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3344U - 双面减反膜玻璃 - Google Patents

双面减反膜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3344U
CN205653344U CN201620103213.1U CN201620103213U CN205653344U CN 205653344 U CN205653344 U CN 205653344U CN 201620103213 U CN201620103213 U CN 201620103213U CN 205653344 U CN205653344 U CN 205653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film
low refractive
glass
high refr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3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华
于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ntcrys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ntcrys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ntcrys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3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3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3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3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该双面减反膜玻璃还包括形成在该玻璃基体两侧的由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依次层叠的形成的多层减反膜;在该多层减反膜中,最靠近该玻璃基体的为高折射率介质膜,远离该玻璃基体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介质膜。上述双面减反膜玻璃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Description

双面减反膜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玻璃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垂直照射到未镀膜的玻璃表面时,其反射光约占到入射光的8%。在很多光学元件的应用中,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从而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薄膜,目的是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光学膜就是减反膜(Anti-reflection film)。
减反膜玻璃是利用等厚干涉的原理:从同一点发出的光,在光学元件不同位置的反射光线会发生干涉现象,当干涉相消时反射光线会减少或消失。
光在双层膜中的反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其中n0是空气的折射率,n1是薄膜a的折射率,n2是薄膜b的折射率,ng是镀膜基体的折射率。当入射光照射到空气与薄膜a的界面上时会产生反射光 和折射光,折射光到达薄膜a与薄膜b的界面上也会产生反射,并且该反射光在薄膜a与空气的界面折射出去形成元件的反射光,同理在薄膜b与基体介质的表面反射的光学折射出元件后形成反射,这三束反射光形成相干干涉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使得反射光量降低或减少,如当满足条件时,可在中心波长实现反射率为0。
为了能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实现减反射,人们通常在光学元件上镀多层减反膜来实现。当前市场上的多层减反膜很多,如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设计的减反膜(申请号201410816930.4),它的结构为SiO2/Nb2O5/SiO2/Nb2O5/SiO2/Nb2O5/SiO2/Nb2O5/SiO2/ Si3N4,这种减反膜具有单面全波段平均反射率低、硬度高,适合后续加工的特征。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设计的减反膜(申请号201410042064.8)在介质层中增加导电金属层和抗氧化金属层,在工艺上实现卷绕镀的方法。
单面减反膜通常只能减少约3%的反射光量,即还有约5%的反射光量无法减少或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
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该双面减反膜玻璃还包括形成在该玻璃基体两侧的由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依次层叠的形成的多层减反膜;在该多层减反膜中,最靠近该玻璃基体的为高折射率介质膜,远离该玻璃基体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介质膜。
该多层减反膜为两层减反膜、四层减反膜或六层减反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
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该双面减反膜玻璃还包括形成在该玻璃基体的两侧表面的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分别由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依次层叠的形成;在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中,最靠近该玻璃基体的为高折射率介质膜,远离该玻璃基体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介质膜。
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分别为两层减反膜、四层减反膜或六层减反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与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与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上述双面减反膜玻璃具有比单面减反膜更低的反射率,而且在双面各减反膜玻璃中能使反射色在全角度呈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四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剖视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两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六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剖视图;
图4为光在双层膜中反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四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50’、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40’、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30’、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20’,玻璃基体10、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20、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30、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40、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50。其中,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50’、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40’、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30’与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20’构成第一复合减反膜;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20、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30、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40与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50构成第二复合减反膜。
所有的高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所有的低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
玻璃基体10可以为0.5mm以上厚的钠钙普通平板无色玻璃或低铁超白平板玻璃。
高折射率介质膜层40’、20’、20、40可以为氮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
低折射率介质膜层50’、30’、30、50可以为氧化硅。
上述双面减反膜玻璃,通过控制各层介质膜的折射率及厚度搭配来满足相干干涉条件,从而可达到降低反射率到小于1%,减反膜玻璃正面反射色a*值介于(-3,1),反射色b*值介于(-3,1)。
如图2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2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3’、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2’、玻璃基体10、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2、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3。其中,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3’与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2’构成第一复合减反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2与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3构成第二复合减反膜。
所有的高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所有的低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
玻璃基体10可以为0.5mm以上厚的钠钙普通平板无色玻璃或低铁超白平板玻璃。
高折射率介质膜层2’、2可以为氮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
低折射率介质膜层3’、3可以为氧化硅。
