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32092U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32092U
CN205632092U CN201620497803.7U CN201620497803U CN205632092U CN 205632092 U CN205632092 U CN 205632092U CN 201620497803 U CN201620497803 U CN 201620497803U CN 205632092 U CN205632092 U CN 205632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or
drive system
motor
hybrid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97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鹏
王乐
张林峰
云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204978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32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32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32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具有驱动轴的发动机;具有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的第一电机;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由行星架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轮以及齿圈,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一者,所述第一转子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二者,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三者作为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桥的差速器;具有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转子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驱动桥的半轴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于电机有良好的空间布局。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设置有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新能源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的汽车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技术变革。一方面是传统的汽车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汽车从传统石化燃料向电力驱动的技术变化。众所周知,在新能源车辆领域,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混合动力车辆和纯电动车。
现有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已经出现利用两个电机和一台发动机实现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动力传输结构。在这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由于作为动力源的电机(同时在某些工况下也可用作发电机)有多个(如两个),而且车辆底盘的布置空间极为有限,同时市场对于车辆的乘坐空间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如何平衡各种因素而获得较好的电机布局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以使得电机能够获得良好的布局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驱动轴;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由行星架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轮以及齿圈,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一者,所述第一转子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二者,所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第三者作为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桥的差速器;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驱动桥的半轴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
优选地,所述行星架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动力输出件,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转子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中的另一者。
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轴锁止或释放的锁止器。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中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允许驱动轴传递动力的接合状态和断开所述驱动轴传递动力的分离状态。
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中间传动装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子均通过所述中间传动装置而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
优选地,所述中间传动装置包括: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并接收来自于所述动力输出件的动力,所述第二转子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或第二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并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挡位地传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传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或第二输入齿轮。
优选地,所述挡位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子,并与所述第二转子同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同步器,所述同步器在同步器驱动装置沿轴向方向的驱动下具有用于使所述同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轴向位置、用于使所述同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轴向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的空挡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所述新能源车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第二电机套设在驱动桥的半轴上的设计方案。因此,第二电机将主要占据驱动桥周围的空间,不会过于占据车辆的驾乘空间(包括后备箱空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空间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表示图1中挡位传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动机 100;
驱动轴 101;
第一电机 200;
第一定子 201;
第一转子 202;
行星齿轮机构 300;
太阳轮 301;
行星架 302;
行星轮 303;
齿圈 304;
第二电机 500;
第二定子 501;
第二转子 502;
半轴 503;
差速器 400;
锁止器 102;
中间传动装置 600;
中间轴 601;
第一输入齿轮 602;
第二输入齿轮 603;
输出齿轮 604;
挡位传动机构 700;
同步齿轮 701;
第一齿轮 702;
第一输入端 7021;
第一输出端 7022;
第二齿轮 703;
第二输入端 7031;
第二输出端 7032;
同步器 70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技术方案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其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不受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文字描述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100,发动机100具有驱动轴101;
