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3890U -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3890U
CN205643890U CN201620176269.XU CN201620176269U CN205643890U CN 205643890 U CN205643890 U CN 205643890U CN 201620176269 U CN201620176269 U CN 201620176269U CN 205643890 U CN205643890 U CN 205643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display device
control unit
portable stereo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62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翠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762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3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3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3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组件及用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出偏振光的偏光眼镜,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单元、触控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触控单元贴设于所述显示单元靠近所述偏光眼镜的一侧,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元件及立体显示膜,所述立体显示膜位于所述显示元件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效果好且方便佩戴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装置是建立在人眼立体视觉机制上的新一代自由立体显示设备。立体显示装置根据视差障碍原理,采用显微透镜光栅屏幕技术,结合特定的掩模算法,将展示影像交叉排列,通过摩尔纹干涉测量法精准对位,准确控制每一个像素透过的光线只让左眼或右眼看到。大脑将双眼接收的两幅有差别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具有空间深度和维度信息的图像实现立体效果。
相关技术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为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和头戴式立体显示装置。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取消了用户需要佩戴繁重的特制眼镜才能获得立体效果的方式,解脱了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负累,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舒适度,但是裸眼立体显示装置在立体显示效果上与头戴式立体显示装置相比要差。而头戴式立体显示装置虽然立体显示效果好,但是显示设备笨重,加重用户体验时的负担,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效果好且方便佩戴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及用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出偏振光的偏光眼镜,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单 元、触控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触控单元贴设于所述显示单元靠近所述偏光眼镜的一侧,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元件及立体显示膜,所述立体显示膜位于所述显示元件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立体显示膜包括位相差层及延迟层,所述延迟层位于所述位相差层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位相差层包括交替设置并平铺于所述显示元件和所述延迟层之间的二分之一波长层及零波长层,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与所述零波长层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延迟层为四分之一波长层。
优选的,所述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层及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层与所述立体显示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显示单元为TFT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PDP显示模组和EL显示模组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感应单元为重力传感器或陀螺仪。
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机中的任意一种。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采用显示组件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出偏振光的偏光眼镜相配合从而实现立体显示。偏光眼镜比较轻便且立体显示效果佳,提升用户在体验立体显示效果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通过操作触控单元,可以对立体显示功能的开启和关闭以及使用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依据用户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通过感应单元检测屏幕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自动调节出适配屏幕的立体显示画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中显示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不同显示状态下的图像输出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中显示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组件1及偏光眼镜3。所述偏光眼镜3位于所述显示组件1的发光侧,所述显示组件1发出偏振光,所述偏光眼镜3接收偏振光,并传送至用户的眼睛形成立体图像。
所述显示组件1包括显示单元11、感应单元13及触控单元15。所述感应单元13及所述触控单元15均与所述显示单元11电连接。所述触控单元15贴设于所述显示单元11靠近所述偏光眼镜3的一侧。
所述显示单元11包括显示元件111及立体显示膜113。所述立体显示膜113位于所述显示元件111与所述触控单元15之间。所述显示元件111包括显示层1111及偏光层1113。所述偏光层1113位于所述显示层1111与所述立体显示膜113之间。所述立体显示膜113包括位相差层1133、延迟层1135及基材(未图示)。所述位相差层1133位于所述延迟层1135与所述显示元件111之间,所述延迟层1135位于所述位相差层1133与所述触控单元1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可以设置于所述位相差层1133与所述延迟层1135之间或所述显示元件111与所述位相差层1133之间。
所述位相差层1133包括二分之一波长层11331和零波长层11333。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11331和所述零波长层11333均具有多个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11331和所述零波长层11333相互交替设置并平铺于所述偏光层1113和所述延迟层1135之间,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11331与所述零波长层1133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延迟层1135为四分之一波长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平方向为所述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100竖屏显示时的水平方向。
所述显示层1111隔行交替显示出左右眼图像的偏振光,经过所 述偏光层1113后所述偏振光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0°,所述偏振光进入所述位相差层1133,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11331使左眼图像的偏振光旋转90°。所述零波长层11333使右眼图像的偏振光的方向不变。经过所述位相差层1133后的左右眼图像的偏振光分离为互相垂直的两种偏振光,左眼图像的偏振光和右眼图像的偏振光经过光轴为45°的所述延迟层1135后,形成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并分别对应通过所述偏光镜13的左右两个镜片进入用户的左右眼,完成左右图像的分离,实现立体显示。
