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3779U -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3779U
CN205653779U CN201620482206.7U CN201620482206U CN205653779U CN 205653779 U CN205653779 U CN 205653779U CN 201620482206 U CN201620482206 U CN 201620482206U CN 205653779 U CN205653779 U CN 205653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ke
adjusting rod
column
pile body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22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宗辉
洪晨
丁洪
黄芳芳
李翔
陈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OX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OX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OX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OX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822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3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3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37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包括空心桩体和锥形桩头,空心桩体内设置有侧桩,侧桩内端插设于位于所述空心桩体内的连接板上;所述空心桩体内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中间空心立柱、位于中间空心立柱两侧的左侧立柱、右侧立柱,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相对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由上向下向所述中间空心立柱靠拢的用于挤压所述连接板的倾斜状的推挤面,所述连接板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推挤面倾斜方向相同的受压面,所述中间空心立柱上内至少设置有一组用于推动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的调节结构。本实用的建筑桩具有承受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桩是一种建筑用具,主要用于打入泥土中进行其上部建筑物支撑的基础装置,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建筑桩是否可以在泥土深处保持稳定严重影响这建筑物的安全,而且建筑桩的稳定性还影响着城市后期的发展,如修建地铁等,若建筑桩发生松动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现有的建筑桩包括桩体和桩尖,桩尖安装在桩体的底端;使用时,通过打击桩体,使用桩尖在泥土中向下运行进行工作;但是其使用中发现,因桩体和桩尖的结构为固定方式,因此在针对不同大小要求的建筑桩上则无法进行适应,从而经常出现建筑桩不合格,或者不搭配的状况。有些建筑桩虽然桩头的直径可以调整,但是整体而言建筑桩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事故。如公开号为204919532U公布了一种新型建筑桩,通过旋转调节装置调整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相对距离,从而调整建筑桩头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结构的建筑桩桩头的左右分尖铰接,在承受巨大重力时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这种建筑桩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荷载承受能力有限,当上部承重太大时,容易出现下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受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的建筑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包括具有左桩体和右桩体的空心桩体和具有左桩头和右桩头的锥形桩头,所述左桩体底部与左桩头顶部铰接,所述右桩体底部与右桩头顶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桩体和右桩体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由内向外并向下倾斜的侧孔,所述侧孔内插设有伸出所述侧孔外的侧桩,所述侧桩内端插设于位于所述空心桩体内的连接板上;所述空心桩体内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中间空心立柱、位于中间空心立柱两侧的左侧立柱、右侧立柱,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相对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由上向下向所述中间空心立柱靠拢的用于挤压所述连接板的倾斜状的推挤面,所述连接板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推挤面倾斜方向相同的受压面,所述中间空心立柱上内至少设置有一组用于推动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的调节结构。
采用在建筑桩中设置侧桩,在建筑桩打入泥土中时,向下滑动立柱,立柱挤压侧桩,使侧桩伸入泥土,这样增加了建筑桩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荷载承受能力加强,建筑桩更稳定。连接板和左右侧立柱相对一面均设置倾斜方向一致的斜面,当连接板受到左右侧立柱的推压向外移动,连接板与左右侧立柱之间的间距增大,采用这种向下斜面的设置,保证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的有效接触,从而推进侧桩进入泥土侧桩插设在连接板中。同时设置调节结构,调节连接板与左侧立柱或右侧立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对侧桩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侧桩顺利进入泥土。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左侧立柱、右侧立柱靠近所述中间空心立柱一侧并穿入所述中间空心立柱内的左连接杆、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右连接杆的内端铰接有向下倾斜的左调节杆、右调节杆,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底部铰接,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且两端可沿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上下移动的中间调节杆。