第一电机200,第一电机200具有第一定子201和第一转子202;
行星齿轮机构300,行星齿轮机构300包括太阳轮301、由行星架302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轮303以及齿圈304,驱动轴101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一者,第一转子202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二者,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三者作为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桥的差速器400;
第二电机500,第二电机500具有第二定子501和第二转子502,第二转子502可转动地套装在驱动桥的半轴503上并传动连接于差速器400。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用于混合动力车中,通常既有发动机,又有电机作为动力源。在某些工况下,电机也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用于对电源(未图示)充电。发动机100可以为常用的各种内燃发动机,如柴油机或汽油机,可以具有3-8个汽缸。发动机100具有驱动轴101,该驱动轴101通常与发动机100的曲轴传动连接,用于将发动机100的动力输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可以按照传统的汽车车辆进行结构布局,例如可以设置在车辆前部或后部的发动机舱内。
除了发动机100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两个电机,其中第一电机200具有第一定子201和第一转子202,第二电机500具有第二定子501和第二转子502。第一电机200可以具有与第二电机500相同的参数规格,也可以根据工况要求而具有不同的参数规格。上述电机可以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优选情况下,为了适应于新能源车辆中的直流电源,通常采用直流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利用行星齿轮机构300,可以将发动机100的单独动力、第一电机200的单独动力、或者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200的耦合后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400。同时,第二电机500的动力也可传递至差速器400。
在考虑设计结构布局时,通常目前对于一台发动机和一台电机的布置相对容易,通常情况下,在发动机100设置在汽车车辆前部的发动机舱时,另一台电机可以设置在车辆后部,如在行李舱下方的区域;或者在发动机100设置在车辆后部的发动机舱时,另一台电机可以设置在车辆前部传统上放置发动机的位置。但是,在具有两台电机时,传统上往往会出现其中一台电机不可避免地侵占驾乘空间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第二电机500套设在驱动桥的半轴503上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第二转子502可转动地套装在半轴503上,并传动连接于差速器400。因此,第二电机500将主要占据驱动桥周围的空间,既能够相对容易满足车辆底盘高度的要求,同时也不会过于占据车辆的驾乘空间(包括后备箱空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空间布局。另外,由于第二电机500设置在驱动桥上,因而距离差速器400相对较近,从第二转子502到差速器400的传动机构可以具有较为紧凑的传动路线,以获得良好的传动可靠性。
第二电机500可以以车身或车辆底盘为安装基础,使第二定子501相对于车辆保持固定不动。同时,第二电机500的第二转子502可转动地套设在半轴503上,如图1或图2所示,半轴503贯穿第二转子502,且第二转子502与半轴503之间为可相对转动地设置。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半轴503与第二转子502之间为空的,即第二转子502空套在半轴503上;或者半轴503与第二转子502之间设置有轴承装置(未显示)。
下面将按照动力传输路线,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驱动轴101传递给行星齿轮机构300。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情形,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用于可选择地将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锁止或释放的锁止器102。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未图示),驱动轴101中设置有离合器,离合器具有允许驱动轴动力传递的接合状态和断开所述驱动轴动力传递的分离状态。
锁止器102可以将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锁止不动,从而防止在发动机100不工作的工况下,发动机100反而成为损耗机械能的装置。锁止器102可以为各种具有锁止功能的合适的装置,如机械卡钳、液压夹具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未显示)可以将驱动轴的传动路线断开或接合,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场合,允许发动机的动力传送给行星齿轮机构,或者防止来自于电机的机械能传递给不工作的发动机100,以免不工作的发动机100损耗机械能。离合器可以为传统的机械式离合器、电磁式离合器等,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或断开即可。
如图1所示,发动机100的动力传递给行星齿轮机构300。行星齿轮机构300包括太阳轮301、由行星架302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轮303以及齿圈304。行星齿轮机构300的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构成三个动力元件,任意一个动力元件可以锁止不动或者具有确定的运动状态,而另外两个动力元件中,一个作为动力输入件,另一个作为动力输出件。具体到本技术方案而言,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一者,第一转子202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二者,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三者作为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桥的差速器400。
例如,驱动轴101可以固定连接于行星架302,第一转子202可以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而齿圈304作为动力输出件;或者第一转子202可以固定连接于行星架302,驱动轴101可以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齿圈304作为动力输出件,等组合形式。这些组合形式可以根据工况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设计选择,比如根据传动比和/或齿轮转动方向来选择设计行星齿轮系机构的动力输入件和动力输出件。
优选情况下,行星架302为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出件,驱动轴101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和齿圈304中的一者,第一转子202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和齿圈304中的另一者。具体来说,驱动轴101可以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第一转子202可以固定连接于齿圈304,而行星架302作为动力输出件;或者为了便于布置,驱动轴101可以固定连接于齿圈304,第一转子202可以固定连接于太阳轮301,而行星架302作为动力输出件,如图1所示。
行星齿轮机构300将发动机100和/或第一电机200的动力传递给差速器400,同时差速器还需要能够接收来自于第二电机500的动力。这同样面临动力耦合的问题。为此,在优选情况下,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中间传动装置,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和第二电机500的第二转子502均通过中间传动装置而传动连接于差速器400。利用该中间传动装置,可以将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和/或第二电机500的第二转子502的动力传递给差速器400。
中间传动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中间传动装置可以为平行轴齿轮系或者行星齿轮系。在中间传动装置为行星齿轮系的实施方式中,类似地,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任意一者可以为动力输入件,另一者锁止不动或具有确定的运动状态,而最后一者用作动力输出件,并与差速器400传动连接。由于上文中已经详细描述了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连接关系,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
