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6341U - 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56341U CN205656341U CN201490000931.5U CN201490000931U CN205656341U CN 205656341 U CN205656341 U CN 205656341U CN 201490000931 U CN201490000931 U CN 201490000931U CN 205656341 U CN205656341 U CN 2056563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lens
- light
- signal processing
- processing circuit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6 noble ga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9 photo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模块,其具备:光信号处理电路,从单模光纤射入信号光,从保偏光纤射入本机振荡光,并对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来产生输出信号光;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连接于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射入侧端面,并使信号光透过;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使本机振荡光透过,其中,所述信号光成像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本机振荡光成像于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模块,更详细而言,涉及对应于数字相干(digitalcoherent)方式的接收前端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容量的大型化,100Gbit/sec以上的超高速光传输系统正在成为主流。在超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目前,利用了数字相干传输方式的通信技术成为主流。在超高速光传输系统中,近年来,随着通信量的进一步增加,开发出了对应于光相位调制方式即PQPSK传输方式或DP-QPSK传输方式的解调用光模块。特别是,在超高速光传输系统中,作为对应于数字相干方式的接收前端模块的集成相干接收机(ICR(Integrated CoherentReceiver))成为关键装置。
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现有的对应于数字相干方式的光模块100的结构的图。图1A是光模块100的俯视透视图,图1B是光模块100的侧视透视图。光模块100是对应于数字相干方式的ICR(参照专利文献1)。光模块100具备:壳体部101;盖150;向光模块100射入信号光的单模光纤111;向光模块100射入本机振荡光的保偏光纤112;以及保持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的光纤块(Fiber Block)113。此外,光模块100具备:光信号处理电路120,其连接于光纤块113,并且由平面光波导路电路构成;透镜131,其将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射出的第一输出信号光进行聚光;透镜132,其将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射出的第二输出信号光进行聚光;以及光电变换部140,其将由透镜131和132聚光的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光分别变换成电信号。壳体部101和盖150将光纤块113、光信号处理电路120、透镜131和132、以及光电变换部140进行封装。光电变换部140具备:光电二极管141,其接收来自透镜131的第一输出信号光;光电二极管142,其接收来自透镜132的第二输出信号光;放大器143,其对来自光电二极管141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以及,放大器144,其对来自光 电二极管142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
光信号处理电路120使用偏振复用混合(DPOH(Dual Polarization OpticalHybrid:双偏振光学混合))电路,该偏振复用混合电路对射入的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将信号光与本机振荡光的相位差变换为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输出信号光的光强度,生成相位不同的多个输出信号光。
在光模块100中,传播在单模光纤111的信号光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在保偏光纤112内传播的本机振荡光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在光信号处理电路120内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光与本机振荡光的相位差被变换为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输出信号光的光强度,并且变换为相位不同的第一输出信号光和第二输出信号光。通过光信号处理电路120进行了信号处理的第一输出信号光经由透镜131被光电变换部140的光电二极管141接收,变换为电信号。此外,通过光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信号处理的第二输出信号光经由透镜132被光电变换部140的光电二极管142接收,变换为电信号。
单模光纤111和保偏光纤112以规定的间距阵列化地排列,并且与光模块100连接。在光模块100内,单模光纤111和保偏光纤112通过被玻璃覆盖的光纤块113保持为规定的间距,并且通过UV粘接剂等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连接。
为了稳定地保持具有规定长度的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光纤块113需要提高刚性。但是,当增加刚性时,光纤块113会大型化。光纤块113大型化的结果是:存在光模块100自身也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在制造光模块100时,单模光纤111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的光耦合以及保偏光纤112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光耦合分别通过对接耦合(butt coupling)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单模光纤111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的良好的光耦合效率,需要使单模光纤111的模场直径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的模场直径相一致。此外,为了获得保偏光纤112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良好的光耦合效率,需要使保偏光纤112的模场直径与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模场直径一致。
因此,光模块100需要对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以及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 路122的模场直径进行光点尺寸(spot size)变换,使其分别与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的模场直径匹配。
然而,使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以及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模场直径与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的模场直径完全一致这一点在制造上是困难的,也是成本上升的原因。此外,还有可能产生制造误差。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以及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模场直径与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的模场直径之间分别产生微妙的差异,增加光耦合损失。
而且,单模光纤111以及保偏光纤112经由光纤块113被阵列化,由于光纤块113的制造误差,阵列间距的偏离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阵列间距的偏离,在单模光纤111与保偏光纤112的间距和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121与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122的间距会产生差异,存在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的光耦合效率上发生不均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5840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单模光纤,传播信号光;保偏光纤,传播本机振荡光;光信号处理电路,从所述单模光纤射入所述信号光,从所述保偏光纤射入所述本机振荡光,并且对所述信号光和所述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来产生输出信号光;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射入侧端面,使所述信号光透过;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射入侧端面,使所述本机振荡光透过,所述信号光成像于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所述本机振荡光成像于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所述信号光的成像位置是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连接面的、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所述本机振荡光的成像位置是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连接面的、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现有的光模块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1B是表示现有的光模块的结构的侧视透视图。