作为优选,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上沿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圆弧形滑槽,所述中间调节杆两端设置有可沿所述圆弧形滑槽滑动的球形滑头。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调节杆固连有竖向设置且可推动所述中间调节杆沿所述圆弧形滑槽上下滑动的下压杆,所述下压杆上端伸出所述中间空心立柱外。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空心立柱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入孔,所述下压杆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水平限位通孔,所述中间空心立柱上部与通过穿设于所述导入孔和水平限位通孔的限位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从所述导入孔滑出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空心立柱上平行对称设置有共用一根所述下压杆的两组调节结构,所述两组调节结构的两个中间调节杆之间连接有匀力下压板,所述下压杆固连于所述匀力下压板的中心,所述下压杆外可拆卸地套设有匀力重锤桶柱,所述匀力重锤桶柱内由上向下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导向套环,所述限位导向套环与匀力重锤桶柱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根辐条连接。
通过设置两组调节结构,两组调节结构通过匀力下压板连接,下压杆通过
匀力下压板对左右侧立柱施加作用力,匀力下压板的面积大,施加作用力更强作用力更均匀,使左右侧立柱水平挤压连接板。同时在下压杆外面套设匀力重锤桶柱大大增加了对匀力下压板施加的作用力,使侧桩更容易进入泥土。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杆底部以下压杆轴心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有若干条
稳固加强条,所述匀力重锤桶柱上对应所述导入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
通过在下压杆底部设置稳固加强条增加了下压杆的强度,使下压杆更稳定。
在匀力重锤桶柱上设置连接孔,在连接孔、导入孔和下压杆中的限位通孔中可
以插入限位杆进行固定压下杆。
作为优选,所述左桩头和右桩头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桩头和右
桩头上相对位置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位
于所述左桩头和右桩头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左桩体或右桩体顶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后端
铰接于所述左桩体或右桩体上的开设有多个定位孔的第一调节杆和后端套接于
所述第一调节杆内的可沿第一调节杆滑动的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前端
与设置在所述右桩体或左桩体顶端的连接块螺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置有多
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底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槽底
连接。
当需要缩短调节杆的距离时,按下定位块,推进第二调节杆至第一调节杆
的定位孔处,定位块刚好卡在定位孔中,实现调节杆的缩短。当需要伸长调节
杆时,按下落入定位孔中的定位块向外拉出第二调节杆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采用在建筑桩中设置侧桩,在建筑桩打入泥土中时,向下滑动立柱,立柱挤压侧桩,使侧桩伸入泥土,这样增加了建筑桩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荷载承受能力加强,建筑桩更稳定。连接板和左右侧立柱相对一面均设置倾斜方向一致的斜面,采用这种向下斜面的设置,连接板和左右侧立柱相对一面均设置倾斜方向一致的斜面,当连接板受到左右侧立柱的推压向外移动,连接板与左右侧立柱之间的间距增大,采用这种向下斜面的设置,保证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的有效接触,从而推进侧桩进入泥土。
2. 在建筑桩中设置推动左侧立柱、右侧立柱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的调节结构,
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方面:当建筑桩进入泥土中,若周围泥土比较坚硬,仅仅通过左右侧立柱竖直方向对连接板的挤压,无法使侧桩进入泥土,此时若通过左右侧立柱往外伸展,对连接板进行水平方向挤压施加水平方向作用力,使侧桩更容易进入泥土;另一方面,当建筑桩因宽度调整导致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之间间距太大,无法与连接板接触,这时通过调整左右侧立柱伸展,缩小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实现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的挤压。
3. 设置两组调节结构,两组调节结构通过匀力下压板连接,下压杆通过匀力下压板对左右侧立柱施加作用力,匀力下压板的面积大,施加作用力更强作用力更均匀,使左右侧立柱水平挤压连接板。同时在下压杆外面套设匀力重锤桶柱大大增加了对匀力下压板施加的作用力,使侧桩更容易进入泥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间空心立柱与左右侧立柱连接结构图;
图3为匀力下压板和下压杆连接的俯视图;
图4为调节杆俯视图;
图5为调节杆主视图;
图中11-左桩体,12-右桩体,21-左桩体,22-右桩体,31-中间空心立柱,32-左侧立柱,33-右侧立柱,34-左连接杆,35-右连接杆,36-左调节杆、37-右调节杆,38-中间调节杆,39-下压杆,391-限位孔,392-限位杆,393-加强条,394-匀力重锤桶柱,395-限位导向套环,396-辐条,4-侧孔,41-匀力下压板,51-侧桩,52-连接板,6-调节螺钉,71-第一调节杆,72-第二调节杆,711-定位孔,721-凹槽,722-定位块,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包括具有左桩体11和右桩体12的空心桩体和具有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的锥形桩头,左桩体11底部与左桩头21顶部铰接,右桩体12底部与右桩头22顶部铰接,左桩体11和右桩体12对称开设有多组由内向外并向下倾斜的侧孔4,侧孔4内插设有并伸出侧孔4的侧桩51,侧桩51内端插设于位于空心桩体内的连接板52上;空心桩体内设置有立柱,立柱包括中间空心立柱31、位于中间空心立柱31两侧的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相对连接板52一侧设置有由上向下向中间空心立柱31靠拢的用于挤压所述连接板52的倾斜状的推挤面,连接板52内侧设置有与推挤面倾斜方向相同的受压面,当立柱向下滑动时,左右侧立柱的推挤面接触贴合受压面并对受压面进行挤压,使连接板往外移动。中间空心立柱31上内设置有一组用于推动所述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靠近或远离连接板52的调节结构。