在优选情况下,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传动装置600包括:中间轴601;第一输入齿轮602,第一输入齿轮602固定安装于中间轴601;第二输入齿轮603,第二输入齿轮603固定安装于中间轴601并接收来自于动力输出件动力,第二转子502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第一输入齿轮602或第二输入齿轮603;和输出齿轮604,输出齿轮604固定安装于中间轴601并与差速器400传动连接。
第二输入齿轮603与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入齿轮603与作为动力输出件的行星架302齿轮啮合,从而实现传动连接。另一方面,第二转子502的动力可选择地传递给第一输入齿轮602或第二输入齿轮603,从而实现第二电机有挡位地驱动差速器400(下文将详细描述)。进而,利用具有第一输入齿轮602和第二输入齿轮603的中间轴601,将来自于第二转子502和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耦合在一起,并通过输出齿轮604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400。
如上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子502有挡位的动力传递并不限于通过上述中间轴形式的中间传动装置。在中间传动装置为行星齿轮系时,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动力输入件来获得不同的传动比(即挡位)。优选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第二转子502通过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挡位地传动连接于中间传动装置。
在中间传动装置为图1所示的具体结构情况中,类似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700,第二转子502通过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第一输入齿轮602或第二输入齿轮603。
挡位传动机构700可以选择传统的拨叉结构。优选情况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挡位传动机构700包括:同步齿轮701,同步齿轮701固定安装于第二转子502,并与第二转子502同步;第一齿轮702,第一齿轮702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子502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输入端7021和第一输出端7022,第一输出端7022与第一输入齿轮602啮合;第二齿轮703,第二齿轮703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子502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入端7031和第二输出端7032,第二输出端7032与第二输入齿轮603啮合;同步器704,同步器704在同步器驱动装置沿轴向方向的驱动下具有用于使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第一输入端7021的第一轴向位置、用于使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第二输入端7031的第二轴向位置以及位于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的空挡位置。
挡位传动机构700的同步齿轮701与第二转子502固定安装,从而具有与第二转子502相同的运动状态。当第二转子502转动时,同步齿轮701也同步转动。在同步齿轮7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702和第二齿轮70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齿轮702和第二齿轮703均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子502上(例如第一齿轮702和第二转子502之间相互隔开设置,即第一齿轮702空套在第二转子502上;或者第一齿轮702与第二转子502之间设置有轴承),因此,半轴503、第二转子502以及第一齿轮702和第二齿轮703之间均设置为可无影响的相互转动。第一齿轮702具有第一输入端7021和与第一输入齿轮602啮合的第一输出端7022,第二齿轮703具有第二输入端7031和与第二输入齿轮603啮合的第二输出端7032。同时,同步器704在同步器驱动装置(未图示)沿轴向方向的驱动下具有用于使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第一输入端7021的第一轴向位置、用于使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第二输入端7031的第二轴向位置以及位于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的空挡位置。因此利用同步器704,能够使第二转子502的动力可选择地通过第一齿轮702传递给第一输入齿轮602,或者通过第二齿轮703传递给第二输入齿轮603,从而获得不同挡位的动力传递。而且,利用同步器704的空挡位置,允许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空转而不传递动力。同步器驱动装置可以为能够实现轴向方向线性驱动的装置,例如齿轮齿条机构、液压缸机构等。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同步器驱动装置能够自动地控制同步器704的轴向移动,使同步器704位于第一轴向位置、第二轴向位置或空挡位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各种工况。
如图1所示,根据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驱动工况。
1.纯电动工况
在此工况下,发动机100不工作。而由第一电机200和/或第二电机500驱动车辆行驶。此工况适用于给第一电机200和/或第二电机500供电的电源电力较足的情形,也可以适用于虽然电源的电力不足,但是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的紧急情形。
纯电动工况适用于车辆对于动力需求不大的工况,如拥堵严重或车辆速度不高且运行平稳的路况。
1.1仅由第一电机200驱动的工况(第二电机500不工作)
在该工况下,发动机100不工作,可以利用锁止器102将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锁止不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离合器将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动力分离)。因此,对于行星齿轮机构300来说,第一电机200的第一转子202作为动力输入件,齿圈304固定不动,行星架302将第一转子202的动力输出。在这里,由于发动机100的驱动轴锁止不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轴101动力分离),因此发动机100不会损耗第一电机200的机械能。
随后,行星架302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输入齿轮603,进而通过输出齿轮604传递给差速器400。
同时,由于第一输入齿轮602也固定连接于中间轴601,因此第一输入齿轮602也随着第二输入齿轮603一起同向转动。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二输入齿轮603与第二齿轮703的第二输出端7032啮合,并且第一输入齿轮602与第一齿轮702的第一输出端7022啮合,因此中间轴601的动力也传递到第一齿轮702和第二齿轮703。
此时,通常使同步器704处于空挡位置,则第一齿轮702和第二齿轮703空转不做功。则此时,第二电机500可以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1.2仅由第二电机500驱动的工况(第一电机200不工作)
在该工况下,第二电机500的第二转子502可以通过第一齿轮702和第一输入齿轮602的啮合动力传送给中间轴601,进而通过输出齿轮604传递给差速器400,或者可以通过第二齿轮703和第二输入齿轮603的啮合动力传送给中间轴601,进而通过输出齿轮604传递给差速器400。因此,在该工况下,第二电机500的驱动可以有两个挡位选择。尽管在图1所示的具体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500的驱动有两个挡位选择,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计有更多个挡位,比如3-6个挡位。当然,如果需要更多个挡位设计,则中间轴上需要设计更多的输入齿轮与第二电机500的动力输出件相互匹配组合;或者,还可以利用行星齿轮机构及其组合的方式实现更多个挡位。
1.3第一电机200和第二电机500共同工作
在该工况下,第一电机200的动力通过行星齿轮机构300传递给中间轴601,而发动机100不会损耗第一电机200的机械能。同时,第二电机500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702或第二齿轮703而传递给中间轴601,从而将两个电机的动力集成地传递给差速器400。
此工况尤其适用于车辆电力充足且需要急加速的情况。
2.纯发动机工况
在纯发动机工况中,仅发动机100工作,而两个电机均不工作。该工况适于电力不足无法启动电机或电源需要充电的情形,也适用于车辆处于高速巡航的情形。