请同时参阅图3,其中,图3a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竖屏时显示元件的图像输出格式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横屏时显示元件的图像输出格式示意图。所述显示元件111按照隔行(列)交替显示左右图像的方式输出显示内容。当所述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100为竖屏时,所述显示元件111的显示内容为上下格式显示左右眼图像;当所述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100为横屏时,所述显示元件111的显示内容为左右格式显示左右眼图像。
所述感应单元13与所述显示元件111电连接。所述感应单元13用于检测所述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100处于竖屏状态下或横屏状态下。所述显示元件111根据从所述感应单元13反馈的数据调取竖屏或横屏状态下的图像合成算法来适配显示屏。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13为重力感应器或陀螺仪。
所述触控单元15贴设于所述立体显示膜113朝向所述偏光眼镜3的一侧,并与所述显示元件111电连接。所述触控单元15包括触控层151、保护层153及外围驱动(未图示),所述触控层151分别与所述显示元件111和所述外围驱动电连接,所述保护层153贴设于所述触控层151朝向所述偏光眼镜3的一侧。所述触控层151可隔着所述保护层153精确感知人手的触控,精确定位并按要求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153为保护玻璃。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采用显示组件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出偏振光的偏光眼镜相配合从而实现 立体显示。偏光眼镜比较轻便且立体显示效果佳,提升用户在体验立体显示效果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通过操作触控单元,可以对立体显示功能的开启和关闭以及使用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依据用户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通过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屏幕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自动调节出适配屏幕的立体显示画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组件及用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出偏振光的偏光眼镜,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单元、触控单元及感应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和所述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触控单元贴设于所述显示单元靠近所述偏光眼镜的一侧,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元件及立体显示膜,所述立体显示膜位于所述显示元件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显示膜包括位相差层及延迟层,所述延迟层位于所述位相差层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相差层包括交替设置并平铺于所述显示元件和所述延迟层之间的二分之一波长层及零波长层,所述二分之一波长层与所述零波长层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层为四分之一波长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层及偏光层,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层与所述立体显示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为TFT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PDP显示模组和EL显示模组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为重力传感器或陀螺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机中的任意一种。
CN201620176269.XU 2016-03-08 2016-03-08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643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6269.XU CN205643890U (zh) 2016-03-08 2016-03-08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6269.XU CN205643890U (zh) 2016-03-08 2016-03-08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3890U true CN205643890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75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6269.XU Active CN205643890U (zh) 2016-03-08 2016-03-08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3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5987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049832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立体图像显示方法以及立体图像显示程序
US954457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TWI508525B (zh) 行動終端機及控制該行動終端機操作的方法
US9049435B2 (en) Image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viding method based on user's location
US20160249043A1 (en) Three dimensional (3d) glasses, 3d display system and 3d display method
KR101367656B1 (ko) 3차원 안경렌즈와 이를 이용한 안경
KR101396254B1 (ko) 휴대용 입체영상 뷰어
KR20070016712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202172467U (zh) 具人眼定位的光栅随动装置的显示器
JPWO2005088386A1 (ja) 立体表示装置及び立体表示方法
CN205643890U (zh) 便携式立体显示装置
US20170142407A1 (en) Portable device that controls photography mod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2149995U (zh) 一种裸眼3d屏装置
CN205539740U (zh) 裸眼3d显示器
WO2015035713A1 (zh) 立体显示装置
KR20100137695A (ko) 액정 셔터와 안경 필터가 적용된 입체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KR20110136326A (ko) 삼차원 입체안경의 수평각 정보를 반영한 삼차원 스테레오스코픽 렌더링 시스템
CN202141857U (zh) 3d立体显示屏幕保护膜
KR101638369B1 (ko) 편광필름 정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필름 정렬 방법
CN201812088U (zh) 3d立体视觉板
TWM497789U (zh) 用於液晶顯示器的電控式立體光柵結構
CN104238130A (zh) 具有图像校正功能的电子设备3d观看头盔
TWI556037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電控式立體光柵結構
CN201867542U (zh) 一种光栅立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06311, 3 / F, block D, building 4,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4, A, block 3310, Tianli Central Business Plaza, three Hyde Road, 199,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FUTURE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