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5688U -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5688U
CN205645688U CN201620399972.7U CN201620399972U CN205645688U CN 205645688 U CN205645688 U CN 205645688U CN 201620399972 U CN201620399972 U CN 201620399972U CN 205645688 U CN205645688 U CN 205645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 barrier
housing
chamber
back plate
raised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99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满金
曹永�
晏恒明
曾祥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al Safety and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99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5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5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56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包括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第一壳体、用来安装主静触头的第二壳体和若干个隔弧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壳体容纳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的中间段装有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动触头组件的腔室,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中的配合;所述隔弧板从所述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腔室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的侧壁的隔离;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配合时,所述第二壳体从上方卡压在所述隔弧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简单,尤其是降低装配难度的特点。

Description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用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隔弧板作为接触器的隔弧元件在接触器中有大量使用,它能隔离接触器触点在开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并进一步降低电弧对接触器塑料件的烧蚀,隔弧板须在接触器内部定位,防止其移位带来动触点与静触点电气绝缘恶化。
一般的接触器触头为单层结构,隔弧板安装也就相对简单,一般是将隔弧板直接从上往下直接装在躯壳的定位槽内,然后再通过罩顶压住灭弧件来达成灭弧件的安装定位。但是对于主触头与辅助触头采用双层设计的接触器,壳体挡住了隔弧板从上往下装入空间,隔弧板不能按上述方式装配,现有技术采取的方案是将隔弧板装入壳体后,通过铆压工艺将隔弧板的引脚压弯,卡滞在躯壳上,以达成隔弧板限位装配,但是,这种结构特征所形成的装配方式要求的隔弧板结构复杂,并且装配工序多,人工成本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通过对隔弧板及其安装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简单,尤其是降低装配难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包括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第一壳体、用来安装主静触头的第二壳体和若干个隔弧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壳体容纳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的中间段装有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动触头组件的腔室,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中的配合;所述隔弧板从所述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腔室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的侧壁的隔离;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配合时,所述第二壳体从上方卡压在所述隔弧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
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大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拆分成独立零件的两个小壳体,两个小壳体呈左右对称容纳在大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动触头组件处在两个小壳体之间,所述腔室设于小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大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两个独立零件的小壳体组装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小壳体呈左右对称容纳在大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动触头组件处在两个小壳体之间,所述腔室设于小壳体。
所述的隔弧板由一体相连接的后板和两个侧板构成,当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先进入对应腔室中并配合在腔室的后部。
所述腔室的后部设有上开口,所述大壳体的顶壁的内面设有向下凸伸的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穿过小壳体的腔室的上开口而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上。
所述突起结构设有台阶,突起结构的台阶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
所述突起结构由相连接的纵块和横块构成,且横块的高度尺寸小于纵块的高度尺寸,当突起结构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时,突起结构的横块从上向下压贴在隔弧板的后板的上端,突起结构的纵块从前向后贴在隔弧板的后板处。
所述隔弧板的后板设有向上的小凸伸,当突起结构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与大壳体的突起结构相配合。
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的下部还设有用来减少热量传递的通孔。
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的两边还设有用来减少热量传递的凹口。
所述隔弧板的侧板的上、下分别设有上凸伸、下凸伸,在腔室的两侧壁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插槽、下插槽,在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时,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下凸伸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下插槽相配合,使得小壳体对隔弧板在除了隔弧板的拉脱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实现了限位。
所述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与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为过盈配合。
所述腔室的后侧呈通口结构。
所述大壳体的侧壁的内面设有挡筋,当小壳体装在大壳体内时,大壳体的侧壁的挡筋与隔弧板的侧板的前部位置相适配,大壳体的挡筋限制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退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动触头组件的腔室,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中的配合;并将隔弧板从所述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腔室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的侧壁的隔离;在第一壳体的顶壁的内面设有向下凸伸的突起结构,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配合时,所述第一壳体从上方通过突起结构卡压在所述隔弧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简单,尤其是降低装配难度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隔弧板的侧板的上、下分别设有上凸伸、下凸伸,在腔室的两侧壁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插槽、下插槽,在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时,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下凸伸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下插槽相配合,使得小壳体对隔弧板在除了隔弧板的拉脱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实现了限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隔弧板既能轻松装入小壳体,也不会轻易从小壳体脱出。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隔弧板的后板设有向上的小凸伸,当突起结构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与大壳体的突起结构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隔弧板与大壳体突起配合处有做减少接触面积特征,可以减少隔弧板热量传递到大壳体上。