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63368U -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63368U
CN202363368U CN2011204241780U CN201120424178U CN202363368U CN 202363368 U CN202363368 U CN 202363368U CN 2011204241780 U CN2011204241780 U CN 2011204241780U CN 201120424178 U CN201120424178 U CN 201120424178U CN 202363368 U CN202363368 U CN 202363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iron core
contact
base uni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241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昊杰
张路明
陆鹤
胡正宁
周伟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Electr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Corp filed Critical Eat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4241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63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63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633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内的电磁机构,其具有线圈、静铁芯、和位于静铁芯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触头单元,其中所述动触头构造成与所述动铁芯联动从而能随动铁芯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所述静触头。该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彼此相对置且限定彼此之间的竖向间隔为打开距离,所述打开距离在4.7mm到5.3mm范围内。

Description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交流接触器,尤其涉及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于电力设备例如电机的通断,其通常主要由接触器壳体、由线圈、静铁芯和动铁芯(衔铁)构成的电磁机构和触头单元(包括主触头单元和可选设的辅助触头单元)以及其它一些本领域已知的部件或结构(例如灭弧结构、反作用弹簧及触头压力弹簧等)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线圈通电,从而在静铁芯和衔铁之间产生电磁吸力从而使得衔铁克服反作用弹簧的弹簧力被吸引靠近并最终接触静铁芯从而接触器的触头单元接合,或者相反。
在现有设计中,通常设计交流接触器具有9mm的倍数的宽度,更典型的是,现有38A及以下安培数的接触器基本上具有45mm或者54mm的宽度。尽管通常的具有45mm宽度的这些接触器能够提供良好的适用性,但是其具有明显的缺点,例如占地空间过大,尤其是宽度过大,这在现在一些很紧凑的安装场合是很不理想的。对此,本发明人扭转现有的习惯,希望提供小于45mm宽度的、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这样的接触器具有节约安装空间,外观美观等优点。
发明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具有减小的宽度的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其技术效果包括适用于较为紧凑的安装场合、节约安装空间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内的电磁机构,其具有线圈、静铁芯、和位于静铁芯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触头单元;可动地装纳在所述接触器壳体内的支持件,其上安装所述动铁芯和所述动触头从而所述动触头能随动铁芯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所述静触头。该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彼此相对置且限定彼此间的竖向间隔为打开距离,所述打开距离在大约4.7mm到5.3mm范围,优选在大约4.9mm至5.1mm的范围内。
通过提供本实用新型给定范围内的打开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在提供符合要求的额定工作电流的情况下,并且在提供符合要求的电磁吸力甚至更大的电磁吸力下,可以采用较小的电磁系统的横截面积,并且还可以相应地减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中的反作用弹簧的倔强系数和尺寸、线圈匝数和尺寸以及触头接触片宽度,甚至灭弧片的宽度可以相应地减小,从而能够减小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宽度,例如宽度能够缩减到36±3mm。尤其是在现有的一种38A的接触器中,其具有至少6mm以上的打开距离,而由于这样的设置,该接触器具有45mm或者54mm的宽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由于显著减小打开距离,电磁系统的耗能以及发热乃至于静铁芯吸合动铁芯时所造成的冲击都会相应减小,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具有延长的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动铁芯与该静铁芯分别构造成彼此相对置的“山”形构件。尽管动铁芯和静铁芯优选呈对置“山”形构件,但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动铁芯和所述静铁芯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构造,例如动铁芯可以采用倒U形构造。
优选地,所述线圈由线圈骨架和绕组构成且具有宽度尺寸36mm的宽度。更优选地,线圈骨架在顶部具有多个定位件,该定位件被夹持在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之间,从而其在垂向上的运动被限制,且还具有定位凹口/凸起,所述定位凹口/凸起与位于接触器壳体例如基座单元或底座单元中的相应的定位凸起/凹口相应地配合从而该线圈骨架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具有36±3mm的宽度,更优选为36mm。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本发明人克服现有技术的偏见,将本领域通常设定的45mm或54mm的宽度减小到36mm上下,这具有显著的进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接触器壳体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纵向端侧上的卡接结构、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彼此可拆卸地卡固的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其中,所述静铁芯和线圈容纳在所述底座单元中,所述动铁芯容纳在所述基座单元中。通过如此地将卡接结构设置在接触器壳体的纵向端侧,能够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接触器的宽度。
