a的多个第二加强筋13。需要说明的是,压力锅在烹饪食物时,该盖板中间区域1a承受了大部分的压力,而于盖板中间区域1a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13,使得该盖板中间区域1a在多个第二加强筋13的作用下,强度得到提高,也即盖板中间区域1a的翘曲强度相对来说增强了,从而,能够避免盖板中间区域1a因受力过大发生翘曲的问题发生。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锅盖100的强度,将每个第二加强筋13设置成沿盖板1的短轴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第二加强筋13沿盖板1的长轴方向并排分布。换言之,盖板中间区域1a上设有多个沿盖板1的长轴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加强筋13,每个第二加强筋13可以沿盖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13有序地布置在盖板1上,可以提高盖板1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压力锅的锅盖100的强度,进而延长了该压力锅的锅盖100的使用寿命。当然,第二加强筋13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案设置:在盖板中间区域1a设置多个沿其长轴方向延伸,且沿短轴方向并排分布的第二加强筋13。相对于这种设置第二加强筋13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加强筋13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筋13的长度要短一些,因此翘曲强度相对来说更大一些,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盖板1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强筋13的延伸长度,自盖板1的中心至盖板1的长轴端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位于盖板1中部的第二加强筋13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筋13的长度。该第二加强筋13的形状与长度尺寸与盖板1的形状和尺寸适配,从而提升该压力锅的锅盖100的结构强度和外形美观性。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加强筋13的数量为三个,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上的第二加强筋13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该第二加强筋13的数量可以根据盖板1的尺寸来设定,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并且,三个第二加强筋13均呈直线状设置。其中,三个第二加强筋13中经过盖板1短轴的第二加强筋13(即位于盖板1的中部的第二加强筋13)的直线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筋13的直线长度。
当然,三个第二加强筋13还可均呈圆弧状设置,且三个第二加强筋13的弯曲方向均相同。具体地,盖板1上设有三个沿其长轴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加强筋13,每个第二加强筋13分别形成圆弧形,由此,通过在盖板1上设置圆弧形的第二加强筋13,有利于提高该盖板1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锅盖100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第二加强筋13中可以有呈直线型设置的、也可以有呈圆弧状设置的,例如,三个第二加强筋13中位于中部的第二加强筋13呈直线型设置,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筋13呈圆弧形设置,并且,位于两侧的第二加强筋13的弯曲方向相反。
为了提高盖板1的中心区域的强度,多个第二加强筋13中至少有一个经过盖板1的短轴。具体地,多个第二加强筋13中的一个位于盖板1的中部,其他第二加强筋13分别相对于盖板1的短轴对称设置。由此,通过在盖板1上设置多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加强筋13,既可以提高该压力锅的锅盖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锅盖100的使用寿命,又可以增加锅的外观美观性,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第二加强筋13中至少有一条经过盖板1的短轴,不仅仅包括该条第二加强筋13与盖板1的短轴完全重合的情形,还包括该条第二加强筋13与盖板1的短轴部分重合的情形,但一般来说,该条第二加强筋13会经过盖板1的短轴的中部,即盖板1的圆心处。这条经过盖板1的短轴的第二加强筋13对提高盖板11的中心区域的强度非常有效。
为了使盖板1的长轴两侧增强的强度一致,将多个第二加强筋13均关于盖板1的长轴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同一第二加强筋13位于盖板1长轴两侧的长度相同,如此,避免了该盖板1关于长轴对称的位置出现强度不一致,而导致盖板1出现翘曲变形的问题发生。
请参照图3,该环形盖沿1b的外缘设有向底侧延伸的环形翻边1c,可以理解的是,该环形翻边1c是该环形盖沿1b的外侧缘向底侧翻折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焊接至环形盖沿1b的外侧缘的钣金件;该环形翻边1c与环形盖沿1b和盖板中间区域1a限定出呈环形的安装槽3,该压力锅的锅盖100还包括固定安装至安装槽3内的固定环4、以及密封圈5。该固定环4可采用螺钉与环形盖沿1b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铆钉、螺栓等连接件与环形盖沿1b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该固定环4的顶部凸设有呈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定位筋41和外定位筋42,该内定位筋41和外定位筋42伸入至安装槽3内,以使得固定环4与盖板1之间径向限位,并且,该固定环4的底部设有定位槽43,该密封圈5的顶部设有与定位槽43配合定位凸部51、以及位于定位凸部51的内侧的勾部52,该勾部52伸入至安装槽3中的内侧壁和盖板1之间,并且该勾部52挂置于固定环4的内定位筋41上。由于密封圈5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其受挤压时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会导致固定环4沿径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该环形盖沿1b上的第一加强筋11向底侧凸出,并位于内定位筋41和外定位筋42之间,如此,能够有效地与内定位筋41或外定位筋42抵接,进而能够于固定环4的径向对固定环4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力锅,该压力锅除了包括上述的锅盖100之外,还包括锅体,该锅盖100盖合锅体。由于本压力锅中的锅盖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椭圆状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中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的外围并与所述压力锅的锅体搭接环形盖沿,所述环形盖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环形盖沿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一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环形盖沿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周向长度与所述环形盖沿周向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05~0.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相对所述环形盖沿呈向所述盖板的底部凹陷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盖沿的外缘设有向底侧延伸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环形盖沿和盖板中间区域限定出呈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固定环和密封圈,所述固定环将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板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盖板中间区域的多个第二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盖板的短轴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盖板的长轴方向并排分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中至少有一个经过所述盖板的短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锅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均关于所述盖板的长轴对称设置。
10.一种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盖,所述锅盖盖合所述锅体。
CN201620349906.9U 2016-04-22 2016-04-22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Active CN205682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906.9U CN20568294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906.9U CN20568294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82947U true CN205682947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6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49906.9U Active CN205682947U (zh) 2016-04-22 2016-04-22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829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7938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7938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9395B (zh) 压力锅的锅盖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205682947U (zh)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CN205682948U (zh) 压力锅的锅盖及压力锅
CN206560314U (zh) 压力锅及其锅体
CN206354877U (zh) 盖板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951005U (zh) 电器金属外壳及电器
CN206284851U (zh) 盖板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5578970U (zh) 汽车旋挂安装式法兰盘
CN205625589U (zh) 压力锅的锅盖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206080228U (zh) 活动盖板、盖体及电饭煲
CN206461871U (zh) 发动机控制单元
CN219174822U (zh) 衣物清洁设备及其侧板
CN211154623U (zh) 一种用于家具的底盘加强结构
CN214663649U (zh) 一种汽车端锥壳体
CN207245182U (zh) 一种拉片式铝模板耐磨环
CN215860530U (zh) 一种耐磨环及具有其的高镍奥氏体铸铁铝活塞
CN213782404U (zh) 高压连接器及用于高压连接器的电磁屏蔽壳
CN205064538U (zh) 防滑垫片及防滑组件结构
CN20611808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203723000U (zh) 屏蔽罩
CN220517860U (zh) 书写屏和智慧黑板
CN206670015U (zh) 电热水器
CN215174075U (zh) 强度较佳的网孔压板
JPS5816556Y2 (ja) タンク組立用単位パネル
CN216374055U (zh) 一种免耕播种机深耕轮用轮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