图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结构的侧视透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2A以及图2B中记载的光模块的单模光纤或保偏光纤至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光信号路径的图。
图5是表示从图2A以及图2B中记载的光模块的单模光纤或保偏光纤至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或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之间的距离,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或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中的成像光束点半径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立体地表示图2A以及图2B中记载的光模块的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或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中的成像光束点的光强度的图。
图7是表示在光信号处理电路中连接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和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次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A以及图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200的结构的图。图2A是光模块200的俯视透视图,图2B是光模块200的侧视透视图。光模块200是对应于数字相干方式的ICR。光模块200具备:壳体部201;盖250;向光模块200射入信号光的单模光纤211;向光模块200射入本机振荡光的保偏光纤212;将单模光纤211连接于壳体部201的光纤夹213;将保偏光纤212连接于壳体部201的光纤夹214。此外,光模块200具备: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其由平面光波导路电路构成,对来自单模光纤211的信号光和来自保偏光纤212的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射出侧透镜231,其将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射出的第一输出信号光进行聚光;射出侧透镜232,其将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射出的第二输出信号光进行聚光;以及光电变换部240,其将由射出侧透镜231和 232聚光的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光分别变换成电信号。
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的配置有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部分连接有平凸形状的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在射入侧端面223的配置有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部分连接有平凸形状的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此外,在光纤夹213内的单模光纤211的光射出侧设有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在光纤夹214内的保偏光纤212的光射出侧设有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理想的是: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和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构成所谓共焦(Confocal)系统,该共焦系统使从单模光纤211射出的信号光经由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和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在射入侧端面223的配置有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部分的一点上形成成像光束点(beam spot)。此外,对于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和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理想的是构成所谓共焦系统,该共焦系统使从保偏光纤212射出的本机振荡光经由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和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在射入侧端面223的配置有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部分的一点上形成成像光束点。但是,即使是耦合效率高且模块制作时的制作公差宽松的准共焦系统也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将来自单模光纤211的信号光以及来自保偏光纤212的本机振荡光变换成平行光,则对于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以及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壳体部201和盖250对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射出侧透镜231和232、以及光电变换部240进行封装。单模光纤211和保偏光纤212并未被阵列化,而是独立地连接于壳体部201。单模光纤211经由光纤夹213,通过YAG激光焊接等点焊连接于壳体部201。此外,保偏光纤212经由光纤夹214,通过YAG激光焊接等点焊连接于壳体部201。
光电变换部240具备:光电二极管241,其经由射出侧透镜231接收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射出的第一输出信号光;光电二极管242,其经由输出侧透镜232接收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射出的第二输出信号光;放大器243,其对来自光电二极管241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以及放大器244,其对来自光电二极管242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使用偏振复用混合(DPOH(DualPolarization Optical Hybrid:双偏振光学混合))电路,该偏振复用混合电路对射入的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将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的相位差变换为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输出信号光的光强度,生成相位不同的多个输出信号光。
在光模块200中,传播在单模光纤211的信号光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传播在保偏光纤212的本机振荡光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内进行信号处理,将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的相位差变换为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输出信号光的光强度,变换为相位不同的第一输出信号光和第二输出信号光。由光信号处理电路220进行了信号处理的第一输出信号光经由射出侧透镜231被光电变换部240的光电二极管241接收,变换为电信号。此外,被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信号处理后的第二输出信号光,经由射出侧透镜232被光电变换部240的光电二极管242接收,变换为电信号。
光模块200构成为经由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和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将来自单模光纤211的信号光射入光信号处理电路220。此外,光模块200构成为经由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和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将来自保偏光纤212的本机振荡光射入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因此,光模块200不需要设置用于将光纤直接连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光纤块,能大幅缩小壳体部201的面积,能实现光模块的小型化。实际上,在图1A以及图1B中记载的现有的光模块100中使用了6mm长的光纤块,但是在图2A以及图2B中记载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模块200的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长度是1mm,因此能将模块长缩小5mm。