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于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靠近中间空心立柱31一侧并穿入中间空心立柱31内的左连接杆34、右连接杆35,左连接杆34、右连接杆35的内端铰接有向下倾斜的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底部铰接,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且两端可沿左调节杆36和右调节杆37上下移动的中间调节杆38,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上沿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圆弧形滑槽371,中间调节杆38两端设置有可沿圆弧形滑槽371滑动的球形滑头381。中间调节杆38中部固连有竖向设置且可推动中间调节杆38沿所述圆弧形滑槽371上下滑动的下压杆39,下压杆39上端伸出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外。当压下杆的向下移动时,带动中间调节杆的向下滑动,中间调节杆挤压两侧的左、右调节杆,推动左、右连接杆向外伸长,带动左、右侧立柱朝向连接板挤压,使侧桩进入泥土。中间空心立柱31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入孔311,下压杆39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水平限位通孔391,导入孔311与水平限位通孔391之间通过限位杆392连接,限位杆392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限位杆392从导入孔311滑出的限位块。
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上相对
位置设置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6,调节螺钉6上位于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8。通过左右桩头的转动调节桩头的大小,调节螺钉可以固定桩头使建筑桩更稳定。
左桩体11顶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包括后端铰接于右桩体12上的开设有多个定位孔711的第一调节杆71和后端套接于第一调节杆71内的可沿第一调节杆71滑动的第二调节杆72,第二调节杆72前端与设置在左桩体11顶端的连接块螺接,第二调节杆7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21,凹槽内设置有定位块722,定位块722底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槽底连接。当需要缩短调节杆的距离时,按下定位块,推进第二调节杆至第一调节杆的定位孔处,定位块刚好卡在定位孔中,实现调节杆的缩短。当需要伸长调节杆时,按下落入定位孔中的定位块向外拉出第二调节杆即可。
实施例二
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中间空心立柱31上内设置有两组用于推动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靠近或远离连接板52的调节结构。
调节结构包括中间空心立柱31上平行对称设置有共用一根下压杆39的两组调节结构,两组调节结构的两个中间调节杆38之间连接有匀力下压板41,下压杆39固连于匀力下压板41的中心,下压杆39外可拆卸地套设有匀力重锤桶柱394,匀力重锤桶柱394内由上向下设置有两个限位导向套环395,限位导向套环与匀力重锤桶柱394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根辐条396连接。下压杆39底部以下压杆轴心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有若干条稳固加强条393,下压杆底部设置稳固加强条增加了下压杆的强度,使下压杆更稳定。匀力重锤桶柱394上对应导入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导入孔和下压杆中的限位通孔中可以插入限位杆进行固定。两组调节结构通过匀力下压板连接,下压杆通过匀力下压板对中间调节杆施加压力,中间调节杆对左右侧立柱施加作用力,推动连接板移动。匀力下压板的面积大,施加作用力更强作用力更均匀,使左右侧立柱水平挤压连接板。同时在下压杆外面套设匀力重锤桶柱大大增加了对匀力下压板施加的作用力,使侧桩更容易进入泥土。
实施例一、二建筑桩的使用方法为:使用前根据使用环境确定好距离,调整好左右桩头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随后将建筑桩插入泥土中,将立柱放入建筑桩中,左、右侧立柱通过挤压连接板,使侧桩伸入泥土。在此过程中通过下压杆可以调整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使左、右侧立柱与连接板接触,给连接板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侧桩更容易进入泥土。最后调整调节杆的长度,使左右桩体之间的距离与桩头之间的距离相适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包括具有左桩体(11)和右桩体(12)的空心桩体和具有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的锥形桩头,所述左桩体(11)底部与左桩头(21)顶部铰接,所述右桩体(12)底部与右桩头(22)顶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桩体(11)和右桩体(12)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由内向外并向下倾斜的侧孔(4),所述侧孔(4)内插设有伸出所述侧孔(4)外的侧桩(51),所述侧桩(51)内端插设于位于所述空心桩体内的连接板(52)上;所述空心桩体内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中间空心立柱(31)、位于中间空心立柱(31)两侧的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所述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相对所述连接板(52)一侧设置有由上向下向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靠拢的用于挤压所述连接板(52)的倾斜状的推挤面,所述连接板(52)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推挤面倾斜方向相同的受压面,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上内至少设置有一组用于推动所述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52)的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左侧立柱(32)、右侧立柱(33)靠近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一侧并穿入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内的左连接杆(34)、右连接杆(35),所述左连接杆(34)、右连接杆(35)的内端铰接有向下倾斜的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所述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