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9382U -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9382U
CN205649382U CN201620125029.7U CN201620125029U CN205649382U CN 205649382 U CN205649382 U CN 205649382U CN 201620125029 U CN201620125029 U CN 201620125029U CN 205649382 U CN205649382 U CN 205649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wice
cooked stir
connecting rod
frying
rock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50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nl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n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nl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n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50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9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9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9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烹饪设备领域,公开了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中,回锅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回锅锅体组件和连接于支撑组件与回锅锅体组件之间以用于驱动回锅锅体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支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回锅锅体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架上的动力构件、传动连接于动力构件与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和连接于第二支撑架与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其通过动力构件与连杆机构的组合实现了对回锅锅体组件的驱动运动,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动作执行可靠,且连杆机构的动态尺寸小,可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Description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回锅装置及具有该回锅装置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回锅操作是烹调工艺中常用到的一种操作工艺,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将烹调过程中的中间食材从烹饪主锅中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该中间食材投入到烹饪主锅中进行烹制。
现有的家用自动烹饪机一般都没有设置回锅装置,从而使得其不能烹制出需要回锅的菜品,这样,使得其所能烹饪的菜品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目前,虽然一些商用自动烹饪机设置了回锅装置,但是其结构复杂、体型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控制复杂,而且可靠性难以保证,无法直接应用于家用自动烹饪机中,因此,商用自动烹饪机上的回锅装置还是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解决了现有回锅装置结构复杂、体型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控制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回锅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回锅锅体组件和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回锅锅体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回锅锅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动力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动力构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第一从动摇杆、第二从动摇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摇杆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动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的一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从动摇杆运动翻转于其上方的第一限位凸台。
可选地,上述的回锅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一端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烹饪主锅之驱动轴上的辅助摇杆,所述辅助摇杆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回锅锅体组件完成回锅动作后向所述第二从动摇杆施加压力以约束所述第二从动摇杆运动的第二限位凸台。