根据更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之一上的卡接凸起和设置在该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另一个上的通透的卡接孔或不通透的卡接凹槽,其中,所述卡接凹槽或卡接孔形成于所述接触器壳体的延伸壁部中,且卡接结构还具有围绕所述卡接凸起的凹入部,且所述卡接结构构造成当所述卡接凸起卡接入所述卡接凹槽或卡接孔时该延伸壁部嵌合入该凹入部中从而该延伸壁部的内壁面与该凹入部的外壁面相紧贴。通过该延伸壁部和凹入部的嵌合能够为卡接结构提供附加的卡固,因此能提供基座单元和底座单元的更好的卡固,而且可以具有较为美观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单元和/或所述基座单元中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止挡以限制所述静铁芯和/或所述动铁芯的纵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卡接在所述支持件上从而所述辅助动触头能随所述动铁芯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所述辅助静触头。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为了进一步减小宽度,优选在接触器壳体内不设置辅助触头,而且优选不设置侧辅助触头,而是通过选择性地提供顶置式辅助触头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优选该顶置式辅助触头可以是模块化的,例如一个或多个单极、一个或多个双极甚至不排除选择合适的单极和双极辅助触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支持件可以具有多个卡接结构以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触头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内的电磁机构,其具有线圈、静铁芯、和位于静铁芯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触头单元;可动地装纳在该接触器壳体内的支持件,该动铁芯和该动触头如此安装在该支持件上使得该动触头能随动铁芯的运动相应地接合或脱离静触头。所述接触器具有36±3mm、更优选为36mm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克服现有技术的偏见,将本领域通常设定的45mm的宽度减小到36mm上下,从而其具有更紧凑的结构和更高的空间适应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接触器的另一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所公开装置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部分剖切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说明书中涉及“示例性示出”或类似用语意指结合示例性方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和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图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约”或“大约”将会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且将根据用到该术语的上下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该术语的使用在给定的用到该术语的上下文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清楚,那么“约”或“大约”将指具体数值或参数值的加减5%。从大约X到Y意指从大约X到大约Y,其中X和Y是具体值。
在说明书多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全都参考同一附图或示例。用于下文中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向上”、“向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涉及按正常看附图时的那些方向,而在描述接触器及其部件时所用的方向性术语将以本领域中通常所认定的接触器的方向为准。例如,接触器设置有接线端的一侧是接触器的一个纵向端侧,而且通常应视作接触器的正面;在接触器中与该正面相对的另一个纵向端侧通常应视作接触器的背面;接触器的底座单元的远离基座单元的一侧应视作接触器的底面;而接触器中与该底侧相反的、位于基座单元上的顶面侧应视作接触器的顶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置式辅助触头即安装在该侧);由此,在正常放置的接触器中,正面和背面是接触器的前后侧,顶面和底面是接触器上下侧,接触器的左右两侧则分别构成该接触器的两个侧面,从而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这两个侧面延伸的方向为接触器的横向,而在两个纵向端侧(正面和背面)之间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在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的方向为竖向。因此,本文所述的接触器以及相关零件的“宽度”(横向尺寸)是指接触器在横向上的最大尺寸。而本实用新型所述术语“打开距离”是指在线圈未通电时,静铁芯与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之间最小的竖向间隔的尺寸,有时也可称作动铁芯的全行程,或简称为全行程,在图3以附图标记D1表示。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开距,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含义,即,动静触头打开时(例如线圈未通电时),动静触头之间的竖向间隔,在图3中以附图标记D2表示。
现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100。如上所提到的且如图1和3所示,该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1;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1内的电磁机构,其具有线圈8、静铁芯6、和位于静铁芯6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12;具有动触头16和静触头(未示出)的触头单元;和可动地装纳在所述接触器壳体1内的支持件14。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该接触器100还可以包括其所了解的其它一些元件或结构,例如灭弧结构、反作用弹簧及触头压力弹簧等,这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且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来说不是关键的,故在此不作详述。
现总体地参考图1且具体地参考图3,线圈8放置在静铁芯6上,且动铁芯(衔铁)12与静铁芯6构造成彼此相对置的“山”形构件,但可以想到动铁芯和静铁芯也可以呈其它合适的形状。如图3所示,动铁芯12和动触头16安装在支持件14上,从而所述动触头16能随动铁芯12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静触头15。而且,在本文中,限定动铁芯12与静铁芯之间的竖向间隔为打开距离D1,在本实用新型中规定该接触器的打开距离在大约4.7mm到大约5.3mm的范围内,优选在大约4.9mm至大约5.1mm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还示出了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D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优选为大约3.5-4.5mm的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在接触器中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打开距离D1需大于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D2,以使得在动静触头接触之后,动铁芯仍需行走一段行程(也称为“超程”)以确保动静触头的完全闭合。而如上所述,由于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要足够保证拉断它们之间的电弧,因此需要大于某个最小间距,因而所述打开距离的下限会受到该要求的约束。而由于电磁吸力甚至电磁系统的横截面积与打开距离有关,且为了能够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宽度减小的技术效果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在具有上述规定的打开距离之下提供所规定的电磁吸力。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开距离显著小于现有技术所设定的打开距离,因此即使在相同甚至更高的电磁吸力下,仍能够提供宽度减小的接触器元件(例如线圈、反作用弹簧、动静触头以及灭弧片)。