发动机100工作,此时对于行星齿轮机构300来说,齿圈304作为动力输入件。而太阳轮301可以锁止,行星架302作为动力输出件。然后再通过中间传动机构传递给差速器400。
或者,发动机100工作,此时对于行星齿轮机构300来说,齿圈304作为动力输入件。同时太阳轮301不锁止,而使第一电机200保持运转(一般为发电模式)。
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200与太阳轮301连接,发动机100与齿圈304连接,行星架302作为动力输出件,因此根据行星齿轮机构的特性方程:n齿圈+a*n太阳轮=(1+a)*n行星架,可以得出方程n发动机+a*n一电机=(1+a)*n输出,其中,n代表转速,而a为行星齿轮机构的特性参数,对于特定的行星齿轮机构来说,a为常数。根据方程可以看出,行星架302的输出转速由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200共同决定,发动机100的转速不变时(为了保证燃油经济性,发动机转速始终保持在效率较高的区间,因此其转速变化范围很小),需要通过调节第一电机200的转速来调节行星架302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电子无级变速。
与仅由第一电机200工作的工况类似,在纯发动机工况中,第二电机500可以用作发电机或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3.混合动力工况
该工况适用于高速巡航或需要急加速的情形。
3.1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共同工作,但第二电机不工作的工况
在该工况中,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200的动力经过行星齿轮机构300的耦合后,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继而传递给差速器400。
而对于第二电机500来说,类似地,第二电机500可以用作发电机(车辆电源电力不足)或处于不工作(车辆电源电力较足)的状态。
3.2发动机和第二电机共同工作
在该工况中,发动机100的动力经过行星齿轮机构300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同时,第二电机500可以选择挡位的方式传动给中间传动机构,从而通过该中间传动机构将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和第二电机500的动力集成地传递给差速器400。
同时,可以利用第一电机进行发电。
3.3发动机和两个电机共同工作(尤其适用于急加速情形)
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200的动力经过行星齿轮机构300的耦合后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同时,第二电机500的动力可选择挡位地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因此,在该工况下,通过中间传动机构将来自于发动机100的动力、来自于第一电机200的动力和来自于第二电机500的动力集成地传递给差速器400。
混合动力工况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的具体情形而加以选择设计。当车辆需要最大动力时,通常选择混合动力工况中的全动力模式(即发动机和两个电机共同工作)。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能够实现动能回收模式。具体来说,无论车辆处于何种工况,当松开油门踏板或者踩下制动踏板时,均可以利用第一电机200和/或第二电机500进行发电,从而将部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例如,当松开油门踏板时,发动机的动力可以传递给第一电机,从而由第一电机进行发电;当制动踏板踩踏力度较小,可以使同步器704动作,将动力传递给第二电机500,从而由第二电机500发电(同步器704与第一齿轮702或第二齿轮703的啮合对于动能回收的效果区别不大);当制动踏板踩踏力度较大(即进行急刹车时),则第一电机200和第二电机500共同发电。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所述新能源车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100),所述发动机(100)具有驱动轴(101);
第一电机(200),所述第一电机(200)具有第一定子(201)和第一转子(202);
行星齿轮机构(30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300)包括太阳轮(301)、由行星架(302)可旋转地支撑的行星轮(303)以及齿圈(304),所述驱动轴(101)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一者,所述第一转子(202)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二者,所述太阳轮(301)、行星架(302)和齿圈(304)中的第三者作为动力输出件传动连接于驱动桥的差速器(400);
第二电机(500),所述第二电机(500)具有第二定子(501)和第二转子(502),所述第二转子(502)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驱动桥的半轴(503)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302)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动力输出件,所述驱动轴(101)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301)和所述齿圈(304)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转子(202)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轮(301)和所述齿圈(304)中的另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发动机(100)的驱动轴(101)锁止或释放的锁止器(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01)中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允许驱动轴传递动力的接合状态和断开所述驱动轴传递动力的分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中间传动装置(60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输出件和所述第二电机(500)的第二转子(502)均通过所述中间传动装置(600)而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装置(600)包括:
中间轴(601);
第一输入齿轮(60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602)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601);
第二输入齿轮(603),所述第二输入齿轮(603)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601)并接收来自于所述动力输出件的动力,所述第二转子(502)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602)或第二输入齿轮(603);和
输出齿轮(604),所述输出齿轮(604)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601)并与所述差速器(400)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子(502)通过所述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挡位地传动连接于所述中间传动装置(6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挡位传动机构(700),所述第二转子(502)通过所述挡位传动机构可选择地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602)或第二输入齿轮(6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传动机构(700)包括:
同步齿轮(701),所述同步齿轮(70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子(502),并与所述第二转子(502)同步;
第一齿轮(702),所述第一齿轮(70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502)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一输入端(7021)和第一输出端(7022),所述第一输出端(7022)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602)啮合;
第二齿轮(703),所述第二齿轮(703)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502)上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入端(7031)和第二输出端(7032),所述第二输出端(7032)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603)啮合;
同步器(704),所述同步器(704)在同步器驱动装置沿轴向方向的驱动下具有用于使所述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7021)的第一轴向位置、用于使所述同步齿轮(701)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7031)的第二轴向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的空挡位置。