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点偏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从动摇杆之连接点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之连接点的连线上方或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回锅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动力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固定部分和伸出所述固定部分外并延伸穿过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输出轴。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结构包括随动连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随动连杆的一端,所述随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回锅锅体组件包括回锅锅体、两个托架和两个连接结构,所述回锅锅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锅耳,两所述托架的一端分别通过两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两所述锅耳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扭力弹簧和力臂杆,所述托架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扭力弹簧包括套装于所述固定柱上的中部螺旋部分、设于所述中部螺旋部分一端并延伸卡位于所述托架上的第一扭杆和设于所述中部螺旋部分一端并延伸连接于所述力臂杆上的第二扭杆,所述力臂杆具有穿过所述托架的卡位柱,所述锅耳上设有可与所述卡位柱卡扣连接的倒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锅装置,通过动力构件与连杆机构的组合实现了对回锅锅体组件的驱动运动,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动作执行可靠,且连杆机构的动态尺寸小,可有效减小回锅装置的整体尺寸,利于回锅装置的小型化发展。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回锅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位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上方的烹饪主锅和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烹饪主锅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烹饪主锅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具有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架并延伸连接所述烹饪主锅的驱动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回锅装置,故,有效实现了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回锅功能;同时,由于回锅装置的动态尺寸小,故,可有效减小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整体尺寸,利于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小型化发展,从而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装置运动至死点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装置处于回锅动作状态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锅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断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烹饪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出菜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回锅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回锅锅体组件2和连接于支撑组件1与回锅锅体组件2之间以用于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支撑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回锅锅体组件2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架11上的动力构件31、传动连接于动力构件31与回锅锅体组件2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32和连接于第二支撑架12与回锅锅体组件2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33。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只需满足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具有间距即可。动力构件31为第一驱动组件3的动力源;第一连杆机构32用于将动力构件3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回锅锅体组件2上,从而实现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按既定轨迹运动;第二连杆机构33则主要起到支撑和平衡回锅锅体组件2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锅装置100,通过动力构件31与连杆机构的组合实现了对回锅锅体组件2的驱动运动,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动作执行可靠,且连杆机构的动态尺寸小,可有效减小回锅装置100的整体尺寸,利于回锅装置100的小型化发展。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3可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在初始状态位置和回锅动作状态位置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其中,回锅锅体组件2的初始状态位置具体指回锅锅体组件2处于可供烹饪主锅200将食材倒入回锅锅体组件2内的位置,回锅锅体组件2的回锅动作状态位置具体指回锅锅体组件2处于将其内的食材倒入烹饪主锅200内的位置。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第一连杆机构32包括驱动杆321、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第一连杆324和第二连杆325,驱动杆321的一端与动力构件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24的中间部分连接,第一连杆324的一端与第一从动摇杆322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从动摇杆323的一端连接,第一从动摇杆32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2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325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摇杆32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325的中间部分与回锅锅体组件2的一侧连接。第一连杆324的中间部分具体指第一连杆324除两端部分外的其它部分,本实施例中,所指其它杆件的中间部分对应参照此定义。