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5931U -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5931U
CN205645931U CN201620397548.9U CN201620397548U CN205645931U CN 205645931 U CN205645931 U CN 205645931U CN 201620397548 U CN201620397548 U CN 201620397548U CN 205645931 U CN205645931 U CN 205645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face
frame
battery frame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75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石磊
叶永煌
王岳利
乔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75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5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5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5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之间、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形成一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和极耳槽,所述隔块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和汇流排槽位。电芯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空腔,和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芯的极耳从所述极耳槽引出,组成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串并联成电池组。所述顶面上的理线槽代替了线束隔离板,减少零件数,简化了结构,去除线束隔离板与电池组框架之间的装配问题,所述汇流排槽位用于容置汇流排,使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了环境保护的一大主题,其中扩大电动型汽车的使用量,降低油耗型汽车的使用量,是实践绿色环保这一主题的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型汽车以电池组作为动力源,传统的电池组结构通常包括互相独立的电芯框架和线束隔离板,其结构先是将电芯框架与电芯组装完毕,然后再安装线束隔离板。而电芯框架与线束隔离板互相独立的结构存在零件种类多;由于装配误差和加工误差的存在,线束隔离板时常会有安装不到位的情况;电芯的正负极极耳必须保证竖直不变形,否则电池的正负极极耳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会严重影响组装效率;电芯正负极极耳不能预先折弯,后续极耳焊接工艺往往需要折弯极耳进行串并联焊接,工艺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以代替电芯框架与线束隔离板相互独立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之间、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形成一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和极耳槽,所述隔块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和汇流排槽位。电芯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空腔,和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芯的极耳从所述极耳槽引出,组成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串并联成电池组。所述顶面代替了线束隔离板,减少零件数,简化了结构,去除线束隔离板与电池组框架之间的装配问题,所述汇流排槽位用于容置汇流排,使结构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隔块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紧放置在汇流排槽位上的汇流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隔块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作为电压和温度采集线的过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顶面的两侧。设置在所述顶面两侧的极耳槽方便电芯的极耳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与汇流排之间的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顶面包括第一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与所述第三框架一体成型,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三顶面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三顶面之间的极耳槽方便电芯的极耳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与汇流排之间的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顶面包括第一顶面、第二顶面以及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与所述第三框架一体成型。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之间,以及第二顶面与第三顶面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第二顶面与第三顶面之间的极耳槽方便电芯的极耳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与汇流排之间的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的改进,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三框架设置有卡榫,所述第二框架设置有与所述卡榫匹配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榫与卡槽配合,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卡合,所述第三框架与第二框架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形成一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和极耳槽,所述隔块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和汇流排槽位。电芯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空腔,和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芯的极耳从所述极耳槽引出,组成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串并联成电池组。所述顶面上的理线槽代替了线束隔离板,减少零件数,简化了结构,去除线束隔离板与电池组框架之间的装配问题,所述汇流排槽位用于容置汇流排,使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组成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分解图。
其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三框架,4.顶面,41.隔块,42.极耳槽,43.理线槽,44.汇流排槽位,45.卡扣,46.豁口,47.第一顶面,48.第二顶面,49.第三顶面,51.卡榫,52.卡槽,6.极耳,7.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第二框架2与第一框架1之间、第二框架2与第三框架3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形成一顶面4,所述顶面4设置有隔块41和极耳槽42,所述隔块41将顶面4隔开有理线槽43和汇流排槽位44。所述隔块41设置有卡扣45和豁口46,所述顶面4与所述第二框架2一体成型,所述极耳槽42设置在所述顶面4的两侧。所述第一框架1与第三框架3设置有卡榫51,所述第二框架2设置有与所述卡榫51匹配的卡槽52,通过所述卡榫51与卡槽52配合,所述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卡合,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二框架2卡合。
电芯放置在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之间的空腔,和第二框架2与第三框架3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电芯的极耳6从所述极耳槽42引出,组成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串并联成电池组。所述顶面4上的理线槽43代替了线束隔离板,减少零件数,简化了结构,去除线束隔离板与电池组框架之间的装配问题,所述汇流排槽位44用于容置汇流排7,使结构紧凑。置在所述顶面4两侧的极耳槽42方便电芯的极耳6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6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6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6与汇流排7之间的焊接。
实施方式二