底部铰接,所述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且两端可沿左调节杆(36)和右调节杆(37)上下移动的中间调节杆(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上沿所述左调节杆(36)、右调节杆(37)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圆弧形滑槽,所述中间调节杆(38)两端设置有可沿所述圆弧形滑槽滑动的球形滑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调节杆(38)固连有竖向设置且可推动所述中间调节杆(38)沿所述圆弧形滑槽上下滑动的下压杆(39),所述下压杆(39)上端伸出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入孔,所述下压杆(39)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水平限位通孔(391),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上部与通过穿设于所述导入孔和水平限位通孔的限位杆(39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92)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392)从所述导入孔滑出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空心立柱(31)上平行对称设置有共用一根所述下压杆(39)的两组调节结构,所述两组调节结构的两个中间调节杆(38)之间连接有匀力下压板(41),所述下压杆(39)固连于所述匀力下压板(41)的中心,所述下压杆(39)外可拆卸地套设有匀力重锤桶柱(394), 所述匀力重锤桶柱(394)内由上向下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导向套环(395),所述限位导向套环与匀力重锤桶柱(394)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根辐条(39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杆(39)底部以下压杆轴心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有若干条稳固加强条(393),所述匀力重锤桶柱(394)上对应所述导入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上相对位置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6),所述调节螺钉(6)上位于所述左桩头(21)和右桩头(22)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桩体(11)或右桩体(12)顶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后端铰接于所述左桩体(11)或右桩体(12)上的开设有多个定位孔(711)的第一调节杆(71)和后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杆(71)内的可沿第一调节杆(71)滑动的第二调节杆(72),所述第二调节杆(72)前端与设置在所述右桩体(12)或左桩体(11)顶端的连接块螺接;所述第二调节杆(7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21),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定位块(722),所述定位块(722)底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槽底连接。
CN201620482206.7U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53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2206.7U CN205653779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2206.7U CN205653779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3779U true CN205653779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40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220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53779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3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726A (zh) * 2016-05-25 2016-08-17 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726A (zh) * 2016-05-25 2016-08-17 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CN105862726B (zh) * 2016-05-25 2024-03-22 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9617A (zh) 一种高稳固建筑桩
CN205653779U (zh)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CN205653778U (zh) 一种高稳固建筑桩
CN205653783U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建筑桩
CN105862857A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建筑桩
CN105862726A (zh) 一种带有侧桩的建筑桩
CN106105559B (zh) 适用于山地的安全杨梅采摘梯
CN210992821U (zh) 一种体育用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
CN209875031U (zh) 一种可调的升降式人字梯
CN210728520U (zh) 一种便于高度调节的单杠
CN205944880U (zh) 一种汽车线束预装台
CN211164702U (zh) 一种梁板植筋钻孔工具
CN206934662U (zh) 一种丝杆升降篮球架
CN207404756U (zh) 组合式模头
CN220848639U (zh) 一种幕墙施工倾斜吊篮设备
CN110145128B (zh) 一种高层公共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
CN220324245U (zh) 一种复合支柱绝缘子大口径法兰压接装置
CN102961848B (zh) 多功能跑步机
CN220117430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组件
CN214461797U (zh) 一种仿木纹铝合金立柱
CN205201490U (zh) 便于拖拉的分层车间盛物装置
CN205202236U (zh) 一种高丽参定型机
CN217631149U (zh) 一种基于土木工程用具有稳固机构的施工支架
CN204845650U (zh) 带有隐藏式usb接口的车用杯架
CN211888641U (zh) 一种用于加工扩孔装置片的液压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