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的下部还设有通孔或者是在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的两边还设有凹口,可以减少隔弧板热量传递到大壳体上。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纵块和横块来构成突起结构,且横块的高度尺寸小于纵块的高度尺寸,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突起结构在能够对隔弧板起限位拉脱作用的情况下结构十分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弧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隔弧板(转动一个角度)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隔弧板(再转动一个角度)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壳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壳体与隔弧板装配在一起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壳体与隔弧板装配在一起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壳体与隔弧板装配在一起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大壳体、小壳体、隔弧板装配在一起)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大壳体、小壳体、隔弧板装配在一起)的俯视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隔弧板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包括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第一壳体、用来安装主静触头的第二壳体和若干个隔弧板3,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大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为拆分成独立零件的两个小壳体2;所述大壳体1的开口朝下,所述二个小壳体2呈左右相对方式容纳在大壳体1内,且二个小壳体2之间设有用来容纳动触头组件4的间距,使动触头组件4可以处在在两个小壳体2之间;所述小壳体2上设有若干个开口21朝向动触头组件4的腔室20,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20中的配合;所述隔弧板3从所述腔室的开口21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小壳体2的对应腔室20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20的侧壁的隔离;当小壳体2与大壳体1相配合时,所述大壳体1从上方卡压在所述隔弧板3上,使隔弧板3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20的开口21退出腔室。
本实施例的小壳体2上设有三个腔室20,当然腔室的数量是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二个小壳体2装入大壳体1后,二个小壳体2的开口21相对,也就是都朝向设在它们中间的接触器的动触头组件4,动触头组件4包括触头支持41、安装在触头支持41上部的辅助动触头42、安装在触头支持41中部的主动触头43以及设置在触头支持41底部的衔铁组件44。
在大壳体1的中间设有向上的凸部,在凸部的两边分别装有辅助静触头51,在小壳体2中装有主静触头52,主静触头52延伸到小壳体2的腔室20中,主静触头52的静触点和主动触头43的动触点在腔室20中对应配合,即吸合或分离的动作。
隔弧板3由一体相连接的后板31和两个侧板32构成,当隔弧板3从腔室20的开口21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2的对应腔室20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31先进入对应腔室中并配合在腔室20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左、右是指相对的方位,将腔室20的开口21定义为前,则腔室20的里面深处则为后。
所述腔室20的后部设有上开口22,所述大壳体1的顶壁12的内面设有向下凸伸的突起结构11,该突起结构11穿过小壳体的腔室的上开口22而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31上。
突起结构11设有台阶111,突起结构的台阶111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31上,使隔弧板3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21退出腔室20。
突起结构11由相连接的纵块112和横块113构成,且横块113的高度尺寸小于纵块112的高度尺寸,这样,纵块112和横块113相连接后由高度差构成了台阶111,当突起结构11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31时,突起结构的横块113从上向下压贴在隔弧板的后板31的上端,突起结构的纵块112从前向后贴在隔弧板的后板31处。
本实施例中,隔弧板的后板31设有向上的小凸伸311,当突起结构11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31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311与大壳体的突起结构11相配合。具体来说,就是突起结构的横块113从上向下压贴在隔弧板的后板31的小凸伸311的上端,突起结构的纵块112从前向后贴在隔弧板的后板31的小凸伸311处。隔弧板可以没有小凸伸,比如将大壳体上的突起可以通过加长压在隔弧板后板起限位作用,但由于隔弧板在工作时温度较高,较高的温度传递到大壳体上的突起时,可能会导致大壳体上的突起因超出材料的融化温度而出现熔塌变形,而导致限位功能丧失,因此隔弧板上设置小凸伸主要是起减少热量传递作用。
本实施例中,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311的下部还设有用来减少热量传递的通孔312。设置通孔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热量传递给大壳体上的突起。
同样是为了减少热量传递给大壳体上的突起而采用的另一种结构是不设置通孔,而是在小凸伸311的两边设置凹口313,如图13所示。
本实施例中,隔弧板的侧板32的上、下分别设有上凸伸321、下凸伸322,在腔室20的两侧壁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插槽23、下插槽24,在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21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20时,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321、下凸伸322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23、下插槽24相配合,使得小壳体2对隔弧板3在除了隔弧板的拉脱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实现了限位;具体来说,就是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321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23相配合,隔弧板的侧板的下凸伸322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下插槽24相配合,上凸伸321与上插槽23相配合,使得隔弧板3不能向前(即向腔室里面方向)、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但是可以向后(即退出腔室方向)移动,同样的,下凸伸322与下插槽24相配合,使得隔弧板3也不能向前(即向腔室里面方向)、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同样可以向后(即退出腔室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321与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23为过盈配合;为实现过盈配合,是在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321处采用击打方式形成一个上凸苞3211,通过上凸苞3211与上插槽23配合实现过盈。至于下凸伸32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设置过盈配合,也可以不设。
本实施例中,腔室20的后侧呈通口结构25。
本实施例中,大壳体的侧壁13的内面设有挡筋131,当小壳体2装在大壳体1内时,大壳体1的侧壁的挡筋131与隔弧板的侧板32的前部位置323相适配,大壳体的挡筋131限制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退出。