此外,在光模块200的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中,连接有小型的透镜(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而不是大型的光纤块。因此,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252的连接部的相对于高度方向的振动冲击时的负荷应力,与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中连接大型光纤块时相比得到减轻,提高光模块的可靠性。
此外,光模块200构成为,不将单模光纤211和保偏光纤212阵列化,而是将其分别独立地通过光纤夹213以及214保持,并固定于壳体部201。因此, 单模光纤211和保偏光纤212能各自独立地进行光耦合调芯。在光耦合调芯中,通过调整单模光纤211和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空间距离(工作距离),能将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中的信号光的成像光束点的形状变换为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模场直径相一致的形状。此外,通过调整保偏光纤212和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的空间距离,能将射入侧端面223中的本机振荡光的成像光束点的形状变换为与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模场直径相一致的形状。通过变换成像光束点的形状,能进行x轴方向的光耦合调芯。此外,通过调整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以及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的相对于y-z平面的角度,能进行y轴以及z轴方向的光耦合调芯。通过xyz轴方向的光耦合调芯,能稳定地进行光耦合,简便地抑制由部件公差引起的光耦合损失。
此外,在图1A以及图1B中记载的现有的光模块100中,使用UV粘接剂等的高分子材料,将光纤块113连接固定在光信号处理电路120,但是为了维持连接强度,必须扩大光纤块113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连接面积。因此,需要大量的UV粘接剂量。但是,在光模块200中,不将光纤块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连接,而是仅连接小型透镜(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由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比图1A以及图1B中记载的光纤块113更小,所以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连接面积比图1A以及图1B中记载的光纤块113与光信号处理电路120的连接面积更小。因此,能大幅降低使用的UV粘接剂量。由此,大幅减少从UV粘接剂排出的排气、水分量,能提供可靠性高的光模块。
接下来,对连接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表示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立体图。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具备射入侧端面310和射出侧端面320。射入侧端面310具备形成为凸形状的平行光射入面311。射出侧端面320具备连接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也具有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相同的结构。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由玻璃等形成。
平行光射入面311使来自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变换成平行光的信号光聚光,并成像在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光射入 面311的大小设定为不受衍射影响的信号光的平行光束的3倍左右。
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相对于光的波导方向仅倾斜规定的角度。此外,为了将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无间隙地连接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也仅倾斜与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相同的角度。连接是通过粘接剂等进行固定。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以及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制造上的容易性出发,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以及射入侧端面223优选由相对于图2A以及图2B的y-z平面向光的波导方向倾斜8度左右的面构成。在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以及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的倾斜角度设为8度的情况下,能确保40dB以上的光回波损耗量(ORL:Optical Return Loss)。
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和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且无间隙地连接。因此,由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聚光的信号光的光线视场角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信号光射入端面的光线视场角相同,并以不发生耦合损失的方式向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传播。此外,在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具有规定的倾斜,因此能抑制成为噪声源的光反射,提高光模块200的光反射耐受性。
图4是表示在图2A以及图2B中记载的光模块200中,从单模光纤211或保偏光纤212到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为止的光信号路径的图。从单模光纤211射出的信号光以规定的放射角度射入到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射入到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信号光被变换为平行光并射入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射入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信号光成像在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信号光射入端面所在的部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信号光射入端面连接,信号光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光耦合并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内传播。
此外,从保偏光纤212射出的本机振荡光以规定的放射角度射入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射入到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的本机振荡光被变换为平行光并射入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射入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 入侧透镜252的本机振荡光成像在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本机振荡光射入端面所在的部分。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本机振荡光射入端面连接,信号光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光耦合并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内传播。
单模光纤211的端面以规定的角度相对于光的波导方向倾斜,抑制变为噪声源的光反射。此外,保偏光纤212的端面以规定的角度相对于光的波导方向倾斜,抑制变为噪声源的光反射。
此外,光模块200为了将信号光和本机振荡光射入到光信号处理电路220而使用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和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以及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透镜耦合倍率,能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中的信号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调整为所期望的尺寸。此外,还能将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中的本机振荡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调整为所期望的尺寸。