如图4和5所示,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第二框架2与第一框架1之间、第二框架2与第三框架3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形成一顶面4,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41和极耳槽42,所述隔块41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43和汇流排槽位44。所述顶面4包括第一顶面47和第三顶面49,所述第一顶面47与所述第一框架1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49与所述第三框架3一体成型,所述极耳槽42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47和第三顶面49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47和第三顶面49之间的极耳槽42方便电芯的极耳6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6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6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6与汇流排7之间的焊接。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三
如图6和7所示,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第二框架2与第一框架1之间、第二框架2与第三框架3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和第三框架3形成一顶面4,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41和极耳槽42,所述隔块41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43和汇流排槽位44。所述顶面4包括第一顶面47、第二顶面48以及第三顶面49,所述第一顶面47与所述第一框架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顶面48与所述第二框架2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49与所述第三框架3一体成型。所述极耳槽42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47与第二顶面48之间,以及第二顶面48与第三顶面49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47和第二顶面48之间,以及第二顶面48与第三顶面49之间的极耳槽42方便电芯的极耳6穿出,解决了安装线束隔离板时,极耳6与线束隔离板上的孔位对不准、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并允许电芯极耳6预先折弯,方便后续电芯极耳6与汇流排7之间的焊接。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之间、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之间均形成容置电芯的空腔,贴合后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形成一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隔块和极耳槽,所述隔块将顶面隔开有理线槽和汇流排槽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块设置有卡扣。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块设置有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顶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包括第一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与所述第三框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三顶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包括第一顶面、第二顶面以及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框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顶面与所述第三框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之间,以及第二顶面与第三顶面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三框架设置有卡榫,所述第二框架设置有与所述卡榫匹配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榫与卡槽配合,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卡合,所述第三框架与第二框架卡合。
CN201620397548.9U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Active CN205645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7548.9U CN205645931U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7548.9U CN205645931U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5931U true CN205645931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4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7548.9U Active CN205645931U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593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473A (zh) * 2017-05-18 2017-09-12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组
CN110518170A (zh) * 2019-09-29 2019-11-29 富能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式电池pack箱体
CN110957449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轻量化错位卯榫支架
CN112366426A (zh) * 2019-07-25 2021-02-12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473A (zh) * 2017-05-18 2017-09-12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组
CN112366426A (zh) * 2019-07-25 2021-02-12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组件
CN112366426B (zh) * 2019-07-25 2023-08-1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组件
CN110518170A (zh) * 2019-09-29 2019-11-29 富能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组合式电池pack箱体
CN110518170B (zh) * 2019-09-29 2022-09-23 江苏富能宝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电池pack箱体
CN110957449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轻量化错位卯榫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5931U (zh) 一种电池组框架结构
CN205248346U (zh) 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
CN111599955B (zh) 一种无模组类铝壳电池模组及铝壳电池
CN205790151U (zh) 电池模组输出电连接片
CN108615830A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03606639A (zh) 串并联互转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04029911U (zh) 动力电池箱及其pcb转接板
CN104143610B (zh) 电池保护罩及使用该电池保护罩的电池组
CN204793052U (zh) 方便串并联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3760540U (zh) 用于锂电池模组的电池盒
CN103682478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多串多并组合体
CN215119171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EP3916895A1 (en) Isolation plate,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N210429990U (zh) 一种高效换型针床组件
CN205122683U (zh) 电池组组装用防短路工装
CN203386657U (zh) 一种组合式汇流排
CN2046231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高压器件模组
TWI511354B (zh) 鋰電池模組
CN205159562U (zh) 一种电池箱用端子组件
CN202159690U (zh) 接线盒以及应用该接线盒的太阳电池组件
CN203184630U (zh) 防止极群隔板纸沾粘助焊剂装置
CN202197064U (zh) 一种线槽
CN206194795U (zh) 一种模块盒及动力电池箱
CN213245508U (zh) 铁锂电芯整体护套
CN105047838B (zh) 电池舱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