大壳体的侧壁13的挡筋131只能对靠近侧壁位置的隔弧板的侧板32的前部位置323,而对于中间的隔弧板的侧板32的前部位置323则可以通过在触头支持41上设置挡筋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采用了在小壳体2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动触头组件的腔室20,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20中的配合;并将隔弧板3从所述腔室20的开口21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小壳体2的对应腔室20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的侧壁的隔离;在大壳体1的顶壁的内面设有向下凸伸的突起结构11,当小壳体2与大壳体1相配合时,所述大壳体1从上方通过突起结构11卡压在所述隔弧板3上,使隔弧板3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20的开口退出腔室,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简单,尤其是降低装配难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采用了在隔弧板的侧板32的上、下分别设有上凸伸321、下凸伸322,在腔室的两侧壁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插槽23、下插槽24,在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21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20时,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321、下凸伸322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23、下插槽24相配合,使得小壳体2对隔弧板3在除了隔弧板的拉脱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实现了限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隔弧板3既能轻松装入小壳体2,并通过过盈方式也不会轻易从小壳体2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采用了在隔弧板的后板31设有向上的小凸伸311,当突起结构11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31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311与大壳体的突起结构11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隔弧板3与大壳体突起配合处有做减少接触面积特征,可以减少隔弧板热量传递到大壳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采用了纵块112和横块113来构成突起结构11,且横块113的高度尺寸小于纵块112的高度尺寸,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突起结构11在能够对隔弧板3起限位拉脱作用的情况下结构十分简单。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安装辅助静触头的第一壳体、用来安装主静触头的第二壳体和若干个隔弧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壳体容纳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的中间段装有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朝向动触头组件的腔室,以用来提供主动、静触点在该腔室中的配合;所述隔弧板从所述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腔室中,并形成对所述腔室的侧壁的隔离;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配合时,所述第二壳体从上方卡压在所述隔弧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大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拆分成独立零件的两个小壳体,两个小壳体呈左右对称容纳在大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动触头组件处在两个小壳体之间,所述腔室设于小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为大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两个独立零件的小壳体组装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小壳体呈左右对称容纳在大壳体的腔体内,所述动触头组件处在两个小壳体之间,所述腔室设于小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弧板由一体相连接的后板和两个侧板构成,当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先进入对应腔室中并配合在腔室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后部设有上开口,所述大壳体的顶壁的内面设有向下凸伸的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穿过小壳体的腔室的上开口而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设有台阶,突起结构的台阶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上,使隔弧板不能沿着水平方向从所述腔室的开口退出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由相连接的纵块和横块构成,且横块的高度尺寸小于纵块的高度尺寸,当突起结构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时,突起结构的横块从上向下压贴在隔弧板的后板的上端,突起结构的纵块从前向后贴在隔弧板的后板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的后板设有向上的小凸伸,当突起结构卡压在隔弧板的后板时,所述隔弧板的后板的小凸伸与大壳体的突起结构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的侧板的上、下分别设有上凸伸、下凸伸,在腔室的两侧壁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插槽、下插槽,在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并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小壳体的对应腔室时,隔弧板的侧板的上凸伸、下凸伸分别与对应腔室的侧壁的上插槽、下插槽相配合,使得小壳体对隔弧板在除了隔弧板的拉脱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实现了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壳体的侧壁的内面设有挡筋,当小壳体装在大壳体内时,大壳体的侧壁的挡筋与隔弧板的侧板的前部位置相适配,大壳体的挡筋限制隔弧板从腔室的开口退出。
CN201620399972.7U 2016-05-05 2016-05-05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45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9972.7U CN205645688U (zh) 2016-05-05 2016-05-05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9972.7U CN205645688U (zh) 2016-05-05 2016-05-05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5688U true CN20564568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5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997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45688U (zh) 2016-05-05 2016-05-05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56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0069A (zh) * 2016-05-05 2016-10-05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N107170648A (zh) * 2017-07-11 2017-09-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器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0069A (zh) * 2016-05-05 2016-10-05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N105990069B (zh) * 2016-05-05 2018-02-27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N107170648A (zh) * 2017-07-11 2017-09-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器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70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9710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645688U (zh) 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US2015012606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CN206524421U (zh) 电连接器
EP2824406B1 (en) Refrigerator
CN105525494A (zh) 一种洗衣机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4197616B (zh) 带显控板预埋盒安装机构的冰箱门体及冰箱
CN105990069A (zh) 一种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N205450182U (zh) Gis用盆式绝缘子耐压装置及其盆式绝缘子固定支架
CN202678234U (zh) 一种组合推动卡双联弹簧式磁保持继电器
CN204177062U (zh) 冰箱及其后盖板
CN206460915U (zh) 易散热磁保持继电器
CN203367171U (zh) 一种衔铁、推动卡、动簧片连动结构
CN101894715B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
CN102709124B (zh) 一种组合推动卡双联弹簧式磁保持继电器
CN202363368U (zh)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CN109524838A (zh) 一种防水触控插座
CN201307561Y (zh) 小型直流继电器
CN204740987U (zh) 新型磁保持继电器
US10115939B2 (en) Battery cover plate assembly and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10047715B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消游离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5977102B (zh) 一种接触器的罩盖结构
CN102501197B (zh) 用于对开门冰箱门体装配的门体工装、门体组装方法
CN202709621U (zh) 冷柜和内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