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5678U -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5678U
CN205625678U CN201620335789.0U CN201620335789U CN205625678U CN 205625678 U CN205625678 U CN 205625678U CN 201620335789 U CN201620335789 U CN 201620335789U CN 205625678 U CN205625678 U CN 205625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king
ware
cooking equipment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357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长云
常见虎
潘典国
伍世润
刘志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357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25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5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5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烹饪设备,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且由耐200度以上高温的材料制成的支座,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附着有电热膜;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与所述电热膜之间设置有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与电热膜之间设置有吸收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该吸热层可以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同时提高热传递效率,加快对烹饪器皿的热传递,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且该结构更加紧固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烹饪设备,属于加热器皿隔热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烹饪设备,比如煎烤机都采用电阻加热丝或电热管进行加热的结构。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通常是在电阻加热丝或电热管与壳体之间设置保温棉,但保温棉的隔热效果较差,较大的热量向外壳扩散造成大量热量损失,造成耗能大且采用电阻加热丝或电热管加热的结构还存在加热不均匀及结构空间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烹饪设备,克服现有技术中保温是通过在电阻加热丝或电热管与壳体之间设置保温棉,该结构加热不均匀,耗能大及结构空间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红外烹饪设备,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的支座,所述支座由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附着有电热膜;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与所述电热膜之间设置有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烹饪器皿的底壁外表面与电热膜之间设置有吸收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该吸热层可以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同时提高热传递效率,加快对烹饪器皿的热传递,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且该结构更加紧固耐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烹饪器皿和所述吸热层均由黑陶瓷制成,且所述吸热层与所述烹饪器皿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即实现烹饪器皿和吸热层一体由黑陶瓷制成,该烹饪器皿本身即可以吸收电热膜的辐射热,有效提高器皿内温度的升温速度,减少热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吸热层为为黑色耐高温涂层,优选地为黑铬涂层或黑镍涂层。该黑色耐高温涂层可以耐受400度以上的高温。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黑铬涂层或黑镍涂层可以适应于所有类型的陶瓷器皿且与陶瓷结合力强。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吸热层的厚度为200μm~500μm。
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支座上限定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收容腔,所述烹饪器皿安装在所述收容腔的敞口端,所述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所述烹饪器皿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用于散热,防止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温度过高,即防止支座的底壁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侧面上附着有热反射涂层。该热反射涂层为可以反射红外热的涂层,有效利用电热膜外侧表面发出的辐射热,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热反射涂层与所述电热膜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1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热反射涂层与电热膜之间的距离在该范围内能较好的反射电热膜外面发出的热量,有效利用电热膜的辐射热。如果热反射涂层与所述电热膜如设置距离太近,会导致不能反射电热膜外面的辐射热,距离太远,无法发射电热膜外面的辐射热,损失大量反射热,降低烹饪器皿内温度的升高速度,因此在该范围内均不能较好的实现反射电热膜辐射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热反射涂层厚度范围在1mm~3mm。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收容腔的敞口端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烹饪器皿的边缘部支撑在所述环形台阶上。