例如,将单模光纤211的模场直径设为10μm,将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模场直径设为7μm。此时,如果将透镜的成像倍率设为0.7倍,则能使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中的成像光束点尺寸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模场直径相一致。透镜的成像倍率能通过以下的(1)式求出。
M=F1/F2…(1)
此处,M是成像倍率,F2是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焦点距离,F1是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焦点距离。由(1)式,为了将成像倍率M设定为0.7,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焦点距离F1设定为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焦点距离F2的0.7倍即可。
进而,通过调整单模光纤211的光纤端与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的空间距离(工作距离WD),能对射入到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信号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进行微调整。此外,通过调整保偏光纤212的光纤端与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的工作距离WD,能对射入到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本 机振荡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进行微调整。
图5是表示工作距离WD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或者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对应于图3的321)的成像光束点半径(Beam Spot Radius)的关系的曲线图。
由此可知,当使工作距离WD从设计中心变化±20μm时,照射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或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信号光或本机振荡光的成像光束点半径变化0.3μm左右。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距离WD是可变的,由此光模块200可以简便地调整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或者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微妙的模场直径的差异。通过简便地进行模场直径的调整,能提供光耦合效率优良的光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单模光纤211在光纤夹213内沿光波导方向可动而将工作距离WD最优化。此外,也使保偏光纤212在光纤夹214内沿光波导方向可动而将工作距离WD最优化。最优化工作距离WD后,单模光纤211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在光纤夹213,保偏光纤212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在光纤夹214。
图6是立体地表示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或者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对应于图3的321)中的成像光束点的光强度的分布的图。在图6中,将成像光束点的光强度相对于光束照射面变换成高度方向来表示,越是光强度强的部分,越是位于高的部分。光强度在图6的C点成为最强(光强度成为峰值)。此处,当将C点设为成像光束点的中心点时,为了实现高的光耦合效率,需要使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中的成像光束点的中心点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中心相一致。此外,需要使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对应于图3的321)中的成像光束点的中心点与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中心一致。因此,在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及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220的情况下,以使成像光束点的中心点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中心以及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中心一致的方式来调整连接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200的制造过程进行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200,首先,制作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中连接有第一信号光射入侧 透镜251和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次组件。图7是表示在光信号处理电路220中连接有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和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次组件700的立体图。
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以使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上的成像光束点中心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信号光射入端面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此外,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以使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对应于图3的321)的成像光束点中心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本机振荡光射入端面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具体而言,从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平行光射入面将光进行射入,并以使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出侧波导路端面射出的光强度变为最大的方式,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固定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此外,从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平行光射入面将光进行射入,并以使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出侧波导路端面射出的光强度变为最大的方式,将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固定于光信号处理电路220的射入侧端面223。当将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和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进行固定时,完成次组件700。次组件700设置并固定在壳体部201内的规定位置。
接下来,以使理想平行光束从壳体部201的外部射入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并使光电变换部240的光电二极管241的接收灵敏度变为最大的方式对射出侧透镜231进行光耦合调芯,固定于壳体部201。此外,以使理想平行光束从壳体部201的外部射入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并使光电变换部240的光电二极管242的接收灵敏度变为最大的方式对射出侧透镜232进行光耦合调芯,并固定于壳体部201。壳体部201将其内部以氮气等的惰性气体进行填充,并将盖250通过缝焊等的电阻焊接进行固定并密封。
接下来,以使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1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321中的成像光束点与信号光射入波导路221的模场直径一致的方式进行图2A以及图2B的xyz轴方向的光耦合调芯。光耦合调芯将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和单模光纤211以从射出侧波导路端面射出的光强度变为最大、即以使光电二极管241的接收灵敏度变为最大的方式进行定位。定位后,通过YAG焊接等点焊, 将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固定于壳体部201。接下来,将单模光纤211和光纤夹213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将光纤夹213和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253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