在回锅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位置时,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第一连杆324和第二连杆325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第一连杆324与第二连杆325呈相互平行的状态,第一从动摇杆322与第二从动摇杆323呈相互平行的状态,且第一连杆324位于第二连杆325的上方。动力构件31可驱动驱动杆321进行转动,而驱动杆321的转动会驱动第一连杆324运动,第一连杆324的运动又会带动第一从动摇杆322和第二从动摇杆323运动,第一从动摇杆322和第二从动摇杆323的运动又会带动第二连杆325运动,第二连杆325的运动可带动回锅锅体组件2进行运动,从而利于实现回锅锅体组件2的回锅操作。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第一连杆324上还设有用于防止第二从动摇杆323运动翻转于其上方的第一限位凸台326。第一限位凸台326具体为从第一连杆324的顶部朝向第二支撑架12所在侧延伸凸设,这样,当第二从动摇杆323运动至顶部与第一连杆324顶部平齐的位置处时,第一限位凸台326可有效约束第二从动摇杆323继续向上运动的位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从动摇杆323的限位作用。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上述的回锅装置100还包括一端与第二从动摇杆323一端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烹饪主锅200之驱动轴3001上的辅助摇杆327。辅助摇杆327和第二从动摇杆323分别位于第一连杆324的前后两侧,驱动杆321、第一从动摇杆322、辅助摇杆327位于第一连杆324的同一侧,且驱动杆321位于第一从动摇杆322与辅助摇杆327之间。辅助摇杆327与驱动轴3001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指辅助摇杆327安装于驱动轴3001上后仍可相对驱动轴3001顺畅的转动,且在驱动轴3001转动时,辅助摇杆327不会随其一起运动。辅助摇杆327的设置,主要用于将第一连杆机构32与烹饪主锅200关联起来,从而利于保证第一连杆机构32可带动回锅锅体组件2翻转于烹饪主锅200的上方,进而利于简化第一连杆机构32的结构、减小第一连杆机构32的动态尺寸和提高第一连杆机构32带动回锅锅体组件2运动动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辅助摇杆327上还设有用于在回锅锅体组件2完成回锅动作后向第二从动摇杆323施加压力以约束第二从动摇杆323运动从而使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第一连杆324和第二连杆325运动至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状态的第二限位凸台328。在第一驱动组件3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完成回锅动作后,需要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从回锅动作状态回复运动到初始状态的位置处过程中,第二限位凸台328可对第二从动摇杆323起到限位作用,其通过对第二从动摇杆323施加压力可使第二从动摇杆323运动至与辅助摇杆327相互平行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第一连杆324和第二连杆325运动至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状态并下降至初始状态位置处。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上述的回锅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1与第一连杆机构32之间的固定板4,动力构件31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板上的固定部分和伸出固定部分外并延伸穿过固定板4连接驱动杆321的输出轴。第一支撑架11竖直延伸设置,固定板4水平延伸横设于第一支撑架11上。具体地,动力构件3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撑架11和固定板4,驱动杆321紧固安装于输出轴上,驱动杆321可随输出轴的运动而运动;第一从动摇杆322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转动安装于固定板4上,第一从动摇杆322可相对固定板进行转动。固定板4的设置,可利于简化第一连杆机构32与第一支撑架11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23。在回锅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位置时,固定板4、第一从动摇杆322、驱动杆321、第一连杆324和辅助摇杆327连接形成一个大致为双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其中,第一连杆324与固定板4呈相互平行的状态,驱动杆321、第一从动摇杆322与辅助摇杆327呈相互平行的状态,且驱动杆321位于第一从动摇杆322与辅助摇杆327之间,驱动杆321为该双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冗余摇杆,通过驱动杆321运动可以实现该双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运动。
优选地,驱动杆321与第一连杆324的连接点偏置于第一连杆324与第一从动摇杆322之连接点和第一连杆324与第二从动摇杆323之连接点的连线的一侧(上方或者下方),即驱动杆321以偏置于第一连杆324两端孔中心连线一侧的方式连接于动力构件31与第一连杆324的中间部分之间,这样,可使得驱动杆321与第一连杆324的连接点、第一连杆324与第一从动摇杆322的连接点和第一连杆324与第二从动摇杆323的连接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此处,通过驱动杆321的偏置设置,可避免驱动杆321、第一从动摇杆322、辅助摇杆327在动力构件31的驱动力作用下运动至处于同一直线上而造成第一连杆机构32锁死的现象发生,有效消除了由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第一连杆324和第二连杆325连接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运行至死点位置时卡死的现象发生。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机构32与固定板4组成一组变形的多联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固定板4、第一从动摇杆322、驱动杆321、第一连杆324和辅助摇杆327连接组成一组双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第一连杆324、第二连杆325、第一从动摇杆322和第二从动摇杆323连接组成另一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其通过对该变形的多联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达到了使回锅锅体组件2按既定轨迹运动的目的。