继续参考图3,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性能,例如稳定性,可以在底座单元2中设置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止挡44以限制静铁芯2在吸合过程中的纵向运动。类似地,可以在基座单元4中设置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止挡46以限制动铁芯4在吸合过程中的纵向运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定打开距离D1以及电磁吸力的范围,能够显著地减小该接触器各元件(例如线圈、触头和灭弧片)的宽度,从而实现了接触器宽度的整体减小,例如图1所示,所述接触器具有36mm±3mm的宽度,更优选为具有36mm的宽度。这与现有技术的具有45mm或54mm的宽度的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相比,减少了大约1/5或更多的宽度,具有显著的优势。
现在参考图1和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如图2所示,接触器壳体1包括底座单元2和基座单元4。静铁芯6和线圈8(图1和2未显示)容纳在该底座单元2中,动铁芯12容纳在基座单元4中。此外,该接触器壳体1还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纵向端侧(窄侧)上的卡接结构,底座单元2和基座单元4通过这些卡接结构彼此可拆卸地卡固。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接触器壳体1的第一纵向端设置有位于基座单元4上的一个卡接凸起32和设置在该底座单元上的一个卡接孔34。尽管在此示出为通透的卡接孔,可以想到的是可以用卡接凹槽替代该卡接孔。如图2所示,该卡接孔32形成于接触器壳体1(具体而言是底座单元2)的延伸壁部38中,而在基座单元(具体而言是在卡接结构上)还具有围绕卡接凸起32的凹入部36。当基座单元4卡固入底座单元2时,即该卡接凸起32卡接入卡接孔34时,该延伸壁部38嵌合入该凹入部36中,且从而该延伸壁部38的内壁面与该凹入部36的外壁面相紧贴以提供加强的卡接。更优选地,该延伸壁部38的外壁面与该凹入部36的顶部相平齐。如图1所示,在该接触器壳体1的第二纵向端相应地设置有位于基座单元4上的一对卡接凸起22和设置在该底座单元上的一个卡接孔24,此外其延伸壁部28和凹入部36也相类似地设置。此外,如图1和2所示,优选在所述延伸壁部上、在围绕所述卡接孔周围设置有加强筋。
如图2所示,该支持件14(有时也称作触头支持)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触头卡接结构42,尽管示出支持件具有3个辅助触头卡接结构,但是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辅助触头卡接结构。此外,该接触器100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未示出)。该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卡接在所述支持件上从而所述辅助动触头能随所述动铁芯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所述辅助静触头。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接触器壳体内不设置辅助触头,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接触器的宽度。
现转到图4,其具体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8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线圈8主要有线圈骨架50和绕组51构成。该线圈骨架50上设有两个接线端56。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50在其顶部还设有4个定位件52a、52b、52c和52d。这些定位件52a、52b、52c和52d被夹持在底座单元2和基座单元4之间从而它们在垂向上的运动被基座单元和底座单元的扣合而限制。这些定位件52a、52b、52c和52d还具有定位凹口54,其与例如位于基座单元中的相应的定位凸起(未示出)相配合从而该线圈骨架50在在水平方向上,即前后左右的运动被限制。优选地,该线圈骨架50从而该线圈8具有36mm的宽度。由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减小的线圈宽度,这部分是因为,当动静铁芯的打开距离越小时,绕组的宽度尺寸可以设置得越小。
尽管本实用新型公开示出了多个实施例,且同时通过这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组件的许多细节,但申请人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局限于或以任何形式限制到这些细节。在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之后,本实用新型其它的优点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明白。因此,可以在不脱离申请人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改变。此外,本实用新型不打算局限于为理解以便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而公开的特殊实施例,而将包括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的所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按照除具体描述和示出外的其它形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和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参考上述说明进行确定,而应是参照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具有的所有等同范围确定。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将理解为包括本文所描述元件的所有新颖的且非显而易见的组合,而可在本申请或随后申请的权利要求中呈现这些元件的任意新颖的且非显而易见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其特征是,包括:
接触器壳体(1);
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1)内的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具有线圈(8)、静铁芯(6)和位于静铁芯(6)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12);
具有动触头(15)和静触头(16)的触头单元;
可动地装纳在该接触器壳体(1)内的支持件(14),该动铁芯(12)和该动触头(16)如此安装在该支持件(14)上,该动触头(16)能随该动铁芯的运动相应地接合或脱离该静触头(15);