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所述电热膜为200μm~600μ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该厚度范围内的电热膜可以满足大部分烹饪需求,可以使得烹饪器皿温度快速到达所需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进一步,具有耐200度以上高温的材料制成的支座为耐火砖制、高温陶瓷、或硅酸铝成的支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耐火砖、高温陶瓷、或硅酸铝制成支座,有效保证外部壳体温度不过高,起到良好隔热效果。当然支座还可以采用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比如耐高温的塑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烹饪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烹饪器皿,2、吸热层,3、电热膜,4、支座,5、热反射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烹饪设备,红外烹饪设备可以用于煎烤机、烘焙机等,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煎烤机中的烤盘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理解,红外烹饪设备还可以为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器,而不限于煎烤机、烘焙机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烹饪设备,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1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1支座4,支座4由保温材料制成,至少能耐200度以上的高温,烹饪器皿1的底壁外表面附着有电热膜3;烹饪器皿1的底壁外表面与所述电热膜3之间设置有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2。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支座4为耐火砖制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烹饪器皿1和吸热层2均由黑陶瓷制成,吸热层2与烹饪器皿1一体成型。该结构即烹饪器皿1整体为黑陶瓷制成,本身可以吸收电热膜3的辐射热,也起到直接热传递的作用。当然吸热层还可以采用与烹饪器皿不同的材料制成,当烹饪器皿不采用黑陶瓷制成,而采用其它陶瓷,比如白陶瓷制成时,吸热层2可以选择其它吸收辐射热能力比较强的材料,比如黑铬涂层或黑镍涂层,黑铬涂层或黑镍涂层是较好的黑色耐高温材料,且涂层吸收辐射热能力强。具体地另一些示例中,吸热层2的厚度为200μm~500μm,即可以吸收电热膜3的辐射热,又可以保证良好的热量传递作用且具有较好的附着力。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座4上限定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收容腔,烹饪器皿1安装收容腔的敞口端,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烹饪器皿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利于散热,防止支座温度过高,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具体地,收容腔的敞口端设置有环形台阶,烹饪器皿5的边缘部支撑在环形台阶上。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侧面上附着有热反射涂层5。优选地,热反射涂层5厚度范围是1mm~3mm;热反射涂层5与所述电热膜3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10mm。上述热反射涂层5,具体可以为ZS-221防晒隔热涂料。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热膜3可以通过喷涂工艺喷涂在吸热层2上,在电热膜3通电后,进行加热使得烹饪器皿,吸热成吸收电热膜的辐射热,使得受热更加均匀,提高受热面积和热传导效率进而实现节能的效果,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电热膜的厚度范围为200~600μm。
实施例1
红外烹饪设备,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1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1的支座4,烹饪器皿1底壁外表面依次铺设有100~700μm吸热层2和500μm的电热膜3,所述支座4上限定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收容腔,所述烹饪器皿1安装在收容腔的敞口端,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烹饪器皿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利于散热。收容腔4的敞口端设置有环形台阶,烹饪器皿5的边缘部支撑在环形台阶上。该烹饪器皿1为耐火砖制成,其内侧涂覆有热反射涂层2mm,热反射涂层5与电热膜5之间的距离范围为7mm。本实施例中吸热层2为喷涂在烹饪器皿1底壁外表面的黑镍涂层。
对比例1
电热烹饪设备,包括烹饪器皿1、电热管3及隔热腔体,所述烹饪器皿为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烤盘,所述陶瓷烤盘为方形或者圆形,所述隔热腔体为与陶瓷烤盘相适应的形状,其上端靠近隔热腔体内部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台阶,陶瓷烤盘下端周侧固定在环形台阶上,电热管嵌装在陶瓷烤盘底端。
对比例2
红外烹饪设备,包括烹饪器皿1、500μm的电热膜3及隔热腔体,所述烹饪器皿为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烤盘,陶瓷烤盘为方形或者圆形,隔热腔体为与陶瓷烤盘相适应的形状,其上端靠近隔热腔体内部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台阶,陶瓷烤盘下端周侧固定在环形台阶上,电热膜涂覆在陶瓷烤盘的底壁外表面。
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的烹饪设备均未设置有反射涂层;对比例1的烹饪设备为未设有吸热层的电热管加热结构,对比例2的烹饪设备为未设有吸热层的电热膜结构。
该实施例1红外烹饪设备中吸热层厚度对烹饪器皿内升温速度的测试结果及对比例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红外烹饪设备中吸热层厚度对烹饪器皿内升温速度的测试结果及对比例的结果。
实施例 达到200度时平均需要的时间 脱落程度
100μm 6分钟 不易脱落
200μm 5分30秒 不易脱落
300μm 5分18秒 不易脱落
400μm 5分15秒 不易脱落
500μm 5分20秒 不易脱落
600μm 5分38秒 容易脱落
700μm 5分40秒 容易脱落
对比例1 7分钟 -
对比例2 6分10秒 -