由于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运行到死点位置时,机构的运动处于不确定状态,故,其通过在辅助摇杆327和第一连杆324上都设置限位结构(第一限位凸台326和第二限位凸台328)进行限位,可有效消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运动状态的不确定性。同时,其为了消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运行至死点状态时卡死,设置驱动杆321作为冗余摇杆,将驱动杆321与第一连杆324的连接点从驱动杆321与动力构件31的连接点向上或向下倾斜偏移一点距离,从而避免驱动杆321、第一从动摇杆322、辅助摇杆327的驱动力方向在此状态处于同一直线而形成锁死状态。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3所示,第二连杆机构包括随动连杆331和固定杆332,固定杆33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架12上、另一端转动连接随动连杆331的一端,随动连杆331的另一端连接于回锅锅体组件2上。固定杆332安装于第二支撑架12上后,其各自由度都会被约束,从而使其不能进行任何运动。随动连杆331与固定杆332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指随动连杆331安装于固定杆332上后仍可相对固定杆332顺畅的转动。第二连杆机构33不具备主动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运动的功能,主要用于配合第一连杆机构32进行平衡回锅锅体组件2。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3~5所示,回锅锅体组件2包括回锅锅体21、两个托架22和两个连接结构23,回锅锅体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锅耳211,两托架22的一端分别通过两连接结构23连接于两锅耳211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机构32与第二连杆机构33上。回锅锅体21主要用于在烹制过程承担承放食材成品或食材半成品的作用;锅耳211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回锅锅体21与连接结构23的连接;连接结构23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回锅锅体21与托架22之间的连接,以使得回锅锅体21可固定在托架22上,并可方便回锅锅体21进行快速拆装;托架22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回锅锅体组件2与第一驱动组件3之间的连接,并有效实现对回锅锅体21的承托和固定。第一连杆机构32通过第二连杆325与回锅锅体组件2的托架22固定连接,可使得回锅锅体21的中分平面(垂直平分与回锅锅体21的锅口所在端面的中分平面)与第一连杆324之朝向回锅锅体21的端面始终保持平行。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4和图5所示,连接结构23包括扭力弹簧231和力臂杆232,托架22上设有固定柱221,扭力弹簧231包括套装于固定柱221上的中部螺旋部分2311、设于中部螺旋部分2311一端并延伸卡位于托架22上的第一扭杆2312和设于中部螺旋部分2311一端并延伸连接于力臂杆232上的第二扭杆2313,力臂杆232具有穿过托架22的卡位柱2321,锅耳211上设有可与卡位柱2321卡扣连接的倒扣2111。具体安装回锅锅体21时,只需要将回锅锅体21两侧锅耳211同时对准安装于两托架22上的两个连接结构23,水平向前推进,此时锅耳211倒扣2111的斜边挤压卡位柱2321,直到倒扣2111被卡位柱2321卡住即完成了回锅锅体21的安装,其安装操作非常简单、方便;拆卸时,只需要逆方向拉出回锅锅体21即可。
具体地,一并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托架22具有靠近回锅锅体21的竖直板222,竖直板222与第二连杆325之朝向回锅锅体21的端面平行,扭力弹簧231和力臂杆232都安装于竖直板222上,固定柱221和卡位柱2321都与竖直板222垂直设置。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4和图6所示,回锅锅体组件2还包括两个分别盖合连接与两竖直板222上以用于将扭力弹簧231和力臂杆232盖住的锁盖24,这样,利于提高扭力弹簧231和力臂杆232安装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4所示,回锅锅体21上设有若干个可排去食物汁液或者多余油的排汁孔212,这样可使得回锅锅体21除了可具有承载食材的作用外,还具有排汁功能;当然了,根据具体需求,也可不在回锅锅体21上设置可排去食物汁液或者多余油的排汁孔212。
优选地,回锅锅体21为浅锅形状的锅体,即回锅锅体21的深度比较浅,这样,在满足回锅装置100回锅功能的前提下,可使得回锅装置100的体型较小,并利于减小第一驱动组件3的负载,进而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3可以是任何可实现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减速电机、力矩电机、气动转盘、电机与带轮传动机构的组合、电机与链传动机构的组合、电机与齿轮传动机构的组合等。
进一步地,一并参照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回锅装置100、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并位于回锅锅体组件2上方的烹饪主锅200和连接于支撑组件1与烹饪主锅200之间以用于驱动烹饪主锅200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300,第二驱动组件300具有穿过第一支撑架11并延伸连接烹饪主锅200的驱动轴3001。回锅装置100,主要用于实现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自动回锅功能;烹饪主锅200和第二驱动组件300主要用于实现食材的烹制和出菜功能,其中,烹饪主锅200主要用于实现对食材的烹制,第二驱动组件300主要用于驱动烹饪主锅200进行翻转运动,以使烹饪主锅200可在烹饪食材状态位置和倒菜状态位置之间进行运动;支撑组件1主要用于对回锅锅体组件2、烹饪主锅200、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300进行支撑和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回锅装置100,故,有效实现了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回锅功能;同时,由于回锅装置100的动态尺寸小,故,可有效减小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整体尺寸,利于家用自动烹饪设备的小型化发展,从而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300可以是任何可实现圆周运动的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减速电机、力矩电机、气动转盘、电机与带轮传动机构的组合、电机与链传动机构的组合、电机与齿轮传动机构的组合等。
具体地,一并参照图6~8所示,烹饪主锅200和回锅锅体组件2都位于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即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分别立于烹饪主锅200和回锅锅体组件2的两侧),且回锅锅体组件2位于烹饪主锅200的下方。