其中,该动铁芯(12)与该静铁芯(6)彼此相对置且限定彼此之间的竖向间隔为打开距离(D1),所述打开距离(D1)在4.7mm至5.3mm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动铁芯(12)与该静铁芯(8)分别构造成彼此相对置的“山”形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打开距离(D1)在4.9mm至5.1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接触器(100)具有36±3mm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接触器壳体(1)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的纵向端侧上的卡接结构、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彼此可拆卸地卡固的底座单元(2)和基座单元(4),其中,所述静铁芯(6)和线圈(8)容纳在所述底座单元(2)中,所述动铁芯(12)容纳在所述基座单元(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之一上的卡接凸起(22,32)和设置在该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另一个上的卡接凹槽或卡接孔(24,34),其中,所述卡接凹槽或卡接孔(24,34)形成于所述接触器壳体(1)的延伸壁部(28,38)中,且卡接结构还具有围绕所述卡接凸起的凹入部(26,36),且所述卡接结构构造成当所述卡接凸起(22,32)卡接入所述卡接凹槽或卡接孔(24,34)时该延伸壁部(28,38)嵌合入该凹入部(26,36)中从而该延伸壁部(28,38)的内壁面与该凹入部(26,36)的外壁面相紧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单元(2)和/或所述基座单元(4)中还设置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止挡(44,46)以限制所述静铁芯(6)和/或所述动铁芯(8)的纵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器(100)还包括具有辅助动触头和辅助静触头的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顶置式辅助触头卡接在所述支持件上从而所述辅助动触头能随所述动铁芯的运动而相应地接合或脱离所述辅助静触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线圈包括线圈骨架和绕组,该线圈骨架上设置有被夹持在基座单元和底座单元之间的多个定位件,所述多个定位件具有用于与设置在接触器壳体中的定位凸起/凹口相应配合的定位凹口/凸起。
10.一种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其特征是,包括:
接触器壳体(1);
被容纳在该接触器壳体内的电磁机构,其具有线圈(8)、静铁芯(6)、和位于静铁芯(6)上方且竖向间隔开的动铁芯(12);
具有动触头(16)和静触头(15)的触头单元;
可动地装纳在该接触器壳体(1)内的支持件(14),该动铁芯(12)和该动触头(16)如此安装在该支持件上,该动触头(16)能随动铁芯(12)的运动相应地接合或脱离静触头(15);
其中,所述接触器(100)具有36±3mm的宽度。 
CN2011204241780U 2011-10-31 2011-10-31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3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41780U CN202363368U (zh) 2011-10-31 2011-10-31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41780U CN202363368U (zh) 2011-10-31 2011-10-31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63368U true CN202363368U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7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2417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63368U (zh) 2011-10-31 2011-10-31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633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282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松结构
CN107808800A (zh) * 2017-10-31 2018-03-16 凯源新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无线交互性能的延时接触器
EP3629358A1 (en) * 2018-09-27 2020-04-01 Eaton Electrical Ltd. Contacto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282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松结构
CN107808800A (zh) * 2017-10-31 2018-03-16 凯源新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无线交互性能的延时接触器
EP3629358A1 (en) * 2018-09-27 2020-04-01 Eaton Electrical Ltd. Contactor
US11361923B2 (en) 2018-09-27 2022-06-14 Eaton Electrical Ltd. Conta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0961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coil terminal
CN203178327U (zh) 接触器与电表组件及接触器与壁箱组件
US957025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876270B2 (ja) 電磁接触器
KR100899432B1 (ko) 절전형 전자 접촉기
CN202363368U (zh) 具有18至38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CN103534779B (zh) 电磁接触器
KR102087468B1 (ko) 전자 접촉기
JP2002334644A (ja) 電磁継電器
KR20210066896A (ko) 단락전류 방지용 직류 릴레이
WO2012157171A1 (ja) 電磁接触器
CN103094009B (zh) 具有7至15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CN202549743U (zh) 具有7至15安培额定工作电流的接触器
EP4401106A1 (en)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dc) relay capable of enhancing arc extinguishing capability
CN201435350Y (zh)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N102610445B (zh) 节能型电磁继电器
US20240145188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with permanent magnet arc extinguishing function
CN215869153U (zh) 一种直动式磁路部分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6504950A (zh) 转换式磁保持继电器
CN107527772B (zh) 低压三相双稳态永磁空气开关
CN204732350U (zh) 改良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1743063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专用铁芯
CN204740987U (zh) 新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0578479U (zh) 中间固态继电器
CN213691887U (zh) 高负载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ATON ELECTRIC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AT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309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21500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9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 Yang Road 2

Patentee after: Eaton Electric Limited

Address before: Ohio, Cleveland, USA

Patentee before: eaton corporatio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