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吸热层的厚度对烹饪器皿内的升温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吸热层厚度优选在200μm~500μm范围内,可以有效缩短升温时间。本实施例结构与对比例1相比温度升高至200度最大可以缩短时间1分45秒,与对比例2相比温度升高至200度最大可以缩短时间45秒,即本实用新型吸热层可以有效吸收电热膜的辐射热和提高热传递效率。
实施例2
红外烹饪设备,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的支座,烹饪器皿底壁外表面依次铺设有400μm吸热层和500μm的电热膜,所述支座4上限定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收容腔,烹饪器皿安装在所述收容腔的敞口端,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烹饪器皿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利于散热;收容腔4敞口端设置有环形台阶,烹饪器皿5的边缘部支撑在环形台阶上。该烹饪器皿为耐火砖制成,其内侧涂覆有热反射涂层,本实施例中吸热层采用喷涂在烹饪器皿底壁外表面的黑镍涂层。
采用实施例2的具体结构考察热反射涂层5与所述电热膜5之间的距离对烹饪器皿内升温速度的影响,设置范围为2-15mm,具体结果见表2。
表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红外烹饪设备中吸热层厚度对对烹饪器皿内升温速度的测试结果及对比例的结果。
实施例 达到200度时平均需要的时间
2mm 6分钟
3mm 5分50秒
5mm 5分18秒
7mm 5分15秒
8mm 5分20秒
10mm 5分22秒
12mm 6分18秒
对比例1 7分钟
对比例2 6分20秒
从表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反射涂层5与所述电热膜3之间的距离对烹饪器皿内的升温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的距离优选在5mm~10μm范围内,可以有效缩短升温时间。本实施例结构与对比例1相比温度升高至200度最大可以缩短时间1分45秒,与对比例2相比温度升高至200度最大可以缩短时间45秒;即本实用新型反射涂层与所述电热膜5之间的距离在5mm~10μm范围内可以有效吸收电热膜的辐射热和提高热传递效率。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制成的烹饪器皿(1)及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皿(1)的支座(4),所述支座(4)由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烹饪器皿(1)的底壁外表面附着有电热膜(3);
所述烹饪器皿(1)的底壁外表面与所述电热膜(3)之间设置有吸收所述电热膜辐射热的吸热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皿(1)和所述吸热层(2)均由黑陶瓷制成,且所述吸热层与所述烹饪器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2)为黑铬涂层或黑镍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2)的厚度范围为200μm~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上限定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收容腔,所述烹饪器皿(1)安装在所述收容腔的敞口端,所述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端面与所述烹饪器皿(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封闭端的内侧面上附着有热反射涂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涂层(5)与所述电热膜(3)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涂层(5)厚度范围是1mm~3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敞口端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烹饪器皿(1)的边缘部支撑在所述环形台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外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3)的厚度范围为200μm~600μm。
CN201620335789.0U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Active CN205625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5789.0U CN205625678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35789.0U CN205625678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5678U true CN20562567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6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35789.0U Active CN205625678U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25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08658U (zh) 一种电热风循环炉
CN208808168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火锅烤盘
CN205625678U (zh)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CN206469306U (zh) 多功能微波加热烤盘
CN205994352U (zh) 电热烹饪器具
CN107303148A (zh) 一种红外烹饪设备
CN205359257U (zh) 一种新型陶瓷烤炉
CN204410583U (zh) 上盖及电饭煲
CN203723877U (zh) 一种节能电热锅
CN201926306U (zh) 一种微波烧结盒
CN206062964U (zh) 电热烹饪器具
CN204133131U (zh) 电煨煲
JP3195027U (ja) 湯煎式フードウォーマー
CN203970068U (zh) 一种双层电陶炉
CN203619377U (zh) 立体加热电烤炉
CN201958592U (zh) 节能餐锅
CN205579674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盘和远红外烹饪设备
CN206294781U (zh) 一种恒温型烤炉
CN205548295U (zh) 一种多用电热锅
CN204483879U (zh) 盖板、煲盖及电饭煲
CN204393992U (zh) 一种防火烤火被
CN203657010U (zh) 一种家用电炉
CN209528858U (zh) 陶瓷锅
CN205410835U (zh) 一种改进的蒸锅
CN107238119A (zh) 烹饪器具和加热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