具体地,参照图6所示,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上都设有便于烹饪主锅200和回锅锅体组件2转动的轴承座400,第二驱动组件300的驱动轴3001通过轴承穿过位于第一支撑架11上的一个轴承座400并延伸连接烹饪主锅200的一侧,烹饪主锅200的另一侧通过一连接轴和轴承穿设连接于位于第二支撑架12上的另一个轴承座400。驱动轴3001与连接轴为同轴设置,即驱动轴3001的中心轴与连接轴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工作时,烹饪主锅200具有烹饪状态位置和出菜动作状态位置两个主要的工作位置,回锅装置100具有初始状态位置和回锅动作状态位置两个主要的工作位置,通过对烹饪主锅200和回锅装置100的协调控制,可实现以下三个不同的工作过程:
烹饪过程,即烹饪主锅200处于烹制食材的过程:如图6所示为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烹饪过程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回锅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位置,回锅锅体21的锅口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烹饪主锅200处于烹饪状态位置,烹饪主锅200的锅口处于斜向上的状态,烹饪主锅200锅口的朝向位置具体可根据不同的烹饪菜量和烹饪方法进行调节。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优选实施方案,烹饪过程中,烹饪主锅200的锅口设置为与竖直方向成约30度角斜向上的方式。
出菜过程,即在食材烹饪完成或食材需要进行回锅时将烹饪主锅200中的食材倒出的过程:如图7所示为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出菜过程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回锅装置100处于初始状态位置,烹饪主锅200从烹饪状态位置运动至开口斜向下的出菜动作状态位置,烹饪主锅200出菜状态的位置可根据不同的烹饪菜量和烹饪方法进行调节。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优选实施方案,烹饪主锅200处于出菜状态的位置时,烹饪主锅200的锅口呈与竖直方向成约30度角斜向下的状态。
回锅过程,即将回锅锅体21内的食材倒回到烹饪主锅200内的过程:如图8所示为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在回锅过程的状态示意图,此时,烹饪主锅200处于烹饪状态位置(烹饪主锅200的锅口与竖直方向成约30度角斜向上的位置),回锅装置100从初始状态位置运动至回锅动作状态位置且在完成回锅动作后继而恢复到初始状态位置。具体地,在回锅装置100从初始状态位置向回锅动作状态位置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机构32运动至机构死点位置时,第一连杆324上的第一限位凸台326对第二从动摇杆323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二从动摇杆323无法超越第一连杆324,从而破坏由第一连杆324、第二连杆325、第一从动摇杆322、第二从动摇杆323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运动状态,从而使第二连杆325之远离第二从动摇杆323的端部向上运动速度快于第二从动摇杆323向上运动的速度,进而使第二连杆325之靠近第二从动摇杆323的端部向下倾斜,进而使回锅锅体组件2在上升到一定高度位置中使回锅锅体21的锅口向下倾斜运动,最终使得回锅锅体21的锅口水平移动至烹饪主锅200的上方并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使回锅锅体21内的食材可完全倒回烹饪主锅200内。在完成回锅动作后,需要将回锅锅体组件2从回锅动作状态位置驱动运动回复到初始状态位置,而当第一连杆机构32继续驱动回锅锅体组件2运动至机构死点位置时,辅助摇杆327上的第二限位凸台328对第二从动摇杆323起到限位作用,对第二从动摇杆323施加压力并使其与辅助摇杆327运动于同一直线,从而使由固定板4、第一从动摇杆322、驱动杆321、第一连杆324和辅助摇杆327连接组成的双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运动回复至双平行四边形结构状态并下降至初始状态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回锅功能的烹饪机,其结构简单、动作执行可靠,其巧妙地实现了回锅装置100的运动轨迹和动作,降低了回锅装置100的成本和控制复杂度;更为重要的是,其用于实现回锅功能的回锅装置100的动态尺寸小,可有效减小烹饪机的整体尺寸,有利于烹饪机的小型化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回锅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回锅锅体组件和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回锅锅体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回锅锅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动力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动力构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驱动杆、第一从动摇杆、第二从动摇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摇杆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从动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的一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从动摇杆运动翻转于其上方的第一限位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 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一端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烹饪主锅之驱动轴上的辅助摇杆,所述辅助摇杆上设有用于在所述回锅锅体组件完成回锅动作后向所述第二从动摇杆施加压力以约束所述第二从动摇杆运动的第二限位凸台。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点偏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从动摇杆之连接点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从动摇杆之连接点的连线上方或下方。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动力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固定部分和伸出所述固定部分外并延伸穿过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输出轴。