10.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1620497803.7U 2016-05-27 2016-05-27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Active CN205632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97803.7U CN20563209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97803.7U CN20563209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32092U true CN205632092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5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97803.7U Active CN205632092U (zh) 2016-05-27 2016-05-27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32092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87A (zh) * 2017-01-13 2017-06-13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输出后减速的电驱动桥
CN107020935A (zh) * 2017-06-02 2017-08-0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滑套换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697061A (zh) * 2017-09-25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9774449A (zh) * 2017-11-14 2019-05-2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速分流式混合动力总成
CN111216538A (zh) * 2018-11-26 2020-06-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3085531A (zh) * 2021-04-30 2021-07-09 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包含该装置的车辆
CN114506206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WO2022222186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侯东明 分布式动力系统及汽车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87A (zh) * 2017-01-13 2017-06-13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输出后减速的电驱动桥
CN107020935A (zh) * 2017-06-02 2017-08-0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滑套换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697061A (zh) * 2017-09-25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9774449A (zh) * 2017-11-14 2019-05-2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速分流式混合动力总成
CN111216538A (zh) * 2018-11-26 2020-06-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4506206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WO2022222186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侯东明 分布式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13085531A (zh) * 2021-04-30 2021-07-09 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包含该装置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32092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新能源车辆
US11446997B2 (en) Hybrid powertrain with a gearbox and method to control the hybrid powertrain
US10767736B2 (en) Gearbox for a hybrid powertrain and method to control such a gearbox
US1066879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6696676B (zh) 包括模块化传动单元的动力系
KR101828984B1 (ko) 전기적 손실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해 하이브리드 드라이브 라인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A2822275C (en) Electro-mechanical double-rotor compound hybrid transmission
CA2810945C (en) Powertrain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US9145136B2 (en) Powertrain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having compound and split modes of operation
US10821978B2 (en) Method to control a hybrid powertrain,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hybrid powertrain,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such a hybrid powertrain,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mprising program code
US10569636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409320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
KR101688340B1 (ko) 하이브리드-구동 차량을 위한 구동 장치
US9945448B2 (en) Gearbox for a hybrid powetrain and method to control the gearbox
US11485219B2 (en) Transmission and driv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MX2014000890A (es) Aparato de conduccion de vehiculos hibridos.
CN102348567A (zh) 动力传递装置
BR112016018865B1 (pt) Método para controlar um trem de potência híbrido para otimizar o torque a partir de um motor a combustão disposto no trem de potência e veículo
CN105263735A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传动系的中间差速器装置
US20200047600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5884916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US20220024295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200047603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RU2652858C1 (ru)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ода для гибри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2717694B (zh)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4

Address after: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ehiv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Changcheng Automobi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