此外,以使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2的光信号处理电路连接面(对应于图3的321)中的成像光束点和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222的模场直径一致的方式进行图2A以及图2B的xyz轴方向的光耦合调芯。光耦合调芯将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和保偏光纤212以从射出侧波导路端面射出的光强度变为最大、即以使光电二极管242的接收灵敏度变为最大的方式进行定位。定位后,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将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固定于壳体部201。接下来,将保偏光纤212和光纤夹214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将光纤夹214和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254通过YAG焊接等点焊固定。
上述制造过程的结果是,能提供一种接收灵敏度高、小型且具有高可靠性的光模块(ICR)。
Claims (5)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单模光纤,传播信号光;
保偏光纤,传播本机振荡光;
光信号处理电路,从所述单模光纤射入所述信号光,从所述保偏光纤射入所述本机振荡光,并且对所述信号光和所述本机振荡光进行信号处理来产生输出信号光;
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射入侧端面,使所述信号光透过;以及
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射入侧端面,使所述本机振荡光透过,
所述信号光成像于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所述本机振荡光成像于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连接面,
所述信号光的成像位置是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连接面的、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
所述本机振荡光的成像位置是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连接面的、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本机振荡光射入波导路端面所在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光纤夹,保持所述单模光纤;
第二光纤夹,保持所述保偏光纤;
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光纤夹内的所述单模光纤的光射出侧;以及
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设于所述第二光纤夹内的所述保偏光纤的光射出侧,
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和所述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构成共焦系统,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和所述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构成共焦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面以及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面相对于所述信号光以及所述本机振荡光的波导方向仅倾斜规定的角度,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所述射入侧端面与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面以及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连接于所述光信号处理电路的面以相同的角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光射入侧透镜以及所述第一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光射入面是凸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在制作所述光模块时,通过调整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第二信号光射入侧透镜的距离来调整,所述本机振荡光的成像光束点尺寸,在制作所述光模块时,通过调整所述保偏光纤与所述第二本机振荡光射入侧透镜的距离来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4/004033 WO2016016915A1 (ja) | 2014-07-31 | 2014-07-31 |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56341U true CN205656341U (zh) | 2016-10-19 |
Family
ID=5521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9000093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5656341U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56341U (zh) |
WO (1) | WO201601691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81496A1 (ja) * | 2022-03-24 | 2023-09-28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接続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83252B2 (en) * | 2007-11-15 | 2015-03-17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Optical circuit and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2011188132A (ja) * | 2010-03-05 | 2011-09-22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コヒーレント光通信用受信機及びその光軸調整方法 |
CN102638430B (zh) * | 2011-02-14 | 2015-06-03 | 菲尼萨公司 | 双偏振qpsk解调器 |
JP5747592B2 (ja) * | 2011-03-22 | 2015-07-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受光装置 |
JP5966477B2 (ja) * | 2012-03-21 | 2016-08-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光モジュール |
JP2013231895A (ja) * | 2012-05-01 | 2013-11-14 | Ntt Electornics Corp | 光モジュール |
-
2014
- 2014-07-31 CN CN201490000931.5U patent/CN2056563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4-07-31 WO PCT/JP2014/004033 patent/WO201601691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16915A1 (ja) | 2016-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276968B1 (ko) | 정렬 허용공차를 확대시킬 수 있는 광 연결구조 | |
CN105723263B (zh) | 全内反射光纤接口模块和组件 | |
CN100562771C (zh) | 改进光纤光耦合效率的设备 | |
EP0872747B1 (en) | Optical module | |
CN101222115A (zh) | 半导体激光器模块 | |
CN102508343B (zh) | 单纤双向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 |
CN202083815U (zh) | 用于并行传输的光收发组件 | |
CN102169214A (zh) | 用于并行传输的光收发组件 | |
CN107688217A (zh) | 光模块 | |
CN101852903A (zh) | 用于sfp+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光组件 | |
CN205656341U (zh) | 光模块 | |
US6053641A (en) | Fiber pigtail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 |
CN113917628B (zh) | 一种Combo Plus OLT光器件 | |
CN103364897B (zh) | 用于单模激光器耦合的透镜组 | |
CN207992509U (zh) | 一种多通道高速激光器组件 | |
CN103022865A (zh) | 多波长泵浦合成光纤激光器 | |
CN107462956B (zh) | 光接收次模块和光模块 | |
CN108152897A (zh) | 一种光收发器 | |
JP3417200B2 (ja) | 光送受信モジュ−ル | |
CN102183827A (zh) | 用于10g pon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光组件 | |
CN102646925A (zh) | 带光反馈激光模组结构 | |
CN102118194A (zh) | 一种单纤双向光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 |
CN109494563A (zh) | 基于环形腔主动光反馈的doe相干合成的激光光源 | |
CN102084278A (zh) | 光电变换单元 | |
KR101674005B1 (ko) | 단파장 양방향 광송수신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