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包括随动连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随动连杆的一端,所述随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上。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包括回锅锅体、两个托架和两个连接结构,所述回锅锅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锅耳,两所述托架的一端分别通过两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两所述锅耳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 包括扭力弹簧和力臂杆,所述托架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扭力弹簧包括套装于所述固定柱上的中部螺旋部分、设于所述中部螺旋部分一端并延伸卡位于所述托架上的第一扭杆和设于所述中部螺旋部分一端并延伸连接于所述力臂杆上的第二扭杆,所述力臂杆具有穿过所述托架的卡位柱,所述锅耳上设有可与所述卡位柱卡扣连接的倒扣。
10.家用自动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回锅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位于所述回锅锅体组件上方的烹饪主锅和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烹饪主锅之间以用于驱动所述烹饪主锅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具有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架并延伸连接所述烹饪主锅的驱动轴。
CN201620125029.7U 2016-02-17 2016-02-17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Active CN205649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5029.7U CN205649382U (zh) 2016-02-17 2016-02-17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5029.7U CN205649382U (zh) 2016-02-17 2016-02-17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9382U true CN205649382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35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5029.7U Active CN205649382U (zh) 2016-02-17 2016-02-17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938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3586A (zh) * 2016-12-30 2017-03-08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07087991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深圳饭来科技有限公司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WO2018157561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深圳饭来科技有限公司 翻拌筋、翻拌机构以及烹饪机器人
CN110051208A (zh) * 2018-01-18 2019-07-26 李亚锐 一种智能烹调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991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深圳饭来科技有限公司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CN106473586A (zh) * 2016-12-30 2017-03-08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106473586B (zh) * 2016-12-30 2018-07-20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炒菜机
WO2018157561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深圳饭来科技有限公司 翻拌筋、翻拌机构以及烹饪机器人
US11246450B2 (en) 2017-02-28 2022-02-15 Shenzhen Fanlai Technology Co., Ltd. Stirring rib, stirring mechanism and cooking robot
CN110051208A (zh) * 2018-01-18 2019-07-26 李亚锐 一种智能烹调机
CN110051208B (zh) * 2018-01-18 2021-08-17 李亚锐 一种智能烹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9382U (zh)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CN107087991A (zh) 回锅装置及家用自动烹饪设备
CN216823265U (zh) 一种拖布单元升降装置以及清洁机
CN101505640B (zh) 一种锅具运动方法和装置
CN101744708A (zh) 三维按摩机
CN101836825B (zh) 自动或半自动翻锅装置及应用其的烹调设备
CN110230826A (zh) 升降灶
CN108720296A (zh) 一种具有储物功能的智能茶几
CN201244350Y (zh) 自动麻将机推升机构
CN105231836B (zh) 一种用于智能烹饪机的颠炒运动装置
CN209536317U (zh) 一种用于瓶装产品的转向输送装置
CN101253898B (zh) 转摇槽形锅体杀青理条机
CN206963801U (zh) 一种上吸下翻蛋糕脱模装置
CN211761562U (zh) 六自由度炒菜机械手
CN208697137U (zh) 一种扫光机的翻转装置
CN209315613U (zh) 一种升降装置和包含该升降装置的烹饪器具
CN207060447U (zh) 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翻转合盖装置
CN106642861A (zh) 制冰装置及具有该制冰装置的冰箱
CN109292681A (zh) 一种新型驱动结构
CN206039710U (zh) 一种售液机及其玻璃挡板升降机构
CN201188852Y (zh) 摆杆转摇槽形锅体杀青理条机
CN202951231U (zh) 具有挡球机构的投篮游戏机
CN209348086U (zh) 一种麻将机推升牌连动装置的升牌组件
CN109847328A (zh) 一种麻将机的升牌前推装置
CN208008015U (zh) 一种摇臂式上下料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