通过控制各层介质膜的折射率及厚度搭配来满足相干干涉条件,从而可达到降低反射率到小于1.5%。
如图3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双面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为6层交替层叠的减反膜玻璃,包括依次层叠的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700’、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600’、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500’、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400’、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300’、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200’,玻璃基体10、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200、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300、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400、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500、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600、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700。其中,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700’、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600’、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500’、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400’、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300’与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200’构成第一复合减反膜;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200、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300、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400、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500、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600与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700构成第二复合减反膜。
所有的高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所有的低折射率介质膜材料可选择相同。
玻璃基体10可以为0.5mm以上厚的钠钙普通平板无色玻璃或低铁超白平板玻璃。
高折射率介质膜层600’、400’、200’、200、400、600可以为氮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
低折射率介质膜700’、500’、300’、300、500、700可以为氧化硅。
通过控制各层介质膜的折射率及厚度搭配来满足相干干涉条件,从而可达到降低反射率到小于1%,减反膜玻璃全角度(从0°到180°)反射色a*值介于(-3,1),反射色b*值介于(-3,1)。
上述双面减反膜玻璃具有比单面减反膜更低的反射率,而且在双面各减反膜玻璃中能使反射色在全角度呈中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还包括形成在该玻璃基体两侧的由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依次层叠的形成的多层减反膜;在该多层减反膜中,最靠近该玻璃基体的为高折射率介质膜,远离该玻璃基体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介质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多层减反膜为两层减反膜、四层减反膜或六层减反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
6.一种双面减反膜玻璃,其包括玻璃基体,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还包括形成在该玻璃基体的两侧表面的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分别由高折射率介质膜和低折射率介质膜依次层叠的形成;在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中,最靠近该玻璃基体的为高折射率介质膜,远离该玻璃基体的最外层为低折射率介质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复合减反膜及第二复合减反膜分别为两层减反膜、四层减反膜或六层减反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 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与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减反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减反膜玻璃依次层叠如下结构: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玻璃基体、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一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二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三低折射率介质膜与第三高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一复合减反膜,该第四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四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五高折射率介质膜、该第五低折射率介质膜、该第六高折射率介质膜与该第六低折射率介质膜构成该第二复合减反膜。
CN201620103213.1U 2016-02-02 2016-02-02 双面减反膜玻璃 Active CN205653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3213.1U CN205653344U (zh) 2016-02-02 2016-02-02 双面减反膜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3213.1U CN205653344U (zh) 2016-02-02 2016-02-02 双面减反膜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3344U true CN205653344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35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3213.1U Active CN205653344U (zh) 2016-02-02 2016-02-02 双面减反膜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3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3031A (zh) * 2017-09-29 2018-02-06 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3031A (zh) * 2017-09-29 2018-02-06 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606B (zh) 光學濾波器及感測器系統
CN102922825B (zh) 一种耐酸碱性减反射镀膜玻璃
US10281617B1 (en) Highly durable hydrophobic antireflec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392445B1 (ko) 내스크래치성 화학 강화 유리 기재 및 이의 용도
KR102384800B1 (ko) 컬러 태양광용 유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용 패널
CN205501124U (zh) 减反膜玻璃
JPH11231128A (ja) 高吸収性を有する光吸収被覆部
JP2020507546A (ja) 低反射コーティング硝子
CN210506093U (zh) 一种减反射膜和减反射玻璃
JP6006297B2 (ja) 1つが多孔質である無機層の積重体で被覆され覆われた透明基材
TW202009529A (zh) 紅外帶通濾波器
US10816707B2 (en) Gold color tone multilayer coat and refl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585253A (zh) 减反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4985A (zh) 防反射膜及具备防反射膜的光学部件
TW201348758A (zh) 紅外截止濾光片及鏡頭模組
CN205653344U (zh) 双面减反膜玻璃
CN103048706A (zh) 光学组件及制造方法,光伏器件
TW201504033A (zh) 紅外線濾光元件
JP5888124B2 (ja) 多層膜フィルタ、及び多層膜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N209619434U (zh) 一种亮度可渐变的渐变颜色膜
CN113075758B (zh) 一种红外带通滤光片及传感器系统
WO2017107181A1 (zh) 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2833489U (zh) 一种炫彩变色镀膜玻璃
CN110357452B (zh) 减反射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减反射玻璃
JP3225571U (ja) 赤外線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ー構造及び該構造を応用する赤外線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10

Address after: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67 merchants Street Industrial Road No. six building, CSG

Patentee after: CSG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67 Harbour Plaza, No. 18 Prince Edward Road, Shekou, Guangdong, Shenzhen